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http://www.fzskl.com  2010-07-22 14:57:48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当前,福州外向型经济逐步走出困境,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在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促进外向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进一步梳理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应对思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巩固和拓展出口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关键词]福州外向型经济应对思路


当前,世界已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恢复过程中仍充满着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福州市适应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海西两个先行区必然选择。
一、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2009年,福州市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的良好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向型经济逐步走出困境。在外需回暖、政策显效、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下,外贸进出口降幅从2009年初到年末呈收窄趋势。200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78 60亿美元,下降12 1%,其中出口总值120 12亿美元,下降11 6%。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达65 31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达50 5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1 6%和4 0%。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33 45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达59 62亿美元,分别下降27 2%和20 8%。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4项,实现合同外资金额12 30亿美元,下降17 4%;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0 32亿美元,增长3 1%。全市对台贸易额达15 04亿美元,下降32 3%,新批台资项目27项。此外,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坚持内外协调,继续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全市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1346万美元,下降18%;完成营业额2711万美元,下降33%;年末在外人员达3125人,下降39%。2010年以来,福州市进一步落实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外向型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
二、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使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一是市场需求恢复缓慢。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显著回升的难度很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 7%,低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因此2010年福州市外贸出口增幅达到危机前水平存在一定难度。二是贸易保护主义使福州市出口恢复受阻。当前,贸易保护不断加剧,摩擦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大了福州市出口恢复的阻力。三是企业自身恢复也存在较大难度。2009年,福州市外资企业出口65 31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50 5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1 6%和4 0%。不少外贸企业出口订单下降,产品市场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境外投资较为低迷,许多中小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抗风险能力远低于大型外资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自身恢复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加工贸易发展滞后
  福州市外贸出口经营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占主导地位,这样的企业结构决定了福州市大多数商品出口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目前加工贸易中纺织、服装、塑料制品与工业原料仍占较大比重,技术密集型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小。而且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也只是集中在生产环节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处于简单加工和组装阶段,缺乏承接国外高新技术生产环节深加工项目的能力,产品层次有待提高。此外,福州市的加工贸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之间的协作意识比较差,没能很好地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链,从而使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经济的拉动效应难以得到体现。
(三)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福州市的外贸结构中货物贸易占了绝大部分,由于福州市服务业发展总量不足、水平不高、结构不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偏低,再加上入世后服务市场的相对开放,外资的大量进入,削弱了本土一些传统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福州市的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此外,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也不平衡。福州市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远洋运输、劳务出口、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上,现代、新兴服务贸易比重较小,特别是在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资金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福州市才刚刚起步。从长远来看,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不利于货物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福州市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箱包、烤鳗、玩具、陶瓷制品等传统商品出口偏多,而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商品偏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福州市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进行数量扩张,容易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条款等国际贸易壁垒制约,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出口容易产生波折,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汇率持续下调、进口原材料持续上涨、海外欠款严重等因素,致使福州市许多出口企业举步维艰,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对外贸进出口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五)外贸市场结构较为单一
  美国、欧盟、日本、东盟是福州市传统主要出口市场,占福州市出口总额的78 32%,而非洲、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开拓有限,如果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政治波动、经济危机等非常因素,福州市企业将非常被动,市场风险很大。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当前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必然导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大幅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因此,福州市目前对这些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很大,急需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六)外贸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
  福州市的外贸企业大多为中小型外贸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少,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不足,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差。随着国有外贸企业的逐步退出,目前福州市出口主要依赖捷联电子、冠捷电子、华映光电、吴航不锈钢、福耀玻璃、中铝瑞闽等少数大型企业,其出口额占了福州市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比重。由于缺乏大型出口企业集群的有力支持,增加了福州市出口发展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低迷,加上“三率两价”(出口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频繁变动,中小型出口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七)外资引进势头趋缓,难度加大
  一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油价宽幅波动、运输费用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用工紧缺等不利因素,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加工贸易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整,在土地、税收、行业导向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影响了福州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三是项目引进难度加大。近年来,福州市由于工业项目用地和楼宇资源日益紧缺,难以引进大体量的项目,因此招商工作开始从制造业招商为主向服务贸易业招商为主进行转型。但多数服务贸易项目投资规模偏小,而大型服务贸易项目落地周期较长,因此在转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此外,福州目前还未评上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在引进软件、服务外包等方面与示范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劣势。
