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西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

http://www.fzskl.com  2013-09-09 15:40:09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近年来,福州市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密集优势,努力发展物流业,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一定实效。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物流增长偏低,基础设施还需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管理体制尚需改革,资源有待整合,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竞争,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应加强领导,明确重点;科学规划,制订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物流技术引进与应用推广,加强对台与国内外物流合作交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努力构建海西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关键词]海西物流中心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家、城市、企业之间的物资和信息通过供应链频繁地交换和转移,为了使物资顺畅流通,建立社会化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发达的物流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是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抢先一步建成现代物流中心,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吸纳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巩固与提升海西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一、福州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密集的比较优势,努力构建海西区域性物流中心。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物流合作不断拓展。2011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341亿元,同比增长10.5%。
1、现代物流业框架初步形成。我市物流企业涵盖货运企业、集装箱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商业配送企业和速递企业,基本覆盖了现代物流业主要领域,形成了物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海西国际物流商贸城占地面积378亩,可同时容纳2000家物流企业入驻。长乐松下物流园区、苏宁物流配送中心、连江钢贸城、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海峡(马尾)水产品交易中心等单项投资均超过亿元,总投资额超过60亿元。另外我市大力建设江阴港区等六大物流园区和三大城市物流分拨中心,积极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重要内容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大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马士基、伯灵顿、联邦快递和中远、中海、中外运等纷纷落户福州。一大批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工业制造业逐步开始实施主辅分离,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开始出现,物流服务企业逐渐走上集约化、网络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目前,以国内外物流企业为主力、本地物流企业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框架已初步形成。福州市荣膺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福州市被商务部评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目前,福建交通控股、盛辉物流、八方物流等6家企业已进入全国百强物流企业行列。
2、榕台物流区域合作不断拓展。近年来,我市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双方物流合作向宽领域、高层次、多形式方向不断拓展。在商务部评定的46个“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中,福州市是唯一获得对台物流示范内容的城市。在推进两岸物流合作方面,我市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依托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建设对台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中心;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与此同时,还鼓励台湾物流企业到福州投资兴业,台湾长荣等知名物流企业已入驻我市。我市建设两岸物流协同合作先行区构想,未来两岸双方在第三方物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套服务等合作也将有新突破。今后我市正以建立国际物流体系为重点、区域物流体系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体系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大型配送中心和采购中心建设发展。把福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网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成为衔接长三角、珠三角,对接台湾海峡的海西物流中心城市
二、福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福州具有成长为海西重要物流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种种挑战和问题。
1、物流增速偏低,基础设施还需完善。近年来福州市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两位数,而福州市年均货物运输量增幅低于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物流量增长明显低于经济总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福州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从物流产业主要指标分析,福州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物流专业化运输程度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从近年来过境运量、平均运距的现状来看,经由福州的中转运量不高,福州市与经济腹地的关系还不够紧密。此外,港口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港口竞争力不强,无法吸引周边的物流;大部分公路、水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车、船型结构单一,老旧的状况,难于满足差异性服务的需求。同时,福州市有影响的著名品牌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品市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较弱,尚未形成全国性或者区域性有较大影响的大规模商品交易市场。由于主导产业的优势发挥不够明显,以及商贸流通业与主导产业的发展联结不够,导致对商贸流通业的拉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2、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从网络平台看,信息平台未能实现共建共享,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物流网络系统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等相对落后,缺少在区域内与区域之间开展物流网络服务的条件,信息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这无疑给以信息流为灵魂的现代物流业造成障碍。另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特别是GPS,它能准确跟踪车辆位置和货物行踪,是现代物流致胜法宝,而我市给车辆配置GPS不多;另外物流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其次福州市的物流成本太高,限额以上的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两次,商业流动资金的周转次数不到3次,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次以上、所有这些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信息化、一体化和全球化相比较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地方。成本若能降下来,物流运作效率将会提高,企业竞争力会上升。
3、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竞争。福州物流业起步比较晚,无论从基础设施到企业规模与发达地区都有较大差距。一些由传统的运输公司改头换面发展起来的物流公司,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难以为工商企业提供包括原材料到产成品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以及相关信息咨询、进出口货代等一体化、多功能物流服务。许多工业企业虽然建立了为本企业服务的生产资料与产品仓库, 建立了独立的销售网络和独立的运输车队。一批大型连锁企业,如永辉超市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是由于各自经营, 不成规模, 造成库房利用率低,车辆空载率高。多数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无力配置先进的物流设施,无法发挥物流配送中心的应有功能。资料显示,福州市物流企业少、个体户多;企业规模小,户均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70%。
