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榕台文化交流的思考与建议*

http://www.fzskl.com  2009-11-19 15:24:27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当前两岸关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成为两岸的基本共识。福州“闽都文化”底蕴深厚,推进榕台文化交流正逢其时。在新形势下,加强榕台文化交流应当遵循“四条思路”,即注重发挥民众力量,有效促进感情沟通;注重加强官方主导作用,有效占据文化交流主导权;正视台湾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求同存异地促进良性互动;解除思想束缚,特事特办地推进交流。要加强运作,以“九大举措”,即弘扬历史名人文化、加快族谱对接、扩大民间信仰交流、拓宽民间艺术交流渠道、加强品牌文化基础建设、扩大基层民众直接交流、保护发展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挥世界十邑同乡会作用,有效地推进榕台文化交流深入开展。
[关键词]台湾问题榕台文化交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福建作为80%以上台湾同胞的祖籍地,在对台文化交流上的独特优势无可替代。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更好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融洽两地同胞感情,是福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责任所在。福州“闽都文化”底蕴深厚,但长期以来在对台交流方面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两岸新形势下,福州必须抢抓机遇,大力推进榕台文化交流,努力在全省对台工作大局中挑大梁、走前头。
      一、榕台文化交流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闽台文化属于同一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支系。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大力弘扬闽都文化,努力推进榕台文化交流,是新形势下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对台工作的大局的重要举措,责无旁贷。
      随着2008年3月台海形势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法理台独”与“文化台独”的图谋在岛内遭受重创,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合作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着难得的机遇。马英九在“竞选政策白皮书”中就两岸文化交流提出:1搁置政治争议,从文化、学术、思想、历史以及学生交流交换开始,逐步培养两岸人民互信基础;2全面开放两岸文化交流,促成两岸媒体相互驻点采访正常,支持各级学校与大陆学校交换交流;3扩大两岸教育学术交流,为将来推动承认大陆学历政策奠定基础;4订定“文化创意产业旗舰计划”,在北中南东皆设置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园区,在南部地区如台南成立“孔子主题园”。这些开放的文化政策一改民进党执政时期“文化台独”的方向,为榕台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马英九在“竞选政策白皮书”中还提出:1促进台湾价值输出,鼓励民间基金会进入大陆,扩大两岸接触面;2设置境外“台湾书院”,以文化交心,可到北京、上海、广州驻点;3重点培育本土文化优势,成立“公共电视闽南语制作中心”及专门频道。结合原有资源,全力提升闽南语的深度创作。以政策奖励闽南语的优质影视制作。设置专业闽南语专属频道,系统化典藏并推广闽南语文化,使台湾成为全球优质闽南语文化的输出中心;4成立客家电台,设置“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扶助客家文化创意与特色产业发展,协助民间推进全球客属联系交流,邀请大陆、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客家人来台参观访问客家庄园。这些政策说明:马英九大力扶持、培育本土文化发展,把台湾文化建设的核心确定为建设“全球优质闽南语文化的输出中心”和“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同时,马英九极为重视“台湾价值”、“台湾文化”对大陆的输出与渗透,两岸文化交流将始终存在“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榕台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榕台文化交流未被台湾方面作为重点方向,推进双方互动较具难度;机遇在于榕台文化既然不处在台湾方面强力主导的焦点,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扎实推进,就能占据主导地位,取得更好的交流成效。
      二、新形势下加强榕台文化交流的工作思路
      (一)注重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民众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主体力量,要真正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榕台乡亲的情感融合。特别是民俗文化,它是渗透在广大民众之中普泛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仪式,只有通过两岸民众直接的交流,才能最有效地促进感情的沟通和认同。此外,重视发挥民众主体作用,还应当重视民间社团组织的力量。
      (二)注重加强官方的主导作用。在新的两岸形势下,“法理台独”、“文化台独”的危险性降低,两岸文化交流中“台独”与反“独”、遏“独”的主要矛盾已降为次要矛盾,两岸之间政治意识形态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作为意识形态重要内容的文化也是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岸间对文化交流主导权的争夺将始终存在。同时,由于福州(十邑)文化在台湾属于支系文化,要更好、更主动地推进两地文化的交流,官方对两岸文化的主导作用不可缺失。
      (三)正视文化差别,求同存异。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遭遇和与祖国大陆的相对疏隔,又加上国民党前期统治时代对大陆的进行丑化宣传、民进党执政时期实施“去中国化”,使部分民众并深受执政当局的“妖魔化”宣传的影响,对祖国大陆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一些误解和歧见。一方面,台湾民众受中华文化传统熏陶,对“根”、“祖”、“脉”有很强的认同,由衷地认祖认乡;另一方面,受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台湾执政当局长期片面宣传的影响,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负面认识根深蒂固,难在短期内消除,更谈不上但认同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推进榕台文化交流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只要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要愿意进行文化交流,就完全可以存同求异,通过文化交流来化解歧见和误解,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实现了解、理解、和解。
