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与结婚(续)

http://www.fzskl.com  2008-12-09 16:07:30  来源:福州社科网  
 

 

订婚与结婚(续)*

[美]卢公明著陈俱译

 

 本文为《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第四章,前三章本刊已发表。

 

已婚妇女所遵行的迷信习俗与有关事项

  在中国,妇女婚后的生活,除非有儿子伴随,几乎没有幸福可言。做妻子的迫切希望为丈夫生下儿子,使其姓氏永远流传,死后有人在牌位前焚香。假如女方真的不育,或害怕不育,她就往往运用各种迷信手段,以期尽快怀上孩子;想法辨别胎儿的性别;产期将近,则祈求顺产。

  妇女婚后长时间仍然无子,可能采取以下措施。她可能将别人家的女孩抱来,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她看做亲生的孩子一样养育。中国人有这样的观念:这一做法有助于怀孕。思维的顺序是如此解释的:妇人在幽冥世界里有一株树作为替身。她会不会生孩子,生几个,是男是女,就看这株作为替身的树上有没有花;假使有花,还要看有几朵,什么颜色。如果树上有红花,会生女儿;如果是白花,会生儿子。假如花的颜色不同,有白有红,她就有男有女;如果根本没花,那么这个可怜的妇人自然不会生孩子。但是,如果在尘世之中,人们将另一株树上的嫩枝“嫁接”过来,就有可能结出想要的果实,中国人发明了聪慧的计策,给无子的家庭“过继”一个孩子,期望冥间那株代表无子之妇的树到了一定时刻会开出花来;于是,通过这一神奇的嫁接技艺,她深信一定会生男育女。

  如果已婚妇女对这种办法的效验没有多大信心,家里就不会妄费金钱精力去收养一个女孩,将她养大,再嫁出去。赤贫的家庭由于没钱,不会采取这种办法来治疗不育症。

  有时,无子的有夫之妇急于洞悉自己的未来,她会请个女巫,据称有能力看到冥间的一切,替她去看一看代表她的那株树究竟是茂盛还是枯萎,有些什么花,是红是白,哪朵先开,看了回来向她报告。许多聪明可敬的妇女相信女巫提供的信息,很乐意地付钱给她们。

婚后好几年还没孩子,或者只生女的,或者孩子夭折,担心她不会生男孩,或者担心孩子不能长大成人,往往请来男巫、女巫,举行所谓“换花盆”的仪式。他们设想生孩子和在花盆里种花极为相象,与盆里是什么样的土有莫大关系。如果没生孩子,或者生后死了,就像种了病花一样,原因在于“土不好”。据称雇来的人要到冥间去,找到代表这个妇人的花树,将盆中的土换掉,简单地说,叫做换花盆。或者她雇人造出一定数量的纸花,放在两个纸做的花盆里,女巫或男巫先在盆上施行法术,然后调换两者的位置,再将纸盆和纸花烧掉。如此调换位置,表明在阴司地府的花盆已经换了土,其目的全在于能生育健康的男孩。

  每年阴历正月和八月的十一到十五日,无子妇人来到几座香火最盛的庙宇,庙里供奉保佑孩童的女神,通称“娘奶”。(译注:英文作Mother。即闽台民间广泛信仰的妇女儿童保护神“临水夫人”陈靖姑。福州话称母亲为“娘奶”。)她们想要得到的是这位女神的一只鞋子。这鞋不是她脚上穿的,她们想要的鞋一般是人们献给女神的感恩供品。来求鞋的人在女神塑像面前点烛烧香,许愿说,如果帮助她生个男孩,一定来谢恩。鞋拿回家,放在供奉女神的龛里或龛边。虽然有的家庭神龛不是专门为“娘奶”而设,但没关系,每月初一、十五,点烛、烧香、烧纸钱、献鲜花。这鞋是代表女神的,占很大比例的已婚女子都相信十分灵验。如此祈求之后,果然生了孩子,真的有这般幸运的事,欢乐的母亲按照她所许的愿,做了一双鞋,就像她从庙里拿到的那一只的模样,前来还愿。她将这两只鞋连同原来那一只,来到庙里谢恩,同时还会有几盘食品。有些妇人迫切要求生育,到好几处庙宇求鞋。等她们做了母亲,要到这么多处庙宇去谢神——最后拿到鞋的那一处供得最多。

  有的妇人不是寻求女神的鞋,而是向神求些手中的花,或是神像旁边花瓶中的花。鞋是借来的,花是讨来的。回到家里,她将讨来的花戴在自己头上,或者插在家里供奉的女神“娘奶”的神龛边的花瓶中,不必再行礼拜仪式。假如不同时间、从几处供奉“娘奶”的庙宇得到不同的花,一旦生子,就要拿肉到这几处庙宇,向“娘奶”的神像致谢。如果祈求无效,没有当成母亲,女神得不到她的感谢。

