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榕台农业合作 推进福州新农村建设

http://www.fzskl.com  2009-12-17 15:36:06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  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始终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新农村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目前福州对台区位优势正逐渐淡化,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南、云贵等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台湾农业投资项目落地,福州的新农村建设还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通过深化榕台农业合作,借助台湾农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农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福州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有力推动福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福州新农村新农业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榕台  农业合作  新农村    

   一、新农村建设进入新时期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始终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一直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连续发布了五个聚集“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不断深入细致,充分体现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说,从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略。取消农业税、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制度及农村养老保险等积极政策,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更是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三项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表明新农村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福州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初步健全新农村工作机制

新世纪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市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县(市)区开展新农村工作调查研究,向农村干部群众解读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政策,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市、县两级普遍成立了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农办设立了办事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领导齐抓共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市乡镇普遍成立综合办事机构和服务中心,开展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从2006年起,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福州2006-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全市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

(二)强化农村基础和公共事业建设

把农村基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纳入《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入,2006年市级财政面向农村的各项投入近4亿元。2006年以来,福州市共完成1840公里农村公路水泥建设,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9.75%,通客车的村居达1845个,占村居数的73%。

2007年全面完成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工程建设,使全市农村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基本达到“四有”要求,同年启动了农村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建设工程,全部完成全市农村远程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帮扶机制,促进农村和城市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

切实改善农村医疗水平。截止2008年上半年,福州市已有100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乡镇卫生院二级中心卫生院标准,占全市乡镇卫生院总数的75%。全市建成村级卫生所2280个,覆盖率达96%,有乡村医生4800名,设立8个乡村医生培训点,培训1.23万人次。2007年底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61.64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92%。

逐步建立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初步建立了以农民养老、新农合医疗及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新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福州以“双百工程”为抓手,全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2007年福州市农村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71亿元,比增5.7%,2008年上半年福州市农村牧渔总产值达133亿元,比增5.9%;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86元,实际增长7.45%。

“十一五”以来,福州市已有12个农业产业化和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证书,26个项目列入省科技厅农业和星火科技重点项目,72个项目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农业技术创新基地达23家,建有10个国家级、7个省级、16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4个国家级、5个省级示范区已通过验收。16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已全部启动。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5家,产值261亿元,带动全市65.4万户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有力地推动了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林业和花卉业等福州优势产业的发展,水产品总产量和加工产值与出口创汇、肉蛋奶和蔬菜总产量均居全省第一。

每年在农村工业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100多万人,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多人。各地结合“双百工程”建设,推出一批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等多种类型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模式,涌现出连江县官坞村“中国魅力乡村”、福清市赤礁村“省级重点示范村”等先进典型,为新农村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成形,福州的新农村建设还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农村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上农民自身能力的不足等综合因素,成为制约福州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是粗放式农业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福州市人多地少,多为丘陵地带,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组织化程度不高,抵抗风险、开拓市场、自主创新的能力都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也不足。

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尚未成型。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够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解决农村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新农村建设多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地方农民因自身能力不足,无法形成主动的推动力。

三、深化榕台农业合作大力推进福州新农村建设

进入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生产,只有经济基础扎实了,农村社会发展才能取得长足的进展。政府在新时期的新农村经济建设中,更多是要有一种超脱具体事务之外的指导地位,减少行政权力对具体经济发展细节的干预,把主要精力和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逐步完善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软硬环境和农村社会事业,更多的靠市场靠农民自身来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榕台农业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在农业资源与配置上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榕台农业合作借助台湾农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深化榕台农业合作,能够促进福州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有力推动福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福州新农村新农业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一)榕台农业合作成效显著

从1997年7月福州被国家列入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以来,福州立足区位优势,坚持“先试先行”,不断推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建设和榕台农业合作。目前福州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成为两岸农业合作最富成效的地区之一,农业对台合作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截到2006年底,福州就从台湾引进优良农业品种达1000多个。至2008年5月中旬,福州市累计落地农业台资项目435项,总投资6.1亿美元,合同台资5.1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4亿美元,分别占福州市农业外资项目数的39%,合同外资的45.4%,实际到资的43.8%。初步形成了永泰水果种植、平潭深水养殖、福州城郊观光休闲农业等榕台农业合作三大聚集区。榕台农业合作大力提升了福州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转化。

