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及其他

http://www.fzskl.com  2007-12-30 10:37:26  来源:福州社科网  
 

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及其他 

郑卫建


作者简介:郑卫建,男(
1960~)福清市图书馆副馆长,群文馆员。邮编:350300

 [提要]本文从福清方言的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材料,客观地描述了当地方言中存在的语流音变现象,结合语流音变的有关理论,参考了地方文献及有关资料,对语流音变的规律加以阐述。其中有传统的词汇,也有现代的词汇。本文还提供了对照的语汇,对产生语流音变的语汇进行标识,使人们能够辨析出其中差异之处。

[关键词]福清方言语流音变 

福清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福建中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平潭县隔海相望,西与永泰县接壤,北交闽侯、长乐,南为莆田。连接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古驿道穿境而过达四十余公里。自古以来,商贾交通,人口流动,社会变迁,以致多种方言在这块土地共存,形成了福清方言的特色,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词义。福清与平潭县均使用福清方言,但两地语音略有细微差别.福清方言与周边县市方言相对照,虽有相似之处,但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问题进行阐述,并就福清方言中其他一些语言现象作初步的探讨。

一、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音位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克服语言表达中音位变化过程中的障碍,使发音更为流畅,于是就有了语流音变的现象。

在福清方言中,语流音变是语言运用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只要是土生土长的福清人,他们的语流音变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语言环境中形成,并不知不觉、流利地加以运用,以至于他们对许多语流音变后的语汇能知其义,发其声,却不能准确地写下来。对于外来人员来说,由于他们没有语言环境,学习福清方言却不了解音变的规律,就字发声,语流音变问题成了他们学习福清方言的障碍,以至他们在福清工作、生活一辈子,还是没能掌握福清方言。

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有变调和变声两种形式,这里,我们借助一些具体例子,对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现象进行剖析,分析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的一些规律。

(一)语流音变中的变调

福清方言语流音变的变调现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词前一个词素的发音的结束位置,是在后一个词素发音的起点处。这就是说,同一个字,如果是处在一个词的前一个词素的位置,它发出的音调就会随着与之构成词的后一个字词素的发音调位发生变化。如:

1、形容词、动词叠用时调值的变化

快快(k‘ 22k‘ 21)慢慢(m  44m  42

白白(pa55pa53)乌乌( u55 u53

甜甜(tia 55tia 53)酸酸(so 55so 53

好好(h 22h 21)死死(si33si32

2、名词调值的变化(破折号后为音变后的调值)

汽车(ki21tsia53ki25 ia53)这里,“汽”为变调,“车”为变声;

气球(ki21kiou44ki24kiou44

3、动词调值的变化

去底位(ky 21ti32 oui42ky 23ti34 oui42)(去哪里)

去年(ky 21nia 44ky 24nia 44

去掏来(ky 21t 44li44ky 24t 44li44)(去拿来)

4、“花”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在福清方言中读音为“花”(hua53);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花”的调值变化也是非常多样的:

花布(hua53puo21hua52puo21

花师(hua53sa53hua55sa53)(花匠)

花钱(hua53tsay44hua54tsay44

5、“食”是动词,意为“吃”,读音为(sia53);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食”的调值变化也是非常多样的:

熟语“食花生,讲冇话”中,“食”读作(sia53),语音显得短促;

食饭(sia53pu  42sia54pu  42)(吃早饭)

食昼(sia53tau21sia52tau21)(吃午饭)

食暝(sia53ma 44sia54ma 44(吃晚饭)

诸如此类的变调现象,是福清方言的一大语言特色。

(二)语流音变中的变声

福清方言语流音变的变声,是指一个词当中,后一个词素的声母受前一个词素的尾音的影响,发生变化。如:

例一、歌谣《搦蟹》读作:

piεu32hi 53piεu32t 42piεu32 i 53piεu32l 42

    弟,表      弟,(表兄表弟)

ts‘  44tau44nia53h 42ts‘  44nau44nia53h 42

蟹,田 蟹,(田头捉蟹)

tua42tau44tsi32ka53sia53tua44lau44tsi44 ia53sia44

食,大 食,(大只自己吃)

s 21tau44t 44ky 21m 42s 44lau44t44ky 21m 42

卖。细 卖。(小只拿去卖)

