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岩堂奏稿》看陈璧与福建船政

http://www.fzskl.com  2007-12-30 11:15:43  来源:福州社科网  
 


    作者简介:魏定榔,男
(1977~),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04级研究生。邮编:350007

      [提  要]陈璧是晚清经济领域的重要人物,作为福建籍的官员,他对船政事业非常关心。《望岩堂奏稿》中保留了他的许多关于船政的奏折,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为船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了解他对船政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陈璧  望岩堂奏稿  船政 

陈璧,字玉苍,晚年又号苏斋,福建闽县南通乡苏坂村人,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光绪三年进士(26)。光绪十四年(1888)任内阁中书,光绪十五年(1889)简任湖北、贵州二省乡试主考官,随后又迁宗人府主事,并选任礼部员外郎,旋改御史。光绪十八年(1892)升任礼部铸印司员外郎。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璧任太仆少卿,继改顺天府尹。这一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仓惶出逃,时任巡城御史的陈璧,作为留守京城的高官,承担起维持京畿治安的重任。在与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等侵略者交涉过程中,能坚持主权国家的尊严,并善于巧妙地与侵略者斡旋。光绪二十七年(1901)迁太僕寺少卿全权大臣,负责处理京城事务。其后主要从事财经、铁路、邮传、铸币等实业,颇多建树。陈璧卒于1928年,终年77岁。乡人为纪念他而将仙坂村改名为苏坂村。

陈璧是晚清经济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思想开放,擅长于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他做了不少有益之事,如兴科学、办教育、理财政等,作为闽籍官员,他非常关心家乡的船政事业,为船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璧对船政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他的奏折(《望岩堂奏稿》)中。他关于船政的奏折,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在光绪二十二年,他连续上三个奏折,建议整顿并发展福建船政并提出具体措施;二是在光绪三十三年他作为钦差回福建考察整顿铸币之际上的相关奏折。

1,光绪二十二年(1896),陈璧对福建船政的具体建议

甲午硝烟甫尽,面对日益恶化的边疆与海防局势,清政府越来越重视“筹饷练兵”,而军工生产是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更是被作为“急务”之一来对待的。振兴军工需要大量的经费,由于诸多原因,经费总是不足,这是困扰洋务企业的一个最大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地解决有不同办法。如果主管人物较有权势,便可以争取较多经费,比如张之洞仗着甲午战后自己地位的上升,经他争取,湖北枪炮厂的常年经费便增加到7576万两之多,这比福建船政局多年维持在15万两左右竟有5倍之数。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张之洞这样的影响力,所以许多地方采用招商承办的措施来改造和维持困难重重的洋务企业。招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投资方面的严重匮乏,虽然有些弊端,但清政府还是根据户部“仿照西例,改归商办”的建议复谕令将原有局厂“招商承办”。闽浙总督边宝泉曾会同两广总督谭钟麟奏请将福建船政局招商承办,但均因层层掣肘,招商设想并未落实。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中,光绪二十二年(1896)六月二十三日,时任御史的陈璧上奏了一个言辞恳切的奏折,即《奏为海防善后亟宜变通闽厂章程添设各项机器以开利源而备御侮恭折》①。此折对船政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围绕“开利源”和“备御侮”两个方面。

