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http://www.fzskl.com  2009-11-19 16:29:49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应遵循语文特性及审美规律,通过具体教学实例阐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及语文教研整合实例及策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二者之间有效地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应该怎样运用,才能凸显语文教学生命的灵动呢?这是我们现在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运用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盲目追求视觉和听觉效果,使教学目标发生偏差,教学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常常走入这样的误区:
      (一)忽视语文特性,注重教学形式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所教学的是语言表达的内容,重在“说什么”;而语文学科所教所学的,则是用以表达的语言表式,重在“怎么说”。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文教材的语言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许多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过于追求信息技术,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视语文特性。在课堂上,信息技术课件代替板书,或将课件制作过于花哨(颜色过多、背景复杂),画面变化频繁,信息技术成了幻灯机,银幕成了电子黑板,极易造成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当读《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时,“啪”的一声打出一张“一个舞女穿着裙”的图片,提供给学生仅是一个视觉图像,而荷叶的舞裙风韵荡然无存,这样极易造成读者的情感、智慧无法与作者、文本交融、碰撞、激活。
      (二)重视人机对话,忽略师生交流
      为了教学过程与预制课件相一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画面有意识的引导,将学生往既定的“标准答案”靠拢,使学生的见解、观点与课件吻合,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原本多姿多彩、兴趣盎然的师生对话变成片面狭窄、枯燥乏味的人机对话。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诗歌,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只用人机对话代替,必定破坏作者创设的美妙意境。“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现代的科技手段是无法表现其中的蕴意、美趣。
      (三)盲目下载搬用,缺乏灵活应变
      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不懂计算机操作,不懂制作课件,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学生情况,往往就在网上下载相关影视作品或直接搬用他人课件,课堂上只是忙于点击鼠标,致使课堂教学机械性、程式化,学生学习步骤若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课堂教学毫无灵活性。教《祝福》,就将电影《祝福》播放一遍给学生看。电影《祝福》与课文《祝福》只是情节上的相似,甚至部分情节(砍门槛)有改动。但学习课文《祝福》重点是鉴赏《祝福》中人物形象、情节特色和表现手法,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这些内容在电影《祝福》中都学不到。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1 遵循语文特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语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其存在的价值是因它可帮助学生与语言接触,信息技术应遵循语文特性,这样才能进入语文教学范畴。
      2 突出学生主体
      信息技术具有众多优势,如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等,可以帮助实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主动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因势制宜,灵活调度,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积累的支点。
      3 强调有效运用
      在课件设计上强调实效性,结构上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注意课件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
      4 构建资源网络
      构建教学学习资源网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线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当然教师本身要调整自我知识结构,提升课程融合能力,不断强化接受、加工、处理信息和鉴别信息、创造新信息能力,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做法
      1 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阅读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阅读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宗旨是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阅读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阅读方式、教师阅读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阅读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阅读学习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阅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祝福》时,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原作兴趣。通过表演精彩片断,扮演各自角色,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置身情境,去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接着,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地走近鲁迅,走进《祝福》。在“自由论坛”专题上,设两组对两个问题进行大讨论。
      (1)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
      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2)比较: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的命运的异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都遇到了人生的险滩:前者丧夫失子,后者下岗,但同样为改变命运作了抗争。祥林嫂的抗争是“逃—撞—捐—问”,但她的这种抗争是带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在当时,像她这样的女人是注定要被封建伦理制度排挤甚至吞噬的。如今下岗女工想再上岗就容易多了,只要积极参加再就业学习、培训,就有机会找到工作,登上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更何况社会也会向她伸出友爱之手。这是与不同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重组归纳综合,这样,学生就能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选择、整理、发布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鼓励学生大胆地调动生活经验,发挥联想想象,谈谈对电影中增添的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在阅读中去感悟人物性格特征及作者写作意图。课外拓展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就能形成课前预习上岗活动、课间整合互动和课后拓展延伸的良性循环。
      2 写作教学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搜集写作素材,阅读范文,写作和修改文章,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如看焦点访谈、写时事短评案例、辩论、跟贴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作文水平,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品质。
      笔者曾选了一组人生感悟的精美散文——冰心《谈生命》、文河《被风吹绿的笔记簿》、周闻道《今夜月归何处》、闫文盛《众生喧哗》,加上简要评点,放在共享区,让同学们在线阅读;再请同学们网上查阅几篇有关人生感悟的文章,然后也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写一篇人生感悟的短文,在网上论坛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鼓励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文稿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最后再对这些文章均写上评语,加注“编者的话”,汇编成册,分发给每位同学。
通过以上局域网交流写作心得,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师生双主体,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3 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引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搜索、整理,研究成果的制作和展示,迅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的本领。
      首先在共享区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自由确定课题。共享区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案例供学生借鉴,还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单独承担研究任务,也可以组成研究小组。
      其次为搜集资料,制订计划。根据课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计划,在网上、图书馆查阅、搜集资料。一般包括:组内成员的分工,资料的收集,学生上网查询。
      接着是分析资料,实施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结论,制作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在网上、社会上进行调查,疑难问题可以在网上论坛讨论,也可以给指导老师或有关专家发电子邮件求助。
      最后展示研究成果及评价。学生将研究报告以电子报刊、幻灯片或网页等形式在网上发布,或用多媒体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刻成光盘。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让学生自学完成,并向全班演示操作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随着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不断提高,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设置上,指导学生在教师自己建设的网站中学习,即将教师手中现有的资料投入到网站的教学平台设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不同老师的课堂在线中,建立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库;还可以启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来充实正在建设中的网站,并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发表自己创新立意的空间。