  当妻子怀孕五个月之后,做丈夫的每每向女神“娘奶”答谢,或者拜谢他所喜欢的其他神明,祈求继续赐予恩惠。其方式是:在靠近天光的地方摆一张桌子,安排肉、鱼、禽、饭等等共十盘,一瓶鲜花,五种瓜籽干果,一个灯笼,三支香,一对蜡烛,十杯酒。一个道士来念老一套的经文。在举行仪式时,他所念的,实际上就像对神讲了一通:“某某人,其妻已妊娠五月,现敬献供品,以表谢意。祈求为她保胎,身体康健,无灾无难,诞生婴孩,其时将另行答谢。”

  临近分娩,许多家庭要选一吉日,举行仪式,据称是为了抚慰两个女鬼,她们在婴孩诞生之时想来残害产妇。另一种说法是,这一仪式的目的在于威吓、驱逐这两恶鬼,不让她们出场伤害妇女。做法如下:桌上摆八盘或十盘食品,摆花,点烛,烧香,烧纸钱。一个术士念经。将一种草剪十段或二十段,长约一寸,将普通的纸剪成蟹形,放在香炉中烧掉。有时抓来几只活蟹,做完仪式扔到街上。据信,这样做大大有助于威慑这两恶鬼,或者抚慰她们,使其不敢在婴儿诞生之时闯进产房。为什么用蟹?据说,按当地方言,一个恶鬼的名字和蟹同音。

  仪式结束后,撤去肉和其它可吃的东西,桌上另摆香、烛、瓜籽、酒、一杯清水,但没有肉。这时,由术士请来地狱中“血池”的掌管者以及阴间种种恶鬼,接受孕妇丈夫的礼拜。术士做了某些动作,目的在于赢得“血池”掌管者的善意和保护,这个掌管者正是办理婴儿降生的事的。这时烧成的香灰,用红纸包起来,挂在家里的香炉边,直到婴儿诞生后三十天,再放入炉中,在答谢“血池”掌管者的仪式时烧掉。婴儿诞生前的一段时间,在这小纸包前面烧一支香,点一对烛,每天两次。

  假如妇人想知道她腹中胎儿是男是女,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来断定这一令人感兴趣的事实真相。她算一算自己的年龄、出生月份、日子和时辰。这些数字的总和,加上她下决心计算这一天的月份、日子、时辰。她记住这个总和,开始点算女神“娘奶”的三十六个助手的塑像或画像,一直点到和她所记住的数字相符为止;假如她的数字超过三十六,她就继续点下去,点到她所记住的数字。她所点到的女神助手怀中抱的婴儿是男是女,就应该是她腹中婴儿的性别!如果碰巧这个助手没有抱孩子,她得到的结论是:女神不想告诉她,或会流产,不然就是养不活。

  有些已婚妇女采取上述办法来弄清她们会不会有孩子,据说,点到的那位女神助手有没有抱着孩子就可以明白;点到和她年龄相符的那个画像或塑像,可判断腹中婴儿的性别,或者判断她们会不会有孩子。

  无子的已婚妇女在数女神助手的塑像或画像之前,先向“娘奶”许愿,如果赐予她一个男孩,她一定花钱装修女神助手的像(即是指上文所说的与她的年、月、日、时之数相符的那位助手的像),这样做的并不少见。随后,如果生个男孩,她会雇个工人为这尊幸运的神像装修、贴金。

  这里说的三十六个女神助手的塑像,可以在供奉“娘奶”的庙里见到。有时,这些神像是画在此类庙宇的壁上。道士为孩童施行“过关”的特殊仪式时使用的挂图,也画了这些图像。

  如果遇到难产,人们认为这是恶鬼不让婴儿降生到世间来。于是请道士来施行法术,以驱逐恶鬼。三杯酒,五种干果摆了一盘,烧香点烛,放在桌子上,备好几种纸钱等适当的时候烧掉。道士咕噜咕噜地念着不可解的隐语,同时在桌上捶击,大约闹了半点钟,他拿出三张两三寸宽、一尺多长的黄纸符,一张贴在卧室的门上,一张罩在产妇头上,另一张烧成灰,冲开水,让产妇喝下去。

  如果比平常时间拖了很久,孩子仍然生不出来,产妇遭受很大痛苦,而且担心有生命危险,家属亲友弄来木偶戏,其中一个木偶就是女神“娘奶”。木偶在产妇房间的门边来回表演和跳舞几次,然后拿走。有时,代表“娘奶”的木偶放在产妇身上,向下舞蹈或行走三次。这里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很灵验。做了之后孩子生下来了,这一家就有义务出钱演戏,一个月内的某日,在家里或附近的庙里,向这些木偶的首脑致敬。有时表演只用一个木偶,就是称为“娘奶”的那女神。

