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老年致残情况调查报告

http://www.fzskl.com  2009-01-05 15:25:13  来源:福州社科网  

 


福州市老年致残情况调查报告

郁贝红  蔡素容

 

作者简介:郁贝红,女(1948-),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邮编:350002
              蔡素容,女(1977-),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邮编:350002
[提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残疾问题越发突显,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挑战。本课题以福建省福州市老年人为对象,运用随机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康复治疗现状做细致的剖析;并从老年人自身、社区和社会政策的多重角度分析导致老年致残的各种间接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年残疾老年残疾人健康老龄化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已在上个世纪末步入老龄型社会。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到2020年是中国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 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 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①针对老龄化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要实现“健康老龄化”,所谓健康老龄化是指“老年群体的多数人健康长寿,主要体现在健康的预期寿命的提高,特别是生命质量的提高”。②邬沧萍认为,“健康老龄化不是说不会得病,而是把病放在预防的基础上,未病防病,有病早治,早日康复。”③对此我们十分赞同。
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其数据显示,中国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 34%。其中60岁及以上的残疾人约有4416万人,比1987年调查时该年龄段残疾人数增加了2365万,占全国残疾人新增总数的75 5%,占残疾人口的53 24%。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国老年残疾问题十分严峻,要实现健康老龄化,必须研究老年致残问题,即人进入老年阶段(60岁及以后)之后出现的身体障碍问题,而就我们所知,目前国内外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欠缺,我们于2007年4月,在福州市对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一次关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以期探索老年致残原因、致残比率、致残集中的年龄段、残疾类型、康复可能性、康复手段、影响康复的原因等问题,并依此提出预防老年致残的应对措施。在此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本课题组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时,没有医生跟随,被调查者是否残疾只能由调查员从外观上或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述进行判定。因此,本文中所判定的老年残疾人中有部分可能和医学上所判定的残疾不符。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对“残疾老年人”和“老年残疾人”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不同的内涵界定。所谓“残疾老年人”,即指身体有障碍生活不方便的老年人;
而“老年残疾人”即指进入老年阶段(60岁及以上)后身体发生障碍生活不方便的人群。在此“残疾老年人”和“老年残疾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拘泥于身体障碍发生的年龄;而后者则专指进入老年阶段(60岁及以上)后,开始产生身体障碍生活不方便的人群。请读者在阅读本论文时注意上述两个概念的区别。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选取了福州市中鼓楼、台江、晋安和仓山四个区(福州市区共有五个区。由于马尾区离市中心较远所以不予调查),在四个区内分别以街道、社区两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了5个社区,然后根据这5个社区中60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进行等距随机抽样的入户问卷调查,共发放1655份调查问卷。在调查过程中所出现的少数被调查者不在或拒访的情况,均以事先准备好的备份名单进行了替代,同时采取小组长当场审核问卷的形式,因此本次调查发放的1655份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相关统计数据。此次调查的1655名对象中,男性被访者799人,占总数的48 3%,女性被访者856人,占总数的51 7%,男女性别比为93:100,这与老年人口中一般女性比例较大的特点相符。在此次调查的对象中,除65~69岁年龄段的人数稍少外,其他年龄段的样本比率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这与老年人口的年龄分布特征也基本相符。因此可以认为本次调查的样本基本符合代表性。
二、老年人健康和康复治疗现状
此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福州市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康复治疗状况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和问题。
(一)老年人健康状况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致残的问题十分严峻,存在着老年致残比率高,尤其是低龄老年人致残速率高的特点;另外,统计数据还告诉我们,老年残疾以肢残者为最、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致残的最主要疾病等几个重要特点。
1、老年致残比率高
在被调查的1655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致残者有532人(其中的216人已经康复),据此推算,福州市的老年致残率为32 1%(置信度=95%,允许误差=±2 2%),男女的残疾比例为81:100;另外,在被调查的1655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目前仍为残疾的残疾老年人有441人,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26 7%,男女残疾比例为82:100(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男女残疾比例为90:100),其中125人是在59岁之前残疾的,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7 6%;而60岁及以后致残的却有316人,虽只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19 1%(置信度为95%,允许误差为=±1 9%,),但却占残疾老年人(441位)的71 7%。这说明残疾老年人中的大多数是在进入60岁以后才开始残疾的,由此可见老年致残比率之高。
2、低龄老年人致残速率高
在此次调查的1655位老人中,健全老年人有121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73 3%,而占被调查总数26 7%的441位残疾老年人中,如表1所示,59岁之前致残的残疾老年人有125人,占残疾老年人的28 3%。而60岁及以后致残的现仍为残疾的316位老年残疾人中,60-64岁致残的老年人有135人,占现残者总数(441人)的30 6%,65-69致残的有80人,占现残者的18 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60-64期间是老年人最易残疾的年龄,因此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 如果统计60-74岁的老年残疾人比率,则达到了59 8%。这足以说明低龄老年人致残速率高。由此可见,预防老年残疾的工作重点应是60-74岁年龄段的低龄老人。

