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http://www.fzskl.com  2007-12-30 09:55:57  来源:福州社科网  
 

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张昌勋
 

作者简介:张昌勋,男(1959),福州师范学校高级讲师。邮编:350007

 [提要]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因此,了解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是当前师范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课题。

[关键词]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对策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把握当代师范生的思想脉搏,为师范院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完成“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批准号AEA010016)课题结题任务,课题组于近期组织调查活动,了解师范生思想道德状况,以发现问题,探讨加强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形式,内容涉及政治道德观、人生观与人生价值观、集体主义观、义利观、公共道德观等方面共53道题,发出调查问卷409份,回收407,回收率为99.5%;调查对象为师范五年专各年级学生,男生占23.3%,女生占76.7%;二年级学生占19.9%,三年级学生占40.8%,四年级学生占39.3%;同时还照顾到专业、政治面貌与地区差别。此外,与30多名学生进行了座谈和访谈调查。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二、现状分析

()政治道德观

1.你认为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有必要吗?①“非常有必要”的28.4%;②“有必要”的占51.6%;③“可有可无”的占15.9%;④“没有必要”的占4.1%

2.你对发射神州六号的关注程度是:①“非常关注”的占75.4%;②“比较关注”的占23.3%;③“一般关注”的1.3%

3.你对“2020年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态度:①“完全能够实现”的14.7%;②“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65.6%;③“不会实现”的12.1%;④“不知道”9.0%

政治道德水平的高低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程度,表现了对执政党、政府合法性的认同程度。国旗是象征政治的符号,有80%(28.4%+51.6%)的学生认可升旗仪式的必要性,这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党和政府充满了认同感。又如调查“你关注神州六号运行状况程度”中,97.5%(75.4%+23.3%)的学生选择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有84.7%的学生对台湾陈水扁推行台独、分裂祖国的行径表示义愤填膺、深恶痛绝;有80.3%学生认为2020年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完全能够实现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从调查中看出,当前一些师范生对重大政治时事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晰;如只有48.3%的学生认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只有43.3%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前途保持信心。在“请你写出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姓名、写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指哪三个方面的代表”时,居然有过半学生回答不全面,这说明了在以女生居多的师范院校里,应加强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

()人生观与人生价值观

思想道德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对社会生活、对人类生活的总的评价和看法。因此,师范生的人生观反映了他们道德观念的基本面貌。

人的本质问题是人生观的重大理论问题。师范生对人的本质的看法,认为“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占18.4%;持“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观点的占32.2%;只有11.1%的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而选择“人的本质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高达33.2%。这说明当代师范生已充分认识到人的本质的复杂性,已经不单纯从某个方面看待人的本质,表明他们在中学时代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已取得一定实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总体上是正确的、切合实际的。

人生目的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人生理想的态度是:①做“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占15.3%;②做“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占61.8%;③做“安分守己的普通人”占16.6%;④做“有钱的‘大款’”占5.9%。可见,追求积极人生目标的占绝大多数(15.3%+61.8%=77.1%),而选择做“安分守己的普通人”的仅仅占16.6%。师范生的人生理想反映出当代师范生更注重个人发展的共同特点。

对人生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学生中77.7%的人认为“自己不断努力,向上奋斗”的过程就是人生的幸福;把“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作为人生幸福的占9.6%;而把“追求金钱、社会地位和荣誉”看作人生幸福的占12.7%。说明当代师范生的人生幸福观是应该肯定的。与功名利禄相比,这些学生更看重精神的东西,更强调个人内在价值的实现。

此外,人生态度也是我们此次调查的一项内容。有66.5%的学生把“勇于进取,不断奋斗”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只有5.6%选择“知足常乐”。但是,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陷入困境,不少师范生容易采取偏激态度。令人欣慰的是,被调查的学生88.2%能够“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这表明师范生对人生的看法总体上是积极的、进取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带有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如在人生的理想信念上,67.5%的学生选择“找一份好工作”,而选择“为中华崛起而努力的不足五分之一;在学习目的性上,三分之一学生认为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就业,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为了增长才干,实现个人价值,选择为社会主义贡献的不足五分之一。由此可见,与国家的政治前途命运相比,不少师范生更关心个人的成功与命运。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现状。

