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市国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第六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
11月30日,省社科联、市社科联和市国学研究会、福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2024年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分论坛暨第六届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认同讲好两岸融合发展故事,为助推两岸文创和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贡献社科界智慧力量。省社科联、市社科联有关领导,省内外社科界、文创产业界及青年师生代表百余人参加论坛活动。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东南网、福州日报要闻版、福州新闻综合频道、福州新闻网及台湾全球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媒体对论坛活动进行报道宣传。
本届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润福、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宋芹、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佩琴、山东大学教授邵明华、台湾空中大学教授沈淑惠等两岸业界专家学者,与福建省、福州市文创产业的台青创业之星代表及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闽江学院的本土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头脑风暴”,探讨文创产业落地乡土、融合当地特色产业的理论根基和现实路径。福建社科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李鸿阶对专家学者的发言逐一作了学术点评。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润福分享了近年来清华大学“薪技艺”工艺美展的文创设计理念——传统工艺的创新对社会发展贡献是多元的,尤其是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新价值和创新潜力。他认为,可以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材料、工艺等,对传统技艺进行改造和提升,拓宽传统技艺应用在生活领域的可能性,同时为大众提供深度的情绪价值,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满足和共鸣。
台湾中华教科文创新发展协会理事长曾乐福表示,文创根植于文化,是将在地文化具象传承的创意表达。在福建,曾乐福带领的首批台湾文创团队,服务了15个乡村。团队选择闽清县梅城印记历史文化街区,应用台湾文创理念,赋能乡村振兴,成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项目。
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宋芹提出,福建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比如脱胎漆器、漳州刺绣、惠安女服饰、泉州南音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指的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当代背景下在文化自觉、文化内生、文化更新和文化适应层面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既能保留传统精髓,又能适应当下需求,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需求下焕发活力。
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佩琴分享了南投县信义乡桐林社区的经验。该社区成立发展协会,自创大漆工艺品牌、形成漆艺合作社、创办工艺美术品展,并与当地的茶文化、农特产品等结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振兴和农副产品制造业同步发展。
台湾空中大学教授沈淑惠分享了台湾彰化县特色旅游项目“花树银行”的运行模式——以“活期”和“定期”的模式推动居民参与绿化,结合ESG理念推广辣木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旅游产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共同发力,该园区经过15年的运作,已成为生态保育、教育与休闲的绿色基地,展示了环境与经济平衡发展的可能性。
山东大学教授邵明华分享了文创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山东模式”,通过对山东省十六地市的综合考察,基本厘清了山东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基本构成和发展情况,提出了农村非遗创意生产、文农旅在地化融合、小微企业网络化经营、企业集聚化规模化生产、特色文化产品多元化出口等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指出山东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即政府适度干预、形成产业集聚、乡村能人带动、融合先进技术、国际化战略布局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路径参考。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潘尤龙探讨如何以非遗为内容,运用文创设计手段,发挥乡村地域特色,实现乡村经济振兴、乡村文化复兴。非遗项目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要通过乡村非遗普查与资源整合,实现与旅游、农业融合发展,促进非遗项目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乡村经济活力,促进乡村社会全面发展。
阳光学院教授翁炳峰分享了竹文创产品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他认为,竹子能成为美丽乡村景观建筑主题内容,带动竹生态旅游发展。推广竹文创产品设计,提升竹文创产品品牌知名度,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以带动乡村振兴。
闽江学院薛菁教授阐述了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分享了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双院士文化馆”等典型事例,提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在“特色+创新”,这样才能真正为乡村文化产业注入活力。
福建理工大学副教授张小燕以文化符号入手,以福州脱胎漆器为对象,探索如何运用文化转译方法,结合当代用户需求、审美观念和时代特征,赋予福州脱胎漆器IP形象新的设计路径,生成IP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文创设计。
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陈耘嘉、台湾闽南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许永传等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分享了两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共创,助力闽台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乡村振兴重在挖掘在地乡村文化内涵,要导入文化创意、美学、永续发展思想,真正让村民、游客参与其中,从而带动农业实现新的突破。
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论坛,自2019年创办以来,每年一个主题,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在两岸产生积极反响。论坛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丰富内涵,把握两岸文化共同载体,发挥福州优势,深化榕台融合发展,引导两岸文创产业界从深厚中华文化获取不竭创意灵感,把福州打造成为两岸分享文创商机的新高地。近年来两岸业界以该论坛为桥梁,培育两岸通过文创产业方式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新模式,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与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携手打造两岸国学交流和文化创意融合的交流盛会,不断助力福州成为两岸青年文化创意高地和文创产业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