4、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开展不多。其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另外,各个超市和商品零售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组织程度分散,资源浪费严重。在物流过程中,不是以服务质量进行竞争,而是单纯依靠打价格战,为此大部分物流企业效益不佳,盈利能力低,资料表明,福州物流企业中实现利润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0%,其中亏损企业占25%。
5、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巨大的人才需求不协调的是高校培养的极度匮乏。在福州,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无法满足需要。
三、促进海西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明确重点。推进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要加强领导,明确重点,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公共物流区布局,坚持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由分散向集中调整;必须为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预留发展空间,必须建立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的连接通道,发展综合运输;在系统建设方面,要重点构建社会共同化配送的物流体系,引导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自营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物流转变;在资源利用方面,应鼓励现有资源的整合和改造,重点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保税生产资料市场、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等。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制定全市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各节点区功能应以建设海西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为指导,充分利用各个区域的地理优势,形成各具分工特色的转运、仓储、批发、配送、展示、购物、消闲以及娱乐互相配合的物流中心,把福州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海峡西岸物流中心。
2、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据统计,福州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下百家,但真正有一定实力与规模的寥寥无几。福州多数物流企业本身存在的弊端非常明显,它仅靠自己的资产为生产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自身并没有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体系,人员素质低下。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便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地产商,引进全国乃至全球跨国物流公司在我市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大力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加快运输、仓储等国有物流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大型专业市场、连锁商业、大型批发、储运等企业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运作水平,拓展物流业务服务范围。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3、制订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企业新建或扩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简化物流项目审批、企业年检等常规办事程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对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交通运输便利。对重大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予优先安排,并在用地价格上给予适当优惠。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市财政、城投公司和交通投资公司应充分行使现代物流业的政府投资职能,积极参与公共资源性物流项目、引导性物流项目、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尚未对外资开放的物流领域等项目的投资建设。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增加现代物流发展投入;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骨干物流企业特别是重点第三方物流企业股票上市,或到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大改革力度,对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国有物流企业,应发挥自身贮运设施齐全、技术管理人才多、门路广、业务熟悉、网络相对健全的优势,创新体制,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
4、加快物流技术引进与应用推广。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网, 加强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一是物流信息化技术, 包括网络、EDI (电子数据交换) 、GPS (卫星定位) 、GIS (地理信息) 、条码、智能卡等;二是运输、装卸、搬运技术;三是仓储技术, 包括自动化立体库、货架、托盘、分拣、条形码、识别系统等;四是管理软件, 包括POS 技术、NIS (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TMS (运输管理系统) 、WMS (仓库管理系统) 、SCN(供应链管理系统) 、标准化技术等。同时, 加快物流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加大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企业技术进步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等设施;普及商品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符合现代运输要求的大吨位、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车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不断提升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5、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物流人才储备,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坚持引进、培养、培训三条途径, 形成本市物流专业人才队伍。高校应设置与物流业相关的专业;建立物流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机制;在政策上鼓励企业积极从国外引进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建立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储存、输、货运代理、系统化管理、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等人才。使人才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坚持“知识物流”、“智能物流”。积极引进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物流职业经理人,探索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6、加强对台与国内外物流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榕台物流合作促进机制,加强港口对接和产业对接,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福州应充分发挥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中心地位的优势, 建设成为两岸物流交易的一个重要衔接点或桥头堡以及扩散和辐射基地。以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充分利用中央特殊政策,建立“两岸产品转运分拨中心”。 在远洋运输方面,利用福州港口群的优势,大力发展远洋运输,使福州成为海西远洋运输中心。在航空运输方面,利用福州空港货物运输的有利条件,依托福州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中心、海外市场开拓及先进技术吸收的优势,把福州建成为面向海西的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生产的配送空运中心。同时扩大同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利用发达国家技术、经验、资金,加速实现省内外、国内外物流服务市场的一体化。

 

作者简介:李勇(1963~),男,福州市科学技术情报所,副研究员。邮编:350014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