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解放思想

http://www.fzskl.com  2012-06-12 15:17:07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从理论解读上看,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从实践诠释上看,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强大动力;从现实要求上看,解放思想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前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②,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多重维度高度肯定了解放思想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准确把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并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对于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解放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和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1、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新的理论来自新的实践,并随着新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思想观念从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这两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先后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侧重探索和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历时性角度看,解放思想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动力。

2、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但就其研究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来看,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的。三十二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了,解放思想为探索和解决这三大基本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使我们党不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新觉醒。从共时性角度看,解放思想是探索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和典范。正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们党才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相继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另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最根本的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研究新问题,推进新实践,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可见只有把握了解放思想,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

二、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强大动力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政策上的每一项重大调整、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 ③ ,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成果。解放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第一次思想解放: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第一次思想解放,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长期形成的“左”的思想还很深,“两个凡是”又成为禁锢人们思想新的枷锁。邓小平同志坚决支持和大力推进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5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打破了“两个凡是”对人们的思想禁锢,促进了思想大解放。12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

2、第二次思想解放: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思维定势

  第二次思想解放,是以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许多人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与独特模式,而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1989年政治风波后,国内批判市场经济的声势浩大,一些人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存亡相联系。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做出了市场与计划是经济手段不是本质等重要论断,彻底摆脱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次思想解放:扫除了姓“公”姓“私”的思想障碍

  第三次思想解放,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5 29”讲话与党的十五大为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作用日渐增强。人们很快发现,个体经济发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了,而国有经济却增长缓慢、处境艰难,所有制问题无可回避地摆在了改革面前。1997年前后围绕着国有经济改革等重大问题展开了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场姓“公”姓“私”之争实质上是姓“资”姓“社”之争的继续和深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再一次面临的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根本问题的反映。对于这一争论,江泽民同志在“5 29”讲话中,强调了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从而指明了推进所有制领域改革的正确方向。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一系列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这次争论的结果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4、新一轮思想解放: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改革方向

  新一轮思想解放,以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6 25”讲话与党的十七大为标志。跨入21世纪后,中国改革在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步入了“深水区”,各种矛盾相互纠结,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争论,争论的分歧归结起来就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究竟是改革过了头还是改革不到位,是改革本身错了还是改革出现了失误,是反思改革还是否定改革,是继续深化改革还是要走‘回头路’” ④,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要继续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向哪里去。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胡锦涛同志在“6 25”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去统筹解决中国的新问题,吹响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号角。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大会主题,掀起了新的思想解放高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解放思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实践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研究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当前而言,就是要将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向深入。这就要求我们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体制机制和工作作风。

1、要以转变思维方式为根本点

  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曾经促进发展的思维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已显出疲态,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进而成为束缚我们继续前进的桎梏。思想决定行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要以转变思维方式为根本点。首先要克服“以物为本”的思维方式,涤荡“见物不见人”的思想障碍,摒弃“重物轻人”的价值取向,确立人本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工作的根本点放在人的发展理念转变和提升上,放在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大胆破除一切背离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进一步作出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设计、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⑤其次,要破除不符合竞争、开放、创新的一切思维方式总和的内陆思维方式,建立发散思维方式,确立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标杆意识、创业意识和特色意识。最后,要突破“GDP崇拜”的思维方式,确立经济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维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的“两型”社会发展模式以及内生型发展和外向型发展相结合的“两型”经济发展模式。

2、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着力点

  新一轮思想解放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着力点,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首要是完善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运行机制。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要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实现企业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其次是完善以民主政治为内涵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要实行宪政民主,打破官本位、计划本位和政府本位;要坚持依法执政,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再次是完善以民主法治为重点的文化发展机制。要彰显公民权利,保障公民表达权;要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多元思考、理性怀疑、思想碰撞。最后是完善以改善民生为关键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要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关键点

  一个地方的发展,往往不是缺少科学发展的思路,而是缺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毋庸置疑,当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顽症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仍表现得较为突出,一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热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学习力不强、战斗力欠缺、执行力低下,缺乏工作激情、创新精神、担当意识,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实效。为此新一轮思想解放,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上,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真抓实干、带头表率、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上。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对于定下的目标、看准的事情、部署的工作,都要一抓到底,抓出质量、抓出成效。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更是要注重学习、提升素质,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做锐意进取的表率;以敢闯敢试的精气神,做勇于负责的表率;以雷厉风行的好作风,做善于执行的表率。

 

注释:

①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626日。

③王永华:《新时期四次思想解放比较:19782008》,《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④高尚全:《30年,四次解放思想》,《南风窗》2008年第3期。

⑤姜作培、费凡:《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方法及途径》,《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杨剑声(1985~),男,长乐市委办综合科科员。邮编:350002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