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台湾经验及其启示

http://www.fzskl.com  2013-09-09 15:39:14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与台湾相比,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创作领域有待拓展,产品表现形式有待丰富,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深化,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福州可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动力源泉的挖掘,创意人才的集聚等方面的经验,面向现代拓展内容创作领域,融合科技丰富产品表现形式,多管齐下深化资源整合力度,重点突破“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工艺美术”三大领域,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现代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台湾经验
  2002 年5 月,台湾当局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列入“挑战2008: 国家发展重点计划( 2002—2007) ”,标志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经过多年积累,依托文化多元、社会民主、通路国际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培育了众多知名品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发展经验:
1、现代转换:传统文化产业重放光芒的必由之路。台湾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方面值得借鉴,其中不少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有关,它们既吸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养分,又结合了最新的时尚元素和观众审美趣味,让传统文化的光芒再度绽放。在表演艺术领域,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这个走进博物馆的传统艺术吸引了大批时尚青年;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以西方现代舞蹈为基础,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如书法、写意等形式,开创了一个世界舞蹈新美学;明华园将传统的歌仔戏进行现代化改造,让歌仔戏艺术在现代舞台上获得新生;工艺产业的法蓝瓷、琉璃工坊、琉园同样是将传统工艺进行现代改造的经典范例。
2、贴近生活:文化创意产业永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样法,那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把自己民族的生活样式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向全世界传播,得到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民的高度认同。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坚持“生活美学”的发展宗旨,强调对生活的体验,注重对“人心”的关注与反思,因此,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超越经济指标与数据之外的普世价值。如台湾的夜市十分引人入胜,置身其中,最吸引人的,其实并不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令人垂涎欲滴的小食品或灯红酒绿的小环境,而是氛围,让人身心愉悦的整体氛围。夜市的存在,让劳累一天或一周的消费者,卸去包袱,搁置负担,抛弃烦恼,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体验生命的美好。
3、包容多元:文化创意人才高度集聚的重要保障。台湾特殊的殖民统治和代工经历,使得台湾文化深受到日本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随着民主自由化进程的推进,自由的氛围更加激发了台湾文化的对外吸收与开放。许多活跃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前线的政府官员、实业家和学者都曾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接受教育,或多或少带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烙印。电影界的李安、戏剧界的赖声川、舞蹈界的林怀民、文学界的白先勇等,都接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创意思维。台湾流行音乐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台湾音乐人对于世界音乐的广泛吸收和再创作,以及对世界流行风潮的准确把握。正是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自由开放氛围的营造,使台湾在创意作品的创作和创意人才的集聚上效果显著。
4、广泛参与:文化创意产业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优势,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通过创意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是事半功倍。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效果,除了其产业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还与社会的广泛参与有关。在台湾,无论是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团体还是文创企业等社会各个阶层,都高度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且以自身的优势,共同推进文创事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有专家指导、内行引路,一些捷足先登的群体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辅助文创产业的责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化创艺产学中心、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原住民族文化事业基金会等就是此类致力于文化创意推广的团队。
5、总体营造: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成功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一种产业形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以文化创意的方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健康快乐的生态,比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带来眼前的经济效应更有价值。台湾在城市建设和社区营造方面都始终坚持这一目标。自1994 年台湾邀请日本千叶大学宫崎清教授传授日本“造町运动”经验以来,台湾发起了全岛范围的社区总体营造运动,并且颇有成果。如九份、内湾等地,曾经因为日本殖民时期采矿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因采矿工业的没落而没落,但是在新形势下,通过合理的社区营造,这些地区成为台湾旅游观光的重要据点。九份因侯效贤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而走红,而今《悲情城市》的光环已去,但该地因为丰富的人文氛围仍然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的核心在于发现和还原其中的故事,不仅让很多废弃的遗迹因为它的历史和故事而重焕光彩,而且保留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核和人文情怀,让整个城市焕发出人文主义的光辉,从而使游客流连忘返。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福州困境
1、内容创作领域有待拓展。内容创新是文化产品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近年来,福州文化产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内容原创的新路子,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市场发展的步伐还有明显的差距。如在文娱业、动漫产业中,不少文娱团队、动漫企业开始注重挖掘本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资源与产业相结合,涌现出来不少好作品,但也应该看到这些好作品为数尚且不多,还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作品在内容表现还存在着表现手法不够丰富等问题,无法做到让本地市民家喻户晓,让外地观众喜闻乐见。
2、产品表现形式有待丰富。在福州传统文化产业中,如工艺美术业等基本沿用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教育方式,从业人员从小就养成了注重传统技法运用、注意保持传统特色的习惯,对于如何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改进本行业产品内容形类型,刺激不同群体消费欲望等方面探索的不够;在展览、旅游等行业中,许多景点、展馆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平面展出方式,对如何运用声光电技术加快内容介绍,激发参与乐趣,深刻观览印象等仍然探索不够。
3、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深化。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近80%都是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从总体上看,资金紧缺、技术水平不高、科技人才缺乏,因此,这些企业在从事产品的内容原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能力不足的现象,不少企业只能被动地适应市场,进行产品外包装改进等简单的经营性举措,无力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新产品开发。虽然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也有多个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但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意产业园区与广大中小企业之中的联系还不紧密,导致企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省会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也无法发挥,积聚效应无法体现:一是许多政府、民间资金设立的各类创作、开发为主要经营的公司、中心等机构,这类公司、中心,特别是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因其任务导向主要是出精品、出获奖产品而无法在市场主体中发挥促进内容原创和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的作用;民办的科研开发机构由于担心知识产权流失以及政策扶持不到位,不敢放手进入市场。二是各高等院校逐渐搬离市区,许多教职员工的生活区域与工作区域相隔较远,路途耗时较长,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业和实践的兴趣。三是文化产业园区大型化、逐利化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近年来福州举办多个大型文化产业园区,这对于积聚产业资源,引导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而又重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个别园区,特别是民间资金举办的园区过度注重短期效益,使入园企业负担过重,逐步搬离园区。
