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榕台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思考

http://www.fzskl.com  2010-05-24 16:06:52  来源:福州社科网  


作者简介:李勇(1963~),男,福州市科学技术情报所副研究员。邮编:350004


[提要]榕台农业科技合作是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福州市以海峡西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依托,利用两岸农业互补性和近台优势,通过榕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推动了福州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和种养业结构调整。但目前榕台农业科技合作过程中仍存在着引进项目规模偏小、资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创新不够、技术含量不高、投资环境和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本文指出榕台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并建议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加大为台商服务力度;突出项目带动,加强榕台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建立榕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榕台特色乡村“结对子”活动等,从而加快榕台农业科技合作步伐,做大做强“海西农业”品牌。
[关键词]榕台合作榕台农业科技合作


      近年来,福州市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依托,利用两岸农业互补性和近台优势,全方位开展良种引进推广,先后引进台湾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花卉、粮食作物等六大类1000多个动植物优良品种,成功推广100多种,引进种养和加工技术2000多项、设备1000多台套。福州市先后建立了福清、闽侯、琅岐、连江、罗源、晋安等6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和30个示范企业。经过几年发展,6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已初步形成不同的区域特点和示范带动功能。福清示范区引进台湾农业良种、技术、设备和资金,做大做强果蔬、畜牧、水产支柱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农产品深加工和储运基地;闽侯示范区建成两岸农业科研、院校项目试验基地;琅岐示范区成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连江示范区发挥渔业产量位居全省第一的优势,不断拓展两岸水产业合作,形成水产养殖和加工基地;罗源示范区进行山海资源开发,被授予国家级科教兴海示范基地;晋安示范区依托中华寿山石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成为财政部扶持的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福州市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杏鲍菇、白背毛木耳等新品种,促进了福州食用菌从单一品种和小生产向多品种、多样化、反季节栽培生产转变。从台湾引进的对虾、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已达6万多亩。从台湾引进的九孔鲍养殖面积也达2万多平方米。从台湾引进的弹涂鱼养殖基地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弹涂鱼养殖基地,并成为沿海地区的新兴养殖产业。福州已成为台湾良种技术在内地最主要的试验场之一,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和种养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加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农产品出口和结构的多元化。通过榕台科技农业交流合作,推动了福州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闽侯、闽清的茶产业,罗源食用菌产业,永泰水果产业,福清、连江的水产业等都成为了当地的重要产业。以水产业为例,福清市拥有近百家台资水产养殖与加工企业,占福州市的半壁江山。福清市烤鳗加工年产量约3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占日本烤鳗市场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累计引进台资农业项目420项,协议台资4.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2亿美元。台湾在福州农业领域的投资范围更加拓宽,从过去单纯的投资种、养、加,拓展到现在的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等领域。台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的山海开发延伸到农产品运销、对外贸易、协农工业乃至观光休闲农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产值不断增大。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水产、畜牧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36%,上升到2008年的43%。
      一、榕台农业科技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引进项目规模偏小
      福州台资农业企业的投资主体多数为小企业,总投资大多在100万美元以下。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经济扩张能力十分有限。一些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运转困难。据调查,在已经批办的台资农业企业中,约30%已关停、倒闭,仍在运转的企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另外由于一些原有的工业和农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对接能力较弱,辐射功能不强,投资环境和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台商的投资积极性,造成台商来福州考察、洽谈的多,但真正谈成签约的少。
      (二)资金投入不足
      福州市对榕台农业合作的投入与实际发展需要存在落差。一些基层组织由于担心发展农业的风险,因而对开展榕台农业合作的积极性不够,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对接台湾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产业能力不足,对引进良种、技术的推广和创新能力较弱,设施农业、精致农业发展较慢。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引进苗种畜等缺乏资金支持,外资台资农业企业基础设施缺少前期启动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难以得到金融部门优先支持,实验区办公室对一些好的项目因苦于手头无资金也力不从心。
