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福州会馆概介

http://www.fzskl.com  2010-05-24 16:22:52  来源:福州社科网  


作者简介:杨济亮(1975~),男,福州市社科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邮编:350004


 


[提要]本文介绍了福州明清时期的会馆的类型、日常组织管理,分析了会馆的四大功能,最后分区重点介绍了福州的会馆建筑艺术。
[关键词]明清福州会馆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商业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与迁移,商业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分工的加快,在沿海一些工商城市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平面流动。这时,商业性会馆也应运而生,它满足了商人在异乡寻求认同和依靠的需求。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清政府设闽海关,分驻福州南台与厦门两地,开展对外贸易。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政府准许外商设立“公行”,各地商人在福州建立会馆。清代福州城内有许多福建各县和外省商人建的会馆,最多时,南台约有40多座,城内约有10多座。会馆的兴盛是福州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清代“五口通商”后,福州各地会馆纷纷设立,直到民国前期,各会馆活动还很经常,后因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被封锁,省会内迁,会馆活动逐渐式微。抗日战争胜利后,福州工商业再度复苏,会馆活动又有起色。直至建国初,福州绝大多数会馆还都保留完好。
      一、福州会馆的类别
      福州的会馆种类繁多,有同乡会馆、商务会馆、民族会馆及礼仪会馆,成为福州市的一大人文景观。福州的会馆在道光朝之前多系科举性质的;道光后更侧重于商业性质。有的虽然称作“试馆”,但也起着会馆的作用。如连城各姓为解决赴省会试士子住宿困难,纷纷集资,在省会筹建试馆,约有黄、罗、李、张、杨、项等各姓试馆近十所。这些试馆大部分在省会贡院附近。因为贡院为历代全闽士子考试的试场,试馆建在它的周围可以使参试士子就近进入贡院试场,更能使之到省如归,可提前到省,住在试馆静心揣摩,充分准备。罗氏试馆在贡院埕左营司巷内,是连城诸试馆中较为宽广的,前临莲塘,右邻林家祠。解放前,福州市商会长罗勉侯之祖自文亨迁榕经商致富,勉侯曾回籍应童子试,入邑庠,试馆由其子孙经营①。另据已故的傅衣凌先生回忆,其曾祖在吉庇巷见过永定试馆,在衣锦坊有永泰鄢氏试馆。对于家道贫寒的考生,会馆还给予经济资助和生活照顾。有的会馆还邀请教席为应试的士子、学生辅导。根据方志记载和实地调查,福州历史上共有66所会馆。按现在区属划分:鼓楼区有32所,台江区有31所,仓山区只有3所。按馆属分:本省的36所,外省的29所;全国18省,省内24县,都在福州设立会馆,有的一地多馆,如江西人在福州建的会馆,在鼓楼北角楼和鼓东路各有一座,在台江有昭武会馆一座、南城会馆两座,江西会馆一座,平南会馆三座,可见江西商人将福州作为贸易出海口的事实。浙江木业商帮在仓前桥头建“安澜会馆”,俗称“上北馆”,浙江运木商帮还在泛船浦文藻巷建“浙船会馆”,俗称“下北馆”。会馆有的是联省合建的,如石井巷的两广会馆、三山会馆、闽浙会馆、闽陕会馆、奉直东会馆、蜀滇黔会馆等;江浙两省的绸布业公帮在福州城市内外各合建了一个会馆,因是跨省性的,不标“江苏”或“浙江”名称。城内的会馆在春育亭(俗呼“仓前河沿”,在通湖路和光禄坊交界处),邻近三山驿,故叫“三山会馆”,在南台的会馆也用此名,分别呼为“城三山馆”、“台三山馆”。浙江人还在鼓楼的三牧坊、西门外和南门下醴井分别建了浙江会馆、浙绍会馆、闽浙会馆。由此可见浙江商人在福州的势力。有的会馆是地缘性的会馆,如建郡会馆就是由建宁府所隶属的建安、瓯宁、崇安、浦城、建阳、松溪、政和七县共建的。又如台江下杭的南郡会馆,即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的。有的会馆是同业会馆,如安澜会馆是由浙江木材商兴建的,石塔会馆是京果行商会捐资重建的。福州市现有保存完好的会馆11家,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会馆有1所,已列入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会馆有6所,被修复或正在修复的会馆有3所,为我们研究福州会馆史及各省市商帮在福州的经济发展史,提供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实证。
      二、福州会馆的组织和日常管理
