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http://www.fzskl.com  2008-01-04 21:40:45  来源:福州社科网  

 

论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萨本珪

 

作者简介:萨本珪,男(1929~),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州市社会科学所原所长。邮编:350001

[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在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作为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一环的老年群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主体。本文从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的几个方面入手,探讨积极发挥老年人余热共建和谐的对策、机制。

[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共建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6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根本性要求。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发展大局至关重要的大课题。我们老年人在“共建和谐”中能起到那些作用呢?存在那些难点?怎么办?本文提出粗浅看法。

一、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是新时期的新要求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使命,老年人理所当然责无旁贷。我国已是老龄化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总人口11%,而且还以每年3.36%的增长率继续递增着。同时,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同步增长和空巢化现象,又给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挑战。这是我国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的客观形势。

2.我国是“未富先老”的老龄型社会。但据专家分析,从1990年到2032年,又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最佳“黄金”时期,从现在算起剩下不到25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机不可失的“人口黄金期”,把握“人口红利”给老年人参与共建的机遇,多筹谋以期达到最佳效应。

3.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不仅在经济领域要做好参加共建、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和完善社会保障,也不仅是政治上平等、尊重权益、弘扬民主、倾听意见,更重要的是在文化领域和社会上创设条件让老年人在基层(尤其在农村)、在社区、在家庭中参与共建和谐、享受共建成果,把参与共建和谐与安度晚年、晚节飘香、晚霞生辉融合起来。

二、老年人在社会基层参与共建和谐的方方面面

1.代际和谐一般指已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下来(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儿也指因各种原因虽未达到此年龄而提前退下来的老年人和在农村到此年龄段且已有孙辈的老年人,他们与晚辈们的关系,就是隔代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和谐,就是代际和谐。我们认为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首先和最需要调整好的就是这种代际和谐。代际关系主体之间客观存在着思想观念上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代沟”或“代隔”,如果从积极的层面来审视,“代沟”的问题也是代际和谐的问题。

代际和谐,顾名思义是老年人与年轻人(主要是儿辈)之间的和谐,是要双方共同构建的,即双方相互沟通、理解、支持而形成的和谐。从老年人这个方面而言,参与共建代际和谐的天地是很宽广的:

要做一个开明的老年人。既不要自卑自弃,也不要“倚老卖老”,以老自居。要承认自己毕竟已迈入老年人行列,自己的思想、体力、精力不如过去,不如年轻人(儿辈)。一方面,社会要多方创设条件,让老人们参与共建;另方面老人们自己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过于勉为其难,不过于苛求自己,努力做到心理上的平衡。要相信年轻一辈(儿辈),放手让他们去闯事业,闯天下,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他们有难处,我们帮一把,这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共建代际和谐。在思想观念上,如果产生差异、矛盾和争辩,我们老年人更多的时候要自问一句:是否是自己的观念跟不上时代了?设身处地、变换角色思考一下,可能就会对年轻人(儿辈)多一份同情和理解。除年轻人(儿辈)出现了道德上大出轨或触及法纪底线、违法乱纪,必须严正指出、劝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如果是一般的认识上的是非,对事物看法的视角不同,则尽量“理解万岁”吧!以平常心对待代际矛盾,就是老年人共建代际和谐最重要的一种心态。

代际和谐,实际上还包括老年人与原工作过的单位(现在在这儿工作的)年轻人之间的“和谐”问题。当然,这种和谐关系需要双方共同构建。在岗的年轻人,要尊老敬老;已退的我们呢,也要尊重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千万不能摆架子。这就是老年人应有的共建代际和谐的积极态度了。推而广之,老年人对社会上的年轻人的林林总总,从总体上都要采取换位思考的心态去对待。这既是老年人积极的心态,也有利于老年人自身的健康长寿。

