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提调与台湾道夏献纶

http://www.fzskl.com  2008-01-03 14:00:58  来源:福州社科网  
 

 

 

 

      作者简介:沈吕宁,男(1935~),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催化研究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邮编:200042

 

      [提要]夏献纶是福建船政历史人物,曾任船政提调,代理过船政大臣,在赴台任职期间为开发台湾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本文用各种史料介绍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夏献纶船政提调台湾道开发台湾

   

一、前言

夏献纶字黼臣,号筱涛,小涛,(1837-1879)江西新建人,监生。同治三年(1864)随左宗棠入闽,五年(1866)署福建汀漳龙道,署福建盐法道,九年至十三年(1870-1874)任船政提调,九年(1870),在沈葆桢丁忧期间,代理船政大臣三年,十一年至光绪元年(1872-1875)起任署分巡福建台湾兵备道,署福建布政使。光绪元年至五年(1875-1879)按察使衔福建台湾道,其中光绪元年至五年,两次兼提督台湾学政。同治十三年(1874)沈葆桢巡台,协助沈葆桢办理台湾事务,负责北路兵备,赴中路主办开山、修建亿载金城炮台等事宜。之后献纶在台从事各项建设,实施地方行政区重划;筹建延平王祠,兴学创办孔庙;督导农业、水利、盐务;兴办煤矿及硫磺矿;对船政建设和台湾建设贡献很多,编有《台湾舆图并说》一卷,为台湾最早最完整的地图集,光绪五年(1879)病殁于任,为福建、台湾近代史中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二、船政提调时期

同治五年八月十七日(1866,9,25)左宗棠调陕甘总督,延请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奏请以福建盐法道吴大廷调补台湾道,①遗缺由夏献纶递补,左宗棠奏称:“所遗盐法道一缺需才亦急,查有卸署汀漳龙道浙江补用道夏献纶练达安详,操守可信;于鹾务利弊,亦颇留心。以之接署盐法道,必期无误。”自夏献纶整顿以后,全台每年销盐36~7万担,共得价洋银40余万元,除成本、运费津贴外,尚得洋17~8万元。盐务成为全闽中成绩最优的差使。②

同治六年(1867)继任闽浙总督吴棠反对船政,借匿名揭帖竹枝诗一案,扩大打击面,排挤福建现职各官,树立自己亲信。传说揭帖内容有指控夏献纶用亲兵随从,朝廷下令查办。最后查实所有指控皆无实据,“均着无庸置议”。沈葆桢劾“吴棠多方掣肘,以致人人自危,事事皆废。”③同年底吴棠调任四川总督。

七年正月(1868,2),经过一年的努力,沈葆桢奏报造船开工日期并船厂一切情形,奏调前署福建藩司候补道夏献纶,“办事精细,因而商调到工,协同周开锡办理提调事务。”④献纶是继周开锡、吴大廷及胡雪岩后最早调任船政提调中的一员。船政为筹办京米任务,七、八两年均由夏献纶到津会同天津道共同验收,九年闰十月初三(1870,11,25)日旨:“以福建采办京仓米石运兑完竣,赏道员夏献纶布政使衔、予道员吴大廷优叙。”⑤

九年八月(1870,9)船政第一艘船“万年清”造成,但同年沈葆桢的父亲廷枫公于九月十二日(11,4)卯时去世,十月沈葆桢丁父忧,诏百日后仍照常赴工,沈葆桢陈情终制,旨报可,钦饬提调夏献纶就垩庐禀商,由闽浙总督文煜代奏。所有船政事宜,暂令提调道员夏献纶、吴大廷妥办。并请旨谕令沈大臣于守制百日后,即出任事。⑥由夏献纶代理船政大臣。此时吴大廷已调江南操练局,周开锡赴左宗棠西征军前,船政提调只留下献纶一人。