所谓“开利源”,就是陈璧对船政经费短缺问题提出的具体办法。他的建议是“为船政开自然之利,以船政之利源资海疆各省之利用”。他从开矿、铸钱、招商、办电等4个方面来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要“饬船政开煤铁矿”,他认为“海防御侮,必须制器”,而制器所需要的工业原料应自给以降低成本。陈璧罗列出开矿的诸多便利。“穆源铁矿,近在省治百里,小轮船一日可达”;前任督办黎兆棠曾派员勘探,认为“质冠东南”;并且可以利用船政已有的机器熔铸。铸铁必需烟煤,龙岩、建安及附近产量甚丰。煤铁矿办后,可接着办铅矿,“罗源县东面滨海,有西洋岛,向产铅苗极旺”;此矿开成,大有好处;不仅可以自制铅弹,不依赖进口,他还指出“福州装茶铅箱,岁需银一百数十万两,并可取资内地”。第二,“饬船政铸洋钱”,他说自从福建的正供粮赋变通洋银解库后,海口市易通行洋钱,颇有利可图,“若就船政现成之厂地,少增炉器,事半功倍,所得必赢”。“如果试办得法”,所入之利可以补贴船政局经费,并可以减少私铸假洋充斥市面之害,防止“钱法日坏”。第三,“饬船政开招商局”,陈璧大力提倡广开招商门径来办船政的做法。船政条例原“不准搭商民”,但“商民图利,夤缘附搭,水手私收水脚,弊不胜言;而迎送官员络绎不绝,尤为靡费”,条例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落实,所以还不如因势利导,“按照招商局章程”,准许官轮参与商业航运。他指出官船除了可以搭载散客外,还可“派赴长江等埠运米,或春夏间专派一二轮赴福宁白马门运茶,共运费可收至十万两”。对茶商而言,“海运费省期速,而无陆路湿水搀假之弊”,茶市也可藉此转机,政府的税收也会增加。总之,船政开招商局有“一举而数善备”的效果:船政可获得养船经费,小民也得到转运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洋舶往来,“夺我利权”。试想朝廷一年拨给福建船政经费仅区区15万两,倘若兼运茶叶就有10万收益,何乐而不为呢?第四,“饬船政广制造”,陈璧提出利用船政现有机器发展制造业的主张。他举湖北创洋布局和上海洋火公司的成功经验为例,说明兴办制造业的好处。而船政机器设备较为齐全,也有类似的条件,只需在船政现有机器的基础上,“变通而添置之”;至于能源,可以利用闽省大量的“深溪悬流”,发展水电来补充。而且自己生产电线、洋铁、洋灯、自来火这样的日用品,除可以发展商贸方便百姓外,还可“阴夺外人之侵渔”,在外商大举入华之时,这些看法对维护民族工业十分有益。总之,陈璧认为既然拨款总是杯水车薪,还不如让船政自力更生,根据自己的资源和优势,筹取一定款项补贴日用,减少对中央财政的依赖。他最后总结说“因其固有之基,则事不劳;通其自然之利,则费不穷。恢拓于无穷,变通以尽利”,此可谓比较现实的主张。

所谓“备御侮”,是陈璧提出的抵御列强侵侮的主张。他分析了客观形势并强调自制军火舰船的重要性和加速发展福建船政的迫切性。他说“器非自制,究不足以操用兵之胜算”,认为自主生产武器是振兴军工国防的关键,而由于“旅顺船坞即归还,亦近残废,上海机器局凑合成器,而非探制造之源,为今之计,莫如恢张福建船政”,论证了船政在此中的重要的作用。首先,“强国莫利于人才”,依托船政的教育办的卓有成效,培养了大量中国人才,现在正应该委以重任,使“一切教习无须雇用洋人,岁省薪水百余万”。其次,在建设海军方面,陈璧主张“大舰巨炮”。他说“海军莫利于钢甲”,“海防一日不能弛,钢甲即一日不能不造”;“海战莫利于大炮……夫炮与船相辅而行,制船而不制炮,犹弃干戈而徒搏也”;而船政“自有制炮生徒”,条件较为完善可资利用。第三,在筹集经费上,他认为船政经费时常不足,主要是当时主持船政的官员或者未能专职、或者品级太低而不能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所以建议朝廷“简派威望素著之大员,假以事权,使之坐镇堂皇,切实董劝以期成效”。为了广开源路,他认为可以“招致南洋富商之善理财者,辅同经理;荣以冠带,厚其犒劳,或藉资集股,或即令包办”,充分使用民间商业资本;甚至不反对向外国公司借债之举:“即或一时难筹巨款,亦可权借洋债以应急需。”②陈璧对船政的赤诚之心,昭然可见。

次日,即六月二十四日,陈璧感前折意犹未尽,再上《请派大员查明福建船政实在情形速规推广以振防务折》,针对反对人士对船政的诸多非议,为船政作了解释。他说,“今之议者不曰虚糜帑项,即曰滥给乾修,而负谤之。实由经费所领,不及四成,以致力薄功微,动招物议”。意思是说,议者多说船政耗资巨大而收效甚少,其实是因为投资不足所致,因为“大抵工程一事,经费足则愈见其节省,经费绌则愈见其虚糜”。“如工程紧急,人尽其力,无闲旷之职;合而计之,所成既多分,而核之成用弥少,此所谓愈见其节省者也”;但如果投资少,工作量少,但也要维持一个人员众多的工厂存在,所以显得“愈见其虚糜者也”。他认为,如果“经费筹足,委任得人,日盛月新,固非难事”,故“请皇上特简一公正明练之大员驰至该厂,切实查究明白条奏”,此处仍重申昨日奏折选用得力大员专门负责办船政的建议③。陈璧深知筹措事业之艰难,担心船政命运乖舛,故对之多有同情回护。

