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福州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

http://www.fzskl.com  2012-06-12 15:26:29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福州市认真贯彻中央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战略决策,深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非公经济领域的社会管理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应从深化党建工作、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商会组织能动作用、注重服务引导等方面,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福州非公经济组织经济类社团社会管理创新

 

 

  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发挥它们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是贯彻中央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对贯彻落实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推动海西省会中心城市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福州市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福州市认真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与党委、政府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一)创先争优,夯实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

  截止2010年底,福州市非公企业有8041户,注册资本8982783 02万元。由统战部牵头,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覆盖面,涌现出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建工作指导员和支持党建工作的优秀业主,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了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转变。

  (二)加强领导,扩延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广度

  目前全市已有市级异地商会33个,其中省外福州商会23个、其他城市在榕异地商会10个(其中有6个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共发展企业和个人会员超过10000个;共有县级异地商会34个,基本上在全国的省会等大城市形成了异地商会网络。目前福州市正式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有59个,仅市工商联直属的10个行业协会商会,就涵盖商贸、电器、五金机电、钢材、五金水暖、信用担保、木业等行业。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把2万多个原来游离的、分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密团结起来,并建立起党组织,加强政治领导和政治引导。福州市统一战线每年都召开“异地商会企业家新春座谈会”、 “异地商会工作交流会”,组织在榕异地商会、行业协会和基层商会召开每月例会,沟通交流工作,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有效地创新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社会管理平台建设。

(三)创设载体,拓展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

  福州市统一战线努力拓宽各类经济组织服务领域,搭建“三大平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通过开展“百家中小企业与银行、担保公司对接”等活动,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开展非公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开展“百名榕商进党校”等活动,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提高非公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搭建对外交流拓展平台,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协助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抓住机遇,开拓国际市场。市工商联还通过百家非公企业大走访等活动,变“等上门”为“走上门”,主动深入企业、主动对接企业家、主动倾听企业呼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打造品牌,取得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实效

  一是创新“回归工程”工作品牌。福州市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在外榕商众多、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在外创业成功的榕商回乡创业。2010年,市、县两级共落实榕商回归投资项目171项(不含房地产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达人民币329 8亿元。异地商会在宣传福州市的投资环境、发布投资政策、推介回归项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政府成立了回归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使回归工程成为福州市统一战线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创新“榕商联村”工作品牌。“榕商联村”活动是福州市统战系统和广大榕商共同塑造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品牌,开创了产业带动型、帮助自立型、经济顾问型、合作开发型、直接参与型、公益捐助型等至少6种帮扶模式。据统计,近年来,参加“榕商联村”活动的广大榕商仅捐赠资金就有7亿多元,实施帮扶项目900多个,涉及120多个乡镇300多个村,惠及30万多农民。“榕商联村”不仅成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成为福州市统一战线做好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品牌工作。

  二、福州市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商会组织的社会管理参与有待进一步强化

  福州市商会组织的基层建设基础不够坚实,乡镇(街道)基层商会建设刚刚起步,市场、社区商会的建设工作仍较薄弱,行业组织、乡镇、街道商会工作考核或评估机制还不健全,反映来自基层的真实情况,协助党和政府及时化解来自于基层的矛盾,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行业协会的社会管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作为同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结社组织,行业协会应在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同行业或某经济领域中的经营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福州市实际经济生活中,它们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充分发挥。福州市现有正式注册的59个行业协会,分属经委、建设局、贸发局、旅游局、文化局、交通局、农业局等19个单位,部分协会日常活动次数少,活动内容单调,活动形式多局限于联谊性质。因此,有必要进行创新,从而使行业协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三)非公经济领域的社会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提升

  社会管理何以在非公经济领域显得紧迫而重要是由于:一方面,非公企业往往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非公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中还面临着融资困难、企业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甚至受歧视等问题。另一方面,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在管理上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没有专门负责管理的统一机构,导致其领导体制存在相对多元、混乱的现象。所以把非公经济这个领域的社会管理做好,就是破解这些问题的有力突破口。

三、福州市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党建工作,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1、成立“福州市非公经济党委”。 建议由统战部、工商局牵头,成立“福州市非公经济党委”,负责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从根本上理顺管理体制,实现齐抓共管的非公党建工作新格局。

  2、建立党员干部“挂职”制度。选派党性强、作风好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到非公企业兼任党建指导员,进一步加强指导,同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团、工会组织,推动企业把党建主题活动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相结合。

  3、健全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库。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工、青、妇人才库,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实行双培互推工作模式,把共青团、工会、妇联队伍的骨干分子作为入党重点培训对象,实现队伍共建。

  (二)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行业协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1、推动行业协会构建“完善、优质”的管理模式。督促行业协会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行业协会队伍职业化建设,推动内部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探索完善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形成在党的领导下,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

  2、逐步推动部分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让行业协会拥有更多服务社会的资源,实现政府与行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共治共管社会的“共赢”。建议通过专项资金划拨,强化业务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的责任和义务,制定配套措施,保障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3、搭建政府和行业协会沟通协调平台。加快推动行业协会的创新发展,引导行业协会参与社会管理,延伸其在各行各业中的“触角”功能,建立健全会员维权援助机制和自律机制,发挥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缓冲器”作用,保证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和高效性,为加强和社会管理创新作出贡献。

  (三)发挥能动作用,推进商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1、规范基层商会建设,完善组织架构。一是加强乡镇(街道)基层商会建设,启动市场、社区商会的组建工作。使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协助党和政府及时化解来自于基层的矛盾。二是进一步推进商会组织制度上的健全和运作上的规范,逐级建立行业组织、乡镇、街道商会工作考核或评估机制,促使已经建立的行业组织、乡镇、街道商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及时化解来自于基层的矛盾。

  2、搭建商会网络平台,赋予有关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商会组织在引导企业行为、协调劳动关系、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的能动性,充分利用政府行政资源搭建商会网络信息平台,为商会的建设发展提供信息引导等方面的服务,赋予商会在技术推广、标准制定、职称评定、岗位技能考核、展览展会以及行业维权等方面的相关职能。

  3、转变商会运作模式,建立参与管理机制。一是畅通与政府部门间的征询沟通机制,建立咨询和告知制度,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出台经济和产业政策之前向商会阐明情况意图,征询意见建议。二是健全听证制度,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举行的各类听证会,涉及重大经济决策的,邀请商会代表参加,并构建商会参与建立健全完善金融、价格、食品、药品等社会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应急体系。

  (四)注重服务引导,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1、引导先行。一是畅通群众参与渠道,让人们通过规范的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增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经济类社团服务社会的功能。二是把国有企业服务员工的经验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真正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承担起服务管理员工的社会责任,使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三是把基本公共服务真正落实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更加坚定不移地拥护、支持社会管理。

  2、服务创新。一是推进综治进非公企业,发挥司法保护职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综治办,对规模较小、条件暂不成熟的,本着“成熟一个、进驻一个”的原则,逐步健全完善综治组织机构;对不具备建立综治组织机构的个体工商户、小型民营企业,由街道、社区牵头,划片建立联合综治工作站,设立综治信息联络员。二是充分发挥服务发展职能。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登记条件和经营场所限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市领导统一协调解决。按照“能免则免、能缓则缓、能减则减、能停则停”的原则,重新梳理对中小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课题指导:鄢萍  郭艳芳

               课题成员:刘庆 林勇 陈京香

                    魏小云 陈思宁 陈楷

               课题执笔:刘庆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