八年七月(1869,8)令江西补用道黎兆棠署台湾道员缺,政绩不佳,十年四月(1871,5),旨令黎兆棠撤回江西。⑦次年闽浙督抚奏请朝廷简放夏献纶署理台湾道员缺,由于台湾道一职兼理学政,依例须由正途出身人员或实任人员方能调用,夏献纶为监生又非实用人员,与例不符,因而清廷谕令闽浙督抚随时察看:“该处紧要,且时有交涉外国事件;非体用兼优之员,办理易滋贻误。夏献纶到任后,仍着文煜等随时察看。如不能胜任,或于办理交涉事务未能刚柔合宜,即着据实奏闻;不得以保奏在前,稍存回护。”⑧由于献纶在代理船政工作中表现出色,沈葆桢在陈船政不可遽行停办折中,其中称赞“夏献纶精核远过于臣,接办以来,无日不兢兢以撙节为念。”⑨又奏“船政委员未便骤易生手,请饬夏献纶暂缓交卸”。旨令献纶应俟沈葆桢服阕到工,再饬赴任。台湾道员缺,由署兴泉永道潘骏章调署。献纶留在船政至十二年二月一日(1873)赴台就任台湾道职。

三、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事件

日本侵台事件,三月二十九日(1874,5,14)旨令“沈葆桢着授为钦差办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以重事权;所有福建镇道等官,均归节制,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准其调遣,俾得与日本及各国按约辩论,而于征调兵弁、船只事宜亦臻便捷。”台湾道夏献纶首次报告敌情,探得三月二十二、二十三等日(5,7~8),有日本火轮船两号驶至琅桥(今恒春)社寮港口停泊,人数约有八、九百名,先遣洋人二十余名至柴城番界踩看扎营地势等情。

四月十二日(5,27),台湾镇张其光、台湾道夏献纶报告:四月初六日(5,21),日本厦门领事副岛九成等来见。当即饬令回兵。回答不能做主,并称该国使臣柳原前光已赴北京,与总理衙门专论。沈葆桢指派安平协副将周振邦、署台湾防同知傅以礼等偕同参将贝锦泉驾坐扬武轮船前赴琅桥,日本西乡从道先推托不见,至初八日接晤,称日本大使将到京,俟北京信来,再行照覆。又见有日本船七只,并有英国兵船同往。日本兵共到二千余人。烧焚牡丹等四社,并占据牡丹社。扬武轮船管驾贝锦泉回省报告,七艘日本兵船,可打仗者不过二艘,也并非铁甲,而是铁底船,余皆西洋旧商船。五月初一日(6,14)文煜,李鹤年、沈葆桢呈上处理日兵侵台的联外交、储利器、储人材、通消息等五项管见。

五月初八日(6,21)由福建布政使潘霨与夏献纶带同随员张斯桂等,并邀洋将日意格、斯恭塞格乘轮船由安平到琅桥,次早持沈葆桢照会及日公使柳原前光信函晤西乡从道,与之反复辩论,致其理屈词穷。十一日(6,24)竟托病不见。潘及夏又召集各社头目一百五、六十人,经翻译都说日本欺辱,恳求保护。潘与夏宣示国家德意,酌加犒赏,头目等欢欣鼓舞,要求设官经理并签结守法。潘霨等函西乡既托病不出,即告辞登舟。西乡又再三婉留。次日接晤,仍坚持“生番”非中国版图,潘与夏将带去台湾府志,检出内载各社历年输饷之数,与各社所签约书,令其阅看。西乡反变羞成愤,又以所用兵费无着为由,经严词驳斥,答应致书柳原,一面电报寄信回国暂缓增兵。五月二十一日(7,4),日兵又到轮船一只,泊龟山下之射寮港,船中除装兵二百余名外,还带有妇女、酒、米、农器、树草花种,又约与牡丹社议和。二十二日(7,5),再到轮船一只,驶往后山。

在此之前的四月份日人刘穆斋用驳船私入岐莱(今花莲)兰西口,因船破雇人看守行李,谎言失银一千圆,沈葆桢令献纶查实,全系日人诬陷制造事端,以上种种迹象已显示出日本意在永久侵占全台。

沈葆桢意识到“看此情况,经非决战不可”,积极加紧筹防,除拟请于南北洋大臣分别借拨洋枪队外,南路派台湾镇张其光专其职。除该镇原有部勇外,并内地征调并增募共八营,以防冲突。基于台北常有倭人窥伺,其重要更甚于台南,派夏献纶负责,沈葆桢致函献纶称:“请我公且专意于北,以巩久远之图”。对此沈葆桢仍恐兵力不足,在致文煜信中言:“倭奴以甘言懈我,实则毫无退兵之意,北路尤切隐忧,筱涛绝不畏难,良用钦佩,实非稳着,望天相吉人而已,淮军到庶无他虞耳”。