      会馆往往是在行业组织基础上联合演变而来。如汀州会馆,最早只是长汀、上杭两县经营纸靛的商人组织的“纸靛纲”,后由“纸靛纲”扩充为“四县纲”,最后才变为“汀州会馆”。据崇祯《汀州府志》(卷四)载,“纲”有“搬运纲”、“盐纲”等种种名称,是一种官营运输组织,“凡货物之结合同行者,曰纲”②。又如,兴安会馆是兴安商帮各堂会集体活动的场所。堂会是兴化商帮为了联络同乡、互通声气,依所事行业的不同结成的组织。经营南北货的组织有“锦远堂”,经营食糖的组织有“聚星堂”,装客帮的组织有“致和堂”,制造桔饼的组织有“浚星堂”,制烟的组织有“如兰堂”,当经纪人的组织有“怀远堂”,可谓五花八门。这些堂会是各行业企业主的组织,小商贩是不能进入的。这些会馆拥有很多财产,既有供作出租以取得会馆常年活动经费的房产,又有如大量铜锡器皿之类的财产。民国时,浦城会馆就曾将房屋出租给德兴生药行。会馆出租小店屋六间,大店屋三座,月收入租金一百六十余银元。而寿宁会馆的开支,则靠茶叶厘金收入。“寿宁的红茶都从福州口岸外销,每年有八九千至万多担,厘金由闽粤人经营的茶栈代扣,到十月结算。另外也有上杭街楮来仪纸店、中亭街正顺店、横街巷头店等三间店铺出租的租金收入,全年收支在次年清明日结清。”琼水球商会馆自道光三年(1823年)建天后宫至二十二年已陆续用积累的厘金购置房产6所作为祭业(即庙产)③。“负责馆务的人,称会馆先生。馆务委员每年开三、四次会,每一次会议研究全年工作,一定在每年清明前召开。”④而永泰会馆则“设总经理两人,副总经理两人,董事一人,处理日常同乡事务”。每个会馆一般有它自己的章程,不让外人知道。章程是会馆经济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运行的共同规范,内容大同小异,兹引广东会馆章程为例,大体如下:
1. 鉴于住在福州的广东籍商人日益增加,有必要组织一个同乡会,向同乡人提供帮助和保护。
2. 同乡会会员如果触犯社会法律,交由会馆执委会进行审查,如果确有不法行为,送交当地政府处理。
3. 为了保管会馆的档案资料,委派秘书一人,每月固定薪俸若干。
4. 遇到重大事件,关系到全体会员的利益时,应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5. 会馆经费由会员捐助,如有不交的,驱逐出会;捐款低于摊配给他的金额的,给予罚款,金额不低于演一台戏的钱。
6. 会馆执委会收到捐款后,应把捐助人的姓名写在红纸上,张贴会馆墙壁公布,以防遗漏。
7. 执委会有权处理多余的基金,将其用于财产的投资,或者贷给需要的会员,超过100元以上的,要报给大会批准。
8. 会馆召唤会员时,发出竹片,上写事务的性质;会员接到竹片时,必须服从,亲自到会,如果本人不在由别人代表,则须交还竹片,如有不遵者,予以罚款。
9. 执委会由商行的负责人担任,任期一年,任期届满后可以参加重选。
10. 在适当和需要时,经呈报大会批准,会员捐助的金额可以增加,或者减少,以至于全部免除。
11. 大会讨论有关全体利益问题时,每个会员有权发表意见,但是不准将会议内容在外面传播。
12. 会馆的家俱财产都要登记财产目录,保存在秘书处,秘书应于每年年会上汇报家俱物品的损坏与丢失情况。
13. 任何人不得居住在会馆内,除非从广东来的知名学者。
14. 妇女不准进入会馆。
15. 所有做法事的僧、道和仆役不准接受小费。
16. 会馆的职工因过失被判有罪时,立即开除出馆。
17. 广东籍人士进京赴考经过时,如有需要,可向执委会申请帮助。
18. 会员因生活困难,可以申请救济,特别当亲属死亡,无办运柩回乡时。
      广东会馆会员的认捐金额,是根据会员经营商业的规模大小而定。除了这个一般章程外,还有一套关于会员死亡后棺材的处理以及节日仪式的规定。
      江西会馆的章程,以财政方面为突出,除了规定会员根据自己生计认捐以外,并向江西籍的文、武官员募捐,不论是住在本地的或是来此访问的⑤。
      三、福州会馆在历史上的功能作用
      第一,商业功能。联络同业、互通商情。各地的土特产品要在福州销售,多数先运到会馆停放,寻找买主,等成交后才运走;有的会馆长班也兼当中介人。所以,不少的会馆往往兼有客栈、储运、牙行等作用。例如琉球会馆,琉球会馆馆址在太保境和状元街之交的旧水闸口(今台江第五中心小学后门)外。由于福州与琉球贸易往来频繁,明代,琉球馆(福州人对柔远驿之称呼,始建于明成化年间,重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址在今馆后街40号福州第二开关厂)附近就有七姓十家联合组成的行会组织,专门经营对琉球贸易。据郑祖庚《闽县乡土志》记载:“李姓四户,郑、宋、丁、卞、吴、赵各一户,代售球商之货”,按规定琉球贡船贸易商品要委托他们代售,不能私下与老百姓直接贸易;琉球人所需的货物也由这十家承办,这样“十家排”几乎垄断了中琉贸易。这十家商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合资建立“琼水会馆”,即琉球会馆。“迄于清代,河口仍在琉球商人集居之地,故老相传,当贡船来闽时,其地繁华殷盛,曾为全城之冠。”⑥
      第二,联谊功能。“聚乡人,联产谊”,许多旅居在福州的外地人都以会馆为联络乡情,加强乡谊的场所,不论是当官的还是经商的,多到会馆来联系,以谋得相互提携、彼此支持。例如,寿宁会馆“清明日下午,会馆要办几十桌酒,请所有在榕的寿宁人上席,既是宴会,也起到交流情况互相联系的作用。省派到寿宁的县长,在上任之初,一定来访会馆先生,问问县情,对寿宁有感情的卸任县长,若有来访,要置酒饯行。”⑦又如浦城会馆“平时,酒楼作宿舍,庙会时,走廊和酒楼都摆酒席,边吃喝边看戏。正中是佛殿,这里是接待、联络的地方,备有坐椅、躺椅、茶几等。同乡可在这里休息,喝茶、阅报、谈天。”⑧会馆还是一些重大同乡聚会、凭吊追悼等社会活动的场所。如清光绪十一年七月,左宗棠逝于福州,湖南旅榕人士曾在湖南会馆(保定巷)开会追悼。又如1903年,福建全闽师范学生陈海鲲在赴日留学途中蹈海自杀。1908年5月福州人陈天听(别号不浮),在日本留学毕业,乘日轮“博爱丸”回国途中因酣饮致醉,失足坠海而死。