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http://www.fzskl.com  2016-11-01 16:23:40  来源:经济与管理2016 年第7期  

  【摘 要】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全面推开,但其目前整体情况为体量小、基础薄弱、以及区域辐射能力不足,文化保税区的定位不明确,目前存在的体制急需被改革; 刚刚成立的福建自贸区缺乏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及相关专业人才,因此,更加开放的思维吸引人才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福建对接台湾但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构建闽台物流网络十分必要; 为此,探索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发现其不足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关键词】福建自贸区;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人才; 物流网络

  1 福建自贸区的发展状况

  在 2014 年 12 月 28 日,关于授权以下几个区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已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此可见,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正由点带线、由线带面循序渐进地展开。现在,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经济自由化,中国( 天津) 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是京津翼三地的协同发展,中国( 福建)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是对台的经济贸易合作,而中国( 广东) 自由贸易区的定位是同港澳深度融合。这四个自贸区之间具有相互辐射及促进、协同发展的积极作用,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动力。因此,中国( 福建) 自由贸易试验区,也简称为福建自贸区,它的设立带来了积极且极大的战略意义。目前,福建正在提升外资效益的步伐,使涉外投资的体制得以健全,并采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并依托着各类开发区等平台,去使得“海丝”沿线国家企业来福建投资兴趣大大增加。其次,积极扩大双向贸易,目标是福建与东盟贸易往来,能达到在 1 亿美元以上,并把还没实现零关税的 8 类大宗商品列入降税安排的名单中; 以及大力发展海洋合作等。然而,看上去,福建省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志在必得,但仔细挖掘,我们发现,这些工作部署本身,事实上也意味着福建离理想的状态还差那么一点点。

  2 影响福建自贸区发展的因素

  2. 1 外部因素

  目前,海峡两岸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两岸经贸合作推进也由此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将福建自贸区的建设为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合作发展,同时也旨在推动海峡两岸的政治和平。但是较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时候,由于政治制度上现实的差异,以至导致相关政策的实施难以开展,从而对福建自贸区在开展对台政策时受到了阻力进而影响其效果。福建自贸区建设,其目的就是要加强两岸经贸关系,促进两岸和平,给两岸带来实际益处。

  2. 2 内部因素

  福建自贸区发展受到制约主要是由于福建省的企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省内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以及存在贸易转型困难等问题。此外,由于日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的需求大,福建省内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外上日渐减小。自贸区的开发,其意义是为了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稳定企业市场份额,福建发展自贸区还存在的一个困难因素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在福建省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其 8.9% ,52. 0% ,39. 1% 。通过数据对比可知,其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于 2012 年的 39. 2%、2011 年的 39. 1% 占全省生产总值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从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上来看,2000- 2006 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明显上升趋势,但2006 年至 2013 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出现了下降趋势,2011 -2013 年,从 44. 3% 增加到 46. 9% 的增长的趋势显示出了第三产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这几年来几乎是处于平衡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发展,因此,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 福建自贸区的不足

  3. 1 缺乏一支高效和专业的公务员队伍和相关人才

  福建部分官员和公务员,缺乏像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等发达地区的行政水准和专业度,包括在国家政策的解读和认识上面,总体思想意识较为保守和落后。尽管,这似乎是和自贸区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它代表了投资者对于福建的观感和信心。一位台湾企业家说得很直接,国家给予的政策再好,如果没有配套的公务员执行团队,再好的政策到最后也会大打折扣。唯有拥有了一直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才能真正做到“放得开”与“防得住”。当年,国家给予了广东和福建相同的开放政策,很显然广东更能体现“先行先试”,即便是对台招商工作,浙江、江苏和上海都表现得更加突出。自贸区需要大量一流的经贸、金融、法律、物流等相关人才,这些年,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福建大量人才外流到别的发达地区,这使得本土人才储备的不足。与我国另外三个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相比,福建自贸区还存在许多不足。

  3. 2 文化保税区的定位不明确,产业的规划愿景落地并不容易

  文化产业保税区存在定位不明确、文化保税产业链不完整、交易政策不完善、管理机制不配套,仅目前来看,台湾的企业在大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数量居多,对于刚刚起步的福建自贸区来说,仅靠一些优惠政策,难以吸引台商的大量投资。

  3. 3 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构成

  目前我国包括福建在内的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然而,即使比重所占之大,物流效率却并不高,用于工业的物流资金周转流通速度仅为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一。不论是论物流的规模、品牌,还是物流的盈利能力以及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其在物流的提供、创新、运作、供应链管理能力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

 

  4 解决对策

  4. 1 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开放性思维吸引人才

  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拓宽“进口”,畅通“出口”,让基层成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改善基层工作环境,让基层公务员留得住有奔头,要防止唯年龄、分数取人,让埋头干事的基层公务员有前途有发展,改进公开选拔、公开遴选等选人方式,在注重笔试、面试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基层组织和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以及干部的工作实绩,让实际工作干得好的选得上。发展制造业的思维吸引人才: 给政策、给厂房、给资金。在这点上,全国各地情况其实基本类似,同质化情况严重,其他省份在政策、资金方面,甚至做得比福建更好。因此,选择开放、宽容政策对待人才,才是重点。福建要吸引到人才、吸引到知识分子,只能更多地放宽对人才发展的限制,给人才更多的宽容。人才都是有个性、有知识、有脾气的人,他们志向远大、计划明确,但也容易失败。如果一个地方能够容忍人才,它必然有种包容人才失败的文化,这是一种宽容。福建毗邻台湾,面向大海。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此前是以靠近海洋为条件,面向海洋的地方,开放程度、国际化的水平会高于内陆地区。只有不断秉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迎接新思想。福建才能再现唐朝那种“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国际人才汇聚的景象。