()集体主义观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要了解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我们不能不调查这个问题。

1.对“多数人遵循的原则”的选择:①选择“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者占16.9%;②选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者占28.9%;③选择“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者占23.7%;④选择“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者占31.3%

调查结果表明,多半学生(23.7%+31.3%=55%)认为当今社会上多数人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之上。而他们自身在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时,81.8%的学生愿意“给他人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友爱”;78.8%的人认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64.4%的人认为“只关心自己的人是小人,以他人为重的人才是君子”有一定道理: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还值得提倡吗?93.3%的回答是肯定的。遇到有困难的同学,大多数人表示自己会“尽力帮助”。

2.对身处困境同学的态度:①选择“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者占75.3%;②选择“视情况决定”者占14.3%;③选择“同情但爱莫能助”者占6.4%;④选择“人有时要认命”者占2.9%

可见,师范生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能够优先考虑集体利益;认为集体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愿意为他人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但是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也明显地受到了社会思潮的影响,有将近1/3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多数人“为自己的利益奋斗”,表明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带有明显个人利益倾向。这既要我们纠正过去过分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的偏向,同时也要警惕其中一部分学生内含着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过分突出任何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要在侧重强调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

()义利观

在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中,义利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君子不言利”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成为社会成员的道德信条。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的义利观发生了变化。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师范生的观点与整个社会义利观的变化相一致:一是承认利的合理性。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8.5%的同学仍保持传统观念,对金钱持否定态度,认为“钱是万恶之源”;而79.9%学生承认利的合理性;二是坚持“君子取财有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冲突是经常发生的。我校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生源以本地区为主。学生的思想意识既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又秉承传统之精华。当义利发生冲突时,取义还是取利?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舍利取义。

对独自拾到的一百元钱的处理:其中:①选择“上交有关部门”的占74.2%;②选择“买东西请客”的占7.6%;③选择“收归自己”的占16.4%。统计显示,大多数同学面对“意外之财”,能保持清醒认识,能正确处理。近年来,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私利,不惜采取“坑、蒙、拐、骗”等非法手段,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对于这些现象,当代师范生多数有正确认识。

可以看出,师范生基本上形成了较正确的义利观。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6.4%学生将拾到的钱据为己有。表明学生中尚有少数人的义利观存在一定问题。

()公共道德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十分厌恶那些不讲礼貌、不守程序的现象,称赞那些礼貌待人、遵守纪律、助人为乐的行为,这就是社会公共道德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公共社会,公共道德也就成为当代道德的一个关键词,本次调查结果令人欣慰:如乘公交车看到抢座的现象,有73.2%学生感到很不文明;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而此时没有车辆通过的,63.4%的学生愿意等绿灯亮时再过;在与人交往中,“经常使用文明用语”的达71.3%,对学校组织的尊师、助残、环保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认为有必要的61.1%。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能够遵守公共道德规范。

然而实际行为与观念还有差距,如,“看到教室里的扫把倒在地上,你会怎么做”,有57.9%的学生会“主动捡起来,放整齐”;也有36.9%的学生要“看心情而定,心情好就捡起来放好”,还有1.9%的学生“看老师进来了就去捡起来放好”;3.3%的学生是“视而不见”。再如,对“学校开运动会,你不是运动员,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回答,有35.6%的学生愿意“积极为班级的同学服务”;有59.9%的学生选择“班级需要我做事,我会高兴去做的”;还有4.5%的学生会“趁机溜出去玩”。由此看出,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感、义务感,行为举止缺乏道德规范。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三、几点思考

上述调查表明,当代师范生思想道德面貌总体上是健康的,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思维敏锐,体现了自立、竞争、高效的时代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师范生对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缺乏深刻认识,在人生理念上过于注重个人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体,注重个人奋斗、发展,缺乏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等。当然,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这些问题,原因何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应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去进行探究。

