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http://www.fzskl.com  2008-12-09 16:03:13  来源:福州社科网  
 

 

福州市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

现状与对策分析

 林书芳

 

 

 作者简介:林书芳,女(1973~),福州市儿童学园高级教师。邮编:350007

 [提要]家教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福州的社会因素之一。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福州有重视儿童阅读能力教育的历史传统,但是,社会环境、阶层、家庭结构,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差异甚大。要充分认识早期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针对福州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阅读目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育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将来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福州市早期阅读能力幼儿家教

 

 

所谓早期阅读能力,一般是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能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认知基础,对日后智力发展影响甚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早期阅读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期不可缺少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福州市年青一代的父母在日常家教中,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混乱与乏力,有必要给予关注与深思。

一、当前福州家教中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福州有重视儿童阅读能力教育的历史传统,但是,社会环境、阶层、家庭结构、经济条件、知识层面等诸多因素不同,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差异甚大。

前不久福州市妇联等有关部门,对全市部分重点社区学前儿童教育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现在,比父辈们接受更多教育的年轻一代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父母那—套老办法去培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了。”“不说不科学,还容易让孩子在成才的路上走弯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福州市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却让许多年轻父母对子女寄予厚望的希望打了水漂。

福州市有多家口碑上好的幼儿园,能送孩子进这类幼儿园的父母学历、收入和家庭状况,在社会上应属上等。但据了解,这几所幼儿园的孩子在入园之前,绝大多数不是被来自农村的小保姆看管,就是被爷爷奶奶照顾,或是由小保姆和爷爷奶奶们共同养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现实中许多有着大学文凭,甚至是带过硕士帽、博士帽的人,也不得不把自己第一任教师的位置,拱手让位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小保姆以及自己年迈的父母。孩子直到两岁多才可能进入托幼园所,接受正规、科学的教育。由爷爷奶奶们和来自农村的小保姆带大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

有关专家认为,由小保姆看管的孩子,一般在文明礼貌方面较为欠缺,小保姆进城后看什么都新鲜,喜欢上街,所以带上孩子哪儿都去,根本不管这些地方是否适合幼儿。让爷爷奶奶带孩子,绝大多数溺爱有加,教化不足,大人包办代替常见,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更不用说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据幼儿园反映,一些身为老知识分子的爷爷奶奶照顾过的孩子品行大都不错,儿童早期阅读能力教育也较规范,只是有这样条件的孩子太少了。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福州市区幼儿学前能受到早期良好教育的只有幼儿总数23.8%,多数无法受到较为良好的教育,使这些孩子在刚刚迈进人生的门坎时,就错过了生命中最初几年开发潜能的黄金年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在追踪1523名婴幼儿成长达20年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以17岁智力成熟作为100%考量的话,50%的智力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为此,福州有教育学者呼吁,不能忽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因为,这不仅对孩子本人、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都是对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当前福州家教中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几个误区

笔者因职业关系,长期对福州儿童早期阅读能力教育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福州有重视儿童阅读能力教育的历史传统,但年轻一代父母,或身为老知识分子的爷爷奶奶,所教导孩子阅读的内容大都是文字书籍,读书的方式多为死记硬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较大部分不符合早期教育的规律,与当代所提倡的早期阅读教育相左。主要表现在:

(一)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比较模糊

很多父母往往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以识字多少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水平。有些家长虽然也意识到零到三岁的孩子认字是早了一点,但是认为让五六岁的孩子多认一些字,可以早读书,早成才,以致盲目提前识字年龄,超越了应有的语言能力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二)早期阅读的内容与方法不当

在内容上以识字为主,盲从跟风,内容单一。一些商业机构为炒作“神童”童话,大力提倡婴幼儿识字。他们用虚假的广告欺骗望子成龙的家长,抢占幼儿教育的阵地,以达到赚钱的目的。提前识字最大的危险是使孩子们面对那些强生记忆的符号,产生对学习的厌倦。超前识字实际上就是把本来应当在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到学龄前,侵占了孩子童年的玩耍时间,“透支”了婴幼儿的精力,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在方法上缺乏引导,死记硬背,简单粗暴。一些家长因工作忙碌,为了让孩子得到应有的阅读材料,就帮幼儿买了一大堆的图书,但当家长不在身边时,小孩无法自主阅读,造成小孩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有些家长则不厌其烦地抱着孩子不停地教,要求孩子按书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孰不知阅读贵在理解,方可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这样,最后的成效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正确培养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对策建议