例二:

 u44 i53s 53si42h 32noe 44,sy  21pa 53si44ky 21ti  42 i 32 i  42ka 21ti  42 i 32,ty 53 i 53 i  42 i 32hy  32m 42  32

吴医生是好人,上班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医院影响勿会好。

(吴医生是好人,上班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医院影响不好。)

例三:

tsiε32ka21ka53la 15tsia53 ua32tsi24ta 15ka21,na44m 44tsy 21ky 32 ua32, ua32ty 53soi42ki21  ia53

这架脚踏车我试踏看,若没借给我,我着坐汽车。

(这辆自行车我试骑下,若没借给我,我得坐汽车。)

例四:

tsu i21ky 42ku i32ni 15tu53m 44 y32ki 53na 21 u  44ta 21, a42tau21  42t  42 y32

最近几日都没雨,今旦元旦,下昼会落雨。

(最近几天都没雨,今天元旦,下午会下雨。)

例五:

ny32ky 21 y  44 a42tu44 u i42? ua32ky 21k‘ 44lau44。 ua32kitau44n 32m 42  32

汝去阳下底位?我去溪头。我的头脑勿会好,

m 42ki21ny32si42tu44 u i42n  44tsa 44nau44n  44? i 44ni42, ua32si42k 32nau44n  44

勿会记你是底位人,城头人?伓是,我是港头人。

(你去阳下哪里?我去溪头。我的记忆力不好,不记得你是哪里人,城头人?不是,我是港头人。)

例六:

puc 32ni44 u44ty  53sia53pu  32ni44tsau32stia32ti44 u  53m 44tsau32

本地牛着食本地草,这地方没草。

(本地牛得吃本地草。这地方没草。)

例七:

tsiε32 y 53kua 32 i53 y  44h 32 a 21, ua32ka 21tsu32m 32tsiε32 y 53 y  42

这一款衣裳好看,我看就买这一件。

(这一款式衣服好看,我看就买这一件。)

从以上的例子中,福清方言语流音变的变声可以归纳出以下类型:

1、前一个字的声母与后一个字的韵母相拼,由原来的两个读音,紧缩为一个新的读音,而这个读音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如:

例五中的“底位”(哪里),例七中的“这一”等即是(例子中黑体字表示,以下同)。这类语流音变中的指示代词“这”“那”的韵母音长延续,与“一”的韵母连读,意义不变;

2、前一个音的最后音位与原来为零声母的后一个音发生关系,成为后一个音的声母。如:

例四中的“雨”,例五中的“下”,等即是;

3、前为单韵母或复韵母的,后一个音变成零声母。如:

例一中的“兄、家”,例二中的“好”,例四中的“车”,例五中的“好”,例七中的“看”等即是;

4、声母由塞音变成边音。如:

例一中的“弟、头”,例三中的“踏”,例五中的“头”等即是;

5、声母由塞音变成鼻音。如:

例六中的“地”

6、一些字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了。如:

例六中的“草”,等即是。

7、福清方言中的语流音变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前一个音为鼻音尾韵母,后一个音的声母就变成鼻音。其中有以“n”为声母,如:

例四中的“旦”,例五中的“头、是”即是。

也有以“ ”为声母,如:

例四中的“雨”,即是。

(三)福清方言语流音变中变声分析

福清方言中语流音变变声,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在福清方言语流音变中的同化表现为,如:例五中的“知位”,例七中的“这一”等即是(例子中黑体字表示,以下同);

2、异化: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在福清方言里语流音变中的异化表现为,前一个音的最后音位直接影响了后一个音,成了后一个音的声母。如:例一中的“头”,例二中的“影、院”,例四中的“雨”,例五中的“下、头”等即是;

3、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了。如:例一中的“弟、自、食”,例三中的“踏”,例四中的“旦”,例五中的“头、好”例六中的“方、地、草”等即是;

