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道德经济促进和谐福州建设

http://www.fzskl.com  2009-01-05 15:16:27  来源:福州社科网  

发展道德经济促进和谐福州建设

潘冬东

 

作者简介:潘冬东,男(1975-),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所经济师。邮编:350004


[提要]道德首先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规范社会生产、生活要求的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解决多种多样的矛盾。无论是处理和解决人与人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实现人们之间的相互和谐;还是处理和解决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实现人与社会的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或是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个体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这都需要人们提高修养,明辨是非善恶,分清真假美丑。建全和完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精神条件,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道德、市场经济道德经济生产道德交换道德


道德建设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动力
在任何社会中,为了调整个体、集体、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一套行为规范来保障社会稳定。除了法律这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道德是事前预防,法律是事后惩治。道德是来自于内的,是无所不在的自制力量;法律是来自于外的,是挂一漏万的国家意志。如果所有人都要靠国家的监督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那么社会和监狱也就没什么区别了。法律的正义性是以暴力垄断为基础的,如果大家不想处在类似文革中那种以“暴力”作为人们之间主要交流方式的混乱状态,道德就不容毁弃。而且道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道德的约束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规范社会生产、生活要求的反映,是调节个体相互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俱本与环境之间等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准则。它强调的是社会成员对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对社会生产、生活起约束作用,强调的是一种自律行为。道德的本质在于维系、巩固、促进一定经济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社会道德具有不同的标准,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出会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充满了对社会道德方面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开放搞活、发展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决和发展。从1978年到2004年间,我国GDP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国内居民的储蓄总额也由220亿元增加到126196亿元,人均储蓄由22元增长到10000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 5亿人减少到2610万人。人民生活水平等到了极大改善,社会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成就。
但是我们如果仅把经济建设本身作为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的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的在宏观与微观上产生各种偏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道德水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各种意识、思潮、道德观念相互冲击、相互混杂、相互影响,在多样化的妥协与折中过程中,逐渐模糊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标准。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而非道德准则,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关系的重要因素。任何人要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求得生存发展和取得成功,就必须精明于他人并且战胜他人,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人与人之间成为对手而不是兄弟,这成为市场经济的行为方式。而对人的评价也是按照其获得财富的成功而不是按其行为的道德水准。
福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福州的人均GDP水平已接近3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道德水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体制转换不到位、地区发展不平衡、利益格局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福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正逐渐拉大,弱势群体不断被社会边缘化,各种矛盾日益呈现。特别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片面的把发展理解成经济数字的增长,唯GDP是论,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失范的倾向,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甚至出现“损公肥私”、“假冒伪劣”、欺诈等违法乱纪行为。
道德的复杂性就在于此,它并不是一种唯心的,是出于大家的良心产生的一种标准,它在人们中间产生,依据的是一个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标准。事实上也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观念,它只在一个相对多数的圈子中存在。它实质上是维护人类作为整体或大多数存在的保护方式,是整体利益对个体利益的评估。道德是为保障一个整体的利益而做出的某种非强制性规范,所谓的不道德,即是个体行为对整体行为的一种挑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道德活动总是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并受一定经济活动的规定。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而发展。它一经形成,就会以自己的特有方式作用于社会经济关系及其经济活动,会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进步产生促进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道德作为最重要的人文因素之一,必然能够在实践中直接或间接的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道德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引导;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增强市场主体的大局观意识、组织性、纪律性、积极性、创造力和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等。
经济不公平与私利越界引发道德问题
福州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自身的极其复杂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日渐呈现出来,它所弓l发的各种问题成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阻碍。其中如社会中总体诚信较低、政府官员贵族化倾向、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显,农村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些问题,实质就是要解决先富的人群与逐步累积起来的改革中利益受害群体的利益均衡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要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由于整个中国经济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对资本、政府许可和生产要素的渴求,使得手中掌握有这三类要素的人群手中的选择权越来越多,而不掌握这些要素的人群,尽管可能成为生产力的推动者,但是在博弈中却处于绝对劣势。因而现实中一些先富的人群,谋取更大的利益,为了实现更大限度地资本增值,利用手中的资金等要素优势,挤压后富的发展空间甚至掠夺后富的发展成果,使要素流动和资金积累产生“马太效应”,造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福州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就会受到破坏,经济就不可能保持又好又快地良性发展,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福州,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绝不可能拒绝道德、排斥道德。道德经济就是强调经济的道德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一定的道德机制,是具有经济正义、有道德弓l导和有道德秩序的经济活动形式。