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证分析

http://www.fzskl.com  2008-01-04 21:25:02  来源:福州社科网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证分析

——福清龙江流域治污的调查与思考

王承国

 

作者简介:王承国,男(1961),中共福清市委党校高级讲师。邮编:350300

[提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我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都明显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描述了福清龙江流域遭受污染的严重状况,具体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在对福清市龙江流域治污实践进行总结后,形成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福清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没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污染—治理”或者说“先污染,后治理”成为普遍的“模式”,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本文通过对福清市龙江流域遭受污染的成因分析,及福清市正在开展的大规模治污活动的总结,进行一些深层次的理论思考。

一、福清市龙江流域遭受严重污染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清经济飞速发展。2004年福清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03.28亿,财政收入20.4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0元。1998年起,福清市经济总量连续8年列居福建省县()3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4届跻身全国县()20位。

福清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向型经济和高优农业“两翼齐飞”。形成了电子、食品、塑胶、玻璃、医药等5大产业集群;农业以水产、畜牧为主导产业,福清是全国最大的烤鳗、对虾加工出口基地,全省最大的瘦肉型猪出口基地。

福清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福清龙江流域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龙江是福清的母亲河。在福清市境内长35.51公里,流域面积474平方公里,约占福清陆地面积的50%;流域人口43.7万人,约占福清总人口的30%;主要支流有:太城溪、大北溪、虎溪等。千百年来,清清龙江水默默地在福清的心脏地带流淌,造福着一代又一代福清人。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福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龙江流域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成为都市心脏里的黑河、臭河。

20036月,《福州晚报》记者到福清实地采访,以《谁毁了福清的母亲河》为题,客观而又深刻地报道了福清龙江流域遭受污染的严重状况:

福清城是个有福之地,虎溪、大北溪、太城溪三条溪流在这里汇集入福清的“母亲河”——龙江。有水则灵,有人说福清在世界各地出了那么多的豪富与之有关。

到城关的西圣公园,一下车,就有一股恶臭扑来,令人恶心,记者扶着树干直想吐。这臭味是哪里来的?

记者上前几步,看到一条半干涸的河,但仍有一半的河面有黑水在流动。不是路人提醒这是河,记者以为这是一个墨水厂的排污池,其水像墨般黑,恶臭就是从这里来的。河中干涸的河面部分堆放着大量垃圾,其中还有死猫死狗。

记者下到了大北溪干涸的河面上,近观河水黑到伸手进水不见五指。许多垃圾被浓浓的黑水吃力地夹带着往下游流去,流不走的垃圾就在河里积留,干涸的河面全是垃圾。

从西圣公园出发,沿着大北溪前行,记者走了约10里路,所见始终是黑色的溪流。

……

报道让人触目惊心、痛心不已。遗憾的是,它是事实。

福清环保部门多年来监测数据表明,龙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20012005年福清市环境监测站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龙江中下游水质劣于Ⅴ类水,污染类型以有机污染为主,监测出超标的污染因子主要是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此外,龙江干流和支流还存在较严重的垃圾污染河道,河道淤积,建筑物挤占河道阻洪,水体黑臭等现象,使其基本失去水体景观功能。

《福建省环境质量公报》一直都把龙江作为“全省12条主要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水系”予以通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昔日清澈的龙江水变成这副模样?污染福清“母亲河”的罪魁到底有哪些?

一是禽畜养殖污染严重

龙江流域有1500多家畜禽养殖场,其中规模化养猪场4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生猪年存栏数超过25万头。养猪污水大都直接排入龙江流域,排放量达227万吨/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约为2.31万吨/年,占龙江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62%。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和氨氮远超过了龙江现有天然径流条件下所具备的水环境承载能力。

二是龙江流域人口压力日益增大,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日趋严重

龙江流域有人口43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16万,农业人口27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710万吨/年,COD排放量约1.2万吨/年。同时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占用河道、垃圾堆埋渗滤液等污染物给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是龙江流域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废水污染龙江水体现象严重

2005年龙江流域内的工业企业工业污水正常排放量仍高达约1227万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约0.25万吨/年。工业污水排放量居前三位的行业为造纸、纺织印染、食品。流域内闽宏纸业等5家造纸企业排放的废水约占流域废水总排放量的39%COD排放量约占49%,万元产值COD排放量是流域平均值的205倍。而这5家企业年上缴国家利税仅约400万元左右。

四是龙江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河流生态系统毁灭性破坏

据统计,龙江流域多年来平均径流量约5.486亿m3,由于龙江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0余座,总库容超过2亿m3;河流上还有4座自来水厂和众多企业直接取水,总取水能力达16.2万立方米/日。福清是一个缺水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社会需水量急剧上升,在水资源分配方面以保生产、生活为主,导致地表水资源截留,河道径流量锐减。龙江干流清污比接近1.41,河道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生活、养殖废水的排污沟渠,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

二、福清市龙江流域治污的坚决行动:痛下决心,综合治理

福清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引起了福建省、福州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根据省市领导的批示精神,在福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大规模综合整治福清龙江流域水污染的攻坚战于20063月起在福清全面打响。

首先,福清市委、市政府编制了《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并经过集思广益和充分酝酿,确定了龙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思路:

用三年的时间综合整治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分三期综合整治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定“三治”(治污、治乱、治洪)综合整治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二是实施畜禽污染整治工程,三是实施防洪排涝、清淤疏浚工程,四是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工程,五是实施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六是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态补水工程。并且制定分项整治方案,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工作职责以及完成时限等。同时,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监督力度,鼓励全体市民积极踊跃投身于龙江治污工作。