      (四)解除思想束缚,特事特办。在榕台独特的地域文化中,有一些方面在以往常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活动,政府不予支持,甚至抵制、反对,诸如续族谱、修宗祠、进祖认宗、礼神拜佛、扩建寺庙、佛诞祭典、金身巡游等。但这些活动在联结两岸的血缘、亲缘和文缘上,在促进台湾民众对祖地文化的认同、促进两地同胞情感沟通上,有着极为特殊的作用。台湾民众历来有“人寻根、神归宗”的传统,这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祖睦族精神的体现。必须理解民众这一体现民族传统的情感与作为,正确引导,特事特办,支持推进。
      三、新形势下加强榕台文化交流的对策建议
      (一)弘扬历史名人文化,增强闽都文化吸引力。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名人曾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影响着台湾的历史。据上世纪70年代福建省图书馆编辑的《寓台福建人名录》中,列为台湾当代名人的有473人,其中福州籍有159人,约占三分之一。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历史名人,如林则徐、严复等在台湾可谓妇孺皆知,其后裔在台湾不乏其人。作为中国海军根基的福州船政文化,同台湾的联系更为紧密,许多台湾老海军及其后裔对船政文化都有极强的认同感。弘扬好这一种独特的历史名人文化,对促进榕台文化融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二)加快族谱对接,增进榕台一家的认同感。事实证明,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延续与发展。族谱成为同宗共祖血缘关系和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谱,其文化内涵浸润着两岸民众深刻的民族情感。在台福州籍民众其实并不在少数,但由于历史上福州一直是省会都市,移民台湾多属士绅、手工阶层,缺乏诸如漳、泉农业地区移民那种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缺乏族谱这种世系的联络与记载。因此,加快福州与台湾的族谱对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尽快设立和开通榕台族谱对接电脑系统,有利于推进榕台乡亲寻宗认祖,增进同根共源的认同感。
      (三)扩大民间信仰交流,提升陈靖姑文化影响力。闽越古有“好巫尚鬼”之风,在移民台湾途中,风波险恶,屡遭劫难,因此移民多将家乡的神明作为保护神,形成台湾“神明三百,庙宇逾万”独特现象。临水娘娘(陈靖姑)作为台湾四大民间信仰神之一,在台湾广大信众心中神圣、崇高。福州仓山作为陈靖姑信仰祖庙所在地,可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举办祭祀仪典,吸引更多台湾信众来榕共襄盛举,借助民间信仰的交流,增进同胞情谊;其次是深化其文化内涵,将单纯的朝祖进香的活动办成内涵丰富的文化盛会,穿插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和专题学术研讨,弘扬民间信仰仁恕行善、慈悲济世的积极精神,将台湾民众的宗教热情引导到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上。
      (四)深入基层民众,拓宽民间艺术的交流渠道。民间艺术孕育自民众生活并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两岸开放以来,民间表演艺术(戏剧、歌舞、曲艺等)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点。福州的闽剧、十番、评话、伬唱都是民间文化瑰宝,一方面应大力推动赴台展演,增强对基层民众的吸引;另一方面,要利用民俗节庆,举办民间艺术文化节,搭建两岸民众交往的平台,动员和吸引更多台湾基层民众来榕交流参访,达到畅叙乡缘亲情、弘扬祖地文化、增强认同感的目的。
      (五)加强基础建设,发挥对台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作为福州的四大品牌文化,必须在对台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快文化基地的硬件建设;同时,不断挖掘、丰富四大文化品牌的内涵,提高影响力与吸引力。要结合旅游产业,设计四大文化品牌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台湾民众参加。此外,每年关于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研讨会,不下数十次,建议仿效海南博鳌论坛,结合民间力量,在福州建设相对固定的海峡论坛,集会议、研究、宣传、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基地。
      (六)“以地对地,以民对民”,拓展基层民众的直接交流。省委提出“以地对地、以民对民、以闽对台、项目带动”的工作策略,应当成为榕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倡导将榕台交流大型化、模式化和固定化的同时,要注重朝深入细致的方向推进,促进基层民众直接交往的小型化文化活动常态化,推动基层文化单位互访和民俗对接,规划村对村、点对点、学校对学校的文化交流,把文化融合的工作深入细致到基层单位。
      (七)加强自身建设,抢占文化高地。闽都文化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在闽都文化与台湾的交流中,要做到“以我为主、操之在我”,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水平、层次。虽为祖地文化,但如果水平不高、内涵不深、吸引力不足,就很难在对台交流中占据主动。经过“文革”的破坏,闽都文化有些已经流失,有的正在衰减,必须注意抢救和保护,加强搜集、整理、宣传、普及和研究,抢占文化高地。要注重实施精品策略,以推进更高水平、更深内涵、更富魅力的文化精品交流活动,确保榕台文化的交流成效。
      (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用市场机制促进榕台文化交流。制定福州对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规划和配套措施,对榕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在融资、税收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和支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发挥创意园区具有的策划创意产品交易、产业研究、作品展示、人才培训及交流咨询等功能,为榕台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的空间,有机整合多学科人才和多样化组织。制定开放性的文化创意人才政策,吸引台湾具有多元化视角和思维的文化创意人来榕创业。建立创意服务机构、创意产业培育机构,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为榕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九)增强功能,发挥世界十邑同乡会的作用。福州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都具有相当的影响。鉴于世界十邑同乡会已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多届大会,已产生很大影响,可以进一步增强该会的文化推广功能,加强该会的文化平台作用,并以此推动台湾地区福州乡亲的文化认同感,以外促内,争取民心,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
贺晓军(1956~),男,中共福州市委讲师团团长。邮编350004
杨华真(1976~),女,中共福州市委讲师团讲师。邮编:350004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