同年六月二十七日,陈璧上《船政整顿伊始敬陈管见以备采择恭折》,再次对热心为整顿船政出谋划策。他说,“泰西以水师为命源,水师以船政为根本”,屡次强调发展国防应以自我为主,批评朝廷热衷以巨资购买洋船而对本国船政事业却采取冷淡态度。他证明说船政制造的一些船不会比进口的逊色太多,而“费且大减之”,所以极力主张发展本国船政。他认为“应请饬下户部及总理衙门于三五年之间,每年筹的款二三百万两,拨交船政大臣,为制船开矿之用”,并应通过总理衙门聘请德国总监工及技术人员。最后是船政的管理问题。这次对以前屡次提到的主管人员应由大员驻厂专门负责的建议作了具体解释。他批评当时以福州将军兼管船政的做法,认为:为发展船政计,照理“将军应专驻船政”,而将军因机务纷沓必无力顾及,仅派总办又非熟悉厂务之人,难望起色;另外也应该提升船政地位,不应让船政大臣这么重要的职位“视为将军照例应得之兼差”,而应使筹船政款项这么繁重的事务,“为中外臣工之公职”,而非将军一人之私责。言外之意,就是主张以专门大员负责船政事业以利船政发展。至于内部管理,他建议要“遴选官绅士人,分执其事”,对风气要整肃,滥竽舞弊贪渎者,或革逐,或治罪,使船政内部“人心知儆,耳目一新”④。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经费捉襟见肘,陈璧的建议并未完全被采用,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以专人负责船政的主张,实际上使船政大臣这个职位的发生了一些变化。

2,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璧在整顿船政过程中的作用

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验,船政初具规模,但由于各种原因,船政的发展并不顺利,经费不足的老问题总是困扰船政的健康发展。光绪三十年(1904)福州将军兼船政大臣崇善面对船政经费短缺捉襟见肘的窘境,为自行解决船政经费部分来源,决定在福建船政局内创设铜币局。当时福州钱局共有3所,即南局、东局和福建机器局附设之造币西厂。与福建船政关系较大者是东局(即闽关局),全称闽海关铜币局。经过数月运作,稍具局面,但经营不善,生产能力极差,效益不佳。据《中外日报》记载:迨十二日开工,自晨至夜,核计所出,向之订购八十万者不及十万,局内上下骇绝”⑤。自开铸之日起至年底停铸止,除行销外,收支相抵,并无库存。包括船政的闽关局在内的整个福建铸币业的发展并不成功,都面临着整顿。

陈璧在经济事务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他特别关注福建的铸币情况。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二十二日,任度支部侍郎的陈璧作为钦差考查铜币大臣自粤抵闽。此时东西两局已奉部谕停铸长达一年又二个月之久。据陈璧实地考查,东局“厂屋半就垲毁,机器霉锈,材料散蚀,腐败情形实堪诧异”⑥。福建铸造币业在惨淡经营之后,非但不能盈余,反而亏损严重,负债累累,“不敷库平银二万九千五十一两三钱六分五厘三毫”⑦。调查清楚后,陈璧给军机处拍发一份加急密电,提出了自己对整顿福建钱币铸造业的设想,建议精简机构,裁撤东、西两局,只保留南局。除此之外,他还整顿了铜币局的内部管理,对“精神恍忽”⑧、力不从心的福州将军崇善和闽关铜币局总办候选道马景融等人的贪污等腐败行为作了据实奏报⑨。

借奉旨回闽考察铸币实情,陈璧对他魂牵梦萦的福建船政各项事务做了周密的考核与调查。他发现主持船政的福建船政提调、原福州知府高凌汉对厂务极不负责,导致曾经辉煌一时的福建船政衰败不堪,陈璧感到极为震惊和愤怒。五月陈璧回京之后马上呈上《请将福建船政提调高凌汉革职永不叙用片》,将其丑陋之行合盘托出,建议朝廷严加惩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陈璧对船政难以言怀的悲戗之情:“参观厂屋,半就圮毁,机器霉锈,材料散蚀,腐败情形,实堪诧异。虽由经费支绌,未能扩充,而败坏至此,殊难为之解免!”光绪盛怒之下批谕:“高凌汉著革职永不叙用,以儆官邪。该部知道,钦此”,表达了光绪帝对拯救船政的关注之心。陈璧借整顿福建铸币的机会,对处于困境过程中的船政颇为关心,并不惜得罪许多人,上奏折揭露相关负责人的丑行。可以说,他对清末整顿船政是有积极贡献的。