  吃尽了苦头,仍然无法分娩,有的家庭求助于如下的计策:两张同类的纸钱,一金一银,三支香,一对烛,送到“大王”庙里,有一尊站在“大王”塑像面前,面向“大王”的助手,被称为“值符”的神,就是求救的对象。献祭的人点燃这些致敬的物品,然后转动这尊神像,使之面朝外,背对“大王”。这样做的目的是求神帮助将孩子转动一下,赶快生出来;他们设想的理由是,孩子生不出来的原因在于位置不对。其后孩子居然生出来了,三十天之内要向这尊神还礼,献上肉、鱼、米饭,点上香烛。孩子降生世间后,要尽快将这尊神像恢复到原来的方位。

  有时,人们相信这孩子降生时中邪,若非及时防止,必定导致夭折。婴儿不吃不啼,好像没有生气,采取的对策和已经叙述过的做法很相似,显著不同之处仅在于道士用三张黄符作为结束。仪式完毕之后,一张符挂在产妇躺着的床上,另一张折叠成三角形,当孩子“三旦”(出生三天)时放在帽中;或者藏在身上,时间不定。还有一张烧成灰,冲入水中,供出生后第三天洗澡,起净化作用。

 

婴孩一周岁以内应予施行的

奇特习俗或迷信举动

 

婴孩出生后的第三天,接生婆给他洗第一次澡。洗澡必须在“婴孩女神”(即上文说到的“娘奶”)形象之前进行。按照设想,这位神明专管看顾照料儿童,不论男女,直到十六岁为止。为婴孩洗澡,要给女神备好五盘或八盘供品,肉、果等等,摆在女神塑像或画像面前的桌上,还要有酒、香、烛、鲜花。这是对“娘奶”在此之前所给予帮助的答谢。食物随后撤去,由家中的人享用。这一天,亲戚朋友会送来食品,如:家禽、线面、糕饼等等,以表示祝贺。

  洗好了澡,立即施行一项重要习俗:缚手腕。做法各有很大不同。有些家庭不过用红棉线将一枚或几枚古钱缚在两边手腕上,为时十一天,或更多些。也有些家庭只用松松的红带子套在手腕上,就像戴手环。

  还有些家庭备好几件银玩物,如,微型印章、小铃、鼓、杵、槌。拿一两件玩物,加上古钱,系在两边手腕上。所用的带子大约两尺长,两端系着手腕,留下一尺左右,松松地垂在中间。有的家庭等到孩子十四天就不再系了。这些红带子或红线,有的有铜钱或玩物,有的没有,有些家庭让孩子系了几个月,甚至一年。带子弄脏了,换上干净的。

  古钱当做符咒,用以辟邪。银玩具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祝福,表示富贵的愿望。将手腕系在一起,为了防止日后顽皮,不听话。人们设想,如此缚住手腕,就像把他(她)捆住,今后不至于惹麻烦,不会去瞎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小孩调皮捣蛋的时候,人们就问:是不是他们的妈妈没给他们缚手腕?含意即是:如果年幼时缚过手腕,长大了就会克制,不至于行为不端。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用一张红纸,写上两个字,细心地折叠好,裹着某种物件的小包,用红线扎起来,挂在孩子母亲房门外边的钉子上面。这纸和物件是为了使孩子“避邪”;与这一家不算很亲密的人看到这,就明白这是请他们不要进房间。有的说,这红纸要挂十一天,这段时间内只有婴儿洗澡时在场的人才允许进去。

  小包内的东西有:两颗有果实的皂荚(可制成洗澡用的肥皂)、一些灯芯草、一双筷子、一两个葱头、一两块木炭、一些猫毛狗毛。孩子父亲的一条裤子放在床铺的框架上,裤头向下。裤上贴一张红纸,写着“邪入裤”,以免折磨孩子。挂在卧室门外的小包内还有猫毛狗毛,为了在十一天内附近猫狗的吵闹声不要使孩子受惊。木炭的含意是使孩子刻苦刚强。葱头表示孩子聪明机灵。灯芯草说明孩子一生幸运如意。两颗皂荚可以帮助孩子干净整齐。人们相信,在门上还挂着这小包的十一天内,外人不要进去;如果外人进了房,孩子的牙龈会出现白色溃疡,以后多病,难于抚养。

  孩子出生后的第十四天,房门上的小包拿走,床架上的裤子也取去。这时,大多数的家庭要供奉“娘奶”,感谢她保护婴儿。房间里本来就有“娘奶”的画像,前面摆一张桌子,桌上的供品有肉、果、蔬之类。假如孩子不满十四天就死去,当然不会有这样的答谢。

产后满一个月,从理论上说,母亲坐月子之后,她和孩子可以初次离开床铺。这一天,要举行另一重要仪式,初次给孩子剃头,请剃头匠来,或者家里的人自己来剃。有的人很细心,女孩子要在“娘奶”的形象面前,男孩子要在祖宗牌位面前,烧香点烛。这一场合也要供奉女神,请亲戚好友来参加宴会。他们来,可以为孩子剃头作证。来的人要带礼品,钱或银环,线面或家禽等等。如果孩子是头一胎,往往请道士来举行仪式,叫做“过关”,为了使孩子受益。这一天,孩子的外婆一定会送礼物来,衣裳或食品。食品通常有二十个彩画的鸭蛋,一定数量的软甜糕,每一块糕的表面印着或画上各种颜色的杏花;不能用白色,因为白是丧事的象征。鸭蛋上面用鲜艳的颜色画着孩童、花朵、动物。这一天,通常要请外婆来吃饭。如果属于社会上的上层阶级,外婆一般不会接受邀请,而是派仆人送礼物。这一天是欢乐的喜庆日子,在富人当中要有许多排场和花费,特别值得庆贺的是长子初次剃头。