表1致残年龄 (n=441)   人数(人)   比例(%)    累计百分比(%)

59岁之前
60-64岁
65-69岁
70-74岁
75-79岁
80-84岁
85岁以上125
135
80
49
26
14
1228 3
30 6
18 1
11 1
5 9
3 2
2 728 3
59 0
77 1
88 2
94 1
97 3
100 0合计441100 0
3、老年残疾类别十分集中
虽然老年残疾人残疾类型的离散趋势大,但障碍类别还是十分集中的。在316位老年残疾人中以肢体障碍为最,其次为综合障碍,第三是视力障碍,第四是听力障碍。出现肢体障碍和综合障碍的分别有138人和96人,各占老年残疾人总数的43 7%和30 4%(见表2)。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老年人的残疾类别最多的是听力残疾,占残疾老年人总人数的34 6%,肢体残疾次之,占残疾老年人总人数的26 1%,第三是视力障碍,第四才是综合障碍(见表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估计与本课题组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时,没有医生跟随,被调查者是否残疾只能凭调查员从外观上或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述进行判定有关。因为听力和视力残疾不是十分严重时,(尤其是听力障碍)生活自理影响不明显,被调查者自身不易意识到自己的残疾,而调查者从外观上也不易发现。但与我们这次调查结果极为相似的是,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比重极少,分别只占被调查老年残疾人数的0 6%、1 3%、2 7%。

表2老年残疾人障碍种类分布
(n=316)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肢体障碍
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
语言障碍
智力障碍
精神障碍
综合障碍
其他障碍138
36
29
2
8
3
96
443 7
11 4
9 2
0 6
2 5
0 9
30 4
1 343 7
55 1
64 2
64 9
  67 4
      68 4
      98 7
     100 0合计316100 0
                 表3全国60岁及以残疾老年人类别分布
                                          (n=85260)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肢体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语言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21470
16441
29495
513
1087
2309
1394525 2
19 3
34 6
0 6
1 3
2 7
16 425 2
44 5
79 1
  79 7
 81
   83 7
100    合计85260100 0  资料来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
4、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致残的最主要疾病
引起老年致残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普通疾病,316位老年残疾人当中,因普通疾病而导致残疾的有137人,占了43 4%(见表4)。这与叶伟在宁夏6区做的残疾老年人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他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了,“老年残疾是与老年人慢性患病率增多、病情重、恢复慢有关”。④可见,普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是老年致残的主要原因。

表4 引起身体障碍的原因
      (n=316)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普通疾病
职业病
交通事故
意外事故
战争
年老
先天及遗传
生活刺激137
21
5
29
1
118
2
343 4
6 6
1 6
9 2
0 3
37 3
0 6
0 943 4
50 0
51 6
60 8
61 1
98 4
99 1
100 0合计316100 0
而我们在对这些因普通疾病而致残的137位老年残疾人的调查中发现,因患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残疾的有126人,占92 0%,因患关节炎、风湿、类风湿而导致残疾的有44人,占32 1%,因患糖尿病而导致残疾的有30人,占21 9%(见表6、本题为多选)。这表明了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低血压、低血糖,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肌硬化,中风,及脑血栓、脑血管硬化、脑血管破裂)是导致老年残疾的最主要原因。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也显示“脑血管,骨关节等疾病的明显增加,导致肢体残疾明显增加。”⑤桂世勋的研究统计也表明了这一点, “在他筛选出来的2204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后天肢体残疾的原因中,血管性疾病占了51 8%。智力残疾的401人中脑血管占了40 6%”。⑥因此,老人们在平时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了解这方面的健康知识和定期体检,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表5引起身体障碍的普通疾病
    (n=137)(多选题)
人数(人)比例(%)关节炎,风湿,类风湿
骨质疏松 
糖尿病
呼吸系统及肺部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44
12
30
11
12632 1
8 8
21 9
8 0
92 0白内障
骨质增生
视力衰退
听力衰退19
8
11
1113 9
5 9
8 0
8 0其他75 1
上述3类疾病不仅是老年人致残的最主要疾病,同时也是老年人最容易患的疾病。在此次调查的1655位老年人中,无论是生活方便者还是生活不方便者(即残疾者和非残疾者)在60岁以后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疾病的侵袭。如表6所示,1214名生活无障碍者中,在60岁及以后曾得过慢性疾病的有652人,占全部生活无障碍者的53 7%。而其中68 7%的老年人所得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次之(27 0%);接下来是糖尿病(13 0%)(此题为多选)。

