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福州千亿产业园区的研究

http://www.fzskl.com  2012-09-18 15:27:09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大工业经济是富民强市之本,福州应以打造千亿产业园区为重大突破口,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要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千亿产业园区规划管理,着力发展大产业、培植大企业、引进大项目,推进央企、民企、外企“三维”项目对接,推动开发区扩区整合,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资金保障力度,重点打造“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电子信息产业园、江阴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乐经济开发区、罗源湾经济开发区”等六大特色千亿产业园区。
[关键词]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对策建议
 
 
  大工业经济是富民强市之本。苏树林省长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指出:“福建现在最大的特点是总量还不够大,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项目还比较少。福州要先把总量做大,量达到了,才算龙头”。千亿产业园区是促进大型工业集聚的重要载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壮大区域经济总量的助推器,福州应以打造一批千亿产业园区为重大突破口,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在海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
  一、打造福州千亿产业园区的重大意义
  (一)打造千亿产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加快三群联动的重要途径。千亿产业园区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较大的经济体量、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强大的带动作用。一有利于集中开发利用土地,聚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促进企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工业布局。二有利于打造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平台和财政增收的聚宝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三有利于做大做强产业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培育发展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加快发展沿海港口群,拓展对外开放通道,从而实现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三群联动”,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国各地区和省内沿海城市工业集群化发展的主流。当前全国各省市工业发展重点已普遍转向“园区式集群式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千亿产业园区呈蓬勃发展之势。如2010年东部地区4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已经有20个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最高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超过5100亿,广州开发区、昆山开发区均已超过4000亿,而福州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仅为661 3亿元、597 5亿元。2010年全国56个国家高新区中,已有32个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而福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仅为460亿元,位列第51位。另一方面,我省厦门、泉州、漳州等市千亿产业园区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厦门火炬高新区2010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250亿元,成为福建省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工业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厦门海沧投资区2011年底也将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泉州泉港工业区、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到“十二五”期末都将打造为千亿级产业园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更是提出了打造产值6000亿元石化园区的宏伟规划。而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却相对滞后,全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千亿产业园区。
  (三)打造千亿产业园区,是福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的必然选择。缺少重量级的工业大载体是长期以来福州经济总量偏小、区域竞争力偏弱、省会龙头引领作用不强的重要原因。面对全国各地大工业跨越发展的磅礴之势,面对我省兄弟城市千亿产业竞相发展的逼人之势,福州要实现经济总量、质量跃居全省之首的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市必须坚持抓龙头、铸链条、抓大项目,通过全力打造一批重量级、现代化的千亿产业园区,进一步增强园区载体功能、优化工业布局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在海西经济布局中努力抢占产业高地,从而加快实现福州工业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全面提升城市区域竞争能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起龙头的责任。
  二、福州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平台)规划和建设步伐,持续打  造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为进一步促进全市  工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平台。2010年,福州市十二大重点工业  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11 5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 2%,  园区集聚效应逐步突显(参见下表)。
  2010年福州市十二大重点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分布情况