建立相应的伦理规则和道德秩序,正确对待个人利益问题、利已与利他问题、公平交易问题、自由竞争秩序问题、信用问题等,促进福州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道德而谈道德,是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的,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种表现,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社会道德建设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建设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上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道德状况受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贫穷。贫穷是滋生各种病态的土壤,当它与其他一些因素结合时,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畸形现象。一旦这种畸形现象正常化,就会产生道德危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不公平,对人们道德观的摧毁是相当厉害的,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有道德评判的标准,也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但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比较容易脱节。尤其是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分工下,弱势群体选择不道德的行为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是相当小的。看着别人锦衣玉食、开名车住豪宅,自己却萝卜咸菜,他们会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他们的边缘化地位,却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机会和能力,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实现自己的梦想,容易产生选择不道德行为来改变命运的冲动。因此越是在贫困、不发达地区,越是容易发生群体性的道德越轨行为,出现诸如“假烟村”、“走私村”、“偷渡村”、“六合彩村”等特殊的经济群体。只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才能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才能更好的坚守自己的道德阵线,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和侵蚀。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弓l进了市场机制,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市场规则去监管和规范行为,发生了令人担忧的物欲横流、道德失范等情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真正驱动市场经济的力量是个体的利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作为“经济人”而独立存在。而“经济人”讲求的是趋利性,自利不等于自私,互利也不是庸俗的等价交换。个体在追求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以经济利益弓I导社会发展,必然会造成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趋于务实化和功利化;以物为中介的交换关系,使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简单地物化成交换关系,以经济价值为尺度徇一切,个体的价值、成功、社会地位也主要体现为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多寡;市场机制的泛化,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某些人眼中,从权力、爱情到人的道德、尊严、良知等都变成可以标价买卖的商品。私利并不是做坏事的原因,为了私利而侵犯他人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原因。私利一旦超越了界限,就不再是推动力而变成一种破坏力了。在现实生活中,利益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很难客观科学地判定,这就需要有道德的力量来限制,克制私心,以道德的善来约束市场的恶。
“生产道德”和“交换道德”是道德经济的主体形态
恩格斯说:“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实际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2卷,第434页)这里所说的“伦理观念”就是指“生产道德”和“交换道德”。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富裕程度、教育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关注意识增强了。从过去关注一村一城的民风民俗到关心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长远利益。人们对社会个体和组织特别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的生产时不仅仅考虑到眼前的利益和企业个体及其成员的利益,更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员工和工会,外部利益相关者——投资人、客户、消费者、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社会团体、地方居民等,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表现。
从个人角度来看,最高的道德是无私;从社会角度来看,最高的道德理想是公正。个人必须忘我于比自身更伟大的事物中,并从中发现自己,才能努力实现其生命价值;社会必须努力实现公正,即使不得不使用国家机器的暴力、强制手段,只要对它们的运用不会触及互敏感的道德精神的底线。道德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道德并不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它更多的是一种外部经济。鲁迅先生也曾说过: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道德应该是“经济的”即道德具有经济性,道德不仅能给人的精神带来满足,同时也应该能帮助实现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道德经济,关键就在于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要在经济运行的四个领域充分体现社会道德意志,即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领域体现出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传统的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目标的约束。从短期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但随着投资者、股民、消费者等社会成员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逐步提高,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表现日益关注,国家法律法规日趋严格,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表现就会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1、有道德的生产
市场经济本身只关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最优性,而缺乏对资源配置过程的正义性、合理性的考量。因而在缺乏必要道德规范和约束的情况下,市场经济自身难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均衡发展,特别是难以确保对人类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近现代以来,世界性的工业化进程在给人类带来丰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成为直接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企业不会主动去补偿破坏环境等由于企业生产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由此会导致生产企业不关心环境和资源保护,关注于总量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2007年,经合组织费时18个月完成了一份中国环境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有1/3的河流、75%的主要湖泊、25%的沿海水域遭受“严重污染”。脆弱的生态环境,庞大的人口压力及相对的人均资源贫乏,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科技水平等,使得环境和资源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一直以来,福州市政府都比较关心和支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持着福州总体环境向上的良好势头。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还是不容忽视。一个存栏5000头的猪场,一天所要排放的污水就达到期100吨左右,这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若是随意排放,必然会给周边的农业生产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2006年福州海域范围内发生了四起赤潮,对福州渔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2006年6月,仅平潭海坛岛附近发生的一起持续时间长达10天的赤潮,就给平潭渔业造成0.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否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发生倒退。
长期以来,企业对员工的权益关注甚少,特别是在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地区,因爱就业压力大、经济发展急迫等因素影响,对员工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尤其严重。在上世纪末,一些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的恶劣劳工环境、低工资及雇用童工等问题被新闻媒体广为曝光,当时欧美国家的消费团体强烈批评了这些国家、地区性及企业的不道德行为,并发动了罢买行动,使得这些企业形象受损、股价下跌及营业额下降。2004年,在西班牙发生的温州鞋被烧事件中,抵制者公开的理由就是这些鞋子是剥削劳工的不道德产品。