我们老年人,比较固执,甚至趋于“顽固”,一遇不顺心、不顺眼的事(在当今五光十彩的社会现象中,老年人看不顺心、不顺眼的事很多),易于激动、发火,甚至“一触即发”、“不可收拾”,这就与共建和谐背道而驰了。因此,老年人要时常警惕自己:“戒燥”!一旦发火,迅速“刹车”。我们老年人要多多铭记:“请您……”、“谢谢”、“抱歉”、“没关系”这四句促进代际和谐的用语。当你要人家(尤其年轻人)帮你解决什么困难时,多用“请您……”,以示敬重对方。当对方(年轻人或未成年人)对你有尊老敬老的表现时,如公交车上让位等,你不要忘记说一声“谢谢!”当在公共场所,你有突然咳嗽、打哈欠等禁不住的失礼行为时,多说两声“抱歉”、“对不起”。而当对方不是有意而“触犯”你的时候,如踩了你的脚、撞了你的身,就说一声:“没关系”等用语。用自己的笑脸,陪伴“请您”、“谢谢”、“没关系”,对我们老人自己,是一种安慰和自信,对共建和谐来说,就是一种好的实际行动了。

2.老少和谐老少和谐也是一种代际和谐,它更着重指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即孙辈的隔代的代际和谐。因为年龄相差两代,而当今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与我们老年人半个多世纪前的成长环境相差太大,两者的观念乃至话语都很不同,因此沟通的难度更大些,构建相互间的和谐关系也更难些。由于20多年来,我国坚持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当前家庭人口结构产生巨变,几代“同堂”现象已极罕见,“421”倒金字塔家庭人口结构是普遍现象,“三口之家”核心家庭结构和老年父母(或岳父母)独居空巢并存,甚至有年轻夫妻长期(或不定期)外出创业、打工谋生而形成的祖孙隔代长期(或不定期)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结构,这给老少共建和谐提出诸多新问题。

现在越来越被重视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如果换个角度即从“老少和谐”的角度来审视,似乎增添了一种解法。就是说让各地老人学校(主要是农村老人学校)都设置有家教——对孙辈们进行教育的内容,这是一举多得的做法。农村老人学校除了让老人们自己多聚聚、散心、沟通、提高之外,还应该使老人们增多与孙辈们和谐共处的共同语言,懂得一些当今教育小孙们的方法,交流老人们进行这方面教育的点滴体会,还可以探索如何资源共享的问题,如将“留守”儿童集中(二三个留守儿童、三五个留守儿童集在一起)由几位老人集体照顾等做法。近日,据载我省沙县虬江街道麦元村《“银发危机”的“草根式解法”》(见《福建日报》2007727日)给我们很大启示:一、在农村,老年人的资源还是有的,看我们如何去调动;二、老年人的资源不仅可用以解决“银发危机”,而且可以开拓用以促进老少共建和谐上来。

构建老少和谐,必须是双向共同努力。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老年人、在祖辈。尤其当“少”还处于幼儿、儿童阶段更是如此。老年人(祖辈)与未成年人的不和谐主要是老年人的“观念”造成的。一方面是溺爱、纵容而造成孙辈们的任性、孤独、唯我独“大”——小皇帝。另一方面社会上片面追求分数、升入重点校的教育价值观造成小孩不懂生活、不会劳动、不重道德、不守法律(规则)。祖辈要更多地学会自动地与孙辈以平等的姿态互相沟通。学会一点当今孩子们的语言、爱好。学点幽默,平等对待孩子,教育小孩如何做人最重要。

3.社会转型期的许多新事物,会在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中展现出来,社会转型期的许多新矛盾,也会在家庭中突显出来。总的说,在老龄型社会中,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家庭中,老年人一般也是处于弱势。当然,情况也千差万别。

就经济生活而言,老年人大手大脚花钱的不多,过去的艰苦经历养成了他们节吃省用的习惯,因此一部分老年人有了些积蓄(尤其在城市的老干部),于是就出现所谓“啃老”现象,而造成不和谐。当然,更多的家庭是因整体经济状况拮据甚至十分困难,而有待政府补助、救济。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尚欠完善,而不少家庭因“儿子赤字”,给家庭和谐带来不散的“阴影”。传统的“养儿防老”曾几何时变成了“无儿养老”的困惑,成为一些老年人解不开的“两难”问题。甚至猫狗等宠物也成为家庭乃至邻里间不和谐的因素。要大力提倡少点烟酒味、多点读书声。这是家庭、邻里和谐的必要条件。这方面,最了解情况的社区,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今年轻人的婚恋观,一再“创新”。我们不去说有些大学生“入学开始谈恋爱,四年毕业就bye-bye!”仅从家庭而言,年轻人不打算结婚的有之,结婚不打算生孩子的有之,结了婚,又搞婚外恋的也有,有些城市,据统计,离婚者数字几乎年年在飚升……这些,给家庭留下不和谐的影子。这当中,作为老年人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往往是望儿(女)兴叹,望孙(孙女)兴叹!能做好调解最好,吵架骂街不是解决的办法。学法懂法却是很必要的。若能参加社区中此类事件的调解工作,也是一种奉献余热。

