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出国热(一)——福清市侨村岭村变迁调查之三(上)

http://www.fzskl.com  2010-07-22 15:27:32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本调查介绍了改革开放后,旅印尼岭村华侨华人因援引家乡亲人到港澳定居,及帮助经济困难村民到港澳务工,使村民看到出境务工与农业和境内务工的巨大收益差距,掀起了第二次出国热潮。同时介绍了出境务工者的基本情况、出境途径、费用、海外生活、汇回的资金用途等情况。
[关键词]定居出境出国热


   出境务工逐渐形成热潮
   正如岭村调查之一所述,岭村是一个具有悠久移民史的村庄。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岭村人重新陆续出国①务工,并渐渐形成出国的热潮。这个热潮到了90年代达到了巅峰。目前出国务工仍旧是岭村人认定的最理想的致富途径。
   197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允许归侨、侨眷等在有海外亲属邀请或要求的情况下出境探亲或继承财产等。这时,岭村就有一些村民以此方式到香港、澳门等地定居。渐渐地一些村民也开始请海外朋友帮忙编造一套与其有亲属关系,希望其出国继承财产等内容的信件及数百元汇款寄回村里,然后持此信件和汇款单办到护照出境务工。
   1979年至1984年间,为了改善亲属和朋友生活,以及帮助村民致富、开阔村民眼界,陈德发先生按统战政策和其他途径办理了19名亲友赴香港定居,并免费办理了70名村民去澳门务工,其中约三分之二为岭村村民。很快,这些定居香港的村民和到澳门务工的村民就在港、澳的所见所闻传回了岭村。特别是打工的村民赚了“大钱” ②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庄。外出打工的巨大收益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这种巨大的比较利益,在青年村民中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拉力,大家纷纷开始想方设法要去香港、澳门打工。而当时正是香港和澳门经济迅速增长时期,对劳动力有很大的需求。于是,岭村重又掀起到海外打工的浪潮。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一批从事海外劳务的公司的兴起和各种偷渡渠道的开辟,岭村的出国热潮逐渐达到了巅峰。
   据村委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6月,岭村在海外务工者(包括偷渡出境者)总计318人,占全村人口18 8%,分布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8年5月为止,出国务工者达457人。从1970年代至2003年6月,在海外定居或加入外籍者已达293人。随着出国务工人数不断增多,收入增多,海外务工已经成为岭村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出境务工者的基本情况
   2003年1月,笔者带领社会学专业学生在岭村入户356家,对被访者家庭成员中的、在第二次出国热中出境务工者(包括合法的出国劳务者、偷渡者和自费留学者)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2003年时,已经有不少出境劳务者合同期满回国,或偷渡者在海外打拼多年自首回国,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不仅有那些正在海外务工的人,也包含那些已经回来的人。
   一、出境务工者男性略多于女性

表3-1 性别结构
性别人数百分比(%)男22667 7女10832 3总计334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从表3-1可以看到,在334位出境务工者中,男性是女性的2倍多。而2008年5月统计的出境务工者情况显示,男性只是女性的1 368倍。这与上个世纪前半叶的走番有很大的不同。上个世纪前半叶的走番几乎都是男性出去闯荡,生活安排稳妥后,才把妻子和儿女接出去。而当代的出境务工,虽然仍是男性出去为多,但不少女性也争取机会出境务工。说明现代社会交通比过去发达,安全系数大大提高,而且海外可以适合女性的工种也比昔日增多,所以,女性大胆地出境务工。
   二、以初中毕业生为最,高中毕业生次之

表3-2 受教育年限
受教育年限人数百分比(%)110 3220 6351 6430 95103 16299 0751 68144 4912137 71061 911134 0128225 51382 51420 61592 81682 51910 3无效回答20 6总计321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从表3-2可以看到,出境务工者的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生为最多,占321位出境务工者的37 7%;高中毕业生次之,占321位出境务工者的25 5%;再次是小学毕业生,占321位出境务工者的9 0%。比起他们过去走番的祖先,文化程度要高得多。
   三、务工范围遍布世界各地