五月二十七日(7,10),夏献纶带领参将李学祥部勇,坐轮船前往北部,又经长盛轮测量水线得知后山除苏澳外,并无深水港,但小船则可以随地来往。为防止日兵进扰卑南(今台东),献纶派同知袁闻柝坐轮船招卑南番目陈安生,发给银牌衣物,给予按抚,不为日人所劫制。

夏献纶等由旗后坐轮船向北。三十日(7,13)泊澎湖,即得知前有日船一艘驶近口岸,居民惊慌,夏献纶即告以此地已有轮船驻扎,续当添募水勇,并组织民间急办乡团。初一日抵沪尾(今淡水),初二日抵鸡笼(今基隆),初三日抵苏澳(今属宜兰县)。除各处举办乡团外,另添募土勇两营,以厚兵力,苏澳港道宽深,恐被日人利用,因而情形尤急。沈葆桢意识到台湾防务及后山治理的重要性,坚信经营台湾的第一要务为“开山抚番”,因而派兵工开凿通往后山道路同时开发后山,杜绝外人对后山的觊觎,派献纶驻苏澳督导。

沈葆桢“开山抚番”的实施共有南、北、中三路。南路分两路,一路凤山县(今高雄市左营)赤山庄起,卑南(今台东)止,约175里,另一路由凤山县射寮至卑南,约240里,由十三年八月至十二月(1874,9-1875,2)完工;北路,噶玛兰厅苏澳至岐莱花莲港(今莲乡)约200里;由十三年六月至年底(1874,7-1875,2)完工;中路自彰化县林杞埔(沙连堡)至后山璞石阁(奉乡),约265里,由光绪元年(1875)起同年十一月完工。以后南路发生“狮子头社一节,似竟有不能不用威开路事。”也是在开路工程中不得已之事。

其中北路先行开工,北路自苏澳至南风澳山路,平路以横宽一丈为准,山蹊以横宽六尺为准,舆马都可通行。由于苏澳至岐莱,陆路有200余里,悬崖峭壁,翻山越岭,工程艰难。献纶二十二日(9,2)禀称新开岐莱山道,须节节设寮驻勇,后路方无他虞。复增募料匠等人,随同入山伐木。

九月二十一日(10,30)恭亲王等以兵费银十万两,修道、建房等银四十万两与日本定议,定于十一月十二日(12,20)日本兵全数退回。这之后沈葆桢、夏献纶在台湾转为海防和本岛全面建设。

经南北各路的布局,虽防务渐臻严密,考虑到台地数千里,竟无一炮,设于三鲲身的安平炮台为全台适中地区,为海滨离城最近,外可遥击敌船,内可近卫郡治。现已年久失修,台城倒塌已有一千余丈,由日意格雇来洋匠头二人,洋教习四人到台,先行踩址绘图,八月十九日(9,30)开始兴工,“安平炮台,台为方式,其制四面共宽一百八十丈,四角为凸形,中为凹形;外更掘濠一重,濠岸以一丈为率,注水以七尺为常。台上容一千五百人,周围配大炮五尊、小炮六尊。除炮兵二百七十二名外,余皆洋枪队也。台之下以备换班歇息,后为仓库,以储粮米铅药。”至光绪二年八月(1876,9)完工,费时二年。装配40炮及20炮各四尊,由台防经费项内划出库平番银11100两购买,炮台完工后再经光绪三年(1877)的修建和光绪九年(1883)台湾道刘璈的修护,使炮台的建设益加完备。沈葆桢任两江后在困难条件下,腾出克乐博炮2尊,美太于士炮12尊,火箭200枝,调安平炮台。

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2,23),鉴于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功迹,沈葆桢奏请于台郡敕建专祠,据台湾道夏献纶、台湾府周懋琦等议。“臣等伏思郑成功丁无可如何之厄运,抱得未曾有之孤忠,虽烦盛世之斧斨,足砭千秋之顽懦;伏读康熙三十九年圣祖仁皇帝诏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圣人之言,久垂定论。”获准后于光绪元年(1876)三月,在台湾府城东安坊油行尾街(即今址)将旧开山王庙拆卸扩建,采用福州式建筑,匠首与木材皆来自福州。建祠工程至同年八月完峻,庙貌宏伟。官宦闻人书撰联语甚多,书法词藻优美而意义深远,如沈葆桢、刘铭传、唐景崧、夏献纶等人的对联最值得缅怀、摹赏,至今保留完好。其中沈葆桢的对联最为有名,气势宏大,以大处着眼,肯定郑成功收复台湾对国家的贡献。

