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http://www.fzskl.com  2012-08-27 11:51:17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  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劳动能力。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并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基地与家长学校,更应当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更值研究。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所谓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50年前,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意思是说我们做大人的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同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基地与家长学校,更应当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并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为此,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问题,在当今社会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现状
  近年来,小班幼儿入园首先面对的就是适应性问题。幼儿脱离了家庭的精心呵护,来到陌生而又复杂的集体之中,他们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生活自理就是其中的一项巨大挑战。因为,面对众多幼儿的老师,不可能同时照顾几十多个幼儿,这时孩子们就要学会自已拿杯子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上下楼梯,自己穿脱衣服、鞋子等等。从福州市儿童学园上学期的新生入园调查数据显示:会穿脱衣服、鞋子的幼儿占总人数30%,会自己吃饭的占幼儿总人数40%,还有个别孩子还在用奶瓶喝水,个别幼儿连单独上下楼梯都会有困难,需要成人帮助。以上数据表明,自理能力差是小班幼儿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问题的主要产生因素
  1、家长过分溺爱,包办代替
  当今,“六比一”金字塔式的家庭模式,是强化对儿童过度照料的主要原因: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父母还要一口一口地喂;孩子会走路了,父母非要抱在怀里不可,生怕孩子受伤,不让孩子独立走路;孩子会自己拿东西了,父母不让他们自己动手,而将东西送到他们的手里;孩子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脚了,父母却还替他们洗;孩子会自己穿衣服了,父母不让他们自己动手穿。在家长包办代替下,孩子的独立愿望渐渐消失,依赖心理逐步增强,从而导致自理能力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还小、自理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使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有能力的小朋友都有明显差距。
  3、嫌孩子动作慢,完成不好
  由于幼儿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做事动作慢,完成不好。孩子自己吃饭时,常常会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事,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孩子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时候,父母应在生活上给予照料,这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但父母还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教孩子逐步学会自理、自立。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同时,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必须尽快给予解决。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依赖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索
  (一)把自理能力培养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老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有的孩子不会啃骨头,不会吃鱼,老师则分别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骨头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可见,生动活泼的语言参与,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这样,幼儿在说说笑笑、学学做做中就自觉地掌握了自理技巧。
  (二)把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
  小班孩子的分区活动以独立自主操作为主。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及盖子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玩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体验生活,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在墙上挂一些用布做的花,花心用纽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花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扣扣、解解、玩玩。还可以用色彩鲜艳的万通板作成鞋的模样,让幼儿进行系鞋带的练习,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三)加强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训练,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逐步提高。
  加强生活各环节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午睡前后给孩子穿脱衣服是个很大的工作量,我们教师总是在几张床铺间走动,不时提醒,小朋友分清衣服的前后,提拉里面的衣袖等,注重个体差异对能力弱的边帮边教,对个别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我们班内二位老师还达成了一个竞赛内容,比比分管的孩子哪些穿得快又好,帮助孩子提高生活的自理技能。每周有一个重点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不断的重复练习中加以巩固。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之窗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在召开家长座谈会时,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小花,小花中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花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花瓣,比比谁的小花最漂亮。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再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的指导,再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作者简介:林书芳(1973~),女,福州市儿童学园幼儿园高级教师。邮编:350003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