表3-3 出境的国别与地区
国家人数百分比(%)以色列246 7日本359 7港澳台14139 2爱尔兰82 2新加坡8323 1英国123 3阿根廷30 8德国20 6马来西亚10 3意大利113 1美国10 3西班牙20 6乌拉圭10 3马达加斯加10 3塞浦路斯10 3葡萄牙10 3其它339 2总计360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由于77 8%的出境务工者的受教育年限在初中毕业及以上水平,多少都有些英文基础,所以只要能出去,只要能赚钱,他们并不太忌讳一定要到哪个国家。而不像他们走番的祖先因为语言障碍,需要老乡帮老乡,都集中在东南亚。不过,由于他们多数是通过出国劳务公司办理的手续,因此,还是集中在澳门、香港、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又以新加坡和澳门最为集中。从表3-3可以看到,赴港澳台③的最多,占360个案例的39 2%,其次是新加坡,占360个案例的23 1%。这与侨领陈德发的努力不无关系。莆田中福公司经理陈淑娟是陈德发的堂侄女,陈德发委托她对岭村给予些名额上的照顾。出国劳务公司最初办理赴澳门的劳务较多。1990年我国与新加坡建交,1991年岭村劳务就开始输往新加坡,1993年开始大批前往该国,据称岭村在新加坡的人数最多时达180多人。1995年前后,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多,工作好找且工资也普遍较高。岭村村民到新加坡的劳务输出也就达到了高峰。同时有不少人申请永久定居获得成功2003年已在新加坡定居的岭村人共有21人,其中大部分就是在这个时期获得定居权的。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南亚各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新加坡也受到严重影响,各行各业均不景气,工作机会骤减,且拖欠工资的情况剧增,许多村民因此纷纷回国。那时,香港、澳门等地的经济也都由于金融风暴而滑坡,劳务需求下降,这些地方的岭村劳工回乡的也很多。岭村的劳务经济便开始转向以色列等国。
   至于偷渡者,2000年初时村民一般喜欢去日本,因为日本是赚钱较多较快的地方,而且偷渡费用不像美国那么高。所以,偷渡日本的比例也较高。
四、多次出境者不在少数

表3-4 出境次数
出国次数人数百分比(%)130685 524111 5382 2420 6510 3总计358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从表3-4可以看出,多次出境者不在少数,甚至竟然有出境务工达5次之多者。这一点与上个世纪前半叶的走番者截然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法定居所致。上个世纪前半叶的走番者到了东南亚就可以定居,因此,不存在必须多次出境务工的问题。而现在的出境劳务者一旦在外合同期满一般都必须回国。陈某某1991年23岁时,从拱北游泳偷渡到澳门当泥水匠,两年后回来。1995年以正式劳务到新加坡当泥水匠,两年后回来。1998年底乘飞机偷渡日本,去了4年多,2003年6月中旬被日本警方抓散,遣送回国。前后出境务工3次。
出境劳务者在外合同期满回国,或偷渡者因身体问题等自首回国后,如打算再度出去的话,一般都在村中闲逛,无所事事。一来在国外劳顿有加,回来后好好放松放松养身休息一番;二来由于在外收益巨大,回来后已看不上国内的工资待遇,“那一点收入有啥用?!”不想干;三来是等待随时可能出现的再次出境务工的机会,而不愿被国内的工作所牵制。
   由于出境打工与农业收入差距巨大,大多数人孤注一掷,把自己的前途全部赌注在了出境务工一条路上。准备出境的人根本无心学农活,也不想干农活。尤其是个别年龄已近三四十岁,已经有妻室、儿女的人,在不知机会何时降临,能否降临的情况下,也整天溜达闲坐。对于这些家庭,等待中的日子并不是轻松的。郑某2005年去新加坡前,在等待出境机会的数年中,每天打牌溜达,妻子、儿子一家三口靠父母抚养,父母精神负担沉重。后来,终于等到了他成功出国的一天,父母才如释重负。林某某1993年25岁时到澳门打开,1994年底回村,那时他还是单身汉。1995年和妻子一起去了新加坡,2002年回国。2003年开始盖房。楼房盖了一半,当年他与妻子又同时办了去爱尔兰的手续,但是他没办成功,妻子却办成功了,去了爱尔兰。后来,妻子和他断了音讯。对他来说等待的日子的确是痛苦的,他整天无所事事,年近40仍靠父母生活,如果机会永不降临,这辈子他将怎么办?其父母更是忧心忡忡,度日如年。幸好,在整整闲呆了4年之后,2006年38岁时,终于成功去了法国。这4年对于他,尤其是其父母无疑都是一场心灵的煎熬。
   出国原因、途径和费用
   一、为挣更多钱而出国

