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乐市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http://www.fzskl.com  2014-04-23 16:54:05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近年来,长乐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长乐的目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长乐市文化发展需要深入实施文化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长乐文化思考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长乐市认真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化涵养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长乐的目标,深入实施《长乐市文化强市建设纲要》,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长乐市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是突出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长乐市共有18个镇(街、乡)和251个村(社区)。近年来,全市共建成了200多个乡村文化公园和市少儿图书馆、院士馆等60多个各类文化场馆并对外开放。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达标,市文化馆通过国家二级馆达标,市博物馆通过国家二级馆达标并荣获“福建省十大博物馆建设成果”称号。完成了全市18个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建成了243家“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图书馆县级支中心和18个镇级、40个村级共享工程点。

  二是实施精品战略,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精彩纷呈。举办每年一届的郑和开洋节、民俗文化节、动漫艺术节、集邮文化节和首届中国歌剧节长乐专场演出、“长乐杯”首届全省闽剧折子戏(唱腔)大奖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乐“爱之声”合唱团荣获“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和第八届中国音乐(合唱)金钟奖。新编古装戏《苏秦还乡》参加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比赛分别获剧目、剧本、舞美等一等奖。

  三是强化文博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圣寿宝塔与“天妃灵应之记碑”、漳港显应宫泥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琴江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圣寿宝塔、登文道(文石天妃宫)进入“海上丝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琴江台阁”、“香店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乐张氏太极拳、长乐黄酒酿造技艺、长乐马头村闰端阳龙舟竞渡传统习俗等三项被列入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是坚持两手齐抓,文化市场整治成效明显。建立文化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建成立长乐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文明行业创建单位”、“福州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称号。

  五是围绕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依托海西创意谷,结合临空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以文化休闲旅游、动漫游戏、现代传媒、广告创意设计、设计创意、工艺创意、工艺美术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其中动漫游戏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园区内海西动漫创意之都一期部分建筑已投入使用,二期主项目天晴楼正进入内装阶段,三期AI项目已完成林业审批。以海西广告文化创意园申报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为契机,抓好海西广告文化创意园、闽台文化创意园、海峡生态影视文化创意园等园区和项目建设,积极促进闽台文化合作与交流。

  六是倡导全民健身,促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举办“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农村百队千场篮球赛等群体活动,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居)篮球场全覆盖、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完成镇乡(街道)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长乐市被授予“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市)”称号。 长乐市运动员代表福州市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获17枚金牌,团体总分列县(市)区第16名。参加福州市第23届运动会获37枚金牌,并列金牌榜第五名。市少体校被评为福建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福州市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二、长乐市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长乐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市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总量和质量方面与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文化产品产量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公共服务功能发挥不平衡。由于受现代传媒、现代娱乐多样性的影响,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等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遭遇冷落。基层文艺团体和文艺骨干缺乏,农村文化活动相对单一,即使有开展文化活动,也通常是以老年健身队、舞蹈队、舞龙舞狮、鼓乐队和观看地方戏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

  二是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尚未显现,产业结构布局还不够合理。虽然近年来长乐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和产值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在总体上还处在小、散、弱的状况,现代传媒与网络信息咨询、会展庆典、艺术品交易、文化产品制作等产业尚未形成,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同质化的趋势。综合性园区发展还不完善。产业园区除了动漫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之外,其它的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竞争力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企业的竞争力、规模、科研水平等还有待于提高,龙头企业还比较少。文化产业园区还呈现聚而不集的特点,没有发挥出产业集群优势。

  三是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竞技体育较为薄弱。目前长乐市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长乐经济实力和地位不相适应,严重滞后于群众体育发展。市少体校目前还属于吃住“二集中”,项目布局不够齐全,目前仅设置田径、篮球、网球3个重点班,生源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水平教练。体教结合力度不够,学校体育有削弱趋势,全市体育传统校仅有2所,输送给少体校的苗子短缺,造成选苗、育苗、输苗渠道不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难度加大。

