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作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福建为例

http://www.fzskl.com  2013-03-06 09:38:25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会要在充分认识劳动关系的复杂性、把握劳动关系的趋势性的基础上,利用劳动关系的可协调性,通过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途径调整劳动关系,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工会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循环。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客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化解劳工矛盾、建立稳定的职工队伍,对于保持产业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社会关系,即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用人单位,参加其组织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安排和劳动规则;用人单位则须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给付其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就是依据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市场法则,对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关系的主张不一致而发生的对抗行为状态或可能发生对抗行为状态,进行公正调整,防止并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保持产业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体体现在:
1 工会有助于维护职工根本利益。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能够通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督促企业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解决关系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福建省总工会以提高职工收入为核心,加大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力度,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健全完善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工种(岗位)工资价位指导等调控体系。目前全省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达9 8万家,实行集体合同制度企业达10 4万多家。其次,加强职工社会保障工作,把改制破产的困难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解决好企业改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职工和农民工后顾之忧问题的解决。再次,实施企业职工生活后勤提升五年规划,引导企业参照标准,加大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和职工文娱活动场所等生活后勤设施的建设。工会在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生活的改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工会有助于服务企业发展。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兴则经济兴。从根本上来看,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是一致的,工会在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并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福建省总工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也有诸多尝试,通过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把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着力点,上下一心,各方配合,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广泛开展的企业与职工“共同约定行动”,形成了同舟共济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3 工会有助于保持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工会是企业和职工沟通的渠道,解决纷争、调停矛盾的保障,有助于保持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福建省总工会在各类企业全面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广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实行职工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畅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做好职工信访接待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把劳动关系矛盾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这些举措,使职工的困难有人问,诉求有处提,矛盾有人解,权益有人护,较好地实现了职工队伍稳定,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
二、福建省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
1 福建省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
 福建省是一个沿海开放省份,劳动关系与全国相比,有其共性的东西,又有其鲜明的个性。一是广泛性。2010年底,全省职工总数954万人,占全省劳动年龄人口的39 8%。劳动关系涉及的人群十分庞大,不仅覆盖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全体从业人员,而且覆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甚至党政机关各个单位,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多样性。在我省劳动关系类型中,有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但最普遍的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2010年,全省企业法人单位新增职工中,非公有制企业占89 9%。而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又有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台港澳商投资经济等不同类型。所有制性质的不同,经济方式和用工形式不同,跨国公司的准入,以及国外一些所谓“非政府组织”的插手,增加了我省调整劳动关系工作的难度。三是差异性。国有企业较非公有制企业和谐程度高,规模大、发展水平高、效益好的企业较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效益差的企业和谐程度高,管理精细的企业较管理粗放的企业和谐程度高,经营者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较高的企业比经营者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较低的企业的和谐程度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和谐程度高。四是动态性。劳动关系的运行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等,都会使劳动关系总体状况发生变化。同时,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职工流动性大往往带来劳动关系不稳定,企业招工难,季节性用工荒就是劳动关系不稳定的直接表现。深刻认识这些特点是有的放矢地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前提。
2 福建省劳动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福建省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诱发劳动关系矛盾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一是一线职工收入较低、增长缓慢。近年来,福建省职工增长较快,去年以来实现了与GDP同步增长,但总体工资水平仍然较低。去年福建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720 6元,在全国排名第18位,远落后于福建省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名。其中,根据省总工会的抽样调查,一线职工月平均工资只有2160元。在物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部分职工生活还比较困难。二是部分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会调查显示,我省一线职工周平均工作时间为6 2天,每天平均工作时间9 15小时。同时,福建省中小企业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一些企业设备陈旧,作业环境差,噪音、粉尘、高温和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对职工健康和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三是部分企业忽视职工发展、缺少人文关怀,职工民主权利和文化权益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虽有制度但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对职工重使用轻培养、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忽视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一些企业甚至工业园区都缺少职工学习知识和开展文体活动场所与设施,职工缺乏成长进步的条件,上升管道不畅、职业前景不明。四是企业基层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群组织是凝聚企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规模小、职工流动频繁,给党群组织建立和有效开展活动带来实际困难。一些企业即便有了党群组织,也存在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晰、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甚至处于涣散状态,影响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作用的发挥。劳动关系矛盾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一些较长时期以来没有彻底解决好的老问题和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相互交织,使劳动关系矛盾一旦处理不当,个案冲突就可能演变为社会公共事件,简单问题就可能演变成复杂问题,局部问题就可能演变成全局性问题,经济问题就可能演变成为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很多问题容易迅速叠加放大,处理不好,将影响劳动关系稳定。