 


1为满月的小孩剃头

    这时,孩子的双亲要对亲戚知交的盛情作出回应,他们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和满一个月的日子都送了礼,现要以礼物来回敬。回赠的东西常见的有小圆饼,剖开后夹上小片熟猪肉,像三明治的样子。(译注:小圆饼,即福州常见的“光饼”。)送的数量,一家从十个到一百个不等,大半要看自己的经济状况以及先前收到人家送来的东西价值若干。

  孩子长到四个月,要再次感谢“娘奶”;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宴会,他们送钱、送食品。如同做满月一样,外婆居于重要地位;如果她不能亲自来,她的礼物也是很显眼的。只要家庭状况许可,外婆会送来昂贵的食品、衣服,小孩坐椅(有的漆上红色),还加上糖果。各种食物作为献给“娘奶”的供品。快乐的父亲,祖父祖母,在女神面前鞠躬行礼,祝愿孩子脾气好,容易抚养,长得快,夜里睡好觉,白天精神好,不哭不闹,身体健康。食品先摆在祖宗牌位面前供过,然后在宴会上让家里人和宾客吃掉。

  满了四个月,才会让孩子坐在椅子上。这一天的适当时刻,将外婆给的软糖放在有滚轴的椅子上。这样让孩子学会坐椅子,不必老是要保姆和妈妈抱着。这种椅子往往漆得很美丽,挂上许多玩的东西。这一天之前,很谨慎地不让孩子吃荤的食物。此后才开始吃一点——就是供奉“娘奶”和祖宗牌位的肉。


2四个月大的小孩坐在童椅里  

  孩子周岁生日,又是答谢“娘奶”的一天,又是外婆送来食品和衣裳。如果是男孩子,除了别的衣服,还有一双男童鞋和一顶帽子;如果是女孩子,会有小手镯和头上的饰品。从道理上说,谢恩的供品是由孩子外婆提供的,假使她不能全包下来,不足部分由她的女婿即孩子的爸来解决,尽管对人家还说是这位满心欢喜的外婆给的。

  这次宴会之前,拿来一个大竹匾,就像农民筛稻谷用的,放在祖宗牌位前面的桌上,点好香烛。匾里放着戥子、剪刀、尺、铜镜、纸张、墨、一两本书、算盘、金银饰物、果品,等等。孩子穿上外婆刚送来的新衣,放到匾上许多物品中间。“现在就要看这孩子首先抓来玩的是什么”。这是双亲和前来的亲友怀着很大兴趣的时刻。据称,孩子首先抓住的东西,表明他将来在这个世间的职业、性格和状况。假如是男孩子,首先抓了书或有关文字的物件,如笔、墨,说明他将来是个杰出的学者;如果他抓着戥子或是金银饰品,表明他将来以富著称,擅长弄钱。(译注:这一活动,福州话称“做晬”,晬即周岁之意。)

 


3周岁的孩子在抓玩物

(译注:福州话称“抓晬”)

 

  宋代有个孩子,当他满周岁那一天,坐在匾上,一手先抓住两件微型武器,另一手抓住类似国家祭祀仪式用的器皿。过一会儿,他放掉这些,拿起一枚印章。他再也不去理会面前其它玩物了。这一结果表明:“这孩子日后成为帝国的大臣”!今天,当孩子们庆祝周岁生日,在祖宗牌位面前放着匾,人们站在旁边,常常谈论这些类似的事情。

  在已经描述过以及还要描述的所有场面中,在女神或祖宗牌位面前点上香烛,特别是关系到孩子的事,“把孩子带来参加祭拜,以某种方式,双手向上向下拱几次。孩子从相当幼小的时候起就受到教导,祭拜偶像和祖宗牌位。”有时,不是孩子自己的双手上下移动,而是由别人抱着在祭拜对象面前上下移动,就等于他自己祭拜。

 


  图4父亲教儿子跪拜  

 

孩子一周岁之后应予施行的奇特习俗或迷信活动

 

  这里已经说过的是孩子一周岁以内所实行的习俗。现在还要说的是其后一段时间。总的来说,所实行的是同一的方式,不论男孩女孩,通常都是这样做的。为了方便起见,用男性代名词来总括。

  孩子每年生日,除非要做“过关”仪式,父母亲都要在“娘奶”的神像面前供奉食物,直到十六岁为止,他们称为“烧娘奶纸”,感谢她以往赐予的恩惠。通常不请道士。有些家庭,可能考虑到孩子的健康状况,给孩子做生日时,“过关”和“烧娘奶纸”并行。