表3-5 出境原因出国原因人数百分比(%)国内就业困难6518 1国外工资水平高20055 6追求国外教育349 4随大流133 6亲人团聚298 1其他195 3总计360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从表3-5可以看到,在360位出境务工者中,有55 6%的人是冲着国外工资水平高而出国的(虽然这里的回答多数并不是出境务工者本人的回答,而是他家里的被访者的代答)。这完全符合霍曼斯交换理论的理性命题:人们在选择行动时,都会考虑行动后果的价值大小。岭村的出境务工者已与上个世纪走番的祖先们不同,后者是因为当时低下的生产力使有限的土地无法维持他们自给自足的基本生活,从而不得不通过走番养活家口;而如今土地产出足够满足岭村村民的生存需要。岭村人出境务工为的是用同样的投入,获得比国内更多得多的回报,以便尽快提高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东南沿海许多侨乡出现了出境务工的热潮,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侨乡人血液中一种不安现状、勇于冒险的特质重新得到激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侨乡存在着的海外的社会网络所致。但是读了刘朝晖的《超越乡土社会》后,笔得更加坚信,岭村人重又走出国门到海外务工虽然的确有海外社会网络的优势,但这仅仅是给他们提供一个便利条件而已,关键的还在于他们通过各种利益的权衡之后,而作出对于他们来说的理性的最佳选择。
   从表3-6也可以看出,在回答“如有以下机会去国外您会选择哪个?”时,18-45岁的一组人中42 4% 的人选择去“工作”,其次才是去“旅游”,可见,对于这些环境适应性较强的年轻人,“国外”的最大魅力是可以挣大钱,而不是异国风光;而对于那些环境适应性较弱的46岁以上的人来说,“国外”的最大魅力是异国风光,45 7%的人选择去“旅游”。不过,对讲求实际、省吃俭用的年岁大的人来说,就连到国外旅游也没有多大兴致,因此,情愿放弃去国外的机会的占31 9%。
   表3-6 如有以下机会去国外您会选择哪个?如有以下机会去国外您会选择哪个年龄分组18—45岁46岁以上总计学习人数8
百分比8 7%1
1 1%9
4 8%工作人数39
百分比42 4%11
11 7%50
26 9%旅游人数25
百分比27 2%43
45 7%68
36 6%生活人数13
百分比14 1%9
9 6%22
11 8%放弃人数7
百分比 7 6%30
31 9%37
19 9%合计人数92
百分比 100 0%94
100 0%186
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二、五花八门的出境途径