1911年春,中华同盟会福建友部抓住“二陈”蹈海殉国的事件作扩大革命思想的宣传,遂在广东会馆为“二陈”补开追掉会。这次追悼会,对激发当时福州人民群众爱国心起了很大作用。民国元年(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离开南京,回广东途中转道福州,曾应广东旅闽同乡会的邀请,到广东会馆午休。当时,广东会馆举行盛大欢迎大会,会馆内外张灯结彩,旗帜飘扬。会馆大门外西侧石栏杆上插着一面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国旗”,一幅写着“广东会馆全体欢迎……”的挂幡格外引人注目,会馆溢着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孙中山在福州看望了黄花岗烈士陈更新夫人王碧女士,当夜下榻广东会馆。次日上午泛船浦的广东乡亲纷纷前来探望。孙中山先生与乡亲们合影留念后发表谈话,表示自己决不退出革命,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复兴中华。应广东同乡的要求,孙中山先生还写了一幅横匾“戮力同心”(该匾毁于文革期间)。
      第三,娱神娱人,文化认同的功能。各地游子,流落异乡,关山阻隔,时有思乡之念。于是每逢节庆、神诞等都举行具有乡土民俗色彩的庆赞、纪念活动,聚集同乡友朋宴饮,举行烟花灯会、吟诗唱和、演戏酬神、踩街等,以解乡愁,以叙乡情。会馆常常与神庙合为一体。许多会馆的厅堂就是神坛,供奉神祗,烧香设供。有的会馆前门临街还直书天后宫,如浦城会馆、古田会馆、绥城会馆等。闽江、莆仙乃至省外在福州的会馆多奉妈祖、关帝、赵公元帅,最普遍的还是祀奉妈祖。包括琉球会馆也是信奉妈祖。闽南一带在榕会馆,多祀“开漳圣王”、“保生大帝”等。有的会馆还祀有同乡中显赫为民爱国的名臣良将,如兴安会馆第二进殿宇正中供奉“一代忠诚扶宋室,千秋名节耀莆邦”的尚书公——宋代忠臣陈文龙。安澜会馆也有专门为江苏无锡人孙尔准而建的祠堂。孙尔准在闽为官二十年,晋升闽浙总督,奏请弛禁,一时海事繁荣。浙商感其恩德,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在安澜(江浙商人合建)会馆傍建祠祀奉(今恒康药店),并立《孙文靖碑记》,志其在闽功德。在馆内为其立禄位,“每年在孙公诞,戏曲连台,作乐称觞罗拜于庭下,五十年不断。”此外,乌塔会馆、永福会馆等还供奉福州本土神五帝,建宁会馆、兴安会馆、宫巷张氏试馆等还供有魁星。有的会馆甚至还为本邑华侨神像立碑赞颂,如硋埕里永福会馆内《桃源翁李立斋先生传赞》,文中记载李立斋、李俊承父子出国往南洋及回国均搭乘商船,从福州港进出,并在永德会馆寓居,福州永德会馆重建,李俊承乐捐巨资,贡献颇大,会馆供奉桃源翁像并树碑立传,旨在凝聚同乡、崇尚仁德、报效社会。每逢春秋吉时佳日,兴安会馆的同业公帮都要举行酬神戏会,同时聚在一起议订同业业规,这叫作庆赞,庆赞当事人由公帮推举。会馆大都建有戏台,庙会时,走廊和酒楼都摆酒席,同邑人等边吃喝边看戏。浦城会馆每年搞两次庙会,一次在农历三月,一次在农历九月。
      第四,文化教育功能。明、清时期实行科举制度,各地秀才集中福州“乡试”,直至民国时期,各地还有不少学生来省城投考。他们的食宿多找各自的会馆。对于家道贫寒的考生,会馆会给予经济资助和生活照顾,有的会馆还邀请教席为应试的士子、学生辅导。科举废后,像兴安会馆还办兴安公学,供同乡子弟读书,随着学制变革,又改公学为私立兴安小学,除招收同乡子弟外,还兼收附近居民子弟。
      第五,社会救济功能。广东会馆的章程规定“会员因生活困难,可以申请救济,特别当亲属死亡,无力运木柩回乡时”,兴安会馆曾拨出一笔经费在洋中亭置一房产,名“寿生堂”,供贫病无家的同乡临时住宿;另在仓前山附近购置一片山地(俗称“兴化山”),作为贫穷的同乡掩埋亲属的坟地。还有龙岩会馆对流落省垣一带的同乡(逃亡的壮丁或被捕捉的革命者)都曾竭力给予赈济和营救。“对于因使用假银元、贩毒、赌博的同乡犯法而被警方拘捕的”,寿宁会馆负责人还得奔走营救。
      四、福州会馆建筑艺术
      福州会馆大都“馆庙”结合,建筑宏伟,富丽堂皇,既有祖籍地的传统特色,又有福州地区建筑艺术风格,个别也有采用欧美式的风格。多数会馆面积较大,如建宁、寿宁、南郡等馆均达1500平方米以上。许多会馆都有厅堂、戏台、酒楼,雕梁画栋,漆金涂丹,而且牌匾纷呈、楹联荟萃,其中不乏佳作。有的会馆还兼书斋、花园、亭台楼阁,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宽敞阴凉。建国后,随着商品流通渠道的变化,上、下杭商贸日渐式微,会馆的商业功能基本消失,挪作他用。保存较为完好的是福州商务总会,主体框架基本保存的有浦城会馆、寿宁会馆、建宁会馆等6个会馆。现对福州会馆分区介绍如下:
      鼓楼区:
1、八旗会馆:
八旗会馆,为福州仅存的一座满族会馆建筑,位于鼓楼区道山路78号,旧址为道山路怀德坊,前米仓旧址。原是明代官家有名的花园“中使园”遗址,清初改建为八旗旅闽官员住宿之所。主座建筑前后五进,有花园、假山、鱼池、亭台楼阁,面积计5000余平方米。清中叶改建为满人旅闽之居所,俗称“八旗会馆”。有主座建筑厅堂、戏台、厨房、库房、花园、花厅等。清末及民国间逐渐破损,1954年后做为盲聋哑工厂。原有古建筑,一部分改建,一部分废圮。今惟留厅堂一处,长方形,面积360平方米,四面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木柱特大,屋顶藻井保存较好,大堂南面一座戏台,三面通是精雕各种花鸟图案的隔扇、门扇,可容纳500人左右,具有清代满族建筑风格。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左右,八旗会馆被该地块开发商华苑置业公司擅自拆除,夷为平地,后虽经市文物局责令在原址附近重建修复300多平方米,但拆毁的建筑毕竟是不可能原样重现的。