      (三)消化吸收创新不够,技术含量不高
      目前实验区普通停留在一般的交流、引进合作上,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改良、吸收、消化、创新、提高等工作则相对滞后,据不完全统计,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仅占5%。
      (四)配套政策不完善
      榕台农业合作中衍生出来的新问题难以得到政策的支持,甚至许多已出台的优惠政策也未落实到位。例如,台资农业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抵押物严格要求而难以解决;动植物引进的审批检疫手续繁琐、时间长,批次数量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从而也导致部分台商为了避免办手续的麻烦,通过地下渠道私自引进,造成了病虫害的潜在危险有所上升;台资农业企业提出的种养业企业享受农业用电收费标准得不到支持。
      二、榕台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
      从福州市农业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和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的实际出发,重点应加强园艺种植、畜牧水产养殖、食用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未来榕台农业合作与对接要进一步推进彼此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一)园艺业
      园艺业是台湾的优势产业。榕台农业对接领域应以水果、蔬菜、花卉三大类特色产业为主。水果产业重点引进台湾优高果业栽培技术和设备,包括产期调节栽培技术、果园草生栽培、树体整形修剪、斜插矮化栽培技术,叶片、土壤营养诊断及有机生物肥料的生产技术设备,以灌溉为主的防冻害技术设备。蔬菜产业应重视引进台湾工作化芽苗生产技术和设备,动态浮根式热带水耕栽培技术和设备,简易设施栽培技术,单态流体速冻、低温真空脱水技术设备。借鉴台湾穴盘育苗技术和夏季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化学物质残留量速测技术及其运作规范,积极引进储藏、保鲜、速冻以及包装机械化技术。充分发挥福州亚热带资源优势,以闽江、梅溪、大樟溪果带为重点,建立橄榄、龙眼、枇杷、李、柿等名优水果生产基地;以罗源、琅岐平潭花卉基地为主,根据市场需求,对传统名花名树如榕树、水仙等加以改进创新,推动传统花卉优化升级。对现代花卉鲜切花、花盆景、观叶植物、观赏苗木等,通过引进加以消化,生产出品质更高的花卉,促进花卉向多样化、优质化、批量化发展。城郊地区逐渐推广工厂化栽培,发展精细和高档蔬菜;山区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开发野生菜资源,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无公害蔬菜区,以罗源、闽侯、闽清、永泰等山区为主,大力发展草菇、银耳、黑木耳、金针菇、白背毛木耳、姬松茸、灵芝药用菌等食用菌,开发国际食用菌市场。发挥福州市海拔差异显著的优势,着重高山茶、高山菌、高山反季节蔬菜、高山花卉的产业群建设。发展有机农业,在全省率先打造有机农业品牌。
      (二)畜牧业
      畜牧业曾经是台湾发展最快、效益较高的出口创汇型产业,现在也是重要外移产业之一,也是福建对接的重要产业。养殖业是福州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尤其是生猪产业。目前养猪的疫病净化技术、环保技术、猪肉制品加工、规模猪场最佳设计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台湾在这方面有独到的技术可以借鉴和学习,合作前景看好。应本着布局合理、效益明、生态安全的原则,主动承接台湾的畜牧业岛外发展。以福清市龙高半岛、琅岐等为重点,建立畜禽良种繁育基地;以闽侯、闽清、永泰为主,发展草食型、节粮型动物和特种畜禽养殖基地;以福清、长乐和福州市城郊为重点,建立百万头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扩大工厂化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产品的竞争力。
      (三)水产渔业
      台湾远洋渔业、海水养殖、种苗繁育、水产品精深加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应作为重要的对接产业。要重点引进台湾的人工水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深海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体系、自动化投料系统、养殖水监测和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技术设备等。以连江、罗源、福清三县海水滩涂养殖基地为重点,开发大黄鱼、对虾、鲍鱼、蛙蛤、牡蛎、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以罗源湾、黄岐半岛、闽江口、敖江口的网箱养鱼为依托,建立近海海湾和库区网箱养鱼基地。当前,台湾远洋渔船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急于寻找出路,因此要充分利用台湾远洋渔业方面有大船、有资金、懂生产、会管理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福州远洋渔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发展境外渔业合作,既要抓水产品发展,更要抓水产品精细加工,开发高档次的系列产品,努力使福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之一。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通过引进台湾食品加工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一些名、特、优产品进一步开发和改造,形成新的更精的新一代名、特、优产品,做强做大地方特色产品。
      三、加强榕台农业科技合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充实和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工作机构,强化统筹职能。建立市直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息发布与工作通报制度,密切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联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台商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资金安排,扶持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培育和扶持榕台农业科技合作龙头企业,促进台湾的农业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基础,实现滚动发展。在用好、用足、用活现有各项政策的同时,在企业经营期、土地使用费、所得税等方面还要继续给予优惠,特别是对台商到实验区投资要做到优先审批、优先验收、优先办理证照、优先提供经营场所、改善内销比例,由财政优先返还已缴的有关税费,创建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
      (二)加大为台商服务力度
