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以西释中”现象:在比较中阐扬中国美学精神

http://www.fzskl.com  2016-12-30 10:44: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年来,对于中国美学精神的讨论,成为美学研究界的热点之一。有学者认为,应当避免美学研究“以西释中”,同时开展中西美学的比较,取长补短,对“中和”之美等作出进一步的探索与阐扬。

  追寻中国美学独特发展轨迹

  审美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西美学之间既有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古代有一套精深而独特的美学思想,它的旨趣与西方美学大为不同,而这种旨趣集中体现在一系列概念、范畴之中。简单地从西方美学的视角、标准等出发,考察、裁量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曾繁仁表示,回顾、审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时,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以西释中”的方法。比如常以西方“美是比例、对称与和谐”、“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概念、范畴解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事实证明,这显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于造成美学研究“以西释中”的原因,曾繁仁认为,这是由于一些人认为西方文化发展早于并优于中国所导致的。但实际情况是中西文化的发展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两者不同的文化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美学类型,不能加以混淆,完全“以西释中”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通过中西对比探索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轨迹,摆脱“以西释中”,在对比中探索、继承和发扬中国美学精神。

  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王德胜表示,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与西方不同:一是非概念化表述形态,可以说中国美学不以单纯的知识建构为满足,而是寻求思想对具体现实的积极阐释,其发展始终不脱离具体人生活动,因而往往可以十分生动;二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象深刻影响了中国美学的发展,特别是儒、道、释(包括禅)传统既分别影响了中国美学在不同时期的走向,同时因它们彼此间在不同时期的关系转换,也影响着中国美学对待问题的方式、思想阐释的方式和具体理论观念的改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美学的发展可以说是多样的文化、思想元素或分立、或交织、或相互影响的过程。

  “中和”是中国古代美学重要范畴

  美在中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美学传统。“和”是中国古代出现较早的一个哲学与美学范畴。“和”与“中”结合起来之后所形成的“中和”,成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中和”美学思想反映在审美与艺术上,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望衡介绍道,《礼记·中庸》将“中”与“和”合成为一个概念:“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认为,美在中和,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美学传统,其经过新的阐释和合理改造,或将成为当代世界美学共同的追求。

  王德胜表示,从本体思考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中国美学以“和”为旨归,讲求“天人合一”,以归返自然生命、与自然相谐为最高目标;讲求“心物相应”,以人心与外物的交流互渗、相互感应为审美体验的出发点与归结点;讲求“美善合一”,以个体人格、人生活动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内在统一为审美精神的最高追求;从审美经验的生成方式来看,中国美学强调“情理相融”,即强调主体内在的情感感悟、情绪活动与人对事物的认知之间保持一种统一的关系,相互之间不是压倒性的或分离性的关系,不是追求概念性的结果,而是寓情于理、融情入理,其实也就是讲求情理之和。

  曾繁仁认为,可将“中和论”作为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所强调的是一种古典形态的人文之美。相异于古希腊对于科学之美的侧重,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并对中国古代其他美学观念与传统艺术具有指导与渗透的作用。这是一种生态生命美学,其具体表现可分为“保合太和,乃利贞”的自然生态之美、“元亨利贞”的吉祥安康之美、“中庸之道”的适度适中之美、 “和而不同”的相反相成之美、“和实相生”的生命旺盛之美与“人文化成”的礼乐教化之美。

  曾繁仁提出,中国古代的“中和论”美学思想历经几千年历史,其艺术与美学精神在当代仍有其现实的生命力。其“究天人之际”的哲学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而不同”的对话精神、“生生为易”的生态论美学思想,在20世纪以前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难以被西方美学界所理解,但如今却受到重视。在中西美学的对比之中,取长补短,深入发掘整理,将其介绍给世界,发挥于当代,将为建设新世纪的美学作出贡献。

视频专题更多>
  • 第五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