  2010年工业总产值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4853 44亿元)比重(%)  1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661 313 6    2 福州(马尾)经济技  术开发区597 512 3  3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609 5  4 长乐滨海工业集中区334 27(规模以上)6 9  5 闽侯青口投资区2675 5  6 金山工业集中区2184 5  7 福州软件园169(技工贸总收入)3 5  8 罗源湾开发区1673 4  9 福兴经济开发区98(规模以上)2 1  10 连江经济开发区89 19(规模以上)1 8  l1 福清元洪投资区85 51(规模以上)1 8  12 江阴经济开发区64 771 3  合计3211 5466 2
  当前,福州正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制定的“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石油化二工、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等6个千亿产业集群,培育15家以上百亿企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具有省会中心城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央企、民企、外企“三维”项目对接。2011年12月l1日在北京举行的福州市与中央企业项目合作洽谈暨签约仪式上,共有2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256亿元,签约央企项目数量和规模创福州历年来之最。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亿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其中,福建省“十二五”期间规划打造的10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已将福州光电显示、福州金属深加工、长乐纺织列入其中。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乐经济开发区罗源湾经济开发区等,已逐渐具备了打造千亿产业园区的条件与优势。
  三、福州千亿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管理问题。目前福州市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相关部门无法有效行使管理职能,大型园区集聚辐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主要区县虽然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产业园区,但各园区之间存在产业雷同交叉、特色不够突出、产业结构“小而全”等问题,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尚未形成相互协作的产业链条。
  (二)产业基础问题。福州千亿园区建设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一是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仍未出现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集群,重化工业发展比较滞后。二是产业配套能力弱,产业链缺失情况较为明显,工业产品附加值低。三是中小企业较多,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集中度偏低,企业竞争力水平不高。
(三)项目支撑问题。一是福州目前带动性强、支撑作用明显、能够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产业大项目还不够多,招商引资任务艰巨,制约了千亿产业园区建设。二是由于国内产业发展高地竞相建设、省内沿海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我市一些龙头大项目如冠捷电子等出现了外移的趋势,留住大项目、引进新项目已成当务之急。三是项目行政审批环节较多、手续较为复杂,政府服务效率还不够高,影响了大、重、高项目的引进。
(四)工业用地问题。千亿产业园区建设需要不断促进完善产业链,急需更多的工业用地来保障项目落地,但目前福州工业用地矛盾突出,用地审批速度难以满足其需求。有的工业园区已基本摆满项目,有的虽未摆满项目但剩余可开发用地不多,且有些用地为生地,工业园区外工业用地也比较紧张,缺乏专门用于承接大项目的载体。如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规划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已基本建设完毕,且一些企业“退二进三”减少了开发区的用地面积,解决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扩区问题迫在眉睫。
  (五)建设资金问题。长期以来,在原有“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面对千亿产业园区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各县(市)财力有限、有心无力,普遍缺乏千亿园区建设资金。而福州市本级财政虽相对充裕,却由于收益得不到保障而不能大胆投入。市、县(市)两级一直未能形成合理的投资建设互动机制,造成福州重大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千亿产业园区。
  四、打造福州千亿产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一)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千亿产业园区规划管理
  1、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功能布局。根据市第十次党代会制定的“加快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构筑‘一核引领、两翼崛起、三带并进’闽江口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战略,按照沿江向海、拓展提升、错位发展的思路,抓紧编制并出台《福州市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如马尾、福清、长乐、闽侯、罗源等,也应结合各自的城乡、土地、交通和产业规划,制定建设特色千亿园区的中长期规划。通过科学的规划,明确福州千亿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功能布局,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突出南北两翼临港工业园区的承载支撑作用,从而引导全市工业重点企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重大创新资源、高端科研机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向“一核、两翼、三带"大型园区集中,提高园区的创新层次和资源富集程度,加快建成一批千亿特色产业园区。
  2、强化组织保障,促进管理创新。一是建议成立“福州市千亿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相关事宜,明确有关部门和重点园区的职责分工,建立科学的园区考评机制。二是对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统一管理和规划、统一调整产业布局、统一优惠政策、统一建设服务平台和创新体系。三是在园区内部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园区管理、对外招商、项目申报、规费收缴等事务,依法成立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二)发展大产业、培植大企业,重点打造六大千亿产业园区