4、脱落:弱化的音进一步弱化就引起了语音的脱落。如:例一中的“兄、家”,例二中的“好”,例三中的“车”,例七中的“看”等,由于发声位置变化太大,声母脱落,只发韵母的音,为零声母,即是。

二、福清方言中的其他一些语言现象

(一)福清方言中的名词叠用

福清方言里,经常采用名词叠用方式,把单音节的名词处理成双音节,这样一来,发音更顺畅,但也成了外来人学福清话的障碍。

福清人在对儿童启蒙时,经常使用名词叠用方法,教孩子认识事物。

如:教孩子认识“碗”可以说“碗碗”,“车”可以说“车车”。

在社会交际中,福清方言仍然存在这样的叠用,而语言的意义、感情色彩并未发生变化。

如:福清方言里,没有“盒子”这个词,表示这一意义用的是“盒盒”。你可以说“盒盒拿给我”,却从来没人说“盒子拿给我”,如果要用“盒子”这个词,人们更习惯说“盒盒仔”,这里的“盒盒”、“盒盒仔”,没人会把它,与跟孩子进行交流时的叠用混为一谈。同样,福清方言里有“油瓶”、“酒瓶”、“瓶瓶”、“瓶瓶仔”的说法,却没有“瓶子”这个词;称“杯子”为“杯杯”,“小杯”为“杯杯仔”,称“木板”为“板板”,称“小木板”为“板板仔”,称“抽屉”为“抽抽”等等。

(二)福清方言中的动词前缀及助动词“啪”

1、动词前缀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在福清话里,任何一个单音节的及物动词,都可以在它前面加上一个前缀,这个前缀是以该动词的声母与一个固定韵母“i”拼读而成。随着语言环境不同,音调的变化,速度的急缓,这个动词前缀与该及物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就会有变化。

例一、“拍”(在福清话里的意义为“打”)

在福清方言里,“拍”表达的意义就是现代汉语的“打”,福清人在使用福清方言进行交流时,在用到“拍”这个词时,就很自然的会在“拍”的前面加个前缀,按照动词前缀所给的规律,这个前缀应是(pi32,这个前缀(pi32)属于有音无字,但在具体的语境里,却会表达感情变化:

给(pi32)拍就定。(打了他就老实。)表示轻描淡写。

汝会给人(pi32)拍。(你会被人打的)表示警告。

给汝爸{pi32}拍看你使啼。(被你爸打了看你不会哭。)表示嘲笑。

例二、“搦”(在福清话里的意义为“抓”“捉”)

同样,在“搦”的前面就可以加个前缀(ni32,这个前缀(ni32),在具体的语境里,也表达感情变化:

给(ni32)搦起来。(把他抓起来。)表示命令语气。

会给人(ni32)搦,跟汝讲。(会被人抓走,告诉你)表示警告。

这一头鸭子汝伓挃就(ni32)搦出来。(这一只鸭子你不要就抓出来。)表示陈述语气。

2、助动词“啪”

助动词“啪”(音pa 15)在福清方言中是经常使用,它是加在不及物动词前,表示发生了行为、动作的。例如:

伊的座厝啪倒。(他的房子倒了。)

是这门车啪翻路边。(这辆车翻倒路边。)

许一兜树啪死了。(那一棵树死了。)

我的锁匙啪逿。(我的钥匙掉了。)

(三)福清方言中存在的古音古义

目前,在福清方言中,还保留了不少古音古义,简直是汉语言的化石,可以为语言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福清方言里,保留古义相当多,例如:“走”就是现代汉语“跑”的意思,“走反”即为“逃难”;在福清有的地方称“开水”为“汤”、“滚汤”,“开水瓶”相应叫“汤罐”或“热壶”,如让人家喝口开水就说:“汤倾一嘴食”,喝了水后再走是“啜一嘴汤再行”;福清方言中第二人称用的是“汝”而不是“你”;“吃”在福清方言话里用的词是“食”,吃午饭叫“食昼”,吃晚饭叫“食暝”;福清方言里同时还保留着丰富的唐宋古音。唐诗宋词,用现代汉语诵读,有的就显得拗口,用福清方言来诵读,可就朗朗上口了。具体可参看陈则东先生编的《福清方言词典》和《福清方言用字考略》,这里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福清方言中闽南话的遗存