  四是文化体育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长乐市文化体育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中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文化体育系统一些急需的专业人才如编导、创作、群文研究、文博、图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创意制作、体育教练等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长乐市文体事业的发展。部分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且没有做到专职专用,村文化协管员多为临时指定的兼职人员,随意性大,且待遇偏低,影响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长乐市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强国战略已成为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委、福州市委也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这些都为长乐推进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长乐市也先后出台了《长乐市文化强市建设纲要》、《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长乐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则》等指导性文件,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全市文化建设已蔚然成风,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都为长乐推进文化建设增添了内在动力。

  此外,长乐市推进文化建设还具备独特优势:一是资源优势。长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现存文物点297处,文物保护单位79处。此外,还有郑和、董奉、怀海禅师、郑振铎、冰心等历代名人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二是区位优势。长乐位于闽江口南岸,具有滨江、临海、面台的区位优势,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市)和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境内有机场、码头以及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长乐加快文化建设的潜在优势。三是市场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消费将逐步成为消费增长点。长乐具有旺盛的文化需求市场,仅闽剧演出市场就占了全省四分之一,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同时,随着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和闽台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的实施,将为长乐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基础优势。近年来长乐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半小时文化圈的初步形成,都为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保障。

  四、推动长乐市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文化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推进长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1、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标准,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市级文化设施软硬件水平。巩固市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创建成果,启动图书资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筹建首占营前新区市文化艺术中心(含歌剧院、影剧院),加快推进首占营前新区市体育中心、东湖水上运动中心、省体育竞赛训练中心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注重文体设施的布局,优化文体设施资源配置,在乡镇(街道)、村庄总体规划修编中优先规划预留文体用地。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管理,继续组织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加大对乡镇、村(社区)自建文化艺术中心等文体设施的投入,着力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延伸。

  2、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精心策划组织文化活动和精品创作。继续办好郑和开洋节、民俗文化节等标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现代文明小戏”、“理论进闽剧”宣传演出活动,抓好剧本创作,提升思想性和艺术性,推进闽剧“现代文明小戏” 演出。提升“爱之声”合唱团专业水平,打造音乐生活剧“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继续办好激情广场演出活动和社会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深入开展“先进文化六进”活动,广泛组织闽剧、曲艺、舞蹈、歌唱、书法、美术和摄影等文化活动和比赛,开展送戏下乡、送文艺进基层、艺术扶贫和送书下乡、节庆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全市文艺汇演,丰富城乡群众文体活动,活跃节日气氛。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重点打造海西创意谷、海西广告文化创意园、海峡生态影视文化创意园、网龙动漫三期AI项目等园区和项目,基本形成创意设计孵化、动漫游戏开发、影视动画制作、软件研发、动漫体验、动漫衍生产品等文化产业新格局。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不断调整和完善文化产业结构。二要推动产业集聚。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以动漫产业为主体,图书出版、网络游戏、手机软件、计算机产业、动漫影视等动漫相关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西动漫创意之都三期、海西广告文化创意园、海峡生态影视文化创意园和闽台文化创意园建设,抓好台湾文化创意项目的引进工作。三是强化政策支撑。积极出台相关扶持、鼓励文化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金,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列入全市科技发展规划,鼓励文化企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4、加强体教结合,提升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优化少体校项目布局,巩固篮球重点班和网球重点班,扩大田径重点班,增加举重重点班,引进田径中长跑项目。进一步规范场馆管理,处理好市体育中心、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市少体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配齐配强管理人员。针对少体校项目布局和体育苗子的需求,制定体教结合实施方案,推进重点体育传统校建设,筛选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作为体育传统校。实行体育选苗育苗奖励机制,对输送优秀体育苗子的体育老师和教练进行分类奖励。抓好训练网点布局,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基础的作用,健全少体校重点项目与基层训练网点的布局建设,加强网点训练辅导工作,确保人才基地出人才、出效益。

  5、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通过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建立优秀文化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有计划地招收和引进编导、图书、文博、文化经营管理、体育教练等紧缺人才,加强体教结合,拓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渠道,对引进各类人才在住房、孩子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基层文化站干部、农村文化协管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工作,适时举办有关文化站管理、文物安全、非遗普查等培训班,全面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

 

课题负责:邓岚

课题组成员:曹可郑秋桂林俊成

陈舜敏高礼榕陈育春

 

 

 

*2012年度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地立项课题

视频专题更多>
  • 第五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