至于家中的老俩口,除了上述因种种原因而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情况外,大部分老俩口是与子媳分开居住的。一种有利于共建和谐家庭的做法叫两代分开居住,而住处又只隔“一碗汤”的距离(指年轻夫妻的三口小家庭与父母居住的家,同在一居民小区内,甚至一个楼的上下层。儿媳煮好一碗汤端到父母家,还热气腾腾的)。老俩口早睡早起,年轻俩口迟睡迟起,互不干扰。但这更适合于老俩口是年轻老人(6070多岁之间),如果老俩口都是80岁以上高龄,或是老人失偶的空巢,又当别论。这就涉及到今后亟需适应国情、积极发展社区养老这个模式课题。社区养老是配合构建家庭养老而形成和谐社区的新展望。

还有家庭中老俩口自己之间的和谐,也不能忽视。琴瑟齐眉、白头到老是基本情况。但老俩口间“好好吵吵、吵吵好好、不好不吵、不吵不好、好了又吵、吵了又好”也是常事,是“好”与“吵”交织起来的和谐。老年人离婚的毕竟很少。老年人再婚一定要十分慎重,老年人再婚对“新”俩口的和谐以及对儿孙们(全家)的共建和谐,又是新课题。

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社会细胞——一个个家庭的和谐,这之间老年人如何参与共建和谐,任务还真不轻松呵!

4.老老和谐在快速老龄化和老人高龄化比翼齐飞的当今中国社会,老年人日常社会交往,大部分就是老年人自己,他(她)们朝夕相处的几乎都是年龄相仿的银色世界,甚至是雪色世界。除了社会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外,这占总人口已超11%的银色、雪色世界,他们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这一大块如何安排,现实已经是什么样?很需要具有说服力的社会调查和有针对性的对策。

各级各类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功不可没。若说问题,主要是锦上添花多了,雪中送炭少了;发展很不平衡,基层还很薄弱,农村更薄弱,甚至有许多空白。城市基层社区的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长年扎根最基层。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小组)、老体协、老科协等互相配合、融合、互补,他们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也为基层的老老和谐默默奉献。他们的“三平”精神,功德无量。

老人院、老干院(公立的不多),入住率有好有差,差别很大。老人自己及其亲属晚辈,对此态度亦各有异。私立的方兴未艾,是社会慈善家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些老龄们聚居的地方,是构建“老老和谐”的基地。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随着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步伐加快,此一促进“老老”和谐的基础工程亦需大力完善。

至于散布在城乡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湖畔,城市社区的老人活动室、农村老人会,这些场所大小不一,数量万千,是散居于城乡的尚有自理活动能力的老人们健身兼聊天的好去处。君不见,天一亮,就有从四面八方不约而会聚于市总工会院内院外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广场的老人们,在开展各种健身活动的同时,三三五五结群聊天,其景象真是“海阔天空”,或像福州人俗话说的“皇帝牛喫麦”,其形式无拘无束,其内容无边无际,无所不谈,也无法规范。真正是言论的“自由市场”。少年儿童热中网吧,而老年人们有时热中于此类言论的“自由市场”。在这儿,有时会引起老老间的不“和谐”和老年人与社会的不和谐。此类大大小小言论“自由市场”,其能量不小,辐射面很大。在福州市区不少于数十处,亟待引导。

各类老干院、老人院,尤其是社区(乡村)老人活动室、社区老人托管所(室),在文化精神生活领域,不能只靠几台电视机、若干报纸、刊物,更不能只靠麻将、纸牌当家。如何发挥它们在加强老老和谐与老老对社会和谐的同步发展的作用方面,要着力加强调研、加强分析、加强引导,这对全社会构建和谐氛围是极有裨益的,不可等闲视之。