(二)榕台农业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榕台农业合作虽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特别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原有的合作模式、规模,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1、规模偏小、领域偏窄、层次偏低。

榕台农业合作还处于农业要素资源初步整合的初级阶段。台湾大型农业集团还没有项目落户福州,目前福州的台商农业投资项目多为零散的台湾企业和个人,主要是为了利用福州相对低廉的农业要素资源价格,种养台湾优良农业品种。企业规划普遍偏小,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较弱,榕台农业合作种养业比例偏大,农产品加工业滞后,两者比例失衡。相配套的农产品营销、物流、研发等上下游产业没有聚集到位,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榕台农业合作规模和稳定性都深受影响。

2、农业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业投资环境对台商农业投资项目的落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道路、交通、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各级政府与部门服务质量,榕台农业合作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等,都是福州农业投资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州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相关配套服务不完善、效率不高始终是制约榕台农业深化合作的重要因素。

3、利益分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台企在和农户在土地利益和农产品销售利益的冲突,是影响榕台农业合作深化的制约因素。榕台农业合作项目中经营存在着征地租地难的问题。即便是政府扶持、规划,当地农民为谋求更大的利益常常不愿配合、拖延时间,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人为的制造麻烦。台企和农户的合作缺乏完善的合约制度,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利益,违约的道德风险逐渐加大,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也越来越大,对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的发展壮大造成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深化榕台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对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福州对台区位优势正逐渐淡化,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南、云贵等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台湾农业投资项目落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对福州深化榕台农业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特别要抓住两岸三通和直航的契机,以国际航空港和深水码头为中心,加上高速公路和铁路,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全面协调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福州、福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交通更便捷顺畅,提升福州对外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贯通沿海大动脉,充分发挥福州作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及珠三角、长三角、台湾两岸三地交通枢纽的积极作用。

其次,优化投资软环境。完善榕台农业合作政策体系,全面开放榕台农业合作领域,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台企投资农业深加工物流、营销网络、科技研发等高层次、深层次的项目。积极推动台企扩大生产规模,在经营年限和土地使用及金融政策上给予倾斜式优惠,促进榕台合作项目的做大做强。

2、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

农业配套服务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难以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配套服务,只要一个环节服务不到位,就会使其他各环节的服务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无用功。要简化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的审批制度,逐步要向市场准入制度转化。各级职能部门不仅要抓招商引资项目数和资金量,更要把精力放在帮助落地项目的发展上,要做到“招得来、留得住、长的大”。以优良的服务水平和现实的可喜成绩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实现农业合作的良性循环发展。

3、加快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达的农业组织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农业合作组织作为代表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连结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纽带,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合作组织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机会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益权益,增强农业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解决好台企和农户在土地利益和农产品销售利益之间矛盾,促进榕台农业合作项目良性发展,有效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之一。 

  要加快农业合作组织立法、大力扶持、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强和台湾农业合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发挥好合作组织自助、自救、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等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如罗源县秀珍菇合作社依托台商独资企业,致力菌种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06年罗源县袋栽量占全国的70%以上。 

  注重构建福州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挥区位优势,培育发展榕台现代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农产品交易,保障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测量体系、产品认证体系等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海峡两岸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为榕台农业交流合作及农产品贸易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①《福州年鉴2007》

②《福州统计年鉴2008》

③《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

④《福州市2006-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⑤林翊、林卿:《深化闽台农业推进福建新农村建设》,《美中经济评论》2007(1)

⑥宋建晓:《构建海峡农业经济区的若干思考》,《福建论坛》2006(8)

⑦王知桂:《闽台农业合作的发展空间及其拓展探究》,《福建论坛》2006(12)

⑧蔡雪雄、夏文顶、李美桂:《新农村背景下的海峡西岸农业发展展望》,《福建论坛》2006(12)

⑨郭铁民、洪尔彬:《再论闽台农业合作产业链的构建》,《福建论坛》2008(3)

⑩李建华、曾玉荣:《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思考》,《福建农林大学》2006(5)

⑾ 蔡雪雄、陈新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路及对策》,《东南学术》2007(6)

 

作者简介:    潘冬东(1975~  ),男,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师。邮编:350004

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