三、推进外向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福建省“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的战略地位,凸显了福州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已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福州市必须把握机遇,化危为机,探寻新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外向型经济发展应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一要紧紧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内在本质,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攻坚克难中谋求发展,在先行先试中乘势而上。要积极迎合国际市场需求,培育自有品牌和销售渠道,进军产业链的微笑两端,成为转危为机的着力点;要扶持重点企业和出口基地建设,聚集优势产业,做大做长产业链;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促进榕台经贸合作投资、贸易、经贸人员往来。
  二要重点关注国际市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的需求的变化,以及当前经济复苏中的新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针对国外需求制定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的发展战略。目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主要措施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机电产品、钢材、有色金属等需求将逐步增大,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也会逐步恢复,福州市应密切跟踪全球需求的变化,紧密关注重点市场需求与贸易政策的变化,进行重点研究,提出新时期扶持产业发展的对策,以及针对不同国际市场的不同策略。
  三要根据国内外需求变化,对没有国际市场需求但国内有需求的产品做好出口转内销工作,同时要挖掘、培育、发展国内有潜力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参加国际竞争。当前福州市要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发挥作为海西中心城市在推进出口产业集聚、带动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不断扩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稳定纺织服装等日用品出口规模,通过抓“国际营销网络”和“出口产品研发”,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在开放型经济中,一个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将使本地经济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更加具有竞争力,从而促使外向型经济上升到更高层次。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福州市已到了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外向型经济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要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协调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三二一”产业策略等结构调整措施,用先进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高对外贸易服务水平,推动对外投资,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实现产品结构的有序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福建省要“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及周边省市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福州将在外向型经济中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实现区域协作、互动融合。一方面,积极鼓励福州市有实力的企业到江西、浙江、湖南、安徽等周边省市地区投资、参股,把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商业优势,通过铁海联运,转化为福州市出口的货源和港口物流优势,从而促进区域经济更快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把简单加工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置在海西区的内陆山区及海西区周边地区,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进行投资经营,同时鼓励其他省市在福州市设立总部、采购中心、设计中心、销售中心等,进一步突出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发展高层次、高效益、节能、环保、节地的外向型经济。  
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以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为目标,着力优化加工贸易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加快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着力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重点扶持培育一批骨干民营企业,逐步使民营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推进民营企业国际化、外资企业本土化,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开展资本、营销、品牌和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外资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网络。
(二)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传统服务贸易。福州市应该继续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级旅游景点的建设,扩大海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积极倡导“以港兴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港口物流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三是通过行业整合,组建一批大型服务贸易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五是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良性互动。
(三)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积极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和支撑体系建设,努力推动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陆续实现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研制、生产和出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抓住当前外部环境比较困难、行业面临重新整合和国家调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契机,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改造,推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深加工、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转变,从来样订单向设计订单转变,政府对企业重大技改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支持企业培育发展自主品牌,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四)巩固和拓展出口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加大对传统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拓展力度。要千方百计保持这些市场出口增长不滑坡,以发展欧美、日本、东盟等市场为重点,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合作,强化与贸易大国的合作。深度开发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要做好市场细分工作,设立市场开拓引导资金,积极拓展非洲、拉美、中东、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积极开发适合新兴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实现对这些地区出口的快速增长;鼓励企业到这些地区设立贸易公司或办事处,开辟市场和销售渠道;支持企业利用现有技术、设备投资,到这些地区加工装配,带动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的出口。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交易会展活动,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五)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
  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结合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市场的相关需求,研究制定福州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规划和重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发展跨国生产和经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组织外经贸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带动福州市成套设备、相关技术和服务出口。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应多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利用外资的工作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鼓励外商来福州市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对国外跨国公司在福州市设立中国地区总部、地区总部、办事处和分支机构的给予开办费补贴和相应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①崔杰:《 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基于广州市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②隆国强:《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度》,《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4期。
③陈元:《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金融时报》,2009年12月4日。
④张志刚:《关于我国外向型经济未来发展的建议》,2009年07月14日,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⑤“福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州市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9年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林高星(1970~),男,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邮编:350001
              徐勇(1971~),男,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员。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