生活在福清境内的人民,都是历史上从外地迁移来的移民的后代,由于他们迁徙时期不同,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的迁徙者的后代已经不再使用他们祖先迁出地的方言,而使用福清方言作为交际语言,当然,也有的依然使用他们迁出地的方言,这就形成了福清地域内方言的多样性。那些从闽南迁来的先民,用闽南话给自己的居住地命名。由于时间的久远,他们的后代都改说福清方言,但对自己的居住地却依然用原来的称谓,于是就出现了用福清音读闽南话的现象,表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是福清境内相当多的地方,地名的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大相径庭,存在“文不对题”的情况。例如:

音西镇音西村“林中”自然村,其字面用福清话来读,“林中”应读如(li 44to 53),但实际上,该村的读音为(na 44no 53,这里有变声的因素,就是把闽南话中“林中”(na 44tyo 44)的“中”由(tyo 44)变为(no 53),而“林“却直接发闽南话的读音(na 44)。在渔溪镇和宏路镇都有地名叫“荔枝林”(lie44tsie44li 44),在人们口头上,就叫作“荔枝篮”(lie44tsie44na 44),“荔枝”(lie44tsie44)为福清话读音,“林”(na 44)为闽南音了,这种地名的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大相径庭的情况,在福清境内比比皆是。不论是在连贯“福兴泉漳”古驿道两侧,还是在龙高半岛的最末端,在古代的福清五镇区域内,都可以寻访到这些先人迁徙留下来的印迹,可另文讨论。

(五)福清方言选择问句中否定词“伓”的音变及紧缩形式

福清方言里,极少使用“不”作为否定副词,仅仅在“没定不着”、“没味不素”这样的特殊句式中才有“不”作为否定副词使用。而平常表示“不”这样的否定意义时,用的是“伓”(音: i 44)。如前文谈及语流音变所提到,福清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有一种形式,是前一个音为鼻音尾韵母,后一个音的声母就变成鼻音。其中有以“n”为声母,也有以“ ”为声母。

否定词“伓”与动词搭配表示不执行某行为,其后的动词若为鼻音的声母,则不产生音变,若为非鼻音,则变为“n”声母或“ ”声母。故“是”读作“si42”,“伓是”读作“ i 44ni 42;“去”读作“kyo21”,“伓去”读作“ i 44 yo21

福清方言里,选择问句与否定回答中的“伓”,实际上是与被修饰的词紧密结合,产生一个新的读音,而这个新的读音是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否定词的紧缩”。如:

“不是”:在福清方言口语中,原本应读作“伓是”( i 44si42),音变后的实际读音是“ i 44ni 42,进而进一步紧缩为“ni 42”,因此“是不是”(在福清方言中为“是伓是”)就读作“si42ni 42

“不去”在福清方言口语中,原本应读作“ i 44kyo21(伓去)音变后的实际读音是“ i 44 yo21,进一步紧缩为( yo21),结果,“去不去”(在福清方言中为“去伓去”)就读作“kyo21 yo21

同样的,“食伓食”(“吃不吃”)、“挃伓挃”(“要不要”)、“使伓使”(“用不用”或“要不要”)、“行伓行”(“走不走”)等等选择问句的三个音节,都可以紧缩成两个音节,紧缩后的第二个音节的声母用“n”,还是用“ ”,是由前一个音节的最后音位决定的,“食伓食”、“挃伓挃”、“使伓使”、“是伓是”等等前一个音节的最后音位较前,故后一个音节的声母为“n”,“行伓行”、“去伓去”的前一个音节的最后音位较后,故后一个音节的声母为“ ”了。

(六)福清方言熟语中的一些句式及其表达意义

福清方言里常见的固定句式有:未…先…;会…勿会…;勿会…会…;七…八…;有…没…;没…不…等,这里就这些句式表达的意义进行分析。

1、未…先…

未养仔,先号名(还没生孩子,就已经把孩子的名字起好了)

未学行,先学飞(还没学习行走,就先学习飞翔)