  4. 2 明确文化保税区的定位,融入福建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

  利用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建立文化保税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文化保税交易制度创新平台,成为对外文化贸易的创新示范区。把文化保税区建设成为专业的文化商品仓储物流、展览展示、展会交易、拍卖交易、金融保险、博物馆、鉴定、修复、艺术长廊等功能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交易中心,成为国家级文化贸易口岸。营造和谐高雅的文化氛围,培育文化市场。建设一些高水平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或引进海外博物馆展览; 还可借鉴新加坡自由港的经验,提供场地如画廊、画室供藏品定期展出,扩大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广大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建立健全文化保税人才的培育机制。一是加强海关、税务等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更加熟悉与文化保税相关的规定和业务操作流程,为文化产业经营主体提供高效服务。二是建立港澳台和外籍人士的快捷通道,通过人才引进带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三是积极引导本地文化产业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培养优秀文化产业保税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

  4. 3 通过加大自身硬件建设,吸引企业入驻

  福建自贸区应着力打造交通、基建等设施,同时加大对企业的优惠力度,各项扶持、帮助的政策,在自贸区内提供班车,将银行网点拉入园区内,帮忙解决企业的基本需求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软政策,吸引新兴和小微企业,例如申报孵化器,帮助企业跑贷款,申报补贴项目。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产业配套,从而推动创新型产业集聚,促进自贸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4. 4 构建闽台物流网络

  加快加大两岸物流往来,提高提升两岸物流效率,不仅是构建海西现代化综合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升交通产业、拓展服务领域、完善优化功能,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海西交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并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加强闽台合作、完善布局结构、共建信息平台、强化项目带动和拓展先试功能等,着力打造东南沿海现代物流中心,推进物流发展与提升经济实力、改善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不断拓展海西对产业、企业、人才及各种经济和社会要素的聚集效应。

  4. 4. 1 营造闽台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与台湾相比,福建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应强化福建自身物流发展环境建设,加强组织协调,打破部门与地区条块分割,统一物流相关技术,按照“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品牌”的要求,要大力推进福建省对台口岸的基础设施、完备附属的相关设施以及港深水港口的体系改造建设,同时完善两岸通关合作机制建设,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健全物流往来的便捷有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两岸直接往来的出入境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和出台实施扶贫物流业发展的促进政策、法律法规,营造物流企业公平、公正、公开地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外部环境。

  4. 4. 2 加强台湾交通物流发展合作

  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增进两岸交通物流发展相关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台湾企业参与海西物流业发展,通过引进台资到福建投资,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台企的现有市场影响力,促进和引导福建物流向海外纵深拓展; 另一方面,利用台湾物流企业的资金、管理经验和物流高端人才,提升物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益,进而提升海西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4. 4. 3 完善交通物流网络布局结构

  加快厦门至昆明、湄洲湾至重庆、福州至北京( 银川) 三条横向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使台湾所需的有色金属、矿石等各种原材料经过海西便捷流通。同时,集聚省内外交通物流资源,推进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交通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各类各层次交通物流枢纽及节点之间的联系。按照“物流枢纽———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的布局模式,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物流园区( 场站) 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统筹与产业集中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的衔接,促进交通物流在区域空间上实现立体转换、无缝衔接。

  4. 4. 4 着力构建两岸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台湾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以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的市场格局,海西起步晚,但经济发展速度快,物流业发展潜大,目前已经具备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条件。因此两岸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主动对接,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并保证执行到位,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两岸物流往来,借鉴台湾先进的物流管理水平,注重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使港口成为两岸物流往来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应加强港口硬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重视两岸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港口由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向更加重视综合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建设转变,由同质恶性竞争向合作共赢竞争转变,从而促进海峡两岸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4. 4. 5 强化项目带动的重要作用

  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带动与标杆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例如,结合台湾外贸货物进出口以散货运输为主的需求特征,充分发挥湄洲湾和罗源湾等散货深水泊位优势,构建以湄洲港湾和福州港为中心,涵盖海西全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东南沿海散货进出口的物流集散中心,逐步形成适应海西和台湾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4. 4. 6 积极拓展直接“三通”的先试功能

  在继续做好福建沿海与金马澎客运直航工作基础上,福建的沿海港口与台湾各主要港口间的双向航线全面开通,使得闽台海峡航运业和港口中转业务快速发展。因为海峡客货滚装业务可以促进交通发展,就可使航运企业在台湾岛内设立办事机构。建设海峡两岸水陆路邮件总包交换中心,使两岸航空邮件运输准确率增加、开通福州至台北邮政专船工作,以上这三项工作需要加快,以确保邮政专船能在福建首先开通。

        刘文图,侯秀英,伍晶晶,阮铃凤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