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企业发展潜力的调查报告

http://www.fzskl.com  2007-12-30 09:46:51  来源:福州社科网  

关于福州企业发展潜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福州企业发展潜力的调查报告 

刘必栋  刘绍月 

作者简介:刘必栋,男,(1950.7~),福州市企业调查队队长,邮编:350001

刘绍月,男,(1964.12~),福州市企业调查队综合科副科长,邮编:350001  

[提要]企业发展潜力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福州企业在总体上对企业在管理体制、生产投入、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持肯定的态度,但必须看到福州企业目前在集群经济、规模经济等方面与全国其他优势地区、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增强福州企业的发展潜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福州企业发展潜力 

企业发展潜力问题,是研究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正确引导当地经济发展、指导企业更好展望未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福州企业的发展潜力已有所增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所谓企业发展潜力,是指企业可预期的价值生产能力,也就是企业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潜在效用和企业在市场空间中的内在发展趋势。企业的发展潜力不是存在于一个突然的变革性的创新活动中,而是存在于产生企业发展潜力并且持续改进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中。企业发展潜力可以表现在企业的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是否具有生长的动力上,但企业的主营业务的前景和企业生长的发展阶段是决定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

一、当前福州企业对自身发展潜力的认识及其评估

认知自身的发展潜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估,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相当重要。

(一)调查样本设置及企业对发展潜力的总体评价

为深入了解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发展潜力的看法与评价,福州市企业调查队专门制发了调查问卷以展开广泛深入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87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调查企业涵盖了我市工业(112家)、建筑业(21家)、房地产业(22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15家)和其他(12家)等几大类企业,按注册类型划分,有国有企业(22家)、集体企业(7家);、股份合作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37家)、股份有限公司(24家)、私营企业(8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2家),除联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外,几乎涵盖了所有经济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福州企业对近年企业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是:有59.34%的被调查企业对近年来企业发展状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也有1/3的企业认为自身发展状况“一般”,只有6.05%的企业对自身发展状况表示不太满意。在询问2004年的企业利润时,除房地产业、国有企业表示该年的利润有所下降外,其他类的企业均表示利润有所增长。在问及2005年企业利润将如何时,有45.05%的企业表示将增长,23.08%的企业表示将持平,由此可见有2/3以上的企业对该年企业发展运营状况持肯定态度。

(二)福州企业自身发展潜力分项指标评价

1)对近年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程度的评价。有52.75%的企业对自身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状况的评价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同时也有42.86%的企业表示“一般”。调查发现,专业技术人才占本单位职工总人数80%以上的企业有9.9%;占本单位职工人数50~79%的企业也有20.33%;占30~49%的也有21.43%。可见大多数企业对目前自身企业拥有人才状况较为满意。与此同时,也有46.71%的企业表示其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不足总职工人数的30%。其人才缺口主要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

2)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比重及其评价。调查中,在回答“企业2004年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占当年利润总额的比例”时,有15.93%的企业表示其投入比例在“10%以上”,18.13%的企业表示为“5~9%”,15.38%的企业选择“3~4.9%”,20.88%的企业认同“0.1~2.9%”,还有21.43%的企业无投入。在问及企业的研发方式时,考虑到企业大多不是采取单一的研发方式,故要求按主次方式多项选择作答,其调查结果表明,位于主次关系第一选择首位者为“自主研发”,认同率达59.89%,其次为“委托研发”,认同率为10.99%;同时居主次关系第二选择首位为“委托研发”,认同率为14.84%;其次才是“与科研机构、院校机构、企业合作研发”,认同率为13.19%。可见在自主研发、委托研发、与科研机构、院校机构、企业合作研发,其他形式研发等四种方式中,我市大多数企业以自主研发为主,以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为辅。调查进一步表明,近年来我市企业研发成效还是不错的。在18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4.4%的企业已有产品获得国家级名牌,有18.13%的企业产品获得省级名牌,6.04%的企业产品获得市级名牌,19.78%的企业产品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也有39.01%企业暂无品牌或正在申报之中。这表明我市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科技研发,比较注重企业今后发展潜力的挖掘。