表6引起身体障碍慢性病种类
    (n=652)(多选题)
慢性病人数(人)    比例(%)关节炎,风湿,类风湿
骨质疏松
糖尿病
呼吸系统及肺部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脑萎缩
白内障
骨质增生
视力衰退
听力衰退
肠胃病
肩周炎
内脏结石
其他176
52
85
36
448
7
41
13
22
13
54
13
18
2327 0
8 0
13 0
5 5
68 7
1 1
6 3
2 0
3 4
2 0
8 3
1 1
2 8
3 5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减弱,患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机率增加,而这些疾病如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就可能进一步导致老年残疾。
(二) 老年残疾人的康复治疗现状
    老年人因年龄太大,身体器官衰竭而导致生活无法自理是不可避免的,但因普通疾病或生活方式不科学而导致的残疾是可以预防的。目前,老年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老年残疾人没有接受康复治疗,但是如及早接受康复治疗不少老年残疾是可以康复的。
我们从本次调查中了解到,在1214名生活无障碍的老年人中,有216位老人,即占生活无障碍者的17 5%的老人在60岁及以后的一段时期有过生活障碍,但已经康复。这些康复者曾患障碍的类别依比率从大至小排序为视力障碍、肢体障碍、精神障碍和听力障碍,分别占32 4%、26 4%、25 3%和11 1%,合计占全部障碍类型的95 2%。显见,这四种类型的障碍的康复率还是比较高的(见表7)。而目前316位老年残疾人当中肢体障碍有138人,视力障碍有36人,听力障碍有29人,精神障碍有3人,四类障碍占老年残疾人数(316位)的65 2%;显然,如大家都及时接受康复治疗的话,老年残疾的康复余地还是很大的。

表7曾有障碍类别
(n=216)
障碍种类人数(人)比例(%)肢体障碍
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
语言障碍
智力障碍
精神障碍
综合障碍57
70
24
3
2
55
526 4
32 4
11 1
1 4
0 9
25 3
2 3
但是,从表8中我们看到,在被调查的316位老年残疾人中,只有193人(占61 1%)平时进行康复治疗。而占38 9%(123位),即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残疾人没有进行康复治疗。在生活无障碍的老年人方面,1214位生活无障碍者定期去医疗机构体检的只有432人,占全部生活无障碍老年人的35 6%,大部分生活无障碍者平时没有定期去医疗机构体检。

  表8您平时是否进行康复治疗
   (n=316)
人数(人)比例(%)累计百分比(%)是
否193
12361 1
38 961 1
100 0合计316100 0
三、导致老年致残的间接因素分析
功能主义者认为,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而在结构理论的关系网络模型中也表明了,各个网络分析的单位是互动的、相联系的。以此分析调查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导致老年致残的因素并不仅仅因为年龄老化,而是与许多相关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包括老年人自身因素,如缺乏健康知识、防病知识,社区医疗卫生力量严重不足和政府医疗保障建设滞后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看
老年人普遍缺乏相关健康知识和防病知识,家庭成员和老年残疾人自身对残疾认识不足,老年残疾后的康复意识差,缺乏相关应对措施。
1、老年人普遍缺乏防病于未然的意识
老年人普遍缺乏防病于未然的意识。在此次调查到的316位老年残疾人中,他们对掌握健康知识等的需求不高,缺乏热情。不需要了解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等知识的老年人竟占总数的44%(如表9所示),而需要这些知识的合计人次(本题为多选)仅为 300人次。这从某种程度说明了老年人致残与普遍缺乏相关健康和防病知识相关,与防病于未然的意识淡漠相关。 
 
表9健康知识需求 
                                (n=316)
人数(人)比例(%)疾病预防方法
疾病治疗方法
保健及营养知识
康复护理方法64
96
54
5420 3
30 4
17 1
17 1自我身心调适方法
不需要了解
其他32
139
410 1
44 0
1 3
要做到防病于未然,最好的办法是定期体检。但是,这次调查的1655位老年人中,只有577位(占总数33 7%)老年人平时有去医疗机构接受定期体检。老年致残的316位老年残疾人,平时到医院接受定期体检者更少,只有86人,仅占27 2%(见表10)。而定期体检是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的最好办法。