献纶的对联赞扬郑成功的志气节操,要求后人勿忘当年创业艰难。抄录如下:

光绪元年乙亥仲夏,

天地间有大纲,耿耿孤忠,守正朔以挽虞渊,祇自完吾志节;

古今来一创局,芒芒荒岛,启沃壤而新皈宇,犹思当日艰难。

分巡台澎督学使者夏献纶谨撰并书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1,12)沈葆桢因旧例严禁台民进入番界,不利开发,奏台地后山请开旧禁折,提出“今欲开山不先招垦,则路虽通而仍塞;欲招垦不先开禁,则民裹足而不前。”“际此开山伊始、招垦方兴,臣等揆时势,合无仰恳天恩,将一切旧禁尽与开豁,以广招徕,俾无瞻顾。”因此设立招恳委员,招集台人,假以农器,发给口粮。垦成之地,三年免租,以为鼓励。沈葆桢又奏请开禁铸铁及竹竿,据夏献纶详称,旧例台湾只有铸户可以铸锅皿制造农具,私开私贩者治罪,又台产竹竿禁止出口,不肖兵役人等往往借题讹索,民甚苦之。至今仍存在新寮(在今云林县鹿谷乡)的提督福建台澎总镇张其光和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夏献纶公告碑,碑文说:“从前不准内地民人渡台及私入番境各例禁,现已一律开除,不复禁止。台地所产大小竹竿以及打造农器等项生熟铁斤,均听民间贩运。其内山所产藤条,并由本司道通行开禁,将藤行裁革。如所辖文武、汛口员弁、兵役及通事、匠首人等仍有藉端扣留勒索情事,官则撤参,兵役、通事、匠首即立提究办,决不姑宽。”此碑高133公分,宽60公分,字迹尚明。新寮作为中路进出后山的道口,竹木、黄藤、樟脑等物产在此转出,从此繁盛的贸易络驿于道途上。

四、光绪元年之后

侵台日兵撤后,潘霨、黎兆棠等纷纷离去他就,沈葆桢继续为开发台湾作全面规划,抚番开路已有成就,考虑到台北地区的开发及山前山后的经营,献纶建议台北拟建一府三县,由淡水同知为直隶州、改噶玛兰为知县,添一县于竹堑(今新竹);“非区三县而分治之,则无以专其责成;非设知府以统辖之,则无以挈其纲领。” 同年台湾实施地方行政区重划,共分为二府、八县、四厅。新设台北府、淡水县、恒春县、新竹县、卑南厅、埔里社厅(今南投县)、基隆厅,并改噶玛兰厅为宜兰县。之后决定将首府设置于台北,着手建造台北城,于光绪十八年(1892),台北更成为台湾省治之地。

同时因番民交涉事件日多,献纶又建议,将原设南路原驻扎府城(台南)同知移扎卑南,北路原驻扎鹿港(今属彰化)同知改为中路移扎水沙连,各加“抚民”字样,凡有民番词讼,俱归审讯;将来升科等事,亦由其经理,于民番大有裨益。

献纶奏请以巡抚兼理学政,至淡、兰两属因道路不便,学生往往无法应考,请旨于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地方,准其捐建考棚;巡抚于阅兵台北时,顺便按临考试,以顺舆情。台北孔庙自台北府成立后由献纶督工兴建,至光绪十年(1884)全部完成,甲午后(1895)遭日人严重破坏,今日之台北孔庙已是后人重建。

台北煤矿开采,献纶根据委员等报告看煤洋人到台对各煤矿行勘探,选定鸡笼附近各坑煤质坚美,而且山径低平,车路易造,港口较近,运费便宜,开采便利,经与看煤人明定章程,定购机器,以便着实举办,同时又奏请台煤减税。.献纶又设法台地盛产之硫磺售出,沈葆桢来函询问:“硫磺价值若干,便中幸开示,此间厂局均以为可用,惟虑其值昂耳。诸磺既不如煤,似专意开煤,亦是一法。”煤务磺务以后皆日有起色。