3)对企业资金运作状况的评价。本次调查中,企业经营者对自身流动资金运作情况评价“良好”的占45.60%,认为“一般”的有47.25%,认为“不佳”的仅7.15%。在回答“贵企业所在地政府收取的管理费用占企业‘三项费用’的比重”时,分别有4.4%的企业认可比重在“30%以上”和“29~15%之间”,有7.14%的企业认可在“14~10%”,有10.44%认为在“9~5%”,有20.88%认可在“4~2%”,也有39.01%的企业认可在“1%以下”。而在对本企业融资渠道的总体评价方面,38.46%的企业选择了“满意”或“比较满意”,半数的企业认为“一般”,还有11%的企业选择了“较不满意”或“不满意”。“较不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按主次关系排序),居主次关系第一选择首位的是“贷款条件苛刻”、“缺少担保机构的担保”、“融资渠道少”,分别占25%,其次为“审批手续繁琐”占10%;居第二选择首位为“缺少担保机构的担保”,占25%,其次则为“审批手续繁琐”,“融资渠道少”,分别占15%;居第三选择首位的是“可供选择的抵押品种少”,占15%,其次为“贷款条件苛刻”,“适合本企业的贷款品种较少”、“融资渠道少”,分别占10%。可见缺少担保机构、融资渠道少、可供选择的抵押品种少是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有六成企业对当地政府较高的管理费用颇有微辞。

4)对产品结构及其发展前景的评价。本次调查发现有59.35%的企业对自身产品结构的总体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37.36%的企业认为“一般”,3.2%的企业对自身产品结构表示“较不满意”或“不满意”。在回答对企业目前产品的发展前景看法时,62.64%的企业表示“乐观”或“比较乐观”,30.76%的企业认为“一般”,只有6.6%的企业表示“较不乐观”或“不乐观”。同时,有57.14%的企业对目前本身产品销售渠道“满意”或“比较满意”,32.97%的企业认为“一般”,也有7.05%的企业对目前企业销售渠道“较不满意”或“不满意”。在展望企业自身产品发展战略时,有19.23%的企业表示将更新换代,53.3%的企业表示要进一步研发和优化,17.58%的企业表示将保持现状,2.75%的企业表示将淘汰转型,2.2%的企业表示将继续贴牌发展。调查中,企业对未来发展计划的看法按主次关系排序居第一选择首位的是“加强内部管理”(50.55%),其次是“优化产品结构”(18.13%),第三是“扩大投资经营”(14.84%)(详见下图);排在第二选择并列首位的是“扩大投资经营”和“优化产品结构”(均为25.82%),其次为“产品更新换代”(16.48%),第三为“加强内部管理”(11.54%);列第三选择首位的是“加强内部管理”(17.03%),其次为“优化产品结构”(15.38%),第三为“扩大投资经营”(12.09%)。由此可见,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打算大多都是把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放在了重要位置,同时也表明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潜力有了较好的认识和体会。

5)对节能增效工作的看法与评价。本次被调查企业对自身节能增效工作的总体评价情况是,有45.61%的企业认可“满意”或“比较满意”,46.15%的企业认为“一般”,还有8.25%的企业认为“较不满意”或“不满意”。在回答“贵企业节能增效工作的主要体现”时,按主次关系排序居第一选择首位的是“加强办公管理”(45.05%),其次为“改进工序流程”(25.82%);处第二选择首位的是“改进工序流程”(27.47%),其次为“转变能耗方式”(15.38%);列第三选择首位的是“加强办公管理”(16.48%),其次为“与奖惩挂钩”(12.64%)和“转变能耗方式”(11.54%)。企业认为当前影响节能增效工作的因素是:居主次关系第一选择首位的是“能源涨价”(70.88%),其次为“节能工程投入大”(8.24%);处第二选择首位的“节能工程投入大”(25.27%),其次为“员工素质不高”(5.93%)和“设备陈旧”(10.44%);列第三选择首位的是“员工素质不高”(9.89%),其次为“设备陈旧”(8.24%)。由此可见,能源涨价和节能工程投入大、员工素质不高是影响当前企业节能增效工作的主要因素。

