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发展的思考

http://www.fzskl.com  2014-11-07 15:06:32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在中国花茶史中,福州茉莉花茶久负盛名。为了恢复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生机,近年来,福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茉莉花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少茉莉花茶企业也调整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振兴茉莉花茶已初见成效。但是,也应认识到福州茉莉花茶重铸历史辉煌,仍然存在诸多差距。

[关键词]茉莉花茶生态产业

 

 

  茉莉花原产印度,福州是国内首先引种地之一。早在宋朝,福州就开始窨制茉莉花茶,当时将龙脑(一种香料)加入贡茶里,以助茶香。在中国花茶史中,福州茉莉花茶久负盛名。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茉莉花被评为福州“市花”后,花茶更是誉满海内外。

  一、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振兴初见成效  

  (一)福州市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茉莉花茶 “一枝独秀”,一直被用作国家的外事礼茶。改革开放前,花茶年产值超过15亿元,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均为福州出产,出口量居全国之冠。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市种植茉莉花面积达到高峰,约0 17万公顷。仅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就有大大小小几百家茉莉花茶厂。全市茉莉花茶年产量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土地被征用和开发,加上茉莉花茶厂家无序竞争和不适应市场冲击,价格持续走低、劳动力成本提高,花农的种植积极性受到打击,产量锐减,全市茉莉花种植面积降至4千多亩,有生产能力企业不到10家,年加工量不足3千吨,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开始步入低谷。

  为了尽快恢复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生机,近年来,福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茉莉花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据统计,2012年,福州辖区茉莉花种植面积2万多亩,辐射周边面积1 5万多亩,茶叶面积15 5万亩,茉莉花茶产量1 3万吨,产值18 2亿元。仓山区是种植、生产、加工茉莉花的主要地区。仓山区现有茶厂56家,2012年实现产值10亿元,上缴税收2700多万元(不包括在外地茶厂)。同时,茉莉花茶由福州港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吨,出口创汇1363万美元。2012年,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产值突破18亿元;2012年,中国茉莉花茶出口平均单价为5美元/公斤,是全国茶叶平均价格水平的近一倍,而福州茉莉花茶的出口单价最高,福州产的中档茶,如茉莉银毫出口单价为60美元/公斤,茉莉龙珠(三春)为55美元/公斤。在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18 27亿元,位列十强。2010年,以茉莉花茶闻名的“琼花玉岛”福州市仓山区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第18名。

  (二)福州市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经验

  1、敢创新,花茶生态产业迅速壮大

  近年来,福州市不少茉莉花茶企业开始调整自己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并与大学院校合作,改进传统工艺,改良品种,形成了研、种、产、销一体化的生态生产流程,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同时,访名师,查根源,反复探索,积累经验,由最初的在绿茶中添加茉莉花的传统制作,尝试改为用红茶、乌龙茶等新配料制作,丰富了市场上茉莉花茶的品种。在做茶技术上,也努力一步步改良、更新,摸索总结出一套产品质量上乘、稳定的生产模式,既继承了古代流传下来的茉莉花茶生产工艺上的精华,又融进现代化技术对工艺流程进行了完善和提高。得益于产品多元化,市场高端化,福州茉莉花茶摆脱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外“名茶”。

  如今,福州市茉莉花茶100多家企业中,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茶叶百强企业5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茉莉花茶带动茶农、花农2 6万户,户均增收1 3万元。福州茉莉花单价由2008年的14/公斤上涨到2012年的35/公斤,共计为农户增收1 38亿元,按达产后每亩500公斤计增收9000元。

  福州茉莉花茶名牌效应也迅速显现。2009年,春伦公司生产的“春伦”茉莉花茶被确定为全国政协礼堂专供及指定会议用茶而进入国宾茶行列。春伦、闽榕生产的茉莉花茶均作为全国“两会”指定用茶。闽榕茶业还被授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茉莉花茶唯一指定用茶”。福建春伦、福建敖峰闽榕、福州满堂香、福州福民、福州蓝湖等五家福州花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百强前列。2010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研发茶叶专业分中心,福建敖峰闽榕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2、抓优质,打造原生态花与茶产业基地

  要制好花茶,必须有茉莉花质保证。福州市地处闽江口,其入海口有大片盆地、湿地、沙洲地,土壤肥沃偏微酸性质,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适宜优质茉莉花生长。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加上传统种植技艺,造就了福州市产茉莉花与众不同的品质。为了保证制作茉莉花茶原料花的香味纯正,2011年,福州市规划用3年时间在闽江沿岸、仓山、闽侯、连江、长乐、永泰等地发展茉莉花基地1万亩,并建立茉莉花种植资源圃及苗木繁育基地;2012年茉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2万亩,年产茉莉花2 1万吨;力争在“十二五”末,茉莉花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茉莉花产值30亿元。福州市对发展茉莉花生产基地的企业,每亩给予300元的补贴。