表3-7 出境途径出国途径人数百分比(%)劳务公司21460 6留学4312 2配额出国4312 2直接偷渡205 7异地偷渡92 5商业移民20 6技术移民30 8其他195 4总计353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从表3-7可以看出,在2003年当时,通过合法手续出境者占绝大多数。通过劳务公司办理合法的出国劳务而出境的人在出境务工者中占60 6%,其次是留学和配额出国,分别都占12 2%。真正直接偷渡的人只有5 7%。
   早期,大多数村民是通过中国福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福公司办理劳务输出。后来,其他的劳务公司也来岭村招工,岭村村民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正规的劳务公司办理海外劳务时,根据将要从事的工作要求,招募对象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如年龄、性别和学历等。另外,劳务接收国也有配额限制。因此,不是 所有想出境务工的人都能如愿以偿走这条路的。
   在岭村,一些不具备办理出国劳务出境的村民只得选择偷渡出国。早先,偷渡的人数少,形式简单。偷渡目的地主要集中于港澳。偷渡者一般在夜间乘坐渔船渡海抵达港澳。个别付不起偷渡费用的村民干脆直接游泳到澳门。
   如今岭村村民偷渡到海外的人数大大增多,目的国范围扩大,偷渡的方式多样化、并且更加隐蔽、也更加安全。目前福建沿海常见的几种偷渡方式为:(1)办理海外旅游,到达目的地后非法滞留;(2)办理假证件,一般是揭换他人护照的照片,或是揭换海员证照片,冒充船员到达目的地后非法登岸滞留;(3)办理出国留学,而实际上是以务工为目的,签证到期后仍非法滞留;(4)异地偷渡,即先通过某种合法途径到达某国之后,再以某国为跳板进入打工目的国。
   办理海外旅游是岭村村民选择较多的偷渡方式之一。因为这种方式对偷渡者的要求较低,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抵押即可,而且较为安全。
   办理假证件原先在福清很有市场,每当有人从海外归来并具有合法的护照时,交易就可以进行。持有护照者将护照高价出售给蛇头,而向有关部门挂失并申请新的护照。蛇头则找到买主后将护照进行揭换照片等加工并协助购买者偷渡。以这种方式偷渡要靠运气,因为偷渡者必须与原护照持有人性别相同,年龄相当,而且所去国家如其所愿才行。不过现在许多国家已加强了对丢失护照的监控,这条路已不太行得通,除非使用死亡者(如车祸死亡等)的护照揭换照片。
   自费留学一般是去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村民去后一般就读于语言学校,最初一段时间村民会按时到校学习,但很快就开始因打工而旷课,再后来则干脆不再到校学习。而大多数的“留学生”在留学签证过期后仍旧非法滞留,打工赚钱。留学只是出国的跳板而已,打工赚我才是真正的目的。申请自费留学要求有高中毕业的学历,并不是每个村民都有条件申请的。不过,早期不少岭村人使用假的高中或大学文凭办了留学的出境签证,因此他们最多也只能念念语言学校。语言学校毕业后不可能继续去考大学或念研究生。只得“黑下来”(非法滞留)去打工。现在岭村新毕业的高中生则多以办留学出境,而且不少人已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以留学为幌子,行打工之实,而是念完语言学校后,就在海外考大学、考研究生,毕业后找到就业单位,以合法身份留在海外。林金煌之子是大学毕业生,到日本留学后,现在日本就业,拿到就业签证就有了合法的身份。预计像他这样走真正留学之路,以合法身份留在海外的岭村青年今后会逐渐增多。因为他们有真正高中或大学学历,能够考上高一级学校继续空造,可能成为白领阶层留在海外。
   异地偷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合法身份先到达某国,一般是旅游,考察等,然后通过当地的蛇头组织偷渡到目的国;还有一种是以投资移民等身份移居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移居目的国。这种方式所需资金较多但较安全。如杨某某通过蛇头做了到多米尼加的商业移民签证。签证批出来后,这一签证可以免签入境23个国家。因此,他当时直接由香港乘飞机去日本。王某某开始是做了到玻利维亚定居的手续,在玻呆了3个月,第2站从玻到了乌拉圭,又在乌呆了9个月,最后,才从乌到了日本。不过,这些人到了打工目的国后,签证过期仍旧呆着不走,便成了非法滞留者。
   与上个世纪前半叶走番的祖先比,现在的岭村出境务工者多了许多出境的途径,这表明现在出境比走番当时要难得多。走番的祖先的合法入境就是两条,一是已在东南亚生活者的家眷便可入境;二是持有护照签证就可入境。非法入境方式也有两个,一是冒充已在东南亚生活者的家眷(16岁以下者),二是揭换他人护照上的照片(16岁以上者)。其实当时海关审查不严,对于前者,只要口头说明一下,并且姓氏相同即可;对于后者,其实办护照是不难的事,只是农村人不明白如何办护照,而且需要到福州等大城市去办,因此,干脆以揭换他人护照上的照片出去最为便捷。即把本来可以合法办理的事情为图便捷而用非法的方式处理了。
表3-8 您是否支持偷渡
是否支持偷渡年龄分组18—45岁46岁以上总计是人数9
百分比 9 8%3
12
6 6%否人数 45
百分比 48 9%58
63 7%103
56 3%可以理解人数21
百分比 22 8%18
19 8%39
21 3%无所谓人数17
百分比 18 5%12
13 2%29
15 8%合计人数 92
百分比 100 0%91
100 0%183
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从表3-8可以看到,比起年老者,45岁以下的人对偷渡持较宽容的态度,支持偷渡、对偷渡认为可以理解、认为无所谓的在92位被访者中占51 1%。因此,一旦只有偷渡的机会时,年轻人很有可能采取偷渡的方式出境务工。
   在寻找蛇头,达成交易的过程中,血缘和地缘的社会关系网络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某个村或某个地区往往在偷渡目的地上有趋同的现象,如福清一带主要偷渡日本和欧洲,而长乐一带则主要偷渡到美国。在岭村村内,人们通过亲戚或朋友等各种社会网络相互交流、沟通海外信息,并在与蛇头联系时相互牵头担保。如果离开血缘和地缘的社会关系网络,即使有钱也难以与蛇头联系上。并且,村民与蛇头之间都要十分信任才能达成交易。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偷渡成功之前,蛇头可以不收取任何费用。家人一般准备好钱款在家中等候偷渡海外的亲人的电话,确认家人的确偷渡成功之后,才立即付款。这种偷渡不成功不收费的经营方式在岭村人中颇受欢迎。因为,如偷渡不成,不会有任何金钱上的损失。不过,如偷渡成功的话,收费较高。早期,岭村人较难承担得起这种高昂的费用。但现在岭村人比以前富裕了,他们基本上都选择这种经营方式的偷渡。
   在国外,偷渡者也通过血缘、地缘关系网络相互联系、互相照应。先来者不但为后来者安排住宿,而且介绍工作。在这种关系网络的支持下,偷渡风险大大降低,不但偷渡者人身安全有较大保障,而且偷渡成功后可以很快得到安顿,并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岭村,除了家庭经济较好,或可以借到大笔款项的家庭夫妻同时办理偷渡外,一般偷渡以男性为主,这与解放前的走番传统类似。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偷渡的成本一般交高,一个家庭较难一次性支付多人偷渡的费用;二是偷渡者一般要在国外拼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不能稳定,条件十分艰苦。因此一般是让家中最年轻的男性偷渡。待到在海外站稳脚跟后,便开始想方设法获取永久定居权,然后将家人也办出去。所以每一个偷渡者都肩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
   三、价格各异的出境费用
   通过劳务公司办理海外劳务通常所需支付的费用与目的国的收入相关,收入越高,费用也越高。此外,还与出境后的工种有关,收入越高的工种收费也越高。如果需要劳务的企业自己直接来招收劳工的话,由于省去了一些中介环节,费用会更低些。
通过蛇头办理偷渡通常所需支付的费用不但与目的国的收入相关,也与偷渡的难度,及安全性相关。收入越高的国家收费越高,安全性越好的偷渡方式收费越高。
   总之,每一条偷渡路线都明码标价,村民对此了如指掌。岭村村民偷渡目的地也随不同时期而会有不同的趋同喜好。如早先一般要求去日本,一个时期又趋向要去韩国,而现在最向往的是英国。据说,英国政府对难民的保护政策很好,可以长期居留。