6)对产权改制、诚信、竞争环境等方面的看法与评价。调查中,有86.27%的企业对自身诚信情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12.64%的企业认为“一般”。企业对福州市场竞争环境的评价是,有43.96%的企业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48.9%的企业认为“一般”,还有7.15%的企业“较不满意”或“不满意”。企业对福州市产业配套情况的评价是,有36.26%的企业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56.04%的企业认为“一般”,也有7.69%的企业认为“比较不满意”或“不满意”。有44.51%的企业表示愿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产权改制,同时也有40.11%的企业表示不愿意,还有15.38%的企业未表明态度。在回答不愿参与改制的原因时,按主次关系居第一选择首位的是“担心失去自主经营权”(32%),其次是“担心产权不明晰”(13.58%);处第二选择首位的是“担心产权不明晰”和“担心自有品牌流失”(均为14.81%),其次为“担心背上原来企业的负担”(7.41%);列第三选择首位的是“担心自有品牌流失”(7.41%),其次为“担心产权不明晰”(4.94%),可见企业的顾虑是多方面的。

7)对在福州投资发展环境的看法与评价。调查中企业在回答“目前在福州发展面临的外部阻碍因素”时,按主次关系程度排在第一选择首位的是“劳动力和人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24.18%),其次为“能源供给相对紧张”(21.98%),第三是“税费负担重压力大”(16.48%);排第二选择首位的是“税费负担重压力大”(19.23%),其次为“劳动力和人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17.03%),第三是“市场秩序不规范”(12.09%);列第三选择首位的是“税费负担重压力大”(10.99%),其次是“信用环境相对较差”(8.24%),第三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和“融资渠道少难度大”(分别占6.59%)。在回答“企业在投资和经营管理中希望得到政府部门哪些方面的帮助”时,按主次关系排序居第一选择首位的是“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手续”(21.43%),其次是“清理过时的税制规定减轻税收负担”(18.13%),居第三、四、五位依次是“进一步依法加强企业财产的保护”(17.03%)、“在技术创新方面为企业牵线搭桥”(15.38%)和“在银行贷款方面放宽限制”(12.09%);在第二选择中排首位的是“清理过时的税制规定减轻税收负担”(22.53%),其次是“在银行贷款方面放宽限制”(17.58%),居第三、四、五位依次是“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手续”(13.19%)、“从政策、资金上鼓励和引导企业进入高科技领域”(10.44%)和“在技术创新方面为企业牵线搭桥”(7.69%);在第三选择中排首位的是“清理过时的税制规定减轻税收负担”(14.29%),其次是“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12.09%),居第三、四、五位依次是“从政策、资金上鼓励和引导企业进入高科技领域”(9.34%)、“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手续”(8.79%)、“放宽企业准入门槛公平竞争”(8.24%)。可见,企业对人才需求、能源涨价、税费负担、信息技术需求相对迫切。在问卷开放式回答对政府如何促进企业发展潜力的合理化意见建议时,企业的回答基本与上述看法及评价相一致。

二、与外地省市行业、企业发展潜力对比分析

(一)   工业园区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对比

1浙江各市工业园区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2002年)

单位:亿元、平方公里

  