表10您是否定期去医疗机构检查   
(n=316)
人数(人)比例(%)累计百分比(%)是
否86
23027 2
72 827 2
100 0合计316100 0
正是老年人普遍缺乏相关健康知识和防病知识,防病于未然的意识差,没有定期体检,并且,残疾后康复治疗意识也差(见表8),致使许多本可以避免或治愈的疾病侵袭他们的身体,从而最终导致了身体障碍。
2、家庭成员及老年残疾人自身对残疾的认识不足
与老年人接触最密切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健康关注不够。除独居的34人外,在282位和家人共同居住的老年残疾人的家庭成员中,真正意识到家中老人已是残疾人的只有123人,仅占38 9%;而绝大多数家庭成员并未意识到其老人已是残疾人(见表11)。这将可能延误老年残疾人的康复治疗。

                  表11您的家庭成员认为您的状况是
                                                     (n=316)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是残疾的
不是残疾的
说不清123
115
4438 9
36 4
13 938 9
65 3
89 2独居的3410 8   100 合计   316100
另外,老年残疾人自身对自己的残疾认识也不足。只有45 6%的老年残疾人意识到自己是残疾的;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残疾的老年人竟超过了老年残疾人总数的一半(见表12)。

表12对健康的自我评价
                                                             (n=316)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是残疾的
不是残疾的
说不清144
123
4945 6
38 9
15 545 6
84 5
100 0合计316100
显然,正是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知识和防病知识的普遍缺乏,导致了他们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不足,使他们的治疗延误,甚至于在患病之后由于康复意识差、缺乏应对措施,最终导致了身体残疾。
(二)从社区的角度来看
社区医疗及康复服务严重缺乏。在被调查的316位老年残疾人中,有193位平时接受康复治疗,其中190位,即98 4%的老年残疾人是去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的;而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仅占1 6%(见表13);没有普遍建立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制度,这对行动不方便的老年残疾人来说,要接受康复治疗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表13 康复治疗的场所
                                                              (n=193)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医护人员上门31 61 6自己到医疗机构19098 4100 0合计193100 0
 因为行动不方便等原因,老年残疾人无法简单地去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如表14所示,在122位认为看病不方便的老年残疾人中,认为“行动不方便”的就占了60 0%。因此他们对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需求极大,本次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在316位老年残疾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调查中,最多的需求就是入户医疗服务,其次是经济援助和上门家务服务(见表15)。

表14看病不方便的原因
                                                   (n=122)(多选)
人数(人)比例(%)交通不方便
没有人陪
手续麻烦
行动不方便
其他27
6
31
73
1422 1
5 0
25 4
60 0
11 5
表15 社会服务需求
                        (n=316)(多选)
人数(人)比例(%)上门家务服务
入户医疗服务
聊天解闷
老年人热线服务
法律援助
经济援助
不需要
医疗保险
其他32
112
28
22
7
75
114
28
510 1
35 4
8 9
7 0
2 2
23 7
36 1
8 9
1 6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家庭养老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此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被调查的1655位老年人中,与子女、配偶同居的比率非常大,达到93 1%;而316位老年残疾人中和子女、配偶同居的比率也达到了89 3%。
随着家庭规模的变小,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庭护理老人显得力不从心,社区应成为居家老年人治病,特别是老年残疾人康复治疗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在目前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尚未形成制度的情况下,社区医疗及康复机构的建设更显必要。社区医疗及康复机构的建设发展是使老年人获得及时治疗和老年残疾人及早康复的重要平台。    
(三)从社会政策角度来看
治疗费用高、难以接受康复治疗也是老年致残的一个重要间接原因。在被调查的316位老年残疾人中,只有193人(占61 1%)平时进行康复治疗。占38 9%,即123位老年残疾人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究其原因,认为“费用高”的,在这123位没接受康复治疗的人中就有69人,占了56 1%。而那些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193人中,认为“治疗费用高”的人接近四分之三,有140人,占了72 5% (见表16)。441位残疾老年人中接受康复治疗的267位残疾老年人中,认为康复治疗费用高的共有192人,占71 9%,在不进行康复治疗的174位残疾老年人中,回答因费用高而不接受治疗的有98人,占56 3%。
不仅康复治疗费用高,连日常医疗费用也令老年人“望医却步”。1214位生活无障碍老年人对医疗费用的主观评价是:认为不能承担日常医疗费用的有337人,占全部生活无障碍老年人的27 8%。可见即使是生活无障碍的老年人也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支付不起平时的医疗费用。

表16 对康复治疗收费的评价
                                                 (n=193)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很高

