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

http://www.fzskl.com  2008-01-04 21:22:51  来源:福州社科网  
 

加快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

福州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提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社会的共识,福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金、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福州创新型城市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当前,福州正处于新世纪重要的战略转型关口上,必须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出发,把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 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24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成为福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福州高新科技园区已成为福建省电子工业布局最集中、密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电子基地之一。二是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东南汽车等5家知名企业设立了研发中心,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和863软件企业孵化器等一批企业孵化器快速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从场地、仪器设备、资金及技术、信息、管理咨询等方面帮助在孵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三是政府打造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福州市把科技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总投资,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3年,福州市开始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600万元用于扶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先后创建了模具、塑胶、陶瓷、纺织服装、工业自动化和建筑智能化等6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服务,搭建高校和企业、科研和市场的桥梁。

二、 存在的问题

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1.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具体表现为区域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比例低。外资企业虽是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力量,但其研发中心多数不在福州。在专利方面,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量不多,全市近两年专利申请落后于泉州、厦门两市,更落后于杭州、大连、武汉、青岛等城市。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仅有80件发明权利。高新技术行业中电子信息、机械、生物医药专利申请比例仅分别占10%7%20%,职务发明和原创性技术发明比例仅占1/41/6200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490件,授权量1116件,分别增长40.4%1.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62件,同比增长65.59%,但与大力提高我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科技投入资金有限。2004年度福州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内部支出为11.6亿元,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9%,全市科技经费支出为8169万元,仅比上年增长5.4%2005年,全市科技经费支出有了较大增长,达到11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6%,但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相比,科技投入资金仍然有限。除了企业因资金所限投入不足外,政府扶持经费不足,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不强,银行贷款难等也是重要因素。

3.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缺乏。据调查,福州市高中级人才和技术人才比例偏低,高、中、初级结构比例为15.318.6,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中51岁以上的占42.6%,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比例仅为31.52%,低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高级工以上(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3.2%。高层次的人才偏少,特殊专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和具有前瞻性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劳动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先进省会城市和兄弟地区,这些都导致难以吸收到更多的人才。

4.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制造业信息化、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起点低,力量弱,体制单一,存在经验不足,重视不够,政策法规缺位,市场规则不健全,资金不配套等诸多困难与问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少,发展缓慢,缺乏活力,能从事高质量专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机构更少;信息共享平台缺乏,未形成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气候。

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的措施建议

1.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围绕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真正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大力扶持企业设立多形式、股份制的技术研发机构,使其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完善技术创新示范机制和奖励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加大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力度,形成抢先创新、争相创新、持续创新的良好企业“生态”。二是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互动,完善技术交易平台。将高校科技研究纳入全市创新体系建设中进行规划布局。全面提升福州市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原创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其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积极探索与厦门、泉州等周边地区高校的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合作研发力度,逐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融合互动。三是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水平。以福州市金山科技孵化器、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为核心,创建海峡科技孵化中心、晋安科技企业孵化器、福清科技企业孵化器、长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构建福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作网,加强福州市各类孵化器间以及孵化器与各类行业技术开发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创造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孵化器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福州市科技孵化体系的功能和水平,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2.建立政府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自主创新的投融资体系。一是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福州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稳定的科技投入增长速度,使我市财政每年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确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向和重点,体现加大力度、适度超前、重点支持的方针,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投入的稳定经费来源渠道和兼顾基本科技投入及专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管理和科技资源整合机制。二是发挥政府引导科技投入的职能,采取各种手段从各个方面引导社会各投资力量来投资科技事业。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的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法规保障体系,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科技投融资环境,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探索利用新型金融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基金和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实施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活动采取优先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培植企业成为高新技术研发创新活动的主体。

3.大力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以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机制、更好的环境,构筑创新型人才平台。一是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和拔尖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实施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育规划,尽快培养一大批能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技术人才和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开拓意识强的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二是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加强与周边省、市人才资源的共同开发利用,建立在外工作学习的高科技、高技术人才和留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人才信息库以及省外闽籍院士、专家联系办公室,通过项目带动,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科技、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行柔性引进政策,对来榕工作或服务的外地人才实行工作居住证制度。三是激发和保护各类人才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要逐步提高福州区域工资收入整体水平,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与物价指数、居民生活费支出状况相协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动态增长机制,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对各类科技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以人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创新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推行骨干技术人员年薪制、项目工资制,探索实行股权、期权奖励制度,使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4.不断完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一是继续组建并完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各县(市)都要建立起为县域支柱产业服务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整合科技优势资源,在若干产业领域形成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造就一批规模和技术在国内领先的产品。二是积极组建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适应区域创新体系要求的产业服务、咨询服务、市场服务和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等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一支有较强自身实力和科技服务能力的科技中介队伍。构建全市科技成果、科技信息及各类科技资源共享互用的网络平台。初步建成包括科学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课题执笔:徐勇)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