从陈璧奏折中可看出他为神州富强之殚心,为桑梓父老之竭虑;其用心之良苦,溢于言表。他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船政的深厚感情,正是他多次热心上书关心船政的动力源泉。船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说“以船政关系重大,非他省机器等局可比”,认为船政是水师的“根本”,“该厂之废兴于中国关系至大”,极力主张朝廷大力筹办。虽然结果未必如陈璧所愿,但至少影响了船政的发展,而且,他对国家的热忱和对船政的拳拳关切之情,也值得后人重视和研究。

综合陈璧的船政奏折,我们可以看出有几个特点:

第一,自主但不排外。作为一个受到传统教育的士人,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面前,他表现出很强的忧患意识,展示出比较自觉的主体性思维。船政作为本国筹办的一个洋务事业,陈氏不遗余力地支持船政制造中国的舰船。陈氏在奏折中不断注意强调“器要自制”、“权操于我”,要防止“受制于人”。他不仅主张“培中国之人才,去公家之冗费”,用人要逐渐使用中国人;造船制器开矿,也不能依赖洋人,中国也要自己开展;甚至连招商,也要防止“异族觊觎”,可以说处处留心。但是,他也并非盲目排外者,他不反对中国采用外洋之器物资金人物所可资中国之用者,例如他说船政如“一时难筹巨款,亦可权借洋债以应急需”,后来还建议聘请德国的总监工及技术人员。从陈氏身上,我们可以管见那个时代士大夫高度自尊而敏感的内心世界。

第二,对经济事务的专长。陈璧长期从事金融财政方面的事务,擅长于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他的建议中最精华的部分也在于此。他对船政经费不足的问题很关心,提出“因其固有之基,则事不劳;通其自然之利,则费不穷的合理建议。他借鉴西方商品经营制造业的经验,希望以此打开官办的垄断局面。在奏折中,他条分缕析,展示其可行性和巨大效益,体现出他的良苦用心和经济方面的才能。此外,他还非常关注船政的管理问题,例如光绪二十二年的那三次上书都涉及了他的“以大员专任船政”的主张,这也是因为考虑到,没有一定权位则不利协调,而不专任则无暇顾及船政。虽然陈璧的建议未被完全采纳,然而却有部分得到推行,而且取得一定成效和影响。

第三,强调务实,注重利用现有的条件。陈氏虽也是读书出身,但思想开明,认为“风气既开,不能拘泥古法”,不能再迂腐空谈了。他通过分析当时形势,立足于本地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可行的合理的建议。陈璧是闽人,对福建和船政的情况比较熟悉,所提出的建议也较为中肯;他注意实业,注意事半功倍,强调经济成本和效益,因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如,他的“为船政开自然之利”的建议,从开矿、铸钱、招商、办电等方面来深入阐述,无一不和当地条件紧密联系,前文对此已经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后来他建议造船制炮,也是依托于船政本身比较完善的工业资源。他认为船政的基础和实力都有可用之资,对朝廷大员“舍现成之厂地而不制,弃既有之匠徒而不用,必输金外洋,买残窳脆薄之船”之举,深感“不可解”。陈氏的建议皆为他殚精竭虑之作,在当时许多人还在为是否要办洋务自强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他能提出建设性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其“通自然之利”的主张发前人所未发,可见其为国家、为船政呕心沥血的一腔赤诚。

 

注释:

①陈璧:《望岩堂奏稿》,民国21(1932)铅印本六册(以下同一版本)

②陈璧:《奏为海防善后亟宜变通闽厂章程添设各项机器以开利源而备御侮恭折》,《望岩堂奏稿》卷1

③陈璧:《请派大员查明福建船政实在情形速规推广以振防务折》,《望岩堂奏稿》卷1

④陈璧:《船政整顿伊始敬陈管见以备采择恭折》,《望岩堂奏稿》卷1

⑤《中外日报》1905930

⑥陈璧:《请将福建船政提调高凌汉革职永不叙用片》,《望岩堂奏稿》卷3

⑦陈璧:《考查各省铜币厂事竣恭复恩命折》,《望岩堂奏稿》卷6

⑧陈璧:《请旨饬下闽浙总督松寿迅赴任电》,《望岩堂奏稿》卷5

⑨陈璧:《陈报考查闽厂情形电》、《请将闽关铜币局总办候选道马景融革职押追电》、《请将革道马景融交闽督查追并将马庆骐张启正一并革职办理电》,《望岩堂奏稿》卷5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