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福州高端养老基地

http://www.fzskl.com  2014-11-07 15:13:18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福州气候、空气、环境、生态一流,是少有的真正山水宜居城市,发展特色养生养老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福州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支持、市场推动”原则,走专业化、集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现代养老服务业之路,全力打造一个“立足福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的高端养老基地,促进福州老龄事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养老基地建造研究

 

 

  基地养老,也称异地集中养老,是指在毗邻大城市周边,选择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而经济相对不发达、适于养老的地域,运用市场化加政府福利补贴原则,建立大规模养老基地,并附设以优质保健设施与护理服务人员,将有需求的老年人移居基地安享晚年。建设高端养老基地,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和重大举措。树立“有福之州,敬老之城”理念,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打造养老基地,实现“老有所养”,不仅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打造高端养老基地的必要性

  (一)建造养老基地是老龄化社会的客观需求

  一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养老面临挑战。据福州市公安局户籍统计,截至2010年底,福州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91 19万,预计2015年将达到108万,占总人口的15 8%。养老已成为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并且高龄化、空巢化、少子化及由此形成的“421”家庭已大量出现,将来或更为严重。家庭养老功能迅速弱化,一对独生子女难以同时承担4位老人的养老重担,老人自我养老、基地养老等,将成为未来养老的重要辅助形式和途径。

  二是人口老龄化催生巨大养老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老年人的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正在向着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花钱买健康、买年轻、买舒适、买享受、买方便正成为老年人的生活追求。目前,我国老年市场年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5万亿元,而当前我国老龄产业产值仅为7000亿元。按照国际惯例,约有5%的老年人需入住机构养老,照此推算,福州91 19万老年人约需养老机构床位4 5万多张,目前床位总数仅有大约0 7万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打造养老基地有利于弥补当前福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不足

  当前,福州已逐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其共同特征是养老服务的分散化供给,设施简单、服务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是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养老服务设计了较多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但实际上社区支撑多样化服务项目十分有限,服务项目还较少,服务面窄,老年人受益面还不够宽。二是场所、设施的改善难以“量身定做”。由于历史上小区规划的原因,场地普遍存在不足,并且呈现出小区越早、老年人越多、场地更不足的特点。导致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设施提供受限,使养老服务机构场地、服务设施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三是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截止2010年底,福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7 4‰,与福建省的15‰水平相差太大,与我国35-40‰的要求差距更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养老机构不但数量偏少、规模较小,且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经营理念保守,服务质量不高,导致老年人入住率较低。

  (三)基地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基地养老是将优越生态环境视为养老资源,通过区域协调合作和老人异地空间转换,充分运用不同地域间居住环境和养老成本的巨大反差形成的比较利益优势,集中养老比分散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功能增强、费用节约的规模效应。大城市交通拥挤、噪音污染、人口密集且老化严重,房地价和生活用费标准高昂;市郊及周边乡镇环境优美、适宜人居,房地价格相对低廉、生活用费标准较低。利用大城市和周边区域这种养老环境和房地价、生活用费标准的巨大差异,将老年人适度集中到市郊周边镇域养老。这一模式实施可发挥规模优势和比较利益的双重效用,从对不同地域间养老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的重新融会组合,优化配置,使之更好地担当养老的功用。通过养老基地的打造和运营,实现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得到统筹协调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二、福州打造高端养老基地的优势和条件

  (一)宜居的生态环境

  福州气候、空气、环境、生态一流,是少有的真正山水宜居城市。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成绩位居全国省会中心城市前列,是全国最“绿”和空气质量最好的省会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福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在2010年中国环境规划院的评选活动中,福州被评为最宜居城市。2012年福州空气质量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居第三位。山水、空气、气候、生态是福州最具魅力的养老休闲资源,有利于发展独具特色的养生养老服务业,为养老基地的投资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

  (二)良好的交通条件

  温福、福厦、京福高铁相继建成通车,福银、沈海高速交汇福州,全市已形成1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福州空港国内航线(含港澳台)53条、国际航线7条。福州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速铁路、公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轴线,便于国内外老年人前来养生养老,为养老基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丰富

  福州成功创建了“中国温泉之都”,闽都文化、温泉养生、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逐步形成。开通旅游观光巴士12号线,城区主要景点实现一站式游览。三坊七巷品牌效益凸显,游客接待量居全市4A级景区之首。“闽江游”品牌资源整合优化,铸就闽江黄金旅游带。白马河、安泰河等内河周边景区品位加快提升,“船游榕城”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步伐加快。这些闪点亮点更助推养老基地产业综合开发。

  (四)民间资本和侨力资源雄厚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有海外侨胞300万人,分布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蕴藏丰富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市民投资经商意识较强,民间资金相对内陆地区雄厚。目前福州市民间投资已形成四大主体:一是根植八闽首府长期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福州经济建设的“海外榕商和港澳台榕商”资本的回归;二是“国内异地榕商”资本的回归;三是本土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本投资;四是引进国内异地民间资本投资(主要是政府招商引资)。雄厚的民间资本和侨力资源,完全有可能为建设养老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打造高端养老基地的基本构想

  参照国内外在完善养老模式体系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全方位需求;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分级别的养老模式体系;实行养老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发挥政府的保障和引导作用;注重信息化建设等。在规划区域内,用35年的时间,建设占地面积20003000亩(建设实际占地面积可由专业规划部门本着形成规模、利于服务配套、各种设施规划需求的原则科学确定),可为12万老年人服务,以老年房地产建造为载体,以居住服务养老为目的;首先打造高端市场,取得经验后再向中低端市场梯级铺开;以适中的服务价格,为老年人提供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高质量护理保健服务、专业化服务队伍、集聚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类别多样的高档现代化的养老机构和配套服务设施。主要构建六大功能区:

  1、养老特护区。具备专业护理机构和必要的医疗保障,采用国际先进的养老护理区模式,配备高科技的服务设施(如可配备老年服务智能机器人),以“订单式”为非自理老年人群提供“老有所养”的住宿、基本护理和照料服务。

  2、自助养老区。根据规划区域的地理及老年人特点,开发具有独立产权的休闲养老居住生活区,树立开放型自理养老园区标杆。

  3、医疗与健康管理中心。由康复医院、亚健康体测中心和基地门诊组成。重点围绕健康管理、高端体检、养生保健、康复疗养、医药治疗等内容,突出老年医疗的专业性,打造成不仅能为基地内居住老年人士提供医疗服务,并将能吸引外地老年人前来就诊的医疗与健康管理中心。

  4、休闲商业区。以动静分区布局的原则,建设健身休闲、老年活动广场、温泉度假等休闲度假和酒店、超市、商场等基础商业设施。

  5、生态农业区。基地规划一个大型“生态农业园”,进行苗木培育、蔬菜种植、有机农作物等农业生产活动。为基地老人提供无污染农产品,为基地和周边提供各类苗木,同时也是老人的农业观光乐园。在“生态农业园”内,辟一块自耕区,为愿意回归自然的老人提供耕作园地,寻找“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乐趣。

  6、养老用品生产制造基地。针对休闲养老的特点,迎合休闲养老的需求,研发保健食品、老年服装、护理用品、生活用具、娱乐器械、益智玩具等贴心、称心和放心的休闲养生养老产品,逐步形成中老年生活辅具制造基地、中老年保健品生产基地、中老年文化用品生产基地、养生养老产品展销集散基地等,打造区域特色的养老用品制造中心。

  四、打造福州高端养老基地的对策建议

  (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建设养老基地摆到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实现“老有所养”。建设高端养老基地,是大力发展老年事业和老龄产业的重要抓手和重大载体,针对老年社会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高端养老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发展老龄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创新理念,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把建设养老基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老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研究制定建设标准、专项规划和做好选址布局工作

  应在生态环境优越,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沿江沿海、交通便利、区位地段好,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地价房价、生活费标准适中,距离城市一两小时车程的地域建立养老基地。建议可考虑首选在福州琅岐岛、永泰县等地域建设高端养老基地。琅岐岛土地总面积92平方公里,区位优势突出,素有“闽江口的明珠”之称。永泰县占地总面积为2241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独特,被称之为“福州的后花园”。充分利用规划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自然生态环境和可供开发面积大的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全力推动老龄产业跨越发展。 

  (三)研究制定推进高端养老基地建设配套政策

  养老基地打造涉及到土地、房产、旅游、税收、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相关部门要列出专题研究课题,应研究制定诸如项目审批、土地、财税、金融、投资、招商、房产等相关产业配套政策,尤其要制定完善基地扶持政策。建议可考虑:在用地保障上,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地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制定符合基地实际用地标准的投资强度。在配套设施建设保障上,将配套基地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年度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重点解决。并可出台若干特殊优惠政策,以“特殊荣誉市民”等名目吸引知名人士来福州颐养,如年度中国经济人物、两院知名院士、科技教育或文化艺术界重大奖项获奖者等,以提升品牌价值。

  (四)搭建保障平台,营造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经营,不断引进民间资本,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减少老年服务业对财政的依赖,实现自身造血功能;以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供给模式,低成本提供多元化服务产品,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坚持“扶持一批、发展一批”政策思路,促进多元投资。所谓“扶持一批”,即政府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社会养老事业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可参照其他省市(如大连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发展一批”,即以经济、法律手段,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此,规定建立养老基地的各类经济实体在征地、配套、审批、税收以及注册时,可以享受国家、省、市给予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和跨区域组织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发养老产品、兴办养老基地 。

  (五)充分利用“侨力”优势

  政府应协同相关合作机构积极研究承接港澳台胞、在华外商家眷、归国侨胞及外籍人士来福州养老的市场潜力及其配套措施。积极畅通信息渠道引入“侨海”资金,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引导机制,及时向广大华侨乡亲发布政府制定的地区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政府公告等信息,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家乡投资,还可设立与发展投资咨询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中介组织,为他们提供咨询与服务。充分利用每年“5 18”海交会平台,积极筹划举办颐养产业发展对策高峰论坛、老人用品国际交易博览会、颐养产业投资项目招商洽谈会等大规模活动,促进老龄产业链形成,为海内外参展商、贸易商、考察团提供更多的商机。

  利用对台优势,加强养老医疗合作,以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的签订为契机,可吸纳台湾知名专业老年医护机构与国内三甲及以上医院合作开办分院,提供包括疾病诊疗、康复护理、营养保健、心理咨询为一体老年服务;建设集老年食品、日用品、特需用品、保健品、老年医药、进口老年商品、老年服务设备设施为一体的台湾老年商品城;借鉴台湾经验,建立老龄专家顾问公司,集中、利用园区各方面专家的优势,为全社会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

  (六)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

  为实现养老与就业双赢的目标,必须大力培养各类养老服务人才;强化教育培训制度,严格按照国际养老服务标准,对新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班,借鉴国际养老机构的先进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全覆盖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开辟老年服务专业教育新路,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老年服务管理教育等。

 

 

作者简介:贾绍溪(1963~),男,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处长。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