沈葆桢于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75,5,30)奉旨补授两江总督,兼充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十月十六日11,26)赴任,船政大臣由丁日昌接任,旨令王凯泰拟于冬春驻台、夏秋驻省,庶两地均可兼顾,该抚驻省期内台郡一切事务,即着夏献纶等妥为办理。沈葆桢于五月二十三日(6,26)上台地无庸另派大员片,称:“查抚臣王凯泰,已于本月十七日抵台(6,20)。王凯泰用心之缜密、励行之清苦,胜臣远甚;所有开山抚番事宜,自应归抚臣专办。署台湾道夏献纶于民番情伪了如指掌,可资辅翼,无庸另派大员。”之后因王凯泰因病出缺,以丁日昌为福建巡抚。三月(1876,4)令吴赞诚督办船政事宜。

光绪元年(1875),福建巡抚丁日昌,鉴于台湾各项杂赋项目繁多,且征额弊端丛生,责令夏献纶及台湾知府张梦元,于巡台之际,能详实查覆:旋即由丁日昌会同闽浙总督何璟,请将台湾各项杂饷分别豁除疏,旋经清廷部议,除廓饷及塭饷二款之外,一律允准予以豁免,并自光绪三年(1877)起实施。丁日昌之条奏,豁除杂饷,多少能减少负担,但有关赋课之弊端,自然很难澈底解决。

献纶在任内进行了本地文武官员的整顿,如光绪二年(1885)候补知府凌定国的安平炮台贪污案;署彰化县知县朱干隆、署嘉义县知县杨宝吾贪污案;署嘉义县知县何銮受书吏税契陋规案,以及处理了香港新闻纸泄密案及台湾土匪案等。

光绪四年三、四月间(1878,4-5),发生加礼宛社噶玛兰人抗清事件,夏献纶禀称:事因土棍陈辉煌撞骗勒索,诈取番银,社众难以忍受,加礼宛社噶玛兰人联合巾老耶社谋议反抗,杀死官兵。此一事件是“开山理番”后重大事件,巡抚吴赞诚抵达花莲港,调兵遣将,根据地势,先攻下巾老耶社再攻加礼宛社,并烧毁茅屋,总计四天战役共杀死社众200余人。清军派遣通事传谕令社众归降。九月十五日(10,10),加礼宛社番目陈赤鹿等诣营自投,清军将首犯正法枭示,其余准予免罪,并令速将逃散社众一律召回,发给谷米、炊具并为之搭棚栖息。召回的加礼宛噶玛兰人有900余人,但土棍陈辉煌却早已逃走未被缉获。

吴赞诚又令宜兰知县邱峻南等逐段勘明后山岐莱平原上耕地,划清地界,令按界各自耕种,不得侵越,以杜后衅。献纶重新布局后山军力,原调各营,陆续撤回,选派文官管理。台北每月定期往返花莲港运送饷银、军米的轮船,凡垦民、商贩愿前往后山者,经查明皆准于附搭,并准携带家眷及农具、食物等物。此即加礼宛之役之后的重大变革,使后山居民生活得以稳定。

丁日昌继沈葆桢后于光绪三年(1877)在巡视凤山及恒春一带后即有“抚番开山善后章程”二十一条,继续落实和执行沈葆桢的“开山抚番”的方针。

献纶在任内开筑的水利工程,主要有台南一带直加弄水圳,引水灌溉农田,以按田收取水租提供工程经费。另外,光绪三年献纶曾亲往恒春实地勘查,于射寮港筑造横坝一道,储蓄潭水,灌溉农田,为恒春境内最早的水利设施。由于招恳事业发展,台湾农田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据统计,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统一台湾时,台湾南部仅有水田7500公顷,旱田约有10,800公顷,移民仅20万人,到光绪十五年(1889)为止,全台水田面积发展为240,000余公顷,旱田面积为188,000余公顷,全省移民320万。而这其中的发展主要都在同治十三年(1875)之后。由于合理利用土地,水田种水稻,旱田种花生及玉米,而甘蔗又是沙土相间的粗放作物,农业产量大增,农民生活也有相应的改善。