  政策产生效应。福州不少茶企都自筹资金,自建产业基地,向优质茶目标奋进。作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福建春伦茶叶公司,依靠科技进步,通过自建基地示范及公司加农户形式扩张花和茶的基地。目前,已在福州地区设有600亩生态旅游观光园和7000亩茉莉花基地;在闽东、闽北高山地区建立了3 5万多亩绿色生态茶园,为公司发展提供原材料品质保证。多年来,福建敖峰闽榕茶叶公司在福州乌龙江畔租赁一块1000多亩的湿地,五年内种植0 2公顷茉莉花,很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3、防风险,结联盟抱团做大产业规模

  20094月,在福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强力主导下,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成立了由35家茉莉花茶生产、销售及科研单位组成的产业联盟,共同签署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联盟自律公约,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市茉莉花茶生产、销售的各项工作;统一实施复合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标准的福州茉莉花茶操作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防止不符合要求的低劣产品进入市场,树立并维护福州茉莉花茶原产地品牌形象;加强会员在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产业链等方面横向联系与合作,合理配置资源,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产品展销、技术转让、招商引资等经贸活动,多方面推进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大家的力量抱团“力闯”更大市场,重振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辉煌。

  4、保规范,实施地理产地保护标志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和商标一样,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20081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福州茉莉花茶核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9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10317日,由福州市园艺学会、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及福州市质监局联合起草的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福州茉莉花茶》正式发布,320日起实施。 现在,福州市有13家茉莉花茶地标企业被核准使用“福州市茉莉花茶金字招牌”。有23家企业先后获权使用“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防伪标志。从20108月以来,全市已发放防伪标志421 6万枚。每枚按0 1千克计算,可用于421 6吨茉莉花茶的防伪。对获准使用专用防伪标志的企业,未按相应标准和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的,或者在2年内未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上使用专用防伪标志的,或者年审不合格者,将停止其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对外公告。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市场造假行为,切实维护福州茉莉花茶产品质量和信誉。

  5、整资源,打造茉莉花茶生态文化之旅

  福州市已经整合三坊七巷文化等资源,举办各种节庆活动,进一步推广福州茉莉花茶传统文化。当前,市旅游局正在积极推动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园区申报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市旅游局还在研究利用福州市多家茉莉花茶厂的优势旅游资源,打造集采花、采茶、制茶、品茶和购茶为一体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此外,有关部门已建好泛船浦营业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茉莉花茶一条街”,正在打造集观光、购物为一体的具有福州特色的茉莉花茶生态文化旅游购物市场。

  二、福州茉莉花茶生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福州市茉莉花茶生态产业虽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认识到福州茉莉花茶重铸历史辉煌,仍然存在诸多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内涵尚待深层挖掘

  福州茉莉花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发展有着她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由于认识的局限、宣传的有限,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文化底蕴未能得到深度挖掘。如,历史上福州是世界最大的茶港,而茶叶在世界近代贸易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茶叶尤其是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对于世界航海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影响等,还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宣传,导致福州茉莉花茶这一世界级的名片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种植面积还难以保证

  福州房地产蓬勃发展冲击了大片的茉莉花用地。茉莉花种植最适宜区为江边沙洲地,过去仓山建新等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福州市最大的茉莉花园。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种植土地被征用,原有的茉莉花种植基地大部分都已消失。近年,虽然通过努力已经在仓山、长乐、闽侯、永泰、连江新发展了几千亩种植基地,但若遇到规划调整,基地经常需要转移,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的面积。

  (三)税负偏高企业外迁

  据了解,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仓山区茶叶产品总体税率在10%左右,而广西横县一带茶叶产品总体税率在3%左右,大大低于我省税率,导致仓山区部分企业外流。如城门胪雷茶厂,年产值最高时曾达2000多万元,1999年就搬到广西横县;建新镇福州满堂红茶厂,年产值5000多万元,早年就迁移广西生产加工茶叶。据不完全统计,仅城门镇外流至广西茶地的茶厂就有30多家,每年外流的茶叶加工量达5万担,外流加工产值亿元以上。近年来,我市大量茉莉花茶生产企业转移到横县投资虽然有所回迁,但大部分仍在外省。

  (四)产业链条有待延伸

  茉莉花中的夜来香是世界著名的气质型花,玫瑰薰衣草、白兰花等均为体质型花。由于茉莉开花时间、气温固定,只有开花(3040度)才释放香气,所以茉莉花精油是世界最难提取的香料。目前我市乃至国内对茉莉花香气的利用仅仅还停留在制茶方面,在精油等领域研究有限,产业链无法得到有效延伸,而法国在此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全世界只有法国香奈儿等三家公司生产茉莉精油。此外,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布局相对分散,工艺大师人才流失,以及消费群体在口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等方面原因,也都使福州茉莉花茶的振兴面临不断改良创新的严峻考验。 