  坚持抓龙头、铸链条、树品牌,通过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冶金建材6个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具有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的支柱企业,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规模宏大、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的千亿产业园区。
1、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马尾新城建设机遇,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临港新型工业、海洋新兴产业、研发服务贸易,实现由“马尾制造”向“马尾创造”的转变,打造宜居宜业、开放现代、滨海滨江特色鲜明的千亿产业园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升级换代,引导华映公司向触控屏领域发展,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引导冶金产业向下游发展,依托中铝瑞闽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铝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马尾造船厂搬迁改造,促进船舶修造业大型化和高科技化,积极发展游艇修造业;设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研发机构以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
  2、融侨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福清光电科技园、洪宽机电园、大埔工业区等功能园区,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努力发展捷星显示科技等二到三家电子信息百亿大企业,研究液晶显示产业发展规律及开发区项目承接可行性;扩大光电产业规模,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向中上游领域提升,打造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通过外引内联、自主创新,吸引液晶显示产业上游关键零组件企业落户,延伸、完善大尺寸TFT—LCD产业链;发展自主品牌,着力承接或转移新世代TFT—LCD生产技术。
3、江阴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加速江阴半岛西部填海造地,规划建设3 58万亩“海上工业区”,构建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三大产业体系,形成年产值超于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加快中国化工集团CPP项目建设,达产后年产值457亿元;加快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已内酰胺项目建设,争取在5年内形成200亿元投资规模;加快中国软包装集团“聚丙烯和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建设,达产后年产值340亿元;加快福建东南电化和福州耀隆化工搬迁改造项目,预计建成投产后东南电化年产值33 8亿元,耀隆化工一期年均产值18亿元。
  4、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一区多园、主题发展”,打造“研发创意+先进制造”于一体的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统筹和引导城区马尾、仓山、洪山各科技园发展提升,培育福大自动化、新大陆等百亿龙头企业。重点开发建设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动漫创意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液晶面板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机电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延伸发展软件服务、工业设计、医药孵化等功能,加强与大学城、周边科技园区的智力和科技资源互动协作。
  5、长乐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做精纺织主导产业,上游填补空白,中游促进创新,打造千亿纺织产业集群。重点推动产业链条向锦纶长丝、聚合、CPI、PTA等上下游延伸,形成全国性的聚合和锦纶长丝生产基地:培育金纶高纤、力恒锦纶、锦江科技等3—5家百亿龙头企业;立足松下港东南沿海粮食储运中心和国家“北粮南运”重要节点的定位,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产业,鼓励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
  6、罗源湾经济开发区: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金属精深加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轻工食品、现代港口物流等临港工业发展。金港工业区要加快发展不锈钢、普钢、镍合金、铬合金等产业,促进冶金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加强宝钢德盛不锈钢基地建设,利用宝钢在研发、市场、生产、管理上的优势,推动罗源湾开发区钢铁企业借势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中期形成400万吨不锈钢产能,并带动中下游产业集聚,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冶金城。
  (三)推进央企、民企、外企“三维”项目对接,着力引进一批对千亿园区建设带动性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大项目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鼓励园区企业增资扩股,强化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强化千亿园区重大建设项目的谋划生成,采取“返还土地出让金,城市配套费,税收免二减三,财政扶持,专项资金扶持”等一揽子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优良环境,推动企业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及能提升产业层次的央企、民企和外企大项目,强力支撑、有效带动千亿产业园区建设。
  1、重点引进一批央企大、重、高项目,促进我市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加强我市与央企项目合作洽谈工作,积极吸引一批实力雄厚的央企来榕投资兴业,加快引进一批装备制造、石化、能源、冶金等传统产业大项目,电子信息、新材料、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大项目以及基础设施、总部经济大项目。二是促进目前签约的一批央企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包括中国交建公司参与的马尾新城基础设施、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中石化福建总部大厦、华电集团公司福州市能源、神华集团煤电一体化、中金国际交易中心、中航国际通用航空、中铁福州地铁2号线BT项目等,大力推动相关受益的马尾、江阴、闽侯、长乐、罗源湾等地区的千亿产业园区建设。
