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福州市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http://www.fzskl.com  2011-07-04 15:14:12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福州是全国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凭借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和对台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到福州就业创业。福州在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创业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作为一支特殊的生力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事关农村民生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福州是全国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凭借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和对台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到福州就业创业。金融危机爆发后,福州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农民工荒”。从改革开放至今,福州的农民工已形成自身特点,在十二五期间,如何结合福州的实际情况,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的新路子值得研究与探讨。
一、 福州市农民工的总体状况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关于其涵义,我国学者表述各异。当前,在统计上对农民工也没有明确界定。根据2008年福州对农民工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可以大概看出福州农民工的总体状况。
  从总量及构成看。福州市农民工大约有153万人,约占全市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总数的64%左右。其中39%由本市域范围就地转移,约60万人;10 5%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约16万人;50 5%由外省流入,约77万人。
  从分布情况看。福州农民工73%集中在五区(鼓楼区、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和马尾区)。省内农民工主要来自宁德、南平和闽清、永泰等地方。省外农民工中70%主要来自四川、江西、湖北、安徽等省,分别占35%、15%、13%、7%,人数大约分别为27万、12万、10万和5万人。
  从年龄和性别特征看。16-35岁的年青人约占45%,有75%的农民工集中在45岁以下。女性农民工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00:116。
  从受教育程度看。未上学的占9 7%,小学的占37 7%,初中的占39 5%,高中的占11 2%,大专以上的占1 9%。
  从从事的工作看。农民工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就业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5 5%和31 2%,在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的达到5 7%,自营劳动者有17 1%。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占30 4%,从事服务业的占51%,从事建筑业的占18%。
  由于统计上没有专门对农民工进行统计,因此,福州市农民工现在的总体状况还没有确切数字。但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可以定性分析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农民工就业的走势和特点。
  1、随着08年爆发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影响的深入,有一段时期许多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经营环境面临更多困难,导致一些企业被迫限产、停产,甚至有些企业不得不破产倒闭。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于是,在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农民工提前返乡的情况。福州也不例外。
  2、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的用工制度日趋规范,客观上也增加了一些原本违法用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另外,国家在不断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一些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需要的企业被逐步淘汰,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农民工的就业。
  3、08年有一项调查显示,在福州市,由于外省农民工远离家乡和亲人,并且近九成在生产第一线上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还面临比本地农民工更困难的工作条件,使许多人到中年以后由于身体不能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而过早地退出城市还回农村,逐步形成了外省农民工的“45岁还乡现象”。
  4、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再加上2008年后我们国家的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仍然保持增长,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转移,使得一些农民工选择了还乡就地就业和创业。这个将很大改变我市农民工现状。
     5、在福州,92%的农民工是委托亲朋好友寻找工作的,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经亲朋好友介绍,重新选择到比福州市待遇好的其他城市的企业就业,曾使福州市出现“用工招不来,工人往外跑”的“农民工用工荒”现象。
二、福州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成效、措施与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福州市就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形成的冲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农民工就业创业列入全市就业盘子内,取得较大成效。据统计,福州市已连续三年来保持年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以上,占全省年总新增就业人数的1/4。2009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 23万人完成年任务10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34人,完成年任务111 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70人,完成年任务124 8%;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 51万人,完成年任务110 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 29%,大大低于省政府下达3 7%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有:
  1、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十项措施的通知》、《关于印发福州市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减轻我市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单位)和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实施社保补贴的通知》等一系列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政策文件,构建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2、构建有力的政府工作平台。福州市专门成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全盘负责农民工工作。全市188个街道(乡镇)、381个社区(其中五城区302个社区)全部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2502个行政村全部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网络。
  3、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为了促进就业,全市先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签约”、“劳动各级部门送政策、送补贴、送就业岗位”等一系列就业援助专项活动。针对企业招工难问题,福州市组织了重点用工企业先后前往我省闽东北地区和省外的宁夏、甘肃、江西、贵州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共招入了4 6万名外地农民工到榕就业,有效缓解企业阶段、结构性缺工问题。
  4、加强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按照不同对象进行分类指导,开展适合其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2009年全市共免费培训4 1万名农民工。加快技工学校建设步伐,即将建成的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将成为福州市首个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
  5、加大劳动关系维权。组织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加大劳动关系维权。2009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7200户(次),立案调查来访投诉案件1650件,督促用人单位与员工补签劳动合同近9万份,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5300多万元,取缔“黑中介”16家。
