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基隆、淡水古炮台

http://www.fzskl.com  2008-01-04 21:49:26  来源:福州社科网  
 

 

 

作者简介:郑行泰,男(1931~),台湾台北福州同乡会暨三山善社顾问。

 一、基隆大武崙古炮台(见封三图二)

大武崙炮台位于基隆市安乐区山麓,是扼守基隆港口西侧的重要据点,清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中英之役,光绪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战役,清廷均曾派兵驻防,现今所见的炮台,正确的创建年代应是光绪年间。四周设置石垣,内部可区分为入口区和大炮盤区。入口通道窄小,有营房,房舍及山洞,以战时之用;炮盤区以一条峡谷形的路,每个炮座以两门大炮为一组,中间为地下室,作为贮弹之用。炮射角包含基隆港口之东北、北及其他方向。在炮台北端有一观测台,呈圆形状,由石块堆筑而成,做为弹者观测及敌情了望之用。炮台规模宏大,保存着丰富的历史,但现无大炮陈列供人参观,列为闽台地区第二级古迹。

炮台的营房、炮盤和弹药库存。营房壁墙为砖墙,顶用水泥拱上,覆土丘,结构隐密,为最主要建筑物,内部分为三间营舍,做为指挥所及寝室使用。营房大小约长八米,宽六米。

炮盤共设四门炮座,方形凹槽炮基一座,扇形凹槽轮轨护座,三面子墙各用三个贮弹孔。子墙两侧有隔堆护炮座,侧面、北制隔堆下有弹药库两座,南制隔有一座。

弹药库、炮弹区共有三座,每座弹药库入口内设有一道墙,作为屏障,以避免炸炮碎片直接射入。

避弹壕,深一·八米,呈长条状,两端有石阶通壕底,人立壕中可得直接掩避。北稜堡宽约六十六米,供作步兵练习射击用途。

二、基隆二沙湾古炮台(见封三图三)

百年老港的基隆市,因为地势险要,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沙湾炮台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时,英军意图入侵台湾,台湾道姚莹以鸡笼(基隆)港口宽深,根据地形,在境内之二沙湾山上,建造炮台,兴建大小炮墩八座、炮台城门上嵌有(海门天险)石刻方匾,派兵驻守炮台。翌年(一八四一年)英军果然来犯,总兵达洪阿率兵击沉英舰,有的冲礁击碎,死者一百三十余人并俘获三十余人。至一八四三年英军屡犯屡败,均被我英勇守军开炮击退。光绪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法国侵略台湾,法军攻占鸡笼,二沙湾炮台被毁,但部份城门、城墙仍甚可见,弥足珍贵。炮台内建有营房、弹药库,避弹壕等设施,操场占地广大,以供官兵操练射击之需。现二沙湾炮台陈列有东炮台一座,北炮台三座。列为闽台地区第一级古迹。在炮台区望着基隆港景,实让人发思古之悠情。

三、基隆狮球岭古炮台(见封三图四)

狮球岭炮台为内陆型的炮台,根据“基隆第一,文物史迹篇”记载:狮球岭炮台建于刘铭传抚台之初,在基隆港南。当时聘请英国技师设计兴建西式炮台,配有十二斤前座加农炮一座和六吋前装加农炮一尊。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法国侵台由海军中将孤拔侵犯基隆,击毁沿岸大武崙、二沙湾及狮球岭三座炮台,强行登陆,占领基隆市街,直逼狮球岭。

狮球岭炮中背向基隆市街约有十华里之遥,炮台面向海港,四面山势起伏不平,树木葱茏隐密,山路崎岖,深沟高垒,层峦均为障屏,地势之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概。当时清军统领林朝栋率五百名乡勇及部份守军等死守月眉山狮球岭,同心协力抵抗法军侵犯,双方战斗数月,势均力敌,我军寸土必争,僵持八个月,官兵沉着应战,执干戈以卫社稷。法军知难而退。

狮球岭炮台陈列有古炮数座,其中有两尊炮管均有铸字,一座为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年)仲冬,奉宪铸造台湾水师协标右营炮一座重一千五百觔。另一尊,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奉宪铸造协二营大炮重二千觔,匠首林茂昇,副匠首林国琉。炮台周围设有营房、炮弹库、避弹壕,操场甚为辽阔,并有开挖水井一口为守军主要饮用水源,而今所有设施只留残迹,以供游客及登山与附近居民休闲运动场所,参观凭吊。并列入闽台地区第一级古迹。

四、沪尾古炮台之北门锁钥(见封三图五)

清廷曾在沙崙、中崙、油车口先后修筑炮台(一八八四年—一八八五年)时,法舰炮轰淡水,这三座炮台几乎被法军摧毁。中法战争结束后,翌年(一八八六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即令各员在澎湖、基隆、沪尾、安平、旗后等五处海口赶造十座新式炮台,其中沪尾有两座,一为“北门锁钥”;另一为“保固东瀛”,后者今已不见其遗迹。

沪尾炮台创建于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刘铭传为“师夷之长以制夷”,特聘德籍技师巴恩士(MaxE.Hecht)负责督造,以西洋炮台为建筑范本,并由炮厂派火炮专家前来勘验,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大炮安装完竣,实际未参与战事,所以建筑部份至今保存相当完整。

沪尾炮台因位于高处,加上四周土垣及树林遮蔽,让人不易发现它的位置,易守难攻,十分利于防御,故又称为“暗炮台”。炮台呈矩形,由外而内分别为土垣,子墙,炮座,被覆,甬道与广场,构造层次分明。土垣:炮台外围以土堆成与炮台约略等高之土垣,高约六·五米,具有掩蔽的功效。壕沟:环绕炮台四周,区隔土垣与子墙以利炮台防卫。子墙:以铁水泥修筑,是炮台的主要壁体,子墙最大厚度达四·三米,最高达七米,炮口附近的子墙呈弧形且下凹,是为因应弹道的净空。炮座:以铁水泥修筑,炮台有两座炮座:主炮座设12吋阿姆斯壮后膛炮及8吋克鲁伯后膛炮各一尊,副炮座设10吋阿姆斯壮后膛炮及8吋克鲁伯后膛炮各一尊。炮座集中于面海两面,最大的炮设置于转角,用三百六十度迴转的全圆磨心炮架,方位涵盖整个淡水河口,其余三座炮用半圆磨心炮架,方位角较窄。被覆:是指覆盖在兵房上的泥土,质地柔软、有吸弹效果。被覆上立有兵房的通气孔。甬道:子墙内设有甬道,分隔成弹药室及兵房寝室、办公室、储藏室,且甬道皆相连通,兼有選炮击时之防卫作用。广场:原为操兵场地。另外,炮台于南面设有主要出入口,呈半圆拱形,门额上有刘铭传所书“北门锁钥”四字。日据时期,日军撤走炮台四门大炮,将此地作为炮兵射击的演习场。台湾光复后,沪尾炮台由国军驻防。民国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列为闽台地区第二级古迹。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