      4 语文教研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强化广大师生的网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实现教研网络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建设网络资源库,为教师充“电力”
      建设网络资源库,在校园网设置论坛,开辟“教学科研”“德育教育”“教师园地”“发展博客”“教学资源”“远程教育”“心理世界”“法制论坛”等栏目,发动全体教师随时将搜集到的优秀教育教学素材、优秀课堂实录、名师公开课和专题讲座资料分门别类地上传,为推进教育教学研讨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教师既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科研成果,又可以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充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2)提供资源共享,为备课减“压力”
      制作一个图文、声像并茂,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表现方式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方式能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教学设计。如果能将优秀课件进行整理汇编和上传,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大大节省教师的“劳动力”。教师还可利用学校网络交流平台,搜索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多媒体课件、教案等素材资料,根据教材要求增删修改,还能参考丰富的师生留言,对备课加以完善和改进,以保证教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备课质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3)完善资源装备,为网络应用提供保障
      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装备,为培训和指导好教师的网络应用技术提供必要充足的帮助,将远程研训融入学科教研常态工作,对学科远程研训进行登记、监督,使网络教研真正成为师生汲取营养、自主提高的大课堂,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4)搭建互动平台,实现多元对话
      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渠道,充分发挥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全力搭建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互动平台。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网络信息,识别网络“陷阱”,学会利用“中国名师教育网”、“远程教育网”等网站,与全国名师“对话”,观看教学实录,查阅考试信息和应考技巧,极大地开阔学生视野,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生课堂表现、预习任务、作业情况及时上传,以备家长浏览,并结合家长反馈的学生在家的表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针对性教育,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因此以网络教研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网络平台,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工具,实现了“教”“学”“研”的无缝结合,让现代化课堂的生命力更加鲜活。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分析
      (一)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容量
      在语文教学中,将文章标题、作者生平、背景介绍、文章涉及的语言知识、课后延伸拓展等能收集到的材料、网上图片资料通过媒体展示提供给学生,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文学积累。如教学《雷雨》时,可以插入曹禺简介,《雷雨》的创作背景及剧情简介,还可以进行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段欣赏等,让学生揣摩周朴园的内心世界,这对把握人物形象以及认识作品的时代意义都会有很大帮助。课后还可开发网络媒体资源、提供“研究性学习网站”等语文学习资源,对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展开探讨,从而领略《雷雨》的语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学典型的高超技艺。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这样,信息传播量大幅度增加,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能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
      (二)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实践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使课文内容图画化、影象化、情感化,达到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的境界,构建一种特殊的“课堂情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字所包含内容,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后以信息技术配乐朗读诗歌,欣赏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想象诗歌所绘之景,初步体会诗人的心境,通过联想,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形象。随着形象在头脑中的复活,触动其情感,抓住诗的特点,突出重点,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进入角色,展开多角度的研讨,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因为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多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发散型思维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大胆质疑,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补充原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改组原文的内容,延续原文的情节,对文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升华,引出新的见解,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徐志摩《再别康桥》时,播放康桥风光片,让学生带着听乐感受朗读,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接着以四人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想象与联想,描绘出康河的美丽景色。教师多点拨、启发、鼓励。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例如某生描述第二节:夕阳西沉,余辉给河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媚人的金黄,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艳温柔的新娘娇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荡起了绯红的笑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头也荡漾起来。教《烛之武退秦师》时,让学生想象烛之武在漫长的岁月里是怎样渴望为国立功、实现自己的报负的。学生可以想象:烛之武向多少人探问过天下的分分合合,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地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里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时的焦急与渴盼;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学生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累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最后让学生进一步拓展:烛之武为何不在“臣之壮也”的时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样,大胆地“自赞”于郑伯的驾前呢?在推销自己这点上,春秋之“士”远不如战国之“士”放得开。商鞅、冯谖、范睢、苏秦,哪一个不是在竭力运筹、想方设法(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去拜谒王侯,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创出一番功业而名垂史册呢?通过这些一系列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读解,借助想象、讨论,加深对文本的体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信息技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使得课堂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有益的条件。一方面,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一篇课文,可以通过“生——生、生——机、师——生”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交互式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生——生”形式交流、小组内互相讨论与自愿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人人发挥主动性,对文章语言、内容、结构、思想、修辞等各方面进行思考、品味,围绕问题动手找答案,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采取“生——机”即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理清文章脉络,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采用“师——生”形式,学生的疑问、思考过程、学习效果等与教师的归纳、总结及时相互反馈、矫正、提高,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不能主导教学,但可以凭借信息技术的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地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实现二者之间有效地整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①李江波:《CAI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与制约》,《语文世界》2003年第2期。
②何春奎:《信息技术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川省信息技术化教育》2004年第9期。

 

作者简介:林在辉(1969~),男,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级教师。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