  2、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民企、外企大项目。加大与民企、外企的联合签约,主动承接台湾先进装备制造业转移,吸引先进国家和地区以及省属大型企业、长三角、珠三角大型企业来榕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临港重化工业,推进一批民企、外企的大项目在我市重点园区生成落地,包括六代液晶面板、福清全宏半导体AMOLED、南非塞浦路斯THARISA铬合金、台湾英孚8英寸晶圆项目等。
  3、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一是根据我市千亿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建立产业发展招商项目库,不断更新、滚动、充实。二是建立工业项目招商部门责任制,加快成立“福州市招商办”,明确班子成员牵头,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常年抓招商、跑项目,对招商引进项目落地作出贡献的单位和牵头联系人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在继续利用“5 18”、“6 18”、和“9 8”等招商平台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其他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沟通联系,共同探讨招商引资新方式。四是加强宣传推介针对性,在平面材料、网络媒介、视听手段、展览布置等方面着眼于不同需求,进一步创新、提高宣传推介水平。
  4、加快项目行政审批。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对园区重点项目实行整体规划、分期环评、分期核准,总体审批时限控制在1个月内,建设期间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最低限收取;园区企业设立所涉及的前置审批部门一律实行即到即审、即到即验、即到即办;在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建立高效快捷、充分授权的审批体系,实行园区项目封闭式审批运行流程,做到“企业办事不出区”。
  5、加强“一站式”、“一条龙”式项目服务。充分利用“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的机遇,大力推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开辟企业直通车、项目绿色通道,为园区项目投资者从企业设立、开工建设、劳动用工到生产经营各阶段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快速便捷服务。
(四)推动开发区扩区整合,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1、大力推动我市国家级开发区扩区整合,拓展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空、间。要落实商务部关于扩区工作必须满足的各项指标要求,制定科学的扩区方案,重点针对选址、土地规划以及产业规划等问题,使开发区相关数据和资料达到扩区条件要求,精心组织扩区申报工作。一是推动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至毗邻的琅岐岛,加强与松下新区、江阴新区联动发展,全面融入对接平潭开放开发,实现借梯登高、借势发展。二是推动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至江阴新区的新厝新城,也可利用相邻的元洪投资区丰富的土地资源,进行跨区产业合作,拓展布局电子信息优势产业。三是推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大到罗源湾南北两岸,促进罗源湾经济开发区形成具有闽台合作政策优势的新经济增长点。
  2、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和集约节约利用相结合,千方百计确保千亿园区的土地要素供给。一是优先保障千亿园区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发展用地,用地计划指标由福州市政府统一调剂,进行单列并予以倾斜。沿海地带供应,要优先满足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二是科学合理确定千亿园区建设的项目用地规模,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率和建成投产时限。三是做好现有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加强闲置土地、征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处置,探索建设项目用地退出机制,努力提高千亿园区的供地率和用地效率。四是开展园区企业挖潜节地活动,鼓励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加大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
  1、把握福州市实行“市直管福清、长乐、闽侯、连江四县(市)财政体制”的机遇,建立市、县(市)两级“按比例出资,共同投入、共享收益”的投资建设互动机制,合理分配园区转移企业收入,进一步统筹全市财力、加大资金投入,共同推动千亿产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
  2、设立千亿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建议“十二五”期间,将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电子信息产业园、江阴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乐经济开发区、罗源湾经济开发区六大重点园区新增的地方财政、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中,抽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设立“福州市千亿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以投资入股、定额补助、对发行企业债券和贷款实行贴息等方式,扶持六大园区内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类企业。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千亿园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省级、市级财政安排的科学技术费用以及技改、产学研、农科教资金等捆绑安排、集中使用,重点投入千亿园区重点建设项目。对为千亿园区工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财政按其年度担保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偿。
  4、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推行BOT、BT、公开拍卖等园区经营方式,吸引民企、民营回归,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参与我市千亿产业园区建设。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企业上市融资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对市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建立银企会商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四是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多种业务方式,支持千亿园区重点项目建设。
 
  课题负责:林高星
  课题组成员:刘庆 陈学江 徐勇 周愿
  执笔:徐勇
视频专题更多>
  • 第五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