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资企业发展的组织环境要素分析

http://www.fzskl.com  2009-11-16 15:33:47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组织环境理论把环境分为文化、政治、经济、技术以及顾客和当事人群体几个要素。在两岸三通的新形势下,在闽台资企业既受组织环境的安排,也应利用环境条件,积极寻求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路径所在。
[关键词]组织环境福建台资企业环境要素


      台湾属于海岛型经济体,若单靠自身资源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是有限的。闽台贸易合作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精密仪器、电子、石化、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海峡西岸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增加了两岸人员、物流和资金流通的便利性,为两岸经贸合作在更大领域中拓展带来了契机。据统计,2008年第四季度福建市场对金门、马祖、澎湖直航进出口货物总量达6万多吨,金额达8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69%;对台小额贸易方面,2008年第四季度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3%。闽台经贸往来应积极把握“大三通”带来的发展机遇、抵御全球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增强对投资环境的适应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拓宽闽台经贸往来领域,形成互利共赢的海峡西岸经济共同体,也将有力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从组织环境理论的视角分析福建台资企业发展。组织环境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主张在开放的体系中看待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发展。本文着眼于台资企业在福建市场环境下发展的几个主要组织环境因素,探索闽台经贸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如今两岸三通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理论回顾
      1组织环境的定义
理查德·达夫特(Richard Daft,1987)把组织环境定义为“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总体或局部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加雷思·琼斯等人(Gareth RJones,2001)把组织环境定义为“是指超出组织边界但对管理者获得、运用资源有影响的一组力量和条件的组合”。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1993)则认为“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在本文分析框架下,组织环境是在福建台资企业边界之外,福建市场中对台资企业的资源配置、企业组织绩效有影响的因素的组合。影响组织的环境要素复杂多样,从输入和输出资源的角度,可以把环境要素分为文化、政治、经济、技术以及顾客和当事人群体。
      2组织环境对组织影响的相关理论
种群生态理论秉承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着眼于整个组织群体或产业,强调环境对企业的残酷选择。Hannan和Freeman(1984)认为环境通过资源的稀缺性和优胜劣汰原则来完成对组织群体的选择过程,任何试图通过组织再造来提高生存几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起到反作用而降低组织整体的生存概率。   Porter(1985)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定位理论”,即企业成败决定于它所选择行业的整体状况和其自身的定位。强调不同产业环境对组织战略和绩效的决定作用。
权变理论则强调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认为对环境的良好反应依赖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环境的正确认知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福建台资企业的组织环境要素
      组织环境理论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看待组织,把组织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将其看成是不断与环境进行各种能量交换和资源交换的过程。组织能否发展就看它能否与环境保持一致与平衡。影响组织的环境要素复杂多样,从输入和输出资源的角度,可以把环境分为文化、政治、经济、技术以及顾客和当事人群体几个环境要素。
      1文化环境
      文化决定着社会成员的互动方式和行为方式,虽然组织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外部文化的影响,但是文化环境中包含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公认的行为模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组织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不可忽视的组织环境要素。
历史上,闽台两地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族群体和经济体。两岸有着一衣带水的地缘和亲缘关系、一脉相承的文化习俗和语言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因此,闽台经贸发展具有现实与潜在的文化基础与优势。再者文化产业是福建确定的闽台产业对接十大领域之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现已逐步拓展到表演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网络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各个领域,有利于两岸文化产业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因此,台资企业在福建地区的投资决策不仅着眼于当地的投资市场环境和资源条件等,还应高度重视文化环境要素,使自身的投资行为能与当地的社会规范、基本价值观和民风习俗相适应。例如投资项目的选择应避免与当地风俗、价值观相违背;宣传推广中借鉴融合更多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以及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式;通过聘用当地员工、参加当地慈善事业和社会活动提高本企业的地区知名度与社会声誉。这些积极适应组织文化环境的理念与行为,有利于促进投资理念、决策和行为在本土化适应中赢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2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对组织有限制性影响。例如福建市场的台资企业组织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工资、劳保、就业、福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各层次的政府机构也为组织提供了各种服务,包括辅助资金、政策咨询、公用事业、公益活动等。因此,政治环境是组织运行在宏观环境中的关键因素,组织的正常运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政治环境的规定和限制,同时也要积极利用政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资源。