三、工会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省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就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了作为空间。对工会而言,要在充分认识劳动关系的复杂性、把握劳动关系的趋势性的基础上,利用劳动关系的可协调性,通过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途径调整劳动关系,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通过宏观参与推动权益平衡。工会协调劳动关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宏观参与,提高劳动者的政治地位。工会的宏观参与,即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精神,根据职工群众的需要,针对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参与到立法和政策的研究制定中,科学合理地提出对策建议,合情合理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和体现到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之中。要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会代表的比例,充分发挥工会在人大议案、政府决策论证、政协提案中的作用,推动人大、政府在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修改时朝着有利于维护、实现、发展劳动者权益的方向发展,努力使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实现体面劳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坚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由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企业方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及时研究涉及劳动者权益的重大问题,从源头上关注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准确表达职工意愿。
2 通过法律途径强化权益保障。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要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提高依法治省水平,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的精神,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都纳入法制轨道,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调整劳动关系,兼顾双方利益,促进和谐相处。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只有在法治环境下才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些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修订了《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破产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多项法律,大力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来维护企业的利益。在法律上,国家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保障是适应改革开放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这对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说宏观参与解决了工会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问题,那么法律途径则可以解决职工合法权益的兑现问题,保证涉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工会要牢固树立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观念,一方面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受法律规范,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对于涉及违反保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现象和行为,要敢于并坚持依法监督、依法协调、依法诉讼。如果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很好满足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工会要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涉及职工利益和工会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推动建立比较完善的职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使新形势下维护职工权益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运用法律、代表职工实施群众性社会监督,参与地方人大、政府和政协开展的有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视察活动。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社会保险监督员、劳动保护监察员作用,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科学的维权机制,健全维权网络,促进工会资源、社会资源和法律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依法维权的效率。
3 通过经济途径实现权益增值。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广大职工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就是职工的收入分配问题,是职工劳动权益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公平分配基础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经济途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工会要大力推动政府把职工收入分配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以工资协商为主,逐渐发展到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最终达到涉及职工利益的所有事情都通过协商、协调、沟通来确定,实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大力实施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在县以上工会普遍建立职工帮扶中心的基础上,重点在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企业和职工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健全职工帮扶(服务)站,进一步把帮扶窗口前移到最贴近职工的区域,让职工获得劳动收入之外的经济援助。加强职工社会保障工作,督促各企业主动为职工缴纳各类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推动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制度并举,职工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助并行,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让职工年老、失业或患病之时都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实践表明,工会只要经济手段使用得当,对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
4 通过文化途径引导和谐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虽然看起来有很多硬性的参考指标,但从根本上说,劳动关系的和谐仍然是一种观念性存在,它包含了历史观念、道德情感等文化因素,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从这点上看,通过文化途径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工会要完善与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及主要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工会报刊和网络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劳动关系和谐问题,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文化塑造形象,文化产生凝聚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职工精神需求的重要支持,是激励职工精神、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会要善于运用先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培育和谐劳动关系,从增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凝聚力入手,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的要求,大力发展具有工会特色的文化事业、产业,加大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技校等活动场所的投入,着眼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展示职工的精神风貌,鼓励创作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文化产品,开展有益职工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让职工感受到集体的人文关怀,形成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阶段性任务。工会要着眼于长远、立足当前,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工会履行职责、展现作为的本质要求,为实现“三个更加”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纪荣凯(1981~),男,福建省总工会政研室副主任科员。邮编:350003

视频专题更多>
  • 第五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