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建设和谐福州

http://www.fzskl.com  2007-12-30 09:43:54  来源:福州社科网  

 

加快发展建设和谐福州 

叶伟奇

作者简介:叶伟奇(1975~),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工交处科员。邮编:350001 

[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加快发展。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福州,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强市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我们党今后相当长时间为之努力奋斗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这是福州推进“一个基地”、“六个中心”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省委卢展工书记也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发展求和谐,以为民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治求和谐,以提高执政能力求和谐”,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是解决主要矛盾的“金钥匙”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主要是: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矛盾。解决这个最主要矛盾,最关键和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靠发展。

二、发展是掌握国际斗争主动权的“撒手锏”

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由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松对我“西化”、“分化”和遏制,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兴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和多极化趋势力的重要推动力量,难免要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旁有制约力量的局面。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最终要靠发展。

三、发展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奠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虽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但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可分割而又紧密联系的“四位一体”。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在这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中,都离不开、少不了发展这一块“奠基石”。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为积极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也要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与和谐是互为因果的,既因为发展而和谐,又因为和谐而发展。发展又必须讲科学,不科学的发展,不仅不会带来和谐,反而造成不和谐。所以,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和谐的内涵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解放初期,国民党政府留给福州的是一个经济崩溃、百业萧条、物价飞涨、失业众多的烂摊子。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福州的经济迅速恢复,1952年生产总值为2.34亿元,到1978年,生产总值达13.24亿元,增长了2.78倍。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于1996年如期实现翻三翻的目标。“九五”期间,我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一方面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着力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在“八五”基础上迈上新的台阶。“十五”以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福州实际,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带头带动、示范辐射、综合服务、吸纳创新功能,着眼于增强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着力建设福州的“一个基地”、“六个中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548亿元,比增13%;财政总收入达167.6亿元,比增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07.1亿元,比增28%。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289亿元,比增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36元,比增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15元,比增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7%。经济社会发展又上了新的台阶,这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福州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从福州自身的地位判断,面临的忧患有二:一是忧在横向比较,我市在国内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位置后退,二是忧在纵向比较,我市在省内城市中的省会城市地位也在弱化。因此,福州的发展逻辑应当与其地位和身份相适应,即“先全省之忧而忧,后全省之乐而乐”,以此调整自己的对策、管理和目标体系。

()

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纲要》的基本思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强市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应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原则,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来先导,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作用,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全面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把福州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聚中心。2010年,力争把电子信息、以汽车及配件制造为主的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成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把纺织、冶金产业培育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把塑胶、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成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并争取使我市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资源节约型城市。

二、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农村的扶持政策,做大做强水产业、畜牧业、果蔬业、花卉业、食用菌业等五大农业优势产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支持县乡以项目带开发,整合发展县乡工业集中区,合理引导城区企业向郊县迁移,扶持县乡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县乡经济发展活力。实施闽江口城镇群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县()城关、乡镇和特色专业镇。加快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流通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地产农产品与仓储超市、生鲜超市顺畅对接。抓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培育农产品品牌。分类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切实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基础。在新形势下,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分轻重缓急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对已经启动的改革举措,要周密组织实施并不断深化完善,不断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比如,农村税费改革,下一步重点要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农民减负长效机制;切实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投资体制改革重点要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制定和完善有关政府投资项目及资金管理的配套性措施,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行为。对条件已经成熟的改革措施,要平稳出台,迈出决定性步伐,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改革措施,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梳理思路,科学设计方案,做好前期工作。比如收入分配改革,目前还难以全面进行,而是要逐步地加以推进。

四、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上,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各级政府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组织筹建市一级行政服务中心,对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理,对审批全过程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12345便民呼叫服务热线,同时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以社会信用制度、信用管理系统、社会信用、监督和惩戒机制为基本框架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要积极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凡已出台的鼓励扶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必须坚决兑现;对历年来涉及政府与投资者签订的合同,因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因国家政策法规调整无法履行的,要抓紧谈判协商解决。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发展条件。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按照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协调的要求,努力构建省会中心城市一流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力争使福州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中心,特别是进一步加快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培育发展福州特色文化,塑造福州城市精神,着力打造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建设生态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加快建设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省会中心城市。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巩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成果,确保城镇低保应保尽保、不漏不冒,确保农村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社会保障线”的衔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社保资金征缴率,扩大参保人员覆盖面,探索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积极开展社会救济、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基本保障。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长远生计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实施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试点,逐步实现进城务工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就业服务待遇。完善再就业帮助援助机制,促进“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外来工转移就业培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切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