  许多家庭有这样的习惯:当孩子刚开始走路的时候,家里的人拿一把大刀,就像厨房切菜用的,刀刃向下,放在蹒跚而行的孩子双腿之间,向地面切一刀,好似切下什么东西。这叫做“割脚绳”。这个动作重复两三次。有时不是将刀放在腿间,而是当孩子独立走路时在他背后朝下切两三刀。这样做的用意是有助于他学行走,设想对防止孩子跌跤大有好处。

  依据许多中国人的感情和实践,“过关”的仪式对孩子的幸福有莫大关系。有些家庭每年定规施行;有的隔一年来一次,比如一岁和三岁;也有的每三年一次,比如三岁和六岁;如此类推,做到孩子十六岁为止,也许还做一次“出幼”(步出童年)的仪式才算结束。有时,孩子生病,每月做一两次“过关”,或是一年做几次,依孩子的情况和双亲的愿望与能力而定。从孩子出生后第三天直到他们设想孩子能脱离“娘奶”的照管为止,也许此地几乎所有家庭多多少少都举行这样的仪式。有的听从算命先生所说,认定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

  “过关”加上附带的仪式,通常要花费一整天。


    图5“过关”  

  几个道教的术士,即道士(绝对不会是佛教教徒),按照预定的安排,早餐前后来到孩子父母的家,先布置祭坛,用桌子叠起来。最高的桌上放香炉、烛以及好几个道教的神像。祭坛后面,挂起三张纸帷,上面画着几十个女神,其中“娘奶”居于显著地位。房间的适当地方摆一张桌子,上面放五盘、八盘或是十盘的肉、菜、果、糕饼。一切就绪,一个道士摇着铃,同时念起经来,另一人敲鼓,还有的打铙钹等等,主要目的是邀请某些女神到场,以惯常的方式,反覆念着她们的名字和住处,好像真的可以请来这些驰名的女神。她们被尊为接生婆或保姆,相信她们对养育儿童特别关心,或者她们原先住在附近乡村,都邀请到场。

  到了适当时刻,一般是下午,这些女神应邀前来参加宴会,已经摆好一桌供她们享用。除了八种或十种食物,还备了一盆热水,毛巾、扇子、化妆品、人造花,这些是女性神明进餐前的特需。道士摇铃、打鼓、敲铙钹,无休止地念经,作为对女神的邀请。

  下午某时,一张桌子摆在房间的前方,按其相对位置而言,在“天前”,桌上放一个量米的斗,里面放很多东西,桌上有七小堆米,按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每堆米上放一盏灯。香、烛、灯,全都点燃;三个道士,一人站在桌前,两人在后,以平常方式进行“拜斗”仪式。

  最后过“关”,时间在下午的后半晌或接近黄昏。这“关”是竹子做的,糊上红白纸,约七尺高,两尺半或三尺宽,价值一角半到两角钱。房内家具要安排好,让道士和一帮人穿过这个关,转来转去,路线不会重复。有时,一张桌子摆在中间,四周腾出空间,一个穿着杂色裙子、头戴奇形怪状帽子的道士,一手拿小铃(或是柄上挂小铃的剑),另一手拿号角,在“关”前念经文或咒语,这时,“关”往往放在房间的中央。如此装扮的道士以“娘奶”的替身出现,施行法术,将孩童从恶鬼、疾病和邪气中拯救出来。家长(若外出或生病就由另一人代替)将家里小孩叫到一起。他手抱不会走路或有病的孩子,其他孩子跟着,每人手中一支香。道士吹了一阵号角之后,慢慢地向前走,通过了“关”。家长或其代表跟在他的后面,家中所有小孩也都这样过了“关”。这时,别的道士在做各种动作来协助,如打鼓敲铙钹。道士头子向空中挥剑,有时挥舞的动作犹如蛇的形状,正向着不可见的物体进击。

  然后,“关”移到房间的一个角落,道士、家主、孩子们再以同样的方式过了“关”。接着,移到每一个角落,最后又回到中间,道士和跟随者都要一次又一次地过“关”。过完之后,“关”被劈成碎片,扔到院子里或者门外街道中,点火烧掉,仪式算是完成了。

  在进行仪式的过程中,总要用一个约一尺高的小木雕像来代表受惠的儿童。初次使用的必须是新的雕像;不用的时候要细心地保存好;往往放在室内“娘奶”的形象旁边。木雕像的背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如果这孩子在十六岁之前死了,木雕像和尸体一起放在棺材里埋葬。等到做了“出幼”的仪式之后,这雕像常常当做家里孩子们的玩物。如果孩子病得很厉害,无法由人抱着过关,就将这个雕像(穿不穿衣服都可以)放在大浅盘里,代替孩子过关,以期达到同样效果。如上所述,专门为他举行仪式的这个孩子特别受益,家里所有孩子也都可以改善命运。连侄儿侄女、外甥甥女,以至附近亲戚的孩子,碰巧在场,也参加这一队列,一起“过关”。