投资合计

已建成面积

销售收入

投资密度

经济密度

杭州市

671.24

93.17

1104.77

7.20

11.85

宁波市

950.08

186.83

1092.26

5.09

5.85

温州市

475.88

39.37

490.61

12.09

12.46

嘉兴市

458.26

117.02

596.00

3.92

5.09

湖州市

257.11

61.80

859.84

8.84

5.81

绍兴市

630.23

92.17

748.42

6.84

8.12

金华市

445.96

69.18

404.03

6.45

5.84

衢州市

96.01

28.87

86.66

3.33

3.00

舟山市

37.44

7.61

37.73

4.92

4.96

台州市

245.87

46.27

237.21

5.31

5.13

丽水市

74.28

11.28

38.13

6.59

3.38

2 福州市工业园区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2004)

单位:亿元、平方公里

  

投资合计

已建成面积

销售收入

投资密度

经济密度

金山工业区

69

8.33

58.4

8.28

7.01

江阴工业区

98

13.8

3.93

7.10

0.28

福州软件园

3

3

35.67

1.0

11.89

青口投资区

5.19

22.06

58.94

0.23

2.67

元洪投资区

5

15

23.1

0.33

1.54

滨海工业区

16.82

30.87

22.68

0.55

0.73

合计

197.01

101.39

202.72

1.94

2.0

 

从表1、表2和我们掌握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市2004年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与浙江省各地级市2002年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无论在总体投资密度还是经济密度上都不如他们。目前我市只有金山工业区和福州软件园区相对要好一些。

(二)工业产品外销及市场占有情况对比

根据去年底我队对福州工业产品市场占有情况调查数据分析:2003年,我市工业产品在省内、省外(国内)、境外三大市场销售比例为32.52641.5。销往省外和境外的比例分别比全省水平高出2.2610.37个百分点。体现出我市工业经济外向度较高的特色。

1.省内销售情况。我市工业产品在省内的销售比重为32.5%,从所调查的32个行业看,我市工业品销往省内比重达60%以上的有四大行业,分别是造纸及纸制品、印刷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废料的加工处理业,销售比重分别为84.35%84.12%72.05%63.69%。省内销售比重过半的还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58.81%)、食品制造(57.9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7.66%)、非金属矿采选(56.53%)、金属制品业(53.76%)。

2.省外(国内)销售情况。我市工业品省外(国内)销售比重为26%,低于省内市场销售比重5.5个百分点。从分行业来看:我市工业品的省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烟叶复烤业、黑色金属(钢)压延加工、精制茶加工业等四大行业;它们在省外的销售比重分别为79.9%69.87%66.41%55.48%

3.境外销售情况。我市工业品境外销售比重为41.5%,外销产品主要以水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产品、运动鞋及塑料制品为主。

而与我省相邻的温州市,其2001年特色产业的市场份额及出口情况就如下表3。可见在产品特色及市场份额上我市与温州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温州优势特色产业概况一览表(2001年度)
    

序号

主要产业

总产值
(
亿元)

出口交货值
(
亿美元)

市场份额
(%)

   

1

 

296

4.62

20%

市场份额仅指皮鞋、出口为温州海关出口数字

2

 

265

3.29

省外10%

指产量

3

塑料制品

180

0.88

省外2/3

 

4

工业电器

100

3.0

35%

出口仅指柳市镇

5

包装印刷

90

 

 

 

6

合成革

80

 

省外70%

 

7

 

50

1.93

省外65%

 

8

 

45

4.88

省外80%

指产值占国内同行产值

9

汽摩配

38.3

0.51

8%

2000年统计数字

10

 

30

 

20%

2000年统计数字

11

 

20

 

省外90%
境外70%

仅金属外壳打火机

12

 

16

1.0

省外1/3

指产值占国内同行产值

13

剃须刀

12

0.87

省外60%

 

 

 

1222.3

 

 

占工业总产值的60.95%

  资料来源:《温州市计委2002年优秀调研报告集》(三)中国名牌产品数量情况对比

目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当中,青岛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件,占全国540个“中国名牌”产品的5.67%,成为全国拥有中国名牌产品数量最多的副省级城市,其他依次为:宁波(23件),深圳(22件),广州(17件),杭州(12件),厦门(8件),哈尔滨(7件),南京(5件),济南、大连(4件)、沈阳(4件)、成都(4件)、西安(4件),武汉(3件),长春(1件)。