4、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与兄弟省会城市相比明显偏小,占经济总量比重偏低。2011年,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81.99亿元)仅为长沙(550亿元)的三分之一,占全市GDP比重(4.9%)仅为长沙(9.79%)的一半,也低于长春、西安、合肥等城市。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整合与开放利用力度不足,潜在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从产业内部结构看,2010年福州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22.1:30.6:47.3。其中“核心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比重明显低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2011年,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54.35亿元,仅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86%;全市12138家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资产总计684.78亿元,平均每个经营单位资产为564.16万元;大多数经营机构为中小经营户,比较分散,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集约化的大型文化企业相对较少,现有的文化品牌和资源影响力有限,尚未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企业。
三、台湾经验对福州困境的启示
1、面向现代拓展内容创作领域。传统文化产品之所以拥有历久不衰的地位,就是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推陈出新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变化需求而形成的。当前福州传统文化产品应着力于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地改进产品的内容、形式,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当前应着力改变脱胎漆器传统的杯盏瓶盆的造型,努力与三坊七巷、宗教庙宇和其他旅游景点相结合,推出小件产品如手珠、平面牌等,绘以名人、地方特色建筑等图像,以溥利多销的方式面向市场,以便更多的普通消费者购买,在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福州,记住福州。在文化娱乐业,文艺内容创作要在坚持弘扬主旋律,打造文艺精品的同时,进一步面向广大的市民,以市民喜闻乐见为标准,以市民周边发生的事件为内容,不断推出新剧目,为小型话剧、闽剧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地方文娱产品,拓展地方文娱市场。
2、融合科技丰富产品表现形式。科技创新是文化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以不断创新的科技手段、工艺改进传统文化产品是福州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在展示行业中,要大力推广声光电技术与展示内容的紧密结合,在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学堂以及其他旅游景点应将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列入重点建设的内容,装饰景区外景,形象化地介绍名人事迹,改变单纯地通过导游引导、口头介绍的单调格式。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对脱胎漆器等产品也要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对小件产品要充分运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加以创新,在保留面漆使用大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的运用改进底漆制作,简化工艺,以推动小件漆器的量产。
3、多管齐下深化资源整合力度。传统文化产业企业大量地以中小型企业乃至微型企业、个体经营面目存在是历史客观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大量的中小型、微型传统文化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受制于自身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推动文化产品的内容原创和科技创新方面难有较大作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专门以从事内容原创、文化产品科技创新为主营的平台建设,这些平台可以服务公司、创新中心、创作中心等多种形式存在。这类平台应积极面向市场,吸收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想法,并通过内容加工、改进工艺等方式加以创新,推出新产品,继而以服务外包方式进行加工,以经营代销的方式进入市场。对这类平台在其经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困难,政府应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适当扶持。在这方面,福州可以推动文娱创作中心、工艺美术中心等多个平台尝试相关方面的原创、科技创新服务,通过向地方剧团、文化演出队出售剧本,推动文娱市场表演内容更新。通过对工艺美术产品款式的设计、加工工艺的改进,推动传统工艺美术品进一步适应现代市场,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孵化园是新思想、新创作得以实现乃至个人创业的起步区。当前福州在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要在坚持扶持、完善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同时,积极推动新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各类孵化园区的建设,让有心创业的、怀有对文化产品进行新开发的人们入园,以个人、工作室等形式从事开发和创业。孵化园区的建设应紧密地与各类高等院校、科研中心结合起来,在地理空间上毗邻这类院校和科研单位,在人才和科技资源上依托院校和科研单位,孵化园区应对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就近入园创业予以便利;对外地入住园区的创作团队应予以一视同仁;对学生来园实习、学习予以支持,使学生的相关兴趣得到培养,也使有兴趣的学生学到实际本领,也可使部分相关企业在支付合理报酬基础上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孵化园区在完成基本管理职能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对区内企业、产品还应大力予以宣传、推销,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园区留得住企业,留得住人才。
4、重点突破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强市,离不开强大的文化产业支撑。福州应以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合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要继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整合资源优势,重点在“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工艺美术”三大领域实现突破,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打造完整产业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在动漫游戏方面,福州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故事,为动漫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台优势便于与台湾优质动漫创作团队进行合作。在文化休闲旅游方面,福州拥有丰富多彩各的地域,为开发特色鲜明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例如鼓楼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晋安区的寿山石、闽侯的昙石山木根雕、长乐的海上丝绸之路古迹等,各县区可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精心打造“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在工艺美术方面,福州拥有寿山石雕,脱胎漆艺、软木画等近20个老艺术品种,其中既有受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长期畅销海外的工艺精品生产技艺。总之,借鉴台湾成功经验,仔细盘点重点产业发展优势,认真研究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瓶颈,积极寻求破题方案,是福州文化产业深化发展的必要功课。
 
参考文献:
①王定亚:《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借鉴》,《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1期。
②李嘉曾:《让生命的价值在创意中升华——关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观察与思考》,《群言》2011年第3期。
③管宁:《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台湾经验》,《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
④陈伯礼、高长思、徐信贵:《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及其启示》,《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
⑤林秀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东岳论丛》2011年第11期。
⑥肖怀德:《从“多元文化”到“创意台湾”——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考察透视与案例研究》,《现代传播》2012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兰英(1971~),女,福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副教授。邮编:350004
朱剑修(1963~),男,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所副所长。邮编:350004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