未封山,先破洞[山还没封好就去挖洞,(结果让山怪跑了)]

未求财,先求伴(还没谋求财富,先寻求合适的合伙人)

未注生,先注死(还没出生就已经注定将来必定会死去)

以上的例句中,“未…先…”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式,其中:“未养仔,先号名”“未学行,先学飞”“未封山,先破洞”表达的意义为过分超前,条件还不具备;“未求财,先求伴”表达意义为先决条件;“未注生,先注死”表达的意义为必然结果。

2、会…勿会…

会载绝嗣,勿会载顽愚(宁可绝嗣也不愿意丢人现眼)

会掏掇,肉配饭;勿会掏掇,朘没唆(善于经营的人有肉下饭;不善于经营的人,连吮朘的份都没有)

会棺材,勿会草荐[要么用棺材,要么用草荐(来收验尸体)]

会叫更,勿会拍母(只会叫更报晓,却不会与母鸡交配)

会晓死,勿会晓走(明知有生命危险,却不知道逃命)

会算勿会除革冤[购物时斤斤计较,结账时却忘记应该除掉革冤(盛商品的器具)的重量(看似精明,却顾此失彼)

会做神妈挪挪形,勿会做神婆假精神(懂得做巫婆,爱摆架子;不懂得做巫婆,却装作精明的样子)

会偷食,勿会拭嘴[懂得偷吃东西,却不懂得把嘴巴擦干净(自以为聪明,却留下证据)]

会磨勿会算,买饼做顿(只会折腾,不懂得精打细算,一日三餐买饼当饭吃)

会磨勿会守,磨灭骹手(只知劳作而不懂得节俭,结果只是磨损了手脚)

“会载绝嗣,勿会载顽愚”“会棺材,勿会草荐”表示选择;“会叫更,勿会拍母”“会晓死,勿会晓走”“会算勿会除革冤”“会偷食,勿会拭嘴”“会磨勿会算,买饼做顿”“会磨勿会守,磨灭骹手”表示限制;“会做神妈挪挪形,勿会做神婆假精神”“会掏掇,肉配饭;勿会掏掇,朘没唆”表示比较。

3、勿会…会…

勿会做戏,会食茶(不会演戏,只会喝茶)

勿会读书,会掰册(不具备能力,只会折腾)

“勿会…会…”表示了有充分条件却没有必然结果的意义。

4、七…八…

七古八怪(古怪得很)

七胡八喝(胡说八道)

七灵八巧(很灵巧)

七除八扣一回头(不管怎么扣除,还会有剩余的好处)

七瞒八骗(想办法隐瞒真相)

七奸八巧,剩下朘友(为人奸诈,结果什么也没得到)

七讲八闪(说话闪烁其词)

七粗八臭(说话粗野,满嘴都是脏话)

“七…八…”句式的明显特征是:“七”与“八”为虚指,表示多的意义,而“八”所指的对象,相对“七”所指的对象又有程度上的递进意义。

5、有…没…

有灵椅,没灵位(只有虚名,没有实权)

有起头,没煞尾(做事情只有开头,没结尾)

有嘴讲别人,没嘴讲自家(只知道批评别人,从不自我批评)

有鼎没米煮(穷得揭不开锅)

有人情,没下落(送出人情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有看见贼食,没看见贼拍(只看到享受,不知道别人付出的代价)

有钱做二婿,没钱买裤带(不该花钱的地方大手大脚 ,该花钱的地方却很吝啬)

以上例句中,“有…没…”句式表示有限制的条件或不充分的条件,语意上有“只有…没有…”的意义。

6、没…不…

没定不着(没有明确的着落,不实在)

没味不素(没有丝毫味道)

“没…不…”句式实际上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没…没…”,如“没形没款”(没个样子,不象样)“没这没许”(无缘无故),这两种句式都是以强调为特征,强调不存在或不具备的某些因素。

总之,福清方言中的语言现象,是很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这里列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语言素材,等待着挖掘和整理,本文权为引玉之砖,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曹于恩、何爱先、林茂铨编纂《福清市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4月出版)

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6月)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