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http://www.fzskl.com  2011-03-15 09:47:41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近年来,福州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得到了成长,形成一支专门从事生物医药科发和生产的人才队伍,生物医药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后,加快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应大力大力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强产学研联盟,加快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建设国家级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关键词]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医药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是福州的重点发展产业,近年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福州市生物医药发展状况
(一)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有针对性的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大。2008年,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9 16亿元(包括广义生物产业),同比增长24 72%;实现工业增加值49 12亿元,占福州市生产总值的5 80%;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104 25亿元,同比增长23 31%;实现利税13 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 67%。二是产业地位提高。2008年底,福州市共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30多家,占全市医药企业总数的36%,生物医药总产值近17亿元,占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42%,生物医药产业已粗具规模。三是产业基地建设逐渐起步。2009年9月,福州市在闽侯南屿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园,拟将建成集重点发展疫苗、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和生物医学分析仪器、高端医疗器械等产品五位于一体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建成后,将着力打造研究开发、企业孵化、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二)产业龙头企业逐渐形成
  近年来,随着《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家重大新药创新计划等医药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得到增强,国家医改方案的推出又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施展空间;在这种大背景下,福州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实施资产并购重组、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的聚集,促进生物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目前,全市已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规模的重点生物生产企业,如福兴医药、福抗药业等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积极引进利用国内外医药战备投资者技术和生产工艺,迅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是高科技的产业,研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前景,目前,福建师大和福建微生物研究所发酵工程研究、福州大学酶工程研究、福建医大基因工程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工作的基础。2007年,全市从事生物医药科技活动人员已达千余人。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已起步,2007年福州市成立生物医药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福州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福州长富星新药开发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大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生物医药的技术创新活动,为福州市从事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开发、中药现代技术应用以及制剂新技术、新品种研发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自主创新的平台,为福州市的生物医药中小企业提供了集新药筛选、检验检测、中试生产、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四)投资主体日渐增多
  生物医药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加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争相进入生物医药行业。 2010年,福建天香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淡出传统农业,进军生物制药产业,计划投资1 1亿元建设3个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企业;福建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把生物制药作为该公司3大高科技产业支柱之一。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推动了福州生物医药项目研发,提升了福州生物医药产品的竞争力,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如福州泰普生物有限公司等生产的诊断试剂盒在国内市场有一定份额。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总量较弱
  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相对于其它的支柱产业,仍处于弱势地位。2008年,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份额很小。与全国其它省会城市相比,福州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相对落后。目前,全省生物医药行业产值位居全国第19位,企业规模不够大,只有个别几个生物医药产品在全国有竞争力。
(二)人才吸引不足,尖端人才稀少
  生物医药作为高科技行业,其成长的核心力量在于研发能力,因此专业人才团队的建设对于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限制了高水平的海外归来人员到福建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总量不足,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目前我市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研究机构不多,本土技术力量十分有限,许多生物制药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寻找技术合作伙伴。二是高尖端人才稀少。在调查的企业中,反映企业缺人才的占42 8%的,特别是市场开发顶端人才。受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八成以上企业反映很难招聘到优秀人才。三是政府鼓励吸纳高端人才政策宣传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鼓励高新技术发展,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但较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对相关的政策认知度不够,导致政府鼓励吸纳人才的政策作用力没有充分发挥。如仙芝楼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引进中科院院士和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进入其研发中心工作,但引进这些人才并未享受政府的配套优惠政策,企业对如何申报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也觉得较为茫然。
(三)资金较为紧缺,创新能力不强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产业,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一般都要经历十余年的时间,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资金较为紧缺。面对高额的研发费用和新药研发是一项时间长、耗资巨大,而且成功率很低的工程,只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才可能出成果,造成了我市生物制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多年来一直在走仿制药的道路。
三、建议与对策
(一)合理制定规划,灵活调节政策
  目前福州市生物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未根本解决,没有一个统筹的规划,极易造成重复生产,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分工指导,要借助“6 18”提供的平台,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项目,加速成果产业化步伐。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虽然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市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
(三)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生物基地
  到目前为止,全国经认定的生物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共达22个,我市尚未有城市入选。当务之急应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我市纳入国家级生物基地范围。基地的建设对于营造生物产业发展环境、大规模聚集国内外生物产业资源、优化生物产业结构与布局、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增长极、辐射和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的框架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争取在国家基地品牌效应和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引导下,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创新企业,为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五)要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成果产业化、产业规模化、服务现代化"的主线,巩固发展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三个优势领域,积极培育生物制药、生物农药、工业生物三个潜力领域,加快发展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市场流通三个领域的重点任务。
 
作者简介:朱剑修(1963~),男,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所副所长。邮编:35004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