  这样的构想是为了使儿童受益,病弱者得到康复,健康者得以保持,能够享受高龄。这样做法往往相当炫耀排场,至少是中国人如此评价的。每次仪式的费用从二元到十或十二元。道士常常享用一部分供品。

  当“过关”结束时,有些家庭还在一张桌上摆了食物,这是为冥界的饥饿鬼魂准备的,有菜汤、米饭、两三盘糕饼馒头,大小不定,也许还有三盘肉,纸钱、纸衣,也备好香、烛,适当时刻点燃。雇一个道士来摇铃念经。据信,地狱里的鬼魂对世间事情或好或坏具有重大影响,许多做父母的为孩子们操心,希望得到他们友善仁慈的帮助。于是在“过关”之后还以这些食物、衣着和钱财作为奉献。

  当孩子满月,第一次剃头的时候,许多父母亲让他头顶上的头发留着,对于男孩子,留下的头发正好像个小桃子;对于女孩,还会让一边或两边一小块头发继续长。至于为什么留下那么一簇,许多中国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有的解释:男孩头顶留下头发,可以保护颅骨的软处。他们似乎全都认为这关系到好兆头,是一种护符,对孩子的健康或幸福有好处。有的人把孩子的整个头剃得光光,连“桃子”或辫子也不留,直到六岁或八岁。其中缘故,有的说是父母亡故。有些独子,或是父母婚后很久才生的孩子,父母许愿,将他舍弃给某神,或者当和尚,因而在六岁或八岁之前不允许留头发。他们是为了还愿,如此对待至亲骨肉,目的是使孩子健康长寿。他们使用各种贬损的名词来称呼孩子,比如“和尚”、“乞食”、“粪草”,想象他这样才能活下去,恶鬼或邪气才不会损害他的健康。过了一段,看来他有了好身体,才让他像别的孩子那样留起头发。所有这些表面上的轻蔑和侮辱,不过是他们对孩子真情厚意的标志,为了使恶鬼和邪气不至于伤害骚扰他,视其为无足轻重的货色而不加理会。

  有个奇特的习俗,其名称来自每月烧纸钱这桩事,此地人丁不旺或孩子多病的家庭广泛实行。他们相信,床架有个男神和一个管屋檐、一个管卧室的女神。于是许多家庭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为这个男神和女神们烧纸钱、点香烛。家中的孩子们要在靠近烧纸钱的地方跪拜,户主向神祈求,祝愿孩子们长得快,容易喂养,吃饭有味等等。他们期望这样做可以让男神女神施加影响,使孩子安静地躺下,睡得安稳,不论白天黑夜,唯其父母所愿;屋檐女神可以使孩子免于跌跤,摔到石头上,通常每一家屋檐下总是有石头的;卧室女神可以使孩子听话,脾气好。

  女神“娘奶”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已婚妇女和接生婆普遍举行祭拜仪式,往往很排场,花费不菲。许多已婚妇女到女神庙祈求、祝愿。此地的既定习惯,接生婆到她家附近的各家访问,十六年之内她有责任向他们收集捐献,帮助她礼拜“娘奶。她有望收到一二十元到几百元的捐助,据各家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定;还有一对烛、一束香、几大张代表金银的纸钱、若干鲜花。有时她收到的只是钱礼。她自己说,香、烛、纸钱都在她家的“娘奶”像前烧掉,钱用于必要时举行“过关”仪式的花费,特别是有助于她所接生的孩子们。她给每家发一种表格,填写她所接生的小孩名字、年龄,而后交还给她。这表格等举行“过关”的时候烧掉。这次“过关”由她出钱,在她家里“娘奶”的像前举行。据设想,“娘奶”通过这样的方式深知接生婆所表达的愿望,牢记她履行的仁慈职责的重要性,为此,将这些小孩置于自己的监护之下。

  八月十四、十五,常常举行“拜斗”的仪式。虽然有病弱小孩的家庭几乎每年举行这样的仪式,但是他们对这一习俗似乎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南斗”与“北斗”二词是他们要设法表述的。这两个词是指星或星群。前者在南方天空,后者在北方天空。拜的时候,最常见的做法是将名称写在纸上,作为标志和象征。其图画或形象则是以两位严肃庄重的老人来表示。“北斗”,是虚拟的长寿之神,掌管人们的死亡时刻,他有一本簿子记录这日期。“南斗”是福禄之神,掌管人们一生薪金和进帐。换言之,一个是管“死”的神,一个是管“生”的神。孩子诞生之日,大人生病之时,这两神常常受到祭拜。八月中秋的“拜斗”,常常是为孩子祈福,目的是使他们日后长寿多财。

  这一习俗的缘由,中国人追溯到一个历史故事,大致如下:

