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

http://www.fzskl.com  2009-11-16 15:23:33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国际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埋头苦干,加快发展;顺应当今时代主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关键词]邓小平有所作为国际战略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战后统治世界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宣告解体,冷战宣告结束,世界进入了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新时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进一步控制整个第三世界,并在全世界彻底扼杀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又发动了“另外两个冷战”:“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他们在许多国家煽动动乱,实际上是搞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要控制这些国家,把过去不能控制的国家纳入他们的努力范围。”①特别是,中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被它们视为实现“西化”和一统天下目标的“绊脚石”。它们趁苏东剧变造成的巨大冲击,借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加大了对中国以压促变的力度,政治上更加粗暴地干涉我国内政,经济上加强制裁,外交上加紧孤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在这决定社会主义中国命运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冷静观察,高瞻远瞩,既反复告诫我们“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又明确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特别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①。在国际问题上“有所作为”,就是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发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积极作用,在国际事务中显出“足够分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树立起一个更加成熟、自信、负责任、爱和平的大国形象,增强中国的国际信誉和威望②。特别是,中国在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还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使中国尽快富强起来,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对外开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挑起战争和世界不安宁的根源,它们干涉别国内政,侵害别国主权,直接危害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早在1979年初,邓小平就深刻指出:“霸权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③20世纪80年代末,他又再三提醒人们,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自认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对不听它们话的国家和人民肆意进行干涉。它们总是欺侮发展中国家,经常干预这些国家为摆脱控制、发展经济、争取政治独立与自主所作的努力。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④。邓小平不仅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反复强调“我们的对外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①,坚决支持世界上所有国家和人民反对渗透、扩张、侵略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为,强调“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①。
      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力量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有切身利益的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④第三世界国家大都是经济不发达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获得独立后,由于霸权主义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它们的政治经济利益长期受到侵害,而且是局部战争和地区动乱的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因而,第三世界国家在反对大小霸权主义、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方面,有着强烈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和平力量。中国只有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才能共同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权益,为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中国一直都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如邓小平所反复指出的:“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①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发展与繁荣提供机制保障,是邓小平的一贯主张。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他进一步指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①这种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全人类发展的要求,彻底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改变超强大国主宰世界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局面,改变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盘剥和掠夺的局面,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等、互利、合作、公正、合理的原则规范和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与繁荣。
      邓小平认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首先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世界各国都享有平等地参与和解决国内国际事务的权利。“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唯一的出路,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和平共处,相互合作,而不是干涉别国内政、挑起别国内乱。”①因此,必须结束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地区性霸权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取代霸权政治,使无论大小贫富强弱的国家都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都能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都能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并依据自己的判断发表意见。其次,必须反对使用武力甚至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要用新思路、新方式、新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其中包括相互让步的办法,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有些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而是尊重现实,搁置争议,先讨论如何共同开发或先讨论如何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再次,依靠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使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等方面有更大的作用,并成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因素和保障机制。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够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这一票是第三世界的,是名副其实地属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①。
      邓小平在强调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同时,十分重视国际经济新秩序问题,强调“改变国际经济秩序,首先是解决南北关系问题,同时要采取新途径加强南南之间的合作”。“南北问题不解决,第三世界负债那么多,日子怎么过啊!如果发达国家不拿出钱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市场也就没有了。世界上的国家富的愈富,穷的愈穷”①。要通过南北对话协商,逐步建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合作的关系。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金融、货币等重要经济领域,发达国家要从自己的长远发展出发,调整和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要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不能以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发展。其次,采取新途径加强南南合作。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我们虽然很穷,但穷国之间的合作余地还是很大的,可以互取长处,不能把我们的命运完全放在发达国家的恩赐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多起来,积累起来,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全球范围内的南南合作。”“现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有些彼此可以借鉴的东西,这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在较新的科学技术方面,没有发达国家的合作不行,而在其他很广泛的方面,通过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是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解决的。这对发展中国家本身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环”⑤。因此,所有发展中国家应该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加快发展,促进总体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邓小平强调:“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不仅适用于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发展关系,也适用于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发展关系,而且同样适用于同那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国家发展关系。中国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就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对外关系,广交朋友。在与邻国的交往方面,邓小平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思想,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比如,对于南沙群岛问题,要本着“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对于边界纠纷,要本着“和平协商、相互让步、合情合理”的原则,或者“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强了解和友谊”的思路①。据此,我们与周边国家就一些争端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和共识,使其不再影响正常外交与经贸往来。在与大国的交往方面,邓小平认为,要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必须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对苏联对美国都要加强来往”①。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和矛盾,其他大国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但由于大国之间合作领域的广泛性,使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又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因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通过战略对话,增强互信,减少麻烦,发展关系,扩大合作,不搞对抗,是我国国际战略的又一重要任务。80年代,在冷战渐趋尾声的态势下,中国作为中美苏大三角的一角,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国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往来日益频繁,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1990年,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及时地提醒我们:“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①。
      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成功实施,使我们在巩固和发展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的同时,不仅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初步形成了与大周边地区互信、互利、互补、互惠的“政治友好圈”、“经济合作圈”和“军事交流圈”,形成了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而且与大国一道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妥善处理彼此之间存在的分歧,加强沟通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图斯、法国、英国、印度以及欧盟、东盟等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或“全面伙伴关系”等,从而在大国关系、周边关系、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三个层次上发展了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和国际合作空间,争取了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
      四、埋头苦干,加快发展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并在国际上争取主动,首先必须摆脱贫困。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就会更大。“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①。要有效地抵御奉行实力原则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政治上的斗争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在于搞好我国的经济建设,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使国家强大起来⑥。因此,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反复强调,尽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千头万绪,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当作压倒一切的任务。尤其是,“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①,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五、顺应当今时代主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战后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力和无产阶级战略家的敏锐眼光,密切关注国际问题和世界形势,冷静分析当今时代的特征,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重要判断,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奠定了重要基础⑦。我们党作出了改革开放和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正如邓小平所反复指出的:“一九七八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①也正是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并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邓小平把崇尚和谐宽容与和平相处的中华文明、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当代中国国情、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制度统一起来,郑重宣告:“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      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①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集中精力发展和壮大自己,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3645亿元跃升至249530亿元,年均增长9 8%,遥遥领先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跃升至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人均GDP由381元跃升至18934元,年均增长8 6%;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跃升至21737亿美元,年均增长17 4%;外汇储备由1 67亿美元跃升至1528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7602亿美元,其中2007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74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了勃勃生机,而且成为拉动世界经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每年5000多亿美元的进口需求,强有力地拉动了周边国家和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积极影响;每年近6000亿美元的出口,为许多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节约了他们的消费支出,使他们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旅游、娱乐等其他消费,同样刺激了一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负责任态度,在施以援手的同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使亚洲有关国家相继渡过难关。中国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样采取负责任态度,实行人民币小幅浮动,从宏观经济层面给许多国家带来好处。⑨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在《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的报告中曾经指出,中国将与美国共同成为推动未来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这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同时也表明,邓小平关于“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①的伟大预言,已经并将进一步实现。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4,348,320-321,363,228,128,282,359-361,94,20,363,19-20,353,356,383,233,328,158页。
②李合敏:《论邓小平的国格思想》,《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91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17,416页。
⑥李合敏:《论邓小平的中国和平崛起思想与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⑦李合敏:《论邓小平的时代观》,《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⑧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经济社会30年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日报》2008年10月30日。
⑨董漫远:《全人类共同利益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李合敏(1953~),男,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邮编:473056

视频专题更多>
  • 第五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