 献纶同时鼓励农民兼种茶、甘蔗、油桐等经济作物均取得成功,但曾命戍兵种棉,因台东多雨,棉每腐败,未有成效。刘铭传抚台时更由江、浙等省引入蚕桑,奖励农户养植,也取得成功。这之后茶、糖和樟脑成为台湾三大出口产品,自光绪四年(1878)后一直成为我国出超的地区。

献纶协助沈葆桢、丁日昌等将吴淞铁路拆除移建台湾凤山至旗后铁路,后因经费原因,并未建成。

五、《台湾舆图并说》

《台湾舆图并说》主要基于开山抚番的目的而完成,从光绪五年初编纂至光绪六年(1880)刊印,只经一年的时间。夏献纶任台湾道时,“适值海疆多事,朝廷遂有开山抚番之命”,于是“台之南北,递岁周巡”,且将各地“详悉为图”。东部后山部份则采“有稿为优”的王熊彪之图,有画过的部分不再浪费时间及冒险进川入东部后山,再请“王广文元樨为之纂校”,夏献纶自己复参酌审定。

 本书由夏献纶自序,台湾府知府周懋琦题跋。共计有前后山总图;台湾县图;凤山县图;嘉义县图;彰化县图;新竹县图;淡水县图;宜兰县图;恒春县图;澎湖厅图;埔里社图;后山总图等各章。每图都附有详细说明,并注明各地道里数,各图中地形相当正确,一些地名、地貌仍沿用至今。本图集虽不是用近代制图技术绘制,但仍被认为是清廷结束在台湾统治前,最能反映台湾整体地表景观的一幅地图,至今对台湾史特别是少数民族史研究仍是最主要的参考书。

六、小结

夏献纶于光绪五年七月初四日(1879,8,21)病殁于任,年仅四十三岁,闽浙总督何璟奏称:“台湾道夏献纶于六月□九日因公由省回台途中,感受暑邪;复遇风暴,巨浪山立,□甚颠簸,头晕气喘,遍身发热。又于澎湖守风四日,未得医治。及抵安平,扶掖坐竹筏冒险进□;涌浪过颡,衣履尽湿。当经延医诊□,谓系心气久亏、外邪入里,恐成内陷。其时府、县往谒犹能谕□卧榻前,告以台南北海口防务,断续数千言,未尝有一语及私。然自此药竟无灵,病益增剧;至六月二十三日出缺。”(□是原文缺字) 同时何璟奏请:“俯准将已故台湾道夏献纶照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优予恤典之处,出自逾格鸿施。”同日,奉上谕:“何璟奏‘请将已故道员优恤’等语,已故福建台湾道夏献纶,前随左宗棠入闽赞画营务;嗣在汀漳龙道署任及台湾道本任内,均有惠政。厥后办理海防及抚番开山诸务,不辞劳瘁,尤资得力。兹以积劳病故,殊堪轸惜!着照所请,照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从优议恤,以彰荩绩。该部知道。钦此”。

献纶随左宗棠于同治三年(1864)入闽,之后是沈葆桢任船政以及巡台期间最主要的助手,沈葆桢调两江后,又是经营台湾的最主要继承人,在左宗棠留闽的主要骨干中,诸如周开锡、吴大廷等皆较早调离,仅留献纶一人在闽任职直至病殁,年仅四十三岁,深感惋惜,何璟奏折中有“可为异日封疆之寄”也确有可能。献纶所遗台湾道缺由知府张梦元接署。

最后作者以连横“台湾通史”循吏列传中一段作为本文的小结:“连横曰:吾生以来,所闻治台循吏,若夏献纶、程起鹗(54),皆啧啧在人口中。而余年尚少,不能详其事,又不能得其行状而为之传,惜哉!献纶,新建人,受知于大学士左宗棠。同治十二年,任台湾道,整齐吏治,揣抑豪家。牡丹之役,参赞尤多。起鹗,山阴人,历任台湾、台南两府,署兵备道。洁己爱民,狱多平反。而皆卒于台湾。余之所闻仅此。然台自设官后,二百数十年矣。而旧志所传循吏,不过十数人。贪鄙之伦,踵相接也。呜呼!非治之难,而所以治者实难。古之与今,犹一貉也!”