      一是信息咨询。建立优势自然资源和向台商推荐项目数据库,方便台商直接查询。二是服务到位。实行首问责任制,以引进台资、台商为己任,开展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向台商推荐项目,协调用地、规划、环保、城建、工商、税务、海关、检疫等手续,帮助组织农村劳动力。三是宣传推介。多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宣传我市对台农业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项目优势;宣传典型台商、典型台企、典型创业园区和示范区建设经验。有选择性地组织台商台企参加规格高、规模大的各类博览会、推介会、展销会和新闻发布会。
      (三)突出项目带动,增强榕台农业合作后劲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榕台农业合作的特点,着重引进台湾农业的先进实用技术,加大引进台湾精致农业、水产养殖加工等拳头项目的力度,重点建设福清“台湾农业创业园”、闽侯雪峰现代茶叶示范园、连江海峡水产品加工园、罗源现代食用菌示范园、永泰现代水果示范园、平潭海洋生态养殖示范园、琅岐农业精品科技园、茂盛台湾良种示范园等榕台农业合作园区结合实施《福州市拓展榕台农业合作的意见》,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榕台农业合作重点项目,鼓励台商在园区内投资创业,推动榕台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四)建立榕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
      紧紧围绕福州市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引进台湾精致农业先进的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台商、台资改造设施设备,建立榕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闽侯雪峰山与台湾阿里山海拔都在900米以上,生态、气候条件相近。现有1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其投资的高山有机茶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是全省台湾高山有机茶面积最大的基地之一,也是我市台湾农民投资茶叶最集中区。优先在榕台农业合作基础好的闽侯雪峰山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全市榕台农业合作的重点示范基地,通过创业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步向周边乡镇梯度推进。
      (五)加强榕台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使台商在福州有一个聚合窗口,特色农产品有一个对外推介窗口。第二,建立两岸农业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促进两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技术的交往、交流、合作与提高,加强和鼓励两岸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单位携手合作,建立农业产加贸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第三,开展与台湾农产品检验检测的技术合作。第四,建立榕台农业技术交流协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农业引进推广专业咨询组”,对引进工作实行民主化、科学化管理,避免引进工作出现失误。第五,完善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建设,建立一批集农业良种繁育、农业工程开发、农业科技示范于一体的海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六)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台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颇具经营规模和运行能力,如规模最大的“省青果运销合作社”、畜牧业业绩突出的“省毛猪运销合作社联合社”、“省鸡蛋运销合作社”,以及北台、台中、南台三个肉鸡运销合作社等,都以接办内、外销业务为主,并开展冷藏、加工、市场资讯等业务,基本上都具有内、外销经营能力,以及社会化服务功能,都形成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我市虽然培育了一批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相结合的农业经营组织,但目前绝大部分仍为松散型的,多为“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简单买卖关系,而且农民又往往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当前,特别要大力发展各类专业组织,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从机制上解决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矛盾。
      (七)建立技术、良种引进推广基地
      目前,福清、琅岐、荆溪等良种引进示范区在引种、消化、推广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应在此示范区基础上增加投入,吸引一批优秀人才,突出抓好品种的改良改善,建立农业高新科技推广示范区,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扩大交流与合作。不定期地选派一批农业技术管理专家到境外实地考察、研修、培训,学习台湾和国外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深造,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不定期地邀请台湾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企业家来榕讲学、咨询指导。
      (八)开展榕台特色乡村“结对子”活动
      两岸双方将在“自主自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前提下以结对子的形式,通过信息沟通、人员往来、开展交流活动项目对接等形式,在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农业科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运销、乡村产业、乡土文化艺术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开展“结对子”活动,就是要引进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学习借鉴台湾产销班模式,实现两岸农业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立足本村实际情况及区位优势,学习借鉴台湾产销班模式,创办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市场)”模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榕台特色乡村农业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丁琼)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