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少年网络德育的“环保工程”

http://www.fzskl.com  2007-12-30 10:38:57  来源:福州社科网  
 

构建青少年网络德育的“环保工程”

林继文

 作者简介:林继文,女(1973~),福州凤乐小学高级教师。邮编:350005

 [提要]网络德育作为网络的“环保工程”已经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德育的意义。根据网络德育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德育

 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青少年通过网络环境,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许多不相识的朋友,触及科技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还同样伸向人的意识形态领域,触及每个人的灵魂,对尚未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青少年影响更甚,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旺盛,容易沉湎于“网上世界”。这些都对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富有冲击力的挑战,对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德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道德教育相对滞后。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上网并非时尚,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为青少年学业、道德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良莠并存的网络信息对于自制力不高,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少年而言,其影响尤为显著,也容易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道德失范。让人担忧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网络道德教育基本还属于盲区。如计算机和网络课程虽普遍开设,但主要是讲授技术知识,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德育课对网络道德的内容更是很少涉及。这种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甚至缺乏现象,与今天网络化社会条件下的校园是极不相适应的。

2、网络中不良因素的渗透。青少年只要上网就必然与各种信息打交道,网络世界中夹杂着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如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不百般警惕,随时都有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可能。其次,网上活动隐蔽性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骗情、骗色、骗钱以及拐骗妇女儿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形形色色的“网恋”、“黄色网站”相互交织,正在形成一股来势凶猛的网上色情浪潮,给上网的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3、网络性的心理障碍。网络世界提供了一个有别于真实世界的、具有特定游戏规则的虚拟空间。青少年往往会把这里当成一个可以逃避、倾诉甚至可以反抗成年人种种限制的空间。而且网络传播的形象化,更是对青少年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容易使常在网上遨游的青少年对网络产生迷恋甚至上瘾,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娱乐与交友,又势必减少他们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学习质量,产生"网络性的心理障碍"。据调查,有6.4%的青少年有网络成瘾倾向,其表现为健忘、头痛、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中反而感到不适应,不懂得和正常人沟通,容易患上孤僻症。在上网的青少年中,有32%的青少年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或与家人、朋友疏远。有的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少数还出现性堕落或性侵害,造成社会道德沦丧。

二、学校在网络德育中的重要意义

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网络的“环保工程”。网络德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学校在网络时代如何开展网络德育活动,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新课题。首先,国家教育部决定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条件较差的少数中小学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其次,在广东省召开的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现场会上,南海市利用网络优势开辟德育新空间的做法,被作为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向本省各中小学大力推广。不久北京市也召开了首次以“网络·德育”为主题的现场会。特别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中,全国有不少中小学就是通过网络完成教育教学的。所以,要保证顺利的展开德育工作,必须处理好"网络环境""传统德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德育不能仅仅成为特殊时期的一种“临时行动”,还应该成为常规德育的重要补充,为今后的德育教育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三、网络德育的基本对策

网络信息由于具有虚拟性、快捷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所以,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辟德育新战场,做到“网网有德育,事事有德育,时时有德育。”

1、精心打造网络德育平台。要创造条件建立青少年德育网站,使青少年多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更为青少年正确上网导航。网站的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力图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网站的栏目、内容设置要征求青少年心理学家的建议。力求做到“四个上网”,即:德育内容上网,德育活动上网,德育服务上网,德育管理上网,以优化德育手段、德育过程和德育环境,丰富道德生活。

2、加快网络德育队伍和网络德育课程建设。网络德育呼唤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这支队伍不同于网络技术骨干,其首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和道德伦理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它必须是一支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兼备熟练的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一方面肩负着对在校青少年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承担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谈心,使教师能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它必须担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点进行跟踪和整理,确立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方针、措施的使命。因此,这支队伍在信息时代显得极为重要,学校要加强对这些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技巧和网络技能的培训,尽快形成校园网络德育教育的生力军。

3、建立开放式的德育立体互联网络。学校应成立家长学校或建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父母作为学生第一任教师具有亲情单独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对子女进行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要建立家校联系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不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家长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时提出建议或信息供广大父母教育子女时参考。如网络安全规则: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不要自己单独去会见网友、不要回答或反驳令人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单独在家时不允许网友来访问、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不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经常与父母沟通等等。总之,在网络日益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要抓住解决"网络道德失范"这一工作重点,抓住机遇迅速把德育与网络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学校德育网络体系,保持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实效性,持久性,为网络时代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①卜卫,郭良《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20014月。

②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

③杨宏轩,郭少波《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

④汪琛,黎加厚《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

⑤钱普俊《网络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