  很久以前,一个孩子有一天上街,遇到一个老人,他就是著名的占卜者管辂。他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很可惜,你很短命。”孩子马上问他,到底能活多久,得到的答复是十九岁就会死。孩子吓坏了,他已经接近这个年龄。他哭着回家,告诉母亲。她自然非常伤心,不过,她要孩子再去问问占卜者。占卜者给他的指教是,拿一盘腌鹿肉和一瓶酒,到某处高山顶上,寻找两个正在下棋的老人;还告诉他,要将鹿肉和酒放在旁边,不要说话,耐心地等他们下完棋,再上前请教。他照着这样做,果然见到两个老人在下棋,使他暗自吃惊。他默默地将食品和酒放在他们旁边,他们只顾下棋,没有注意到这孩子。后来他们觉得饿了,见到身旁有东西,就开始吃。等到他们吃饱喝足,孩子上前说他的事,边讲边哭,恳求他们救他,以免年轻夭亡。他们听了,拿出簿子,翻开一查,真的,按照上面所记,这孩子的寿命将近结束。于是他们拿笔在“十九”前面添个“九”字。他们指示这孩子,回家再去找街上遇到的那个占卜老人,对他说:千万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上天指定的时刻不可泄漏给凡人。孩子向这两位老人道谢。原来他们就是“北斗”和“南斗”。孩子回到家里,向母亲讲述了经过的一切。

  现在中国人“拜斗”,没有干鹿肉,而是水牛乳造成的类似荷兰奶酪的小丸。还有蜜糖拌麻油造出的糖果,藕,线面,几碟猪肉、家禽、鱼,七碗豌豆汤,十盏酒,三杯茶,摆满一桌。桌上还有一个上端向外倾的斗,里面装了半斗米。,按照中国人说的北斗七星,在四个斗边的位置各放一种物件:连盒的戥子、尺、剪刀、金属小镜。除此之外,十支筷子以垂直地插在斗的四周。也要有一支香、一对烛、一盏油灯,还有个小木像,以代表这一仪式受惠者的小孩。

  一个道士在桌边站一会儿,念了应景的经文,然后离开,到别的房子照样做;因为这一天有许多家庭遵行同样的习俗,为孩子们的利益举行仪式。

  按照既定习惯,每逢春季,常常在四月间,学堂老师请学生们会餐,祭拜孔子。学生按常例带来一些钱作为送给老师的小礼物,至少可以充抵会餐的开支。在这种场合,不用孔子的画像,只是几寸长的小红纸,黑墨汁写的“万世师表”,贴在教室的墙上。这一题句的前面放一张桌,桌上有一个香炉和一对烛台。一切就绪,老师首先点燃三支香插进香炉中,蜡烛也点亮了,老师跪在桌前,双手放在地上,头慢慢地弯到地面,反复三次,而后站起来。一个学生取代他的位置,站到桌前,跪下,以同样方式,叩头三下。另一个学生接上去,行同样的礼仪;如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都拜了圣人为止。然后,会餐的食品搬到代表孔夫子的红纸前面的桌上,停留一阵子,再搬到另一张(也许不只一张)桌上老师和学生围坐一起会餐。餐前,老师往往送给学生每人一把白纸扇,上面写着引自经典的一段话,或是一节令人喜爱的广为传诵的诗。此外,老师按学生人数准备一定数量的玩偶,分别代表秀才、举人、进士,从形状和衣裳颜色可以分辨出来。用掷骰子的办法来决定学生们选择这些玩偶的次序。这是对好运气的评估,更可以说是每人都在希望的学习成功的标志。这次活动是学子们感到有趣和激动人心的时刻。

  中国的年轻人无论几岁,初次进入学堂当学生,都要携带两支小蜡烛、几支香、几张纸钱,在写着孔子名号的纸条之前,先将这些东西点燃,然后学生按惯例跪拜鞠躬。这叫做“入学”,也称“拜圣人”。约在六年前的一天早晨,一个童子穿着最好的服装,走进免费的教会学堂,除了带书之外,还拿了三支香、两支小蜡烛和几张纸钱,设想照老习惯,献给中国圣人。大概是老师疏忽,没有告诉他的父母,教会学堂不必拜圣人。这时学生才知道,这里读的是耶稣的书,不用给孔子烧香。

  称为“出幼”的仪式,许多家庭在孩子大约十六岁的时候举行。非常像上文描述的“过关”,但一般更为壮观排场。其道理是:男孩已从童年时期进入成人时期,女孩则从少女成为妇人。举行了这一仪式之后,儿童女神“娘奶”不再监护他们,而归入一般的神明管辖之下。说到这一大事,常常用“谢奶”一词来表达,感谢她对孩子幼年时代的照顾。

  有些家庭对这一习俗的举行推迟一两年,也有的比平常提早。如果急于为孩子完婚,在婚期之前,刚到十六岁或者还不到十六岁就举行了这一仪式。至于极端贫困的家庭,或者祖先从来没有这样习惯的家庭,或者出于其它原因,孩子成年根本没有举行仪式,十六岁之年没有予以命名。儿童变成男子或妇人,也就是“成年”。到了十六岁,如果犯罪,就要受到惩办。据称,如果还未成年人犯了法,要等年龄到了才进监狱,承受法律上的惩罚。