2、石塔会馆:
在下殿里乌塔旁,由戏台和厅堂等组成,馆内保存有清代制作的石兽、石匾额、石柱等,是现今保存较好的会馆之一。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时间不详,清光绪九年(1883年),城内(今鼓楼区)嫩饼行(糕饼业)集资重修,辟为关帝庙。继后,南北京果行商会筹资参与修建一座戏台,用于娱神聚会,称“石塔祖殿”。因地处乌塔,改称乌塔会馆。大门开西侧,正中门额为“乌塔会馆”青石匾,门前有一对高一米余青石刻石狮。现有会馆主要建筑是戏台和两边骑楼(看台),戏台面对乌塔,面积约60平方米,台高约1.5米,花岗岩台基,呈六角平面,用四根方形大石柱承重,刻有对联“集今古大观,时事各异;得管弦乐趣,情文相同”。台顶藻井斗拱层叠,刻画有山水楼台、花卉树木,造型优美;台后为化妆室,台两侧为看楼,楼前栏板浮雕山水、花卉、凤凰衔书等图案。原祭祀关帝的大殿背对乌塔、面对戏台,2002年遭遇台风,因年久失修坍塌。
3、湖南会馆:
原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中路善化坊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北朝南,四面砌风火墙,墙堵均为大石板,高2米左右,正门石门框宽1米余,高2米多。入门为天井,其上原为复龟亭,斗拱繁复,惜已拆除,正座一进殿堂,面阔3间,进深7柱,前廊后堂,中用减柱法,木柱大可双手合抱,青石花纹柱础,斗拱华美;横梁长约8米,木雕精湛。左宗堂曾题联云:“瓯浙越梅循,海国仍持使者节;陇秦指疏勒,榕园还作故乡看”。味其语意,当系其二度来闽时所撰。清光绪十一年七月,左氏逝于福州,湖南旅榕人士曾在会馆开会追掉。今福州十八中学校舍即该馆遗址,异地搬迁至杨桥中学内。
4、两广会馆:
在石井巷口,今为福建日报社宿舍。据潘祖鏛先生记忆曾见一柱联以岭南梅花、闽粤荔子为主题:“本马驻三山,问来日梅花,千里故乡明月近;海天思五峤,话当年荔子,一般滋味曲江香”。今祠额尚存“岭云在望”四字,内尚存有一亭,横匾为道光元年题“桑梓必恭”四个大字。(附近昔日有井上草堂,为清初名士黄晋良所居并著《井上述古》之处。嘉庆末,名医陈念祖(字修园)曾在这个草堂讲学。)
5、长汀会馆: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门兰桔里(今市体委附近),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同治年间重修,系长汀秀才来福州应考和商人来榕经商的住所。坐西朝东,四面围墙,共二进,入大门有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结构,双坡屋顶,厅中插屏隔前后厅,从后天进入石框门为第二进,面阔三是,进深二间。
6、绥城会馆⑨
在鼓楼区郎官巷西段南侧,又称天后宫。占地面积2015平方米,坐南向北。依次为前殿、正殿、后殿。门墙上灰塑装饰神话宫阙,依稀可辨。前殿、正殿均毁于“大办工厂”。尚存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鞍式山墙。殿内顶有斗拱叠涩螺旋状藻井,雕刻精美。
      仓山区:
1、安澜会馆。又名上北馆,系浙江木材商在福州所建的会馆。馆址在仓前路256号。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议建会馆,慈溪人水声远,海宁人马琅函为首倡导集资。清乾隆四十年八月(1775年)择仓前山北麓建馆,占地2.5亩(1668平方米),乾隆四十三年六月(1778年)落成。该馆大门三楹,前为大殿,祀天后圣母,后建左右翼楼、堂、寝、庖厨俱备。会馆额“安澜”,意谓“风平浪静,赐福安澜”。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光绪年间(1875—1908年)扩建,集闽、浙能工巧匠,各展所长,其华丽宏敞为省会各会馆首。民国时期曾一度改作“皇宫酒家”,首创福州第一家舞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仓山区环卫所,1990年1月改为仓山区文化馆,戏台今仍在,四面围以板墙,仓山区文化馆辟作他用,殿后两翼楼已作民居。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馆占地1800平方米,正殿木结构,重檐九脊歇山顶。面宽18米,5间,进深15米,6间。殿内部几经拆改,现上方用胶木板作吊顶。外檐铺作的斗拱、昂、翘角等,刻制粗犷豪放,保存原建精美造型和地方特色。馆内现存有著名书法家陈奋武先生题写的“玉林春晓”匾额一方。殿前为中庭式,前檐原有一对浮雕龙凤石柱(已移往于山玉皇阁),两旁建酒楼,前沿为戏台。酒楼宽4米,长15米,带外走廊。楼沿7根朱红立柱、花格木栏杆。楼房分隔6间,骨格榫接各式漏花排窗。现尚存一扇窗花,圆形、直径1米、外沿3匝,雕刻各种花卉,中央窗孔0.4米,制2层叠井,造型优美,镂刻玲珑,富立体感。楼上部横列14个昂,设3层斗拱,使外檐逐层出挑,铺作成卷书式天花板。昂与斗拱之间,驼峰、卧兽,托斗等错杂交叠,构成精美图案。所有构、配件经匠师精心制作,雕刻成各种艺术形象,涂朱抹金,把酒楼装饰成一条多姿多彩的艺术长廊。