()社会转型的影响。在社会变革、经济体制转换的变迁中,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师范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师范生们逐渐摆脱了盲从和个人迷信,增强了自主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市场经济在唤起人们独立、自主、自强和竞争意识、民主意识的同时,也诱发了部分社会成员滋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虽非社会主流,但却有弥漫泛滥之势,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消极影响。另外,市场经济初期的部分人先富起来为特征的小康社会难免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特别是这几年农村的整体面貌变化不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学生来到城市后,看到城乡强烈的反差,对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可避免产生徘徊。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言传身教,良好的家庭培养具有良好修养的孩子。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我国在21世纪进入师范院校的同学,有绝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环境中,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成长,因此他们说话行事较少顾及他人的感受,淡漠政治,缺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学校的影响。传统中小学校教育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采取的都是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习成绩,学生的优劣往往以成绩好坏评定,而不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评价的前提。这导致学生关注的只是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优良品质的培养。师范院校虽然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是学生追求的首要的目标。只要不违反校纪校规,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获得评先资格。我们经常说成才先成人,但如何才能使师范生成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高尚道德情操的思想素质的人,在师范院校还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评价机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培养体系。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是为了考试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虽然一个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接受学校德育熏陶,由于是被动接受,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要求往往采取抵触甚至逆反的态度,很难把德育课程内容转化为自身道德素养。学生在试卷上对一些非道德问题批判得有理有据,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认知,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出较低的道德标准,出现道德知行不统一的现象。

()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20世纪末,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现代社会逐渐迈进一个新时期——网络社会时期,师范生利用网络技术快捷、高效地获取各种有益信息以促进学习与发展的同时,部分师范生由于沉迷于网络,导致学生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因而使学生之间关系疏远、道德滑坡、友情隐退。入网者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网络上,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于网络内容之中不能自拔,还会导致个人产生疏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在网络中,还没有政府机构诞生,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者,没有谁独自拥有网络,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这一现状在师范生网民中形成无政府状态、有纪律约束和集体主义感的同学减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道德情操的确立就更无从谈起。

四、对策研究

当代师范生是中国未来教育的中坚力量。师范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所在,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放在师范院校工作首位。我们认为,只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师范生思想现状,分清主流和支流,加强教育,兴利除弊,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视角加强德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深刻革命。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进而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也可以通俗地说,素质就是做人。因此,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推进素质教育,要把握住这个灵魂和核心。在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德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德育的主要任务,教育要把重视道德认知的形式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统一起来。在教育观念上要改变重知识技能,轻做人修养;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情感理想的倾向。加强师范生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相结合,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应该成为当前师范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应从“知”开始,从课堂教学理论“灌输”开始。为此,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德育效果:一要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二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用现实论证理论,用理论解释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增强他们识别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三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搬进课堂,加强实践体验,强化教育效果;四要把时事政治教育渗透到政治理论教学中去,不断改进政治理论课考试办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开启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优化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一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创造出奋发向上、务实求真、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开拓创新的优良风尚和精神风貌。二要抓住“学雷锋纪念日”、“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节庆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内容丰富、品味高雅的文化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奠定基础。三要把校园文化活动与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居室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献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完善道德人格。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他们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关键。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搞好师范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师的工作具有较高的“道德含量”,他们的劳动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学生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良好品行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教师除了用教具、教科书外,他们自身的品行和人格也对学生产生着巨大影响。因此,作为塑造下一代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堪称楷模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表率,才能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影响。

()强化团学组织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1)团学组织要帮助学生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体系。要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师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健全的人格特征;(2)团学组织要积极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团学组织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师范生的组织能力、鉴赏水平和文化修养,使团学组织的活动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4)促进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师范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增强学生集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管理,积极促进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大学校德育跟进网络的力度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绝不能因为网络的诸多负面影响,便因噎废食,远离或拒绝现代科技文明。只是我们在享受这一现代技术快捷、高效时,学校德育应积极采取措施,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加强网络育人阵地建设,一方面我们应建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师范生道德修养,具有对网络信息进行扬弃的态度与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开设各类校园网站、班级网页,组织大量的健康积极的信息上网,以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功能,并建立网络监察机制,切断校园网与反动、黄色等不良网站的通道,及时清除不良信息。

 参考文献:

①我校2000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分析,《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③《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六版。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