20075月,福清按照“三治并举”的思路,先后投入1.4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3亿元),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三项整治:

——建设污水管网工程。投入3986万元,新建污水干支管20821,将城市中心区、原阳下镇区80%以上的生活污水和洪宽工业村、千面山工业小区90%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纳入融元污水厂统一处理,日截获污水量超过4万吨,并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建设防洪疏浚工程。投入989万元,清理龙江干支流淤泥37.7万方,驳岸衬砌1615,拓宽了干流南门桥段、支流大北溪河道,改造了大北溪12号桥梁。20072月、3月先后两次由东张水库和闽江调水工程对龙江进行生态补水425万方。启动总投资3263万元的城区排涝站和旱闸建设,目前已分别完成总投资量的72%

——建设水源保护工程。清理了东张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118个污染源。投入950万元,建成饮用水源防污染加压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1597万元的环东张水库截污工程分三个标段,正在抓紧施工。

——整治养殖污染。龙江流域周边造成水污染的畜禽养殖场共有1521家,分两期至2007年全部拆除。首期重点抓好龙江流域中上游特别建成区内河道两侧500范围内和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的整治工作。共拆除畜禽养殖场351家,投入补偿奖金2591万元,全面完成首期整治任务。安排二期补偿资金4011万元,已先期到位1019万元,签订协议89场,拆除7场。

——整治工业污染。54家工业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对纺织、化工等排污大户实行双人定岗监管责任制,利用夜间、周末组织突击检查企业1300多厂次,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行政处罚31家次,责令改正40家次,媒体曝光7家次,强制关闭、取缔无证照经营单位2家,确定了首批22家限期治理单位,其中21家已建成污染物处理设施。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融侨开发区的8家重污染企业的排污口视频监控和对14家重点排污企业的电机在线监控。

——整治生活污染。通过建设三级化粪池和污水接管,治理居民生活污染,其中大北溪沿岸已全部实现生活污水入厂处理。建立河道保护工作机制,沿江每500配备1护河员,并购置设备,落实了河道保洁和限制直接取水工作。

一系列组合重拳下来,福清龙江流域治污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效。省环境科学学会专家组对龙江整治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估后认定:“龙江干流和支流大北溪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省控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从2005年的27.8%上升到44.4%”。

三、几点相关的理论思考

()必须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福清在此次整治龙江流域污染中,仅为第一期已拆除的351家养猪场就付出了补偿资金2541万元,龙江流域内家畜禽养殖场全部拆除共需补偿资金近2亿元,代价不可谓不大。但福清市委市政府义无反顾,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整治环境的决心。

这是痛定思痛后的断然抉择,这是总结经验教训后的正确抉择。

国际国内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会让人类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不仅已经使经济增长没有了足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支撑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胡锦涛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①。”

20063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更是进一步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②。”

2005年底,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首次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对“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让道”的错误观念的彻底否定,显示了国家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的意志,也标志着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将发生根本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主动和合理的调整与适应,是两者间的真正平衡与协调。《决定》还提出要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调整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不同发展道路。这些都是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

确立和不断强化这样的理念,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患得患失、在利弊得失中做出果断的抉择;我们才能“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放在第一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③。”

总之,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协调发展,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

早在1999年初,福清市人大就将龙江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列为当年1号议案,福清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成效并不明显,福清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治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区域节水意识薄弱,水资源利用经济杠杆调控失灵

与福清市水资源稀缺特征相比,取水、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用偏低。如企业直接抽取河水资源费为0.035/吨,城市污水处理费仅0.3/吨,这不利于推动企业污水回用和节约水资源,也不利于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化进程。排污收费方面尚无法做到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2005年全市的排污收费总额仅650万元,企业环境成本外部化,政府和社会来承担环境治理责任,严重扭曲了资源价值。环境污染责任错位,生产者社会责任失位。

其次,城镇污水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福清融元污水处理厂虽已投入试运行,但其配套的排污管网还不完善,污水接管率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无法收集进入市政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收集、管理系统不到位,未配套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此外,大量未及时处理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污染河道等现象随处可见,与福清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鲜明的反差。

再次,缺乏流域环境监督统一管理机制

整个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的目标责任机制尚未形成,环保、水利、农业、建设、财政、海洋渔业、林业、水保等部门责任分工不明,职责交错、部门分割,不利于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的确,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并且由来已久。一些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管能力薄弱,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政绩考核偏重经济增长,未能把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行为。

现实表明,面对积重难返的环境问题,除了思想认识到位、“痛下决心”外,还必须坚持综合治理,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所谓综合治理,就是说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必须加快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

就以福清龙江流域污染的罪魁祸首——禽畜养殖污染为例,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近年来兴起的现代生物产业,为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和资源化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在2005128中国工程院举办的“2005中国生物工程”论坛上,专家指出:我国每年有2亿吨秸秆露地燃烧,25亿吨畜禽粪便污染环境,这是极大的浪费。如果利用现资源的一半,就可建成年产5000万吨的绿色油田,相当于一个大庆的年产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寻求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转变找到了一条现实的具体途径。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进行制度创新,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那么,他们就会从自身效用和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这才是根本的治理之路。

 

注释:

①胡锦涛:《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第280页,党建读物出版社。

②胡锦涛:《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生命为代价》,《人民日报》2006329

③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胡锦涛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福清市人民政府《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纲要》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