“好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家教中,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教师的家长,要充分认识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对孩子将来德、识、体、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目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育其浓厚阅读的兴趣与良好的阅读技能,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将来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摒除杂念,确立明晰的培养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期阅读能力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与地位,因而要摒弃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及阅读内容与方法不当的问题,确立明晰的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目标,以指导幼儿阅读活动,能够逐渐按照科学的阅读基本程序与一般方式方法运作,进而要求幼儿学会能按顺序翻阅书本,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故事人物情节,逐渐将听到的语句、词与书上的印刷符号对上号,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标效果。

(二)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的特点出发,着力营造家庭的书卷气。古训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事物相互间影响关系密切。孩子在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父母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有趣、轻松的阅读环境,如图书一定要放在伸手可及、取放自如的地方;阅读时让孩子姿势舒适,不能让孩子产生拘谨、不适感;父母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空间专门供儿童阅读;甚或摆一只灵巧的小书架、放一小块漂亮的地毯、一个舒适的小沙发,都会让孩子更加热爱阅读。

同时,早期阅读活动,还须重在为婴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婴幼儿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经验。例如,在布置活动室角落的墙饰时,适当配上文字,诸如“积木角”、“娃娃家”等文字标签等,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并及时指导孩子阅读;如学习‘木”字旁的汉字时,将与此有关的家具都贴上相应的汉字,以帮助幼儿集中获得这些文字的信息。凡此种种,主要目的在于充实环境中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量,使婴幼儿在不知不觉的生活经验中获得语言文字知识。

(三)因材施教,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不要相信商业机构炒作,关键要重视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儿童阅读兴趣,即指儿童对文学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是对文学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学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家长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而在阅读过程中,图书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培养阅读兴趣,应从选择图书开始。要着重选择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强且图文并茂的图书。所谓形象性,即书中内容应是儿童熟悉的,使儿童感到亲切,自然地受到感染、满足内心的需求和情感;所谓直观性,即选择色彩丰富、绚丽、对比强烈的图书,因为儿童对色彩鲜艳的图书画面很感兴趣;所谓故事性,即挑选情节单纯、生动有趣、结构清晰、有头有尾的图书,特别注意故事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因为儿童喜欢故事性强的作品,有情节的图书在低幼图书中占绝对优势。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并应该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内容的书,以迎合幼儿从事阅读活动主动性的心理需求。

此外“成就感”永远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力,为了让孩子时刻保持阅读的兴趣,家长就应该经常提供一些方式,让孩子体验成功。比如,父母先把一篇小故事分成几个角色,在讲完故事之后,和孩子一道进行角色对话,在家庭里演绎一台“小话剧”。这样不仅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只要有了兴趣,就会热爱阅读,就可以丰富孩子的人生,去发现另一个美丽缤纷的世界。

(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依靠平时教育积累养成。要了解并善于总结孩子阅读的长处、短处以及兴趣所在。尽早给孩子订一份适宜的报纸或杂志。有电脑的家庭可以指导孩子看、听、记童话或小故事与插画,并给予下载,然后装订成书,并分发给小朋友们阅读。支持孩子参加“漂流书”活动。所谓“漂流书”,即是要求孩子把自己认为精彩的一本书“传”给小伙伴阅读,再由“第二读者”“传”给“第三读者”……使其养成快乐分享习惯;从朗读、讲故事入手,及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美国教育家杰姆·米里斯认为,03岁是形成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渐渐地产生了。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他还特意提示父母,为孩子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渐加深;让孩子养成多动脑筋习惯。父母可以让孩子描述一下书中图画内容或猜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鼓励孩子朗读书上的内容,即使有些字不认识也没关系,看得多了自然就能认了。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仔细寻找,不难发现生活中蕴涵着许多教育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事情,只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合作,孩子阅读好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五)主动参与,体验温馨的阅读活动

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儿童去书店和少儿图书馆。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会令孩子兴奋不已。但是图书带回家,需要钱,在这里可以让孩子学会取舍,父母可以每次买一本书为限,告诉孩子看完了再来买,孩子为了得到更多心仪的图书,回家后必定找大人给予指导认真看书,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经久不衰。而到少儿图书馆,是去感受一种阅读文化,将孩子拉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动机。少儿图书馆是为孩子营造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情境,引领孩子成为爱书人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然而,一个温暖情境的组成,不只是一个地点和一本书。人,才是引导孩子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在图书馆的阅读情境中,工作人员、小朋友同龄伙伴以及父母,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引导人,引导孩子选书、看书、引导孩子发问、讨论、思考,进而引导孩子对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互动,都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责任编辑:张兰英)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