由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并且对台资招商实行“同等优先,适当放宽”。在福建已建立四个台商投资区(厦门杏林、海沧、集美和福州马尾),福建在对台直航、旅游、金融、农业等领域实行了先试先行,这些政策环境影响着台商投资决策,由传统的生产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研发设计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3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指基本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经济环境根本上是一种经济秩序,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对外政策和策略以及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状态。在福建市场的经济环境中,台资企业组织的运行受到福建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财政、税收、投融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开放初期,福建凭借区位优势、侨乡优势以及先行开放的体制优势,成为全国利用外资大省。但从经济基础和实力方面看,福建区域竞争力在沿海省市中,相对落后于上海、广东等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优势产业不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等劣势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福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制约着资本和技术的持续注入。应当注重产业整体规划与调整,在一定范围内先试先行探索性的产业合作方式,在整体有序规划指导下重点发展交通基建事业、港口经济、智力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以及农业、旅游、文化和金融产业等,而且要把产业调整和参与全球分工联系起来,熟悉国际市场的竞争情况,并且按国际市场的规则行事。
      从产业互补基础看,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福建市场已经分布着许多台资企业的互补型企业,初步形成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的配套协作体系。应加强海峡两岸产业规划合作的互动性,增强产业互补性,通过建立与台资企业密切相关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基地,吸引台湾相对充裕的资本和较先进的技术流向福建市场,形成良好的互补互动的产业协作关系。
      如两岸农业合作,台湾自然资源较缺乏,土地狭小,农业劳动力短缺。据2004年台湾数据,台湾耕地总面积约835万公顷,农户数72万户,每户农家平均耕地面积约为12公顷,属小农经济形态。农业人口约340万人,占总人口百分比约为15%。福建市场则具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05年,福建耕地总面积约113万公顷,农业资源人口约692万人。
      在福建农业自然、人口资源优势基础上,在两岸农业合作中吸收利用台湾优秀的农业品种和农业应用技术、健全的农业推广体制、有效的农民组织以及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模式,能有效地推动两岸农业互补互利的发展。
      4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技术应用的物质基础以及技术在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情况。台湾通过政策扶持和吸引硅谷的人才,发展出了极具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分工专精的中小企业群,在电脑、通信产品领域极具竞争力,台资技术密集型已大批向福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点一是投入多,比一般投资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二是风险大,常以研究机构、大学为研究中心,采取“产、官、学、研”四界结合,以避免较大风险;三是附加价值高,由于技术力与高智力是首要生产要素,所以必将有较大活力与较大市场潜力,产品具较高附加价值。新增长理论认为,一个经济体,人力资本生产越快,其经济增长越快;投入人力资本形成部门的人数越高,人力资本增长越快。因此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是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第一要素。福建在培养和引进开放型科技人才还须加大力度,吸引更多了解国际惯例、精于国际经贸的人才,建设和壮大高校、科研机构力量,为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智力支持。这些人才技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劳动力素质有一定要求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福建市场的进一步投资和发展。
      5顾客群体和当事人群体
      组织与外界环境交流的过程中,最关心的是产品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和当事人群体的偏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顾客群体和当事人群体的购买力、需求和偏好等。
      台湾市场容量有限,出口贸易主导型海岛经济特征明显。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增加了两岸人员、物流和资金流通的便利性,为两岸经贸合作在更大领域中拓展带来了契机,闽台根源深厚的亲缘、地缘和文缘优势将有助于两岸在旅游、文化、消费等领域优先发展。大陆居民储蓄率相对较高,潜在消费能力有待挖掘,福建居民身处沿海、消费观念相对开放多元,而且具有大量海外侨胞侨属,存在较大的潜在的消费能力。据2007年福建统计年鉴,2006年福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为9808元,占人均总支出的68%。再者台资企业产品在品牌、技术、质量和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福建与台湾的消费倾向大体相似,台湾产品在福建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存在数量庞大的顾客群体,因而从顾客群体这一环境要素分析,对台商而言,福建市场是具有一定潜力与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三、结语
      权变理论强调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认为对环境的良好反应依赖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环境的正确认知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台资企业也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组织环境的安排,应当更加积极地寻求和利用组织环境的条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加强对组织环境中关键因素的判断和认识,积极适应福建市场环境,深入了解市场情形。如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优惠政策措施,利用自身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较大的优势,主动引导外部环境的改善,积极探索福建市场特点、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偏好等等,更好地与组织环境积极互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①理查德·L达夫特,王凤彬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加雷思·琼斯等,李建伟等译:《当代管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③托马斯·卡明斯等,李剑锋等译:《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④吴明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转移初探》,《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2期。
⑤张崇久:《关于环境与企业的相互作用机理》,《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孙璇(1984~),女,福州大学人文学院2006级研究生。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