  福州农民工就业创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促进农民工创业重视不够。福州农民工多来自外地,本地农民工到省外打工的偏少,不像内地一些城市大量存在农民工还乡创业问题,因此与内地一些城市相比,偏于重视就业,在重视农民工就地创业方面显得力度不够;二是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够健全。据调查,多数农民工进城后是通过亲朋好友或在城市定居的老乡介绍才找到工作的,而中介组织的作用发挥极为有限;三是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把发展当地经济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而农民工创办企业大多进不了工业园区,也得不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企业发展中时常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四是农民工创业者自身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创业者不重视进修或培训,不精通管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1、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创业工作。要走出发展经济只依靠招商引资的认识误区,把农民工创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摆上重要位置。事实上,农民工创业也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福州市发达县(市)如长乐、闽侯和福清的一些中小企业,以及城区的一些个体户相当多是靠农民企业家创办的,他们早期也都有打工经历。福州市今后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工从国家产业政策出发,选准创业门路,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从事个体经营;另一方面将生产经营场地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创办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对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鼓励入园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服务,培养中小企业变成大企业。
  2、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创业环境。一是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地方政府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二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严肃查处对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四乱”行为。政府监察部门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和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是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农民工创业凡吸纳农村35岁以上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的按当地规定享受税费、信贷、服务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在财政支持方面,设立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担保资金等。
  3、要多方提供信贷支持。一是加强政策性金融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工创业的扶持。解决中小企业、农民工创业融资难、资金供给短缺、贷款利息高等问题。二是发展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金融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为农业、中小企业服务的作用。扩大乡镇银行试点工作,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三是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要对农民工创业活跃的市县分支机构授权,按照商业银行规范提供贷款。建立新型信贷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四是适应创业者多样化的需求,开办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动产质压贷款、个人委托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和同一区域、行业、优质民营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对有市场、有效益、有技术、有发展前途的采用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组合、整贷整还等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五是放宽农村地区抵押物的范围,如允许小城镇的企业地产包括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以及农村宅基地、自留山的使用权、房屋产权做抵押。
  4、要合理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问题。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坚持执行国家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基础上,因地制宜,妥善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小城镇和乡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包括闲置土地、厂房,调整合并的机构、学校用地,村镇边角地。各地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用于农民工创业用地。二是探索地方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民工创业用地,并适当减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规费。三是根据福州市山区丘陵多、耕地少的情况,在不影响水土保持,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污染,不浪费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荒山、荒坡、荒滩等非耕地的利用,来用于农民工创业和其他工商服务业的发展。四是符合城乡规划、市(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创业者家庭住宿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可视为经营场所。创业者兴办符合无污染、安全、不扰邻条件的小型加工项目,经村镇同意,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搭建简易生产用房,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同时,要防止借农民工回乡创业之名,乱圈地,乱占耕地搞创业开发区。
  5、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民工就业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建立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特别要加强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乡镇农民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继续清理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和歧视性政策。二是积极提供就业信息。组织人员深入街道、乡镇对农民工进行走访,宣传就业扶持政策,解答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将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送到农民工手中;利用工会职业介绍所,将各类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以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与通讯公司合作,用短信方式将用工信息发送到求职农民工的手机中。三是拓宽就业领域。大力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纳推动农民工就业作用,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商业贸易、旅游观光、文化体育、家庭服务、运输物流等面向生产和生活的第三产业,大力扩大农民工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促进农民工就业。
  6、要加大创业辅导和就业培训。一是加强创业辅导、培训和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与农民工创业有关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培训机构、行业组织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形成多方参与的中小企业与农民工创业服务网络。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现有机构成立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情报中心,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并组织交流活动、科技讲座和政策咨询,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培训。指导和配合创业者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开展职工上岗前和在职培训。将农民工创业,企业员工纳入各地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鼓励较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办职工学校、农民工学校,有计划地进行在岗职业培训。目前,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基本完成,就业促进法也开始正式实施,要让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就业培训政策。要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实行免费的农村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公办、民办结合,加大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鼓励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合作招生办学,厂校挂钩。特别对于未能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为新增劳动力,增加投入,资助进行半年至一年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7、要加强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领导。农民工就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把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要重视基层,对有创造的工作,要跟踪调研,总结经验。对于新出的措施,要抓好不同区域的试点工作,加强对基层的指导。要加强信息统计,做好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和农民工统计口径编制工作,提高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质量。要加强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及时提供农民工动态变化情况,编制《福州农民工监测报告》。要大力宣传农民工创业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发现创业的好典型,及时表彰他们中的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精神,增强创业农民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引导全社会尊重、关爱和扶持创业,吸引更多农民工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陈晖(1971~),男,福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第五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