  (五)发展资金筹措还有较大困难

  近年,随着宏观经济滑坡的制约,一些龙头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资金筹措十分困难。若要办抵押贷款,一些部门办理手续十分繁多;同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没有触及到农业企业,所有这些都制约了茉莉花茶生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受人才制约问题尚在

  经济竞争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多年来,花茶生态产业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始终落后于其他经济要素,明显滞后于花茶生态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才更少。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花了大本钱,想留住人才,却由于受到职称评定、社会成就认可、享受保障房待遇等影响,人才流动频繁,优秀人才无法留住,也很难在福州脱颖而出,把产业做好。

  三、发展福州市茉莉花茶生态产业的建议 

  (一)进一步深掘福州茉莉花茶文化内涵

  加大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文化源流,组织专家进行大型考察、研讨活动,探寻明晰茉莉花茶文化历史发展轨迹与状况。加大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宣传推介:一是启动福州茉莉花茶形象塑造工程,在全市各交通要道及旅游景点,可借鉴我省南安石井镇打造世界石材之都的经验,竖立“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等公益广告牌;二是建设福州茉莉花主题公园,同时选择市区部分主次干道和居民小区种植“市花”,并逐步在全市推广,达到满城尽飘茉莉香,努力将福州打造成为“中国最香的城市”;三是不定期举办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研讨会、品茶会,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示展销会;四是要把福州茉莉花茶宣传列为城市品牌宣传重要内容,积极邀请国内外媒体拍摄福州茉莉花茶系列专题片,让世界了解福州;五是把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福州城市重要名片对国内外宣传,通过广告、摄影大赛、影视剧植入等形式展示福州茉莉花宜居城市的形象;六是鼓励在外销售正宗福州茉莉花茶的店铺统一挂福州茉莉花茶招牌;七是在福州5·186·18、十邑同乡会等国际型会议中采用茉莉花元素布置及发放福州茉莉花茶礼品。

  (二)落实规划,保证种植面积

  仓山、长乐、闽侯、连江、永泰、闽清等适应茉莉花种植的主要产区(含沿江沿海地域)的县区和乡镇政府在制定推进城镇化或实施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划出一定面积,确保“市花”的种植用地。有了花茶基地保证,也就是确保了福州茉莉花茶特色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向海拔稍高的山区试种推广,以增加面积。

  (三)减轻税负让企业回迁

  在税收上可以参考外省经验与办法,按低一档税率测算,也可实行定率或定额定率征收办法。建议对茉莉花茶重点生产企业可以参照20134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精神,比照微小企业,财政部门对茶叶企业近年新增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可以考虑按一定比例返还奖励的办法,鼓励茶厂扩大生产积极性。只有这样福州地区茉莉花及花茶才会让到外地发展企业回归福州,再展雄风,名扬世界。

  (四)激励促进产业链条健康延伸

  启动福州茉莉花茶精品名茶打造工程。开发高端产品,完善工艺,统一规格,提升品质,进一步提高精品名茶比重。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由市政府给予重奖。市里评选“福州茉莉花茶十大名牌”,由市政府颁发奖牌和证书。每年组织“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赛”,对获奖产品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及展销会上宣传推介。加快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产品标准的实施。组织专家完善福州茉莉花茶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举办培训班,制作标准化生产光碟,指导花农、茶农和企业按标准生产加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批茉莉花茶标准示范基地和示范茶厂,市里统一挂牌。由市质监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每年开展定期、不定期联合市场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福州茉莉花茶质量标准,净化福州茉莉花茶销售市场,提高福州茉莉花茶的市场信誉。

  (五)继续扶持茉莉花茶生态产业

  当地政府部门每年适当安排花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茉莉花、茶树良种研发,花茶示范基地建设,品牌文化宣传、茶叶标准制定和推广等。

  (六)帮助协调花茶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难问题

  对有品牌、有专利、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的龙头茉莉花茶重点生产企业,一是设立花茶产业引导基金,采取适当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技改和新产品研发项目贷款;二是引导企业加强与银行、信用担保机构的对接,支持帮助企业申请贷款,并探讨建立银企担保三者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引导企业投资;三是对这类优势企业,银行可适当放宽信贷额度;四是鼓励企业间通过盘活资产、投资入股、资产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

  (七)营造公平政策环境留住企业人才

  创造有利于花茶生态产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人才市场对花茶企业人事代理、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才评测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对于确实能给花茶生态企业发展带来重大贡献的特别人才(包括自培),要打破常规,只要条件符合,在职称评定、推荐劳模、参政议政、社会荣誉、培训学习、专家待遇、享受保障房、照顾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其他性质企业人才一视同仁,机会均等,公平公正对待。

 

 

作者简介:陈寿冰(1946~),男,福州市财政局原副局长,研究员。邮编:350001

         林 文(1945~),男,福州市房地产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