2、广东会馆:
座落于现仓山区太平巷21号临江中心小学内。会馆始建于清咸丰末年(约1860年),那时因“五口通商”广东人先后在福州泛船浦一带开设茶行,并建立了广东会馆。其后闽浙总督何璟、许应揆都是广东人,于是乡亲来闽的渐多,广东茶馆和其他商店陆续办起,资金雄厚。所以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并扩建,形制类似广州三元古庙,其建筑规模之宏伟,装饰之精致,都属一流。会馆坐南朝北,共三进,有前厅、后厅、廊房等,占地面积1245平方米。前厅为硬山顶,面阔3间,进深5柱。广东会馆的戏台规模较大,其台面离地面2.5米,台宽10米,深约6米;台基用大石头雕琢后砌成,后台有上场门,后台建有大戏房,供演员更衣、化妆、休息。距舞台两侧约4米处,建有宽7米的大楼厢,连接大戏房。台前是宽阔的石埕大场,可容观众千余人,舞台建筑规模之巨,为其他会馆所少见。广东会馆拥有数十间房,最后落为楼房,整个布局对称严谨又错落有致,是闽江畔一处优秀近代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台江区:
1、古田会馆:
台江帮洲宫前路吴厝埕5号,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民国4年(1915年)古田县商帮集资建成。后经重修,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坐北朝南,门额嵌有“天后宫”石匾,左右两侧旁门分别书“应运”、“朝宗”。门内依次为戏台、天井、中厅、正厅和两侧的二层廊楼。正厅阔三间,进深三间,正厅供奉“海神”妈祖,左右两旁刻有6副石柱联。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减柱造构架,正厅和中厅皆有藻井,藻井饰金,精雕细刻,别有风格。馆内左侧嵌墙碑记三块,高1.91米,详细记载了当时会馆建设的过程和收入、支出的情况。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闽清会馆(梅邑会馆):
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帮洲街道后田新闽街71号。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闽清籍华侨募捐,黄乃裳主持修建,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大门临街,青砖清水墙,石基础,正面用二块花岗石大板,制3条线脚,形成上下两托座,承墙接地,造型古朴,石面磨琢精细,体现明、清建筑风格。中门朱漆长方形石门框,横额书“梅城会馆”;两侧朱漆仪门,拱形石门框,额刻“护国”、“佑民”。进门一石板地坪,原有一木构戏台,坪两侧3层砖木结构楼房,青砖墙,玻璃窗,加双开防火铁板窗门,木地板,扶梯。大堂打梁式前廊,两边乳伏配有斗拱和卧狮,檐口吊柱,上横贯大扛梁,承受全部外檐荷载,空间宽敞明亮。大堂悬山顶,斗拱云楣,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前廊有一对高3.75米,直径0.67米的青石龙柱,雕刻精美,上有“虎丘黄公建”,“同治丁卯年”的款识,保存较好。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内辟有“黄乃裳纪念馆”一间。
3、三山会馆:
位于洋中横街巷65号,这段路旧名一真庵,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由江浙两省在福州的绸布业公帮所造。木石结构、四面风火高墙,内有正殿、戏台、酒楼、厢房、仓库等。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只有春晖堂保存完好。抬梁加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堂内石础、石柱、藻井、斗拱等保存完好,石柱上镌的对联还保存八九幅。正面对联:“秀毓湄洲,梓荫久垂闽峤泽;灵昭渤懈,橦轿稳泛浙江潮”,“鸠治拓前规,地擅台江特胜;骏奔承秩祀,人从吴越偕来”。东面围墙嵌有“三山会馆”石匾额,堂正面两侧有石狮两尊,系从汀州会馆移来,高2.2米,造型威武,形象逼真。1992年,三山会馆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台江区少年宫。
4、永泰竹商会馆:
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直渎新港,明弘治年间,督舶邓内督始凿新港,以通大江,便夷船往来,土人因而为市。”永泰盛产毛竹,品种多,质量好,大批毛竹从大漳溪经闽江运进新港。永泰竹农在新港两岸堆放大量竹排,还在北港办起了竹器加工场,做毛竹生意,有的世代而居,故此地就叫竹排埕。光绪十一年(1885年),永泰人郭公流、林里培、官齐程、官宗秩等人,集资在竹排埕建“竹商会馆”,该馆坐北朝南,门临新港河,中间祀奉天后,也供“五帝”,两旁为办公室。1999年该会馆经重新修缮,恢复原貌,内尚存有一块高2.66米,宽1.34米的《建筑港庵竹商会馆》青石碑,记载建馆原由及捐钱人的姓名、数目。还有一块光绪年间的花岗石石碑,但已断为两半。三保小学内另有一座永泰会馆,内有光绪五年的一个断碑。
5、南郡会馆:
位于下杭路92号。清末,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为,四面红砖清水墙。中间大门为青石门框,横匾刻“南郡会馆”四个大字。两边仪门为拱形门框,上面各有一青石额刻“河清”、“海晏”,墙裙为4块浮雕,典雅别致。整个门面保存尚完好。进门依次为戏台、天井(两侧走酒楼)、大殿、厢房鱼池。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雕木贴金,富丽堂皇,殿中祀天后妈祖。廊柱和柱础场用青石,雕刻十分精致,出自惠安名匠之手。现在于山白塔寺的青石圆雕龙柱便是由此移去的。内仅存“六港集樯帆,波平大海”一根石柱残联。
6、兴安会馆:
位于台江下杭路27号。原兴化府商帮所建,创于清代。面积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纵贯上杭、下杭两条路。建筑形制特殊,前门面向下杭路,为红砖清水短墙,左右各开一个青石拱形仪门,中间短墙上部间隔镶有半米见宽的青石四块,分刻“兴安会馆”四个大字,下部为长方形横窗,青石为框,中植青石雕圆竹柱,十分别致。进门是一个大石埕,一对青石雌雄狮分蹲左右,高大威武,栩栩如生(建国后移至西湖开化寺前,据传福州脱胎漆器双狮即以此为蓝本,惜毁于文革中)。大埕登石阶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加穿斗式木结构,双坡顶,藻井,斗拱,窗扇等雕刻精致,中祀“天后妈祖”。殿后又一石埕,过院墙进入后进院落,有厢房、仓库多间,所有人员及货物来往,均从上杭路后门进入。
7、永德会馆:
坐落于台江下杭路张真君祖殿斜对面的硋埕里,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修,民国二十年重建。会馆系永泰、德化两县的陶瓷、木材等商帮集资所建。该馆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东西宽36米,9柱8间排,其中正厅两侧厢房,东厢1间,西厢4间,进深34米。一、二层高度各4.5米,砖墙配方形石柱,大门雨遮外挑,以罗马式圆形花岗岩石柱支撑;屋内旋转楼梯,拱形门窗配磨沙玻璃采光;厅前廊道配雕花木栏栅等西式建筑风格;第三层歇山顶,层高5.5米,面积400多平方米,纯属清代古建筑,系民国20年重建时将清代会馆建筑中厅堂部分依原样搬建在顶层,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叠加的独特风格。大门门额大理石刻镏金牌匾榜书“永德会馆”⑩,今宅基地尚存“永春会所地界碑”字样,会所是从会馆演变来的。
8、浦城会馆:
位于上杭路83号,系清末浦城县商帮集资建造。馆坐背朝南,依山而建,成阶梯式递进,四周砌风火墙,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前面临街,正墙上嵌“天后宫”石刻直匾,两边门门额分刻“河清”、“海晏”,大门内为门头房,二进为戏台、天井(两侧走酒楼)、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祀天后。殿后有石阶,上建梳妆楼,楼下三间排,中为厅堂,楼上4间10房,梳妆楼边门辟小径通大庙山。该馆曾是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地点。民国27年至民国28年,何思贤、卢懋榘、王一平组织的“战友社”,曾在此出版《战友》周刊。
9、宁德会馆:
位于横街,现八一七中路731—733号,为宁德在榕商帮所建,创于清代。坐东朝西,面向大街,北靠保福山,依山势而筑,逐进升高,面积约3000平方米。四面风火墙,前墙中开大门,旁有仪门,建筑十分宏伟。进入大门,依次为戏台、酒楼、天井、正殿,所有构件均精雕花饰,尤其藻井雕花贴金,光彩夺目;殿后为庭院式厢房,花木扶疏,甚为幽雅。建国后,分别改为福八中教工宿舍、福州自动补偿器厂厂房,近年已毁于群升国际项目开发中。
10、建郡会馆:
即建宁会馆,位于上杭路63号,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前临上杭街,后背彩气山,依山势而建。正面红砖清水门墙。进入大门,依次为戏台、天井(两侧走酒楼)、正殿。殿后花园,有鱼池、假山、花坛、石椅桌,环境清幽雅致。园中建有文昌阁,原作为书斋。阁呈八角形,直径5米,双层,飞檐翘角,重檐歇山顶。木构件吊柱、雀替,斗拱、云楣、花格窗棂等,造型粗犷、雕刻豪放,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文革”中,花园被拆改为民居,文昌阁幸存,基本保持原貌。
11、寿宁会馆:
位于上杭路173号,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正面红砖清水墙,中开大门,用石门框,左右为石拱顶边门,进门依次为戏台、走楼(中为天井)、正殿、厢房。正殿祀天后,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重檐歇山顶,正殿翘角,十分壮观。殿中藻井特别精美。殿旁两边有墙弄,历阶而上可达后进厢房。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改作民居,部分改用工厂,唯正殿原构架尚未全毁,殿内藻井、花饰基本保存。
12、延郡(平)会馆