2003年我市仅有“福耀”“福辉”“飞毛腿”3个中国名牌产品,泉州市却拥有7个中国名牌、9个中国驰名商标。可见我市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电信、医药、化工、机械等多数行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依赖从国外引进,且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依靠仿制。虽然我市的工业产品在市场占有上有一定份额,但与兄弟地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是名牌产品少。这说明我市一些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虽居领先地位,但还未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及市场潜力等同其他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工业品整体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还偏弱。

三、对提升福州企业发展潜力的几点思考

就企业发展潜力而言,我市一些企业还走不出“小富则安”的怪圈,对企业发展潜力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甚至还有点自我满足、不思忧患的意味,因而对目前一些相关企业发展潜力因素较为满意,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有比较才有进步,应该看到我市企业在内部管理、科技投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还必须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在提高企业潜力方面的作用

政府提升企业发展潜力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相比较而言,目前急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帮助企业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财政支出,防止债务和金融危机,尽可能为优势企业提供财务支持,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第二,要科学地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把重点放在扶优扶强上。搞好统筹协调,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建立一批大型的先进的、在国内有支柱地位的、具有较强潜力的大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上,要注意加大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继续落实好“飞地工业”做法,把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向一个园区集中。在招商引资方面也要进一步有意识的向这方面努力。

第三,要完善技术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企业与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桥梁。要采取诸如国债贴息、技改贴息等措施,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培育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服务。

总之,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及行业产业协会的作用,帮助搜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同行业的统计资料和相关资料,组织专家建立一套便于评价、可操作性强的潜力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分析论断、咨询策划,帮助企业寻找市场潜力和生产潜力,引导企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潜力上来。

(二)要进一步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以提升核心发展潜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潜力的核心,在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企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否则势必要被时代所淘汰。一是要不断改造现有工艺装备,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二是要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不能满足现在的贴牌生产,而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三是要力所能及地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究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或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四是要大力优化引进技术结构,重视软科学软技术的引进,并加强对现有知识产权及未来研发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要进一步搞好营销、开拓市场,特别是在创建著名品牌上下功夫

在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行业之间、产品之间、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竞争都十分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开拓市场,狠抓市场营销。因此,要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掌握市场动向,科学合理地制订产品定位、市场辐射和产品投放。在此基础上,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并能快速作出反应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信息网络,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如电子商务活动来强化行销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企业产品,树立企业形象,还可以通过参加展览会、博览会等形式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使产品深入消费者心中。当前,特别要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讲究诚信经营,加强品牌创新和保护意识,做到成熟一个品牌就发展、宣传、树立一个名牌,努力提升所在城市及企业的竞争力。

(四)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努力提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永恒主题。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如上述调查中,有1/3的企业对自身经营业绩不太满意,也有1/3强的企业对产品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近四成的企业对产品销售渠道不太乐观,近四成的企业还没形成自己的品牌,等等。按照潜力等级划分来看,我市企业除十几个大型企业可达“可定义级”,个别企业达“可管理级”外,大多数中型企业还处在“可重复级”,小型企业基本上都处于“初始级”。换句话说,我市企业抵制风险的能力还很弱,还很有必要在加强自身内在素质上作出更大的努力。因此,要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其它基础工作,提高产出效率。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经验,使我市企业管理水平能尽快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五)要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

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潜力的发展、发挥、成效等都在于人才的应用及其素质高低。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建立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人善用,为有用的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努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要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流动机制,实行岗位培训聘任制,建立留住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大力提拔一些热爱企业、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并在分配上要向为企业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倾斜,重奖对企业发展做出成就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骨干,打造企业潜力发展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①《企业发展潜力的等级划分及其案例分析》,王惠芬著,ChinaByte

②《企业应用MRPII/ERP系统的理论与案例分析》王惠芬、徐少春、黎文编著,北京出版社

③《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杨一平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