三、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的机制

1.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各级文明委的总体布局中,统筹规划、部署、安排。各地老龄委是众多“老”字号组织的总头,要将组织各阶层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列为重要的任务,协调各类涉“老”组织分工合作,共建和谐。

2.当前我国涉“老”的组织,主要分为四大类(这种分法,不一定科学,估且分之):

第一类: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这是正规的、一般是由各级党委老干局主办进行老年教育的机构。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和师资,有老年人也有准老年人,而学员则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老年大学本身就是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的园地,也是培育着共建社会和谐的和谐种子。老年大学在共建和谐的事业中,任重道远。目前老年大学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今后要切实加大“雪中送炭”的力度。而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老人学校有不少是挂名而缺乏实质内容,且机制有待理顺。

第二类:群众性工作组织。主要有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也有称关协的)和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它们是半“官方”的。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科技人员、老教师、老劳模等(即通称“五老”)愿意继续为社会出力、发挥余热,他们的工作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起补充、配合的作用。他们不属于群众性社团组织,不纳入民政部门社团组织管理。他们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青少年、年轻夫妇等,还有在各级革命老区促进会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他们也和关工委的老同志一样,在为和谐社会,尤其为环境十分艰苦的老区共建和谐,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革命老区,还有在革命战争年代建过功勋的老红军、老游击战士、老交通员、老地下党员、老联系户等(他们亦通称老区的“五老”),他们现在都已是高龄老人。“五老”们只要他们还健在,他们的闪光经历,他们的遐龄崇德,就是巨大的精神资源,就是共建和谐的威望力量。

第三类:老年人的群众性社团组织。其中涉面最广而又最吸引众多老年人积极参加的是各级老体协及其分支协会;还有老科协、老教协、老文协、老记协,以及主要由老年人参与的书画院、诗词学会等等,他们在充实老年人自身文化精神生活的同时,从不同层面参与共建社会和谐,发挥各自独特的共建和谐的社会作用,可谓千紫万红,各有千秋。

第四类:各级各类老干疗养院(所)、老人院(所)、老人医院以及方兴未艾的基层社区老人托管所(室)等。在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老龄型社会里,这是一个个银色世界的窗口,是社会和谐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在这儿生活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在共享和谐中展示他们也在共建和谐。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个银色、雪色的“窗口”建设,实在是任重道远,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风景线,还有待今后几代人的共同创建。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点不成熟建议和希望:

1)各级党委、政府更将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纳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规划。在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保、医疗工作的同时,也要十分注重老年人群的文化精神生活,并考虑试点由年轻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运行机制,例如养老服务储备“银行”的探索之类。

2)建议有条件的市、县以上老年大学应加大对基层农村老人校的师资培训的力度,普遍设置如何进行家教(尤其是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家教)的内容,或定期向农村老人校提供有关资料、教材,以供选用。老年大学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老年人自身的“充电”、娱乐、终身教育,更应从我国人口结构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更多思考如何让老年人群为代际和谐,老少和谐多出力。

3)不论在上述那一类组织中的老年人,都要“各就各位”,都应大力弘扬平凡、平常、平静的“三平”精神,多做奉献,晚节飘香。

4)由市老龄委每年(或每两年)开一次各有侧重点的学术研讨会,希望有一批又一批关心老年人事业的年轻人,多深入基层,多做调查,为决策机关提供有用的建议。因为老年人自己一般已无能为力进行此类工作。有志的社会学工作者,重任在肩,任重道远呵!

5)老年人参与共建和谐的工作重点一定要下沉,向社区倾斜,向农村倾斜,向老年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倾斜;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不图名声,不摆花架,不去攀比;开展这项事业不下指标,不必督查,不搞评比。多做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深入的思想工作,干一件不少,干几件更好,干一件是一件。宣传舆论、报刊、网络战线,希望有更多不图报酬,不争虚名的记者、“博客”们,承担义务宣传员,播种老人参与共建和谐的种子,让它开花结果。让我们万众一心,人人都为老年人共建和谐添砖加瓦,积铢累寸,积沙成塔,功德无量。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