表3-9 出境费用出国费用人数百分比(%)3万元以下8830 43万—6万5619 46万 —9万5619 49万—12万4214 512万—15万217 315万—18万93 118万—21万103 521万—24万10 324万以上62 1总计289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根据2003年1月初的入户问卷调查统计,岭村出境费用的均值为79550元,众数是7万元。标准差为107978元,是均值的1 357倍,所以,均值的代表性较强。回答这道题的案例有289个,所以,可以推断,几乎填的都是通过劳务公司出境的费用,只有少数人填了偷渡费用,多数偷渡者避而不填。
   四、举债出境务工
   岭村人出境务工,虽然通过劳务公司办手续费用不是太高,但当时的岭村并不象今日这样富裕,村民自己拿出这笔钱绝非易事。在324个案例中,有63 6%的人是依靠借债来支付出境费用的。借债渠道第一靠亲戚,第二靠朋友。从表3-10可以看到,向亲戚借款的占209个案例中的72 7%,向朋友借款的占9 6%。除此之外,就是借高利贷,占209个案例中的9 1%。根据2003年1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境务工者办手续时的借贷均值是63880元,标准差是74552元,是均值的1 167倍,均值的代表性很强。众数是10万元,最大贷款数额是80万元。

表3-10借债对象借债对象人数百分比(%)亲戚15272 7邻居52 4朋友209 6高利贷199 1其他136 2总计209100 0资料来源:2003年1月问卷调查(黄江波统计,林芳绘制)

注释:
①根据岭村人的习惯,出国了包括去香港、澳门和台湾。
②当时国内打工一天仅2元,但澳门一天十几-二十几元。
③赴台湾者基本上都是定居港澳后又移居台湾的。

 

作者简介:郁贝红(1948~),女,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教授。邮编:350002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