一般

很低61
79
50
3
031 6
40 9
25 9
1 6
031 6
72 5
98 4
100 0
100 0合计193100 0
治疗费用高致使许多老年残疾人“老无所医”。在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很多老年人即使有“有病早治”的意识,但因无法承担日常医疗费用,也只好“拖、拉、等” 使病情恶化。在316位老年残疾人中能承担日常医疗费用的只有8 2%,即使包括那些勉强能承担得起医疗费者也只占43 0%,而不能承担日常医疗费用的却占了57 0%(见表17)。因此,可以说,一方面由于数年来降低医疗费用的政府措施成效甚微;另方面,尚未出台能够促使老年人积极防病治病和老年残疾人积极接受康复治疗的相关政策,这些都对老年人致残产生了重要影响。

表17您能承担得起日常的医疗费用吗
                                         (n=316)
人数
(人)比例
(%)累计百分比
(%)能
基本能
有一定困难
不能26
110
126
548 2
34 8
39 9
17 18 2
43 0
82 9
100 0合计316100 0
    总而言之,虽然大多数的老年人致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年人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老年人易患的慢性疾病,但是,如果老年人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和防病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定期体检,防病于未然,就可以有效地远离这些疾病。而一旦得病,如果治疗方便,费用不高,许多疾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以治愈;即使有的疾病较为严重,造成了生活障碍,如能够就近得到人们可以承担得起的康复治疗,及时接受康复治疗,老年残疾还是可以得到有效遏制的。
四、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建议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老年人口以及老年残疾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长。这必将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老年残疾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实现健康的老龄化社会。通过对老年残疾比率、特点及致残直接与间接原因的分析,我们建议:
1、政府和社会对老年残疾问题应予以极大重视,把老年残疾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此次调查显示老年致残率达到了32 1%,60岁及以后致残的现残者,虽只占调查对象1655位老人中的19 1%,却占残疾老年人的71 7%。如果按照全国老龄办发布的 ,2001年到2020年期间,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的推测计算,我国在今后十数年间每年将增加老年残疾人口191 3万人。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需要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警觉,要使解决老年残疾人问题的严峻性、迫切性家喻户晓。应尽快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研究和探索有效遏制老年残疾的问题,尽快拿出对策,并加以切实实施。
2、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实行全民医保,实行老年人义务定期体检制度。医疗费用过高,没有定期体检,病了“拖、拉、等”,这对个人来说,不能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是损失,更是痛苦;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则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实行义务定期体检看起来费用大了,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但是通过定期体检,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把防治老年残疾遏制在致残之前,这比发病以后治疗、病重以后治疗,残疾以后治疗和护理,无疑更能节省社会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源,从而也事实上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这在国外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3、建立上门医护制度,大量设置社区医疗机构,加强社区建设。如前所述,老年人治病难、老年残疾人康复治疗难,除了经济条件外,还因为行动不方便(见表13-表16)。所以,应该建立上门医护制度,同时大力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配备大批医务工作者充实到社区医院就业,并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糖尿病等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现、诊治以及老年残疾的康复治疗的水平。使老年人能够就近、便利、快捷地发现疾病、治疗疾病和接受康复治疗。
4、加强防病于未然的意识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遏制老年残疾重在预防,因此要对老年人尤其是对老年致残几率最高的低龄老年人,积极开展警惕老年致残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老年易患疾病的健康知识,让老年人对自身身体状况及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倡导少吃多餐(1655位老人中,注意少吃多餐者只有410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4 8%),提高健康意识,定期体检,一旦患病要及早治疗,一旦残疾要积极接受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预防老年致残迫在眉睫,只有从以上四个方面着力应对老年残疾问题,营造健康老龄化环境,有效遏制我国老年残疾人口的增长,才能使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和谐社会,使我国顺利度过老龄化加速期。

(本论文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7年资助的“老年残疾人问题研究”项目成果,课题调查得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和相关社区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N] 转引自 www chinagate com cn 2007-2-2  
②贾德彰,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N],天津老年时报,1996-12-24
③ 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84
④叶伟,宁夏6区老年残疾人基本特征及主要致残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第7卷第28期,2003
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7 36
⑥桂世勋,中国残疾老人发展趋势及残疾状况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9(1)
⑦陈杏铁,老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4-36
⑧D A Wolf, K Hunt, and J Knickman  Perspectives on the Recent Decline in Disability at Older Ages The Milbank Quarterly  2005;83(3)
⑨林婷,黄俊山 福州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及对社区护理需求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年5月第26卷
⑩张良礼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规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叶翔)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