 

注释:

①左文襄公奏牍:同治五年九月初八日;请以夏献纶接署福建盐法道片(会福建巡抚徐宗干衔)

②刘壮肃公奏议:卷10、惩暴略;严劾刘璈折。

③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219;竹枝诗内容于今人郭则法《知塞轩谈荟》甲集卷一有载。

④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遵议船政万难停止疏。

⑤⑥⑦⑧⑨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294;卷292;卷308;卷329;卷232

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364,365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一;四月二十一日;李鹤年奏

沈文肃公牍:第一册,17,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1五月初一日;文煜、李鹤年、沈葆桢奏。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1六月初八日;文煜、李鹤年、沈葆桢、潘霨奏。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1六月十九日七月初五日;沈葆桢等奏。

沈文肃公牍,第一册,17;页65;页42

清朝柔远记选录:同治十三年六月,埤南番目陈安生、买远来归化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1;谕军机大臣等。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商办狮头社番折(光绪元二月十七日);沈文肃公牍:第一册,207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2七月十六日;沈葆桢等奏。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3九月二十二日;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4十月二十三日;沈葆桢等奏。

「海防档」「乙、福州船厂」() 468706页。

沈文肃公牍,第二册,703704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请建明延平王祠折。

200455在泉州郑成功研究会延平分会上有关专家在对《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的研究中发现,有林则徐缅怀郑成功为台湾开平王庙题联。与夏献纶题联相同,作者以为,以夏献纶当时台湾道的身份,不可能去抄袭,仍应以台湾延平王祠出版的资料为准。

联句中“虞渊”是传说日落栖止之处,淮南子,天文中谓“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而“皈”指归信佛教;李颀(唐)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始觉浮生无住着,顿令心地欲皈依”;“宇”指屋宇,苏轼(宋)明月几时有词(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处通指回归之意。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台地后山请开旧禁折。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20; 连横:台湾通史,卷十五,抚恳志。

台案汇录壬集:卷二;12、军机大臣弈欣等议奏台北拟建一府三县折。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请改驻南北路同知片;岁科两试请归巡抚片。

台案汇录壬集:卷二;15、军机大臣等议奏台湾移扎南北路同知及台湾考试请归巡抚主政片。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台北议购开煤机器片。

杨子谊:台北孔子庙沿革与建筑艺术之略述。

沈文肃公牍,第三册,1123,1124,1234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台地无庸另派大员片。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27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五月初九日,闽抚丁日昌奏为请台属各项杂饷分别豁除折。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

福建通纪:卷19;德宗光绪二年。

加礼宛社一案的处理夏献纶与闽抚吴赞诚意见并不一致,最后依夏献纶的意见办理,参见沈文肃公牍,第三册,1102。本案全部奏折参见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一、台湾奏事各折。

郑雅方,台湾成功大学硕士论文:“台湾南部农田水利事业经营之研究”20031

连横:台湾通史,卷26工艺志。

很遗憾同一时期台湾进口最大宗的产品是鸦片,其次是洋布; 参见沈文肃公牍,第一册,页85致左宗棠;“郡官民皆沈酣于鸦片,筱涛外殊乏可用之才。”同书第二册;页717日兵撤退后致何筱宋;“唐俊侯所部殁于台者多,得归者烟瘾过半,逐渐淘汰,怨声载道。”正如林则徐禁烟奏折所奏:“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无可御敌之兵,但无可以充饷之源”。台湾进出口产品数据参见张明宗:台湾清领时期的经济史,台湾中央大学产经所,2005年。

沈文肃公牍,第二册,890891892

沈文肃公牍,第三册,1283。沈葆桢致潘霨信中谓夏献纶殁于七月初四日,与何璟奏报夏献纶六月二十三日出缺日期不一致,今从沈文肃公牍。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光绪五年八月二十五日;何璟奏为请旨简放道员折;引文中缺漏五字是原资料中所缺。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光绪五年八月二十五日;何璟奏请优予故员恤典片。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光绪五年八月初六日;恭录谕旨。

连横撰:台湾通史,卷34,列传六,循吏列传。

程起鹗,字挺生,浙江山阴人,监生,同治十年,任澎湖通判,实授同知,历署晋江,侯官各缺,光绪九年以泉州府厦防同知补授署台湾府,光绪十四年以道员在任侯补,十五年四月新建台湾府,任知府。参见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等。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