位于马口104号(后与海防街、霞浦街合称延平路)。清朝中期由南平商帮筹建。占地20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两侧风火高墙。面街宽20米,红砖清水砌门墙,正中为青石框大门,青石门额横刻“延郡会馆”;左右拱形小门,门匾刻“海晏”、“河清”,内有红台、走楼、神殿。神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双坡顶,后有厢房。20世纪80年代被小刀厂占据,现改建为电力部门,仅存一口界碑。馆台有四贤祠,祀杨龟山、罗豫章、李延平和朱晦庵。延平路位于大庙山、龙岭顶北麓,是东从马口至大庙前的一条商业街。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曾在此设置“福州南台海防分府”(今为台江第四中心小学)。延平路称“海防前”、复池路称“海防后”。进入民国时期,废“海防分府”,以“延郡”(延平)会馆在此定名为“延平路”。
13、周宁会馆
位于上杭路173号,清末,周宁商帮集资建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0平方米,两侧马鞍墙。现仅存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损坏严重。
14、绥安会馆
位于上杭路56号。绥安原为建宁县别称。三国吴时,建宁为绥安地,晋时设绥安县。会馆系清代建宁商帮集资建造。坐北朝南,面临上杭街,后背彩气山,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馆两侧马鞍墙,红砖清水墙门面,宽15米,中为大门,用石门框,青石额刻“绥安会馆”;左右石拱顶边门,分别额书“河清”、“海晏”。大殿面阔三间,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已拆除建新村。
15、南城会馆
位于上杭路103号,清末江西南城地区商帮集资建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现仅存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损坏严重。
16、福鼎会馆
位于上杭高顶路35号,清末福鼎商帮集资建造。面临高顶路,后背彩气山,占地面积29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面红砖清水围墙,前门墙额匾刻“福鼎会馆”。20世纪90年代已补拆除。
17、尤溪会馆
位于双杭街道潭尾街59号,清末由尤溪商帮集资建造。会馆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次有戏台、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构架,双坡顶,两侧马鞍墙。后门临三捷河,建有道头,小驳船可直接下水。
18、汀州会馆
汀州会馆为清末长汀、上杭二县经营纸靛的商人所建。现址在台江区白马南路,系1991年原长汀路扩建时迁址至此,仅余天后宫大殿一座。
19、福清会馆
福清会馆位于福清巷。是20世纪初由福清籍商人与侨亲所建。会馆占地近千平方米,外表古朴,内分两进。解放后由政府接管并移作他用,大厅、戏台、天井皆被拆除,2002年产权移归福清市人民政府,委托玉融经济发展促进会管理使用,由曹德旺捐助,修葺一新。
20、福州总商会
位于上杭路100号的福州商会“魁星楼”,俗称“八角亭”,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富商张秋舫、罗筱坡、李郁斋等首倡组织“福州商务总会”时,福州商帮捐资买地,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兴建的。八角亭占地480平方米。坐北向南,为双层八角、攒尖顶斗式木构建筑亭,是典型的清末古建筑。一楼为花厅,厅内摆着会议桌椅,墙上镜框内有两张旧照片:一张是1956年2月28日,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全体代表合影;另一张是1956年12月1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接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列席人员时合影。花厅是市工商联未搬迁时开会接待的地方。八角亭前有古榕、假山,后为厅堂,堂后庭院,两侧厢房。厢房为砖木结构的二层红楼,建得很讲究,保存也不错。右厢房的门呈花瓶状,门框用青花碎瓷片贴成梅、鱼等图案,门框边还有泥塑的竹子图案;厢房墙外刻有“林花着雨……,水荇牵风……”的句子。八角亭东侧还有一个幽静的院子,里面有两棵挂牌保护的古樟、古榕以及解放初期工商联的招待所(两层旧楼)等,西侧还有一大片保留较好的清末木构建筑群。其周围清末建筑占地约1070平方米,是福州商贸发展的重要史迹之一。上杭路的“福州商会”,是议行论市、互通信息、商务咨询、仲裁纠纷的商界民间社团组织,威望很高。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起,至1949年8月福州解放止,福州商会经历了“福州市商务总会”和“福州总商会”两个历史时期(不包含日占福州期间成立的伪商会)。历任的商会会长发扬了“闽商”的“义利相合,勇担道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精神,在政治、经济、文教、社会治安、地方公益和慈善事业诸方面都作出很大的贡献,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
附表:
各地在福州会馆一览表名称