  不可理解的是,在中国,一个人到了十六岁已经成年,成了大人,他离开了父母亲的法律监护,可是,如双亲健在,做儿子的必须继续服从。这就是中国的经典教义、法律和习惯。不管年纪多大,受教育程度如何,经济情况如何——除非他成了政府官员,要向皇帝效忠——他对父亲和母亲必须是绝对的不言自明的服从。他决不能违抗、玩忽或无视他们的愿望和命令。他成为官员之后,才算脱离祖家,去为国家服务,他服从皇帝的命令。双亲在任何方面不能支配他,尽管他必须在一切事情上遵从帝国的既定习俗来对待双亲。当双亲在世,他作为个人存在的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未经父母的同意和允许,他不可能追求自己的选择,保有自己的收入,随意花费。他的薪金要上交父母,他们可以强要他做任何事情,采取他们所乐意的步骤,不必征得他的同意,也不必考虑他的想法。这所说的是法律,而事实上在实际中父母还是会考虑他的意见,时时商讨,他的意愿时常会得到接受。

  女孩子出嫁后,就不再从属于自己的父母,而归她在世的公公婆婆管。她不啻是他们的奴隶。她不得违抗、反对或嘲弄他们的意志和指令,就像她出嫁前对自己的父母那样。她受到他们极度虐待,是很经常的事。

  儿子到了十六岁,如果父亲已故,他可以凭自己的意思来处理家庭的对外事情,除非母亲是个有独立主张的女人。经典的说法是,妇女必须“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子,是指儿子已经成年。

  夫死从子,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允许儿子凌辱、冒犯或伤害她,无论风俗习惯或是法律都不准许有这样的行为。

  发生了极为不孝的行为,做父母的可能向地方官告发他们的孩子,请求官方帮助来抑制或处罚他们;但这样的事例较为罕见。舆论强烈反对一个人对父母不尊敬、不听从,总是谆谆教导说,不孝是罪大恶极的行为,没有几个中国人胆敢公开冒天下之大不韪。据称,父母将不孝的儿子鞭笞至死,极少或根本没有人向地方官告父母的状;只有这个不孝子的舅舅有权干预这种事。当父母因不可救药的儿子不孝而向地方官告发,要求予以惩治时,孩子的舅舅有权干预,进行磋商,特别是情节严重,要处死刑,受辱而气愤的父母可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可以断言,未经与舅舅商讨、作证并取得其同意,仅凭父母的坚持,地方官不敢将孩子鞭笞至死。要求舅舅对其受指控的外甥的品格和行为提供证明。地方官履行其职责,应当训诫怙恶不悛的儿子,同时也有权就起诉的事对其父母进行规劝;但是他不可能完全不顾父母关于执行惩戒的要求。如果父母请求地方官下令当众鞭打其子,地方官应当照此办理。如果父母要求将其子带枷示众,枷上写明不孝的罪行,地方官也会罚他带枷若干时辰。经过此类轻微的处罚之后,如果儿子仍然不孝不顺,父母要求地方官从严惩治,经过舅舅同意之后,这个儿子被牵出衙门的高墙前面,当众鞭笞至死。

  假使儿子杀害父亲或母亲,罪行业经证实,他不仅要杀头,而是凌迟处死(将身体上的肉一小片一小片割下来);他的房屋夷为平地,地面挖掘几尺深;左邻右舍也要受到严厉处罚;他的主要老师也要处死刑;当地的知县要受到撤职贬黜;知府、巡抚以至总督都要受到降三级的处分。这一切处置说明弑父弑母罪大恶极,罪有应得。

  上面所述,对不孝子的处治,对弑亲罪的处罚,以及对那些或虚或实受牵连的人处理办法,与民间对此类事的通常说法和意见相一致。

  中国孩子的人生历程,从出生后的第三天起,直到进入成年,即十八到二十岁左右,其中奇特的迷信的习俗已作简略叙述,他们深信这些习俗和一生幸福息息相关,现在我们打算离开这个主题。可以断定,这孩子长大后如果仍然是异教徒,(编注:这是作者作为基督教传教士对非基督教徒的称呼。本章的结尾可明显看出作者的宗教立场和西方文化观念。)他会在家中实行同样的习俗,以同样的方式养育他的子女。

  出生于基督教国家并受过教育的读者,在你们思虑缜密的脑子中,一定会充满感激之情,有幸不是在中国出生、养育,受迷信影响所制,而中国的孩子从最早的婴儿时期开始就要顺从父母,按照既定习惯办事的。

  无怪乎中国人受到国内种种奇特的迷信习俗所紧紧束缚,他们的最早记忆就是和这类习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以为,这些习俗是为他们的福利而设,以各种方式给他们提供了激情和欢乐。

(说明:原书插图由李建鸥先生提供)

(责任编辑:叶翔)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