建立年代   位置    现状备    注

江西会馆清代鼓楼区井大路八角楼(古称北角楼)基本保存

湖北会馆清代鼓楼区北大路南段西侧(古称正一行宫)今为福州计量仪器厂基本保存

湖南会馆清代鼓楼区保定巷(官圆前)现异地重建于杨桥中学内

河南会馆清代鼓楼区北后街后半保存

两广会馆清代鼓楼区石井巷22号

奉直东会馆(辽冀鲁会馆)清代鼓楼区道山路(古名山兜尾)部分保存,现为市五金电器厂官绅试子会馆

安徽会馆(新安会馆)清代鼓楼区花巷西段北侧(今聚春园一带)现为东街派出所

山陕会馆清代鼓楼区玄湮河尾(今贤南路4号)现在人民影院宿舍

浙江会馆清代鼓楼区三牧坊5号今福一中宿舍

浙绍会馆明代鼓楼区西门外

闽浙会馆清代鼓楼区水部仓房街(另一说在南门下醴井)

江苏会馆清代鼓楼区北门大树下(省教育厅旁)基本保存蜀滇黔会馆清代鼓楼区华林坊三官堂(今华大公交站附近)

三山会馆清代鼓楼区通湖路春育乡(邻边三山驿、仓前河墩)现为省艺校

八旗会馆清代鼓楼区道山路白水井78号部分保存市级文保单位(官绅试子会馆)

四川会馆清代鼓楼区鼓屏路21号剑池后现为省农行

三陕会馆清代鼓楼区华林直巷6号现为市鼓楼区印刷精装厂

甘肃会馆清代鼓楼区鼓屏路城隍崎下全拆改为省直机关门诊部

江西会馆清代鼓楼区鼓东路都司巷22号(今省民政厅旁)

闽陕会馆清代鼓楼区北门三官堂

台澎会馆清代鼓楼区中山路

天衢边绥城会馆清代鼓楼区郎官巷西段南侧部分保存(又名天后宫)

石塔会馆清代鼓楼区下殿里乌塔东南侧基本保存市级文保单位

泰宁会馆清代鼓楼区郎官巷中段南侧部分保存

长汀会馆清代鼓楼区南门兰桔里(今市体委附近)

武平会馆清代鼓楼区妙巷

连城会馆清代鼓楼区于山路19—20号现为市建行于山办事处

福鼎会馆清代鼓楼区南门下醴井

南郡会馆清代鼓楼区丽文坊(今中山路旁)

连城张氏试馆清代鼓楼区宫巷

连城罗氏试馆清代鼓楼区左营司

龙岩会馆清代鼓楼区衣锦坊

三山会馆清代台江区横街巷56号(一真庵)部分保存市级文保单位

闽清会馆(梅邑会馆)清代台江区帮洲街道后四新闽街71号部分保存

延郡会馆(延平会馆)清代台江区延平路106—111号

福安会馆清代台江区八一七中路792号(原工人文化宫图书馆旁市六印刷厂)

汀郡会馆(汀洲会馆)清代台江区义洲街道山边街27号(今为汀州小学少年宫)部分保存区级文保单位

尤溪会馆清代台江区潭尾街59号(今苍霞嘉兴园附近)

建郡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63号

福鼎会馆清代台江区双杭街道高顶路

寿宁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173号部分保存

浦城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83号

兴安会馆清代台江区下杭路27号现为台江区教师进修校

南郡会馆清代台江区下杭路30号

寿宁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号部分保存

周宁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173号

建宁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63号部分保存区级文保单位

绥安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56号基本保存(现为建联经营部)

江西南城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103号

江西昭武会馆清代台江区上杭路10号

古田会馆清代三保宫前路吴厝埕5号部分保存省级文保单位

福清会馆清代台江瀛洲桥

玉融会馆清代台江福清馆1号部分保存

邵武会馆清代台江大庙前(灯柱街)

永福会馆清代台江三保街41号(今三保小学内)

泉美会馆清代台江区台江路16号

宁德会馆清代台江区八一七中路731—733号(现文化宫斜对面)已毁

霞浦会馆清代台江区坞尾(轮工后)

永德会馆清代台江区苍霞硋埕里35号部分保存

振康会馆清代台江区铺前顶

江西平南会馆清代台江区八一七中路950号

琼水球商会馆清代台江区太保境和状元街之交的旧水闸口(今台江第五中心小学后门)

永泰竹商会馆清代台江新港街道竹排埕

广东会馆清代仓山区六一南路西侧太平巷21号基本保存,现为仓山区临江中心小学

安澜会馆(上北馆)清代仓山区仓前路250号基本保存市级文保单位

浙江会馆(下北馆)清代仓山区临江观海路
本表参考郑拔驾等编的《福州旅行指南》第4篇宫署及公共事业、《福州市志》、《台江区志》、《台江建设志》、黄启权先生《邑溪集》之《谈各地在福州的会馆》等制。

注释:
①罗心如:《福州的连城会馆》,《连城文史资料》。
②傅衣凌:《我是怎样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文史哲》1983年第2期。
③《示禁碑》,《福建对外贸易史研究》,1938年版。
④⑦龚书元:《福州南台的寿宁会馆》,《寿宁文史资料》
⑤引自《福建文史资料》之十闽海关史料专辑。
⑥傅衣凌:《福州琉球通商史迹调查记》,见《福建对外贸易史研究》第59页,民国三十七年艺声图书印刷所版。
⑧叶光明:《福州浦城会馆及其梳妆楼》,《浦城文史资料》。
⑨绥城全境甚广,凡今日建宁宁化将乐归化等县,唐时皆其属地
⑩林璧符、林宗馗:《福州永德会馆纪实》,《福州文史》2008年第4期。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