面对不断加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加大了劳工标准与贸易的结合力度。在此背景下,SAI(社会责任国际)制定推出了SA8000,将抽象的道德与精神指标化,把以往容易被企业忽略的员工福利问题明确化,对员工的基本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尽管SA8000标准不是IsO标准,但由于它所彰显的道德性,它得到了代表全球广泛利益的公司和组织的支持,加上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SA8000认证得到了高度的认可。SA8000标准自公布以来,已在全球工商界中广泛传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它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简单识别的标志,来鉴别哪些公司关注劳工问题;它也为公司提供了一种途径,向客户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借此区别于其他公司。
我国人口基数大。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进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些富余劳力纷纷都把眼光转向了经济发达地区。福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也吸引了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者之间激烈的就业竞争,低价劳动力趋向“无限供给”。企业为了谋取更多的超额利润,利用其强势地位不断对劳动者进行剥削。目前福州的许多企业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特别是在一些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加班加点、雇用童工、欠薪、劳动条件差等现象不可避免。在2006年7月,福建长隆纺织厂纺织女工刘运芳因车间温度过高,热射病发作,晕倒并随之猝死。晕倒前,她曾向工厂请病假,却没有得到批准。同月。南京也发生一起同样的事故。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生产,已经冲击到了现代条件下资本道德伦理价值的底线之下了。近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荒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低劳动力成本只能帮助企业获得一时的比较利益,却无助于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只有以人为本,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持良好而稳定的劳资关系,增进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力,推动企业竞争优势的转换,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谋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和全面发展,其中包含了劳动者本身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确立的,它不仅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有道德的交换
交换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市场中按照价格信号进行商品交换,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个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通过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单纯的利益驱动和效益最大化追求,会导致出现各种欺诈行为,即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润乃至暴利,包括生产或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垄断市场、哄抬物价、缺斤短两、就地倒卖、过度投机、权钱交易等等。这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损害广大公众的利益,显然是不道德的。它们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无疑应当严厉制止和惩处。
市场交换不但应当受到市场运行机制的约束,而且应当受到伦理道德规则的约束。而公平交换就是市场运行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规则。不论是在何种社会制度下,不论市场交换关系变得多么复杂,市场交换的道德伦理基础一一公平交换却始终未变。商品生产者通过使用价值的生产,使商品具有价值;通过交换,商品生产者获得了价值,并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消费者通过交换,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保障了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但商品交换并不在任何时候都能促成双边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增进,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必须遵循普遍的伦理价值道德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公平的交换却时常存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使生产或经营厂商获得超额利润;而供过于求、产品积压则会迫使价格下降,减少了企业的利润。而且市场经济的自由公平竞争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人的天赋才能的高低与后天的教育培养的差别,企业拥有的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资源多寡的情况,所处的行业、地位、地理位置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限制个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潜力。不同种类劳动的性质、条件、强度,生产的条件、生产的效率、产品的多寡、质量及用途等等都难以比较。竞争的起点就决定了结果,竞争过程的公平也很难得到保证。经济竞争结果的合理合法,并不意味着社会和道德上的公平正义。福州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的城乡差别扩大、农村经济落后等根本原因就在于工农业产品交换过程中存在的“剪刀差”。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弱,农产品几乎不存在产品生命周期问题,普通劳动者很难通过开发新产品获得超额利润,比较劳动生产率低,等等,比较收益率远低于第二产业,更低于第三产业。因此农业的发展就需要政府予以保护和扶持。现在福州所实施的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必然很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效果。
商品交换并非单纯是物质关系,它同时也反映了一种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交换双方构成互相信任的经济关系。任何一方不守信用,就会使交换关系遭到破坏。商品交换越扩展,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人们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商业主体间应协调解决好商品交换中的自利和互利的矛盾,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交换伦理道德,规范经营行为,使整个社会商品交易有效、有序健康发展。没有伦理道德,就没有秩序,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
人们怎样进行生产和交换就会怎样去生活,生产方式决定着消费方式,交换方式决定着分配方式。在分配领域,我们要正视面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解决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处理好二次分配问题。在消费领域,要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适度消费、杜绝不良消费、提倡“绿色环保”、减少环境污染。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不加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不会长久。

参考文献:
①武经伟、方盛举:《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汪荣有:《当代中国经济伦理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③米歇尔·鲍曼(德):《道德的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④金雁、秦晖:《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版
⑤茅于轼:《道德经济制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版
⑥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美):((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版
⑦刘立群:《理论经济学一定需要价值论吗?》,http://www.jiyw.com/htmlcontent.asp
⑧钱广荣,((社会道德现象的三维结构》,http://www.gmw.cn/content/2007—09/12/content一662189.htm
⑨佚名:《道德经济与经济道德》,http://fsxy hutc zj cn/jjxqy/jd2 18 htm
⑩佚名:《略论道德市场经济》,http://www beliefxn com/economic-theory/9106344378102 html
佚名:《市场经济与道德经济》,http://www xeepaper com/view-24904/
舒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http://www cnexp net/yingxiao-guanli-zhishi/yingxiaoqudao/209980 html
杨充霖、张晓楹、许秀江:《市场与良心——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http://philosophy cass cn/chuban/zxyj/yjgqml/03/0303/03 htm
王年锋:《市场经济:道德发展的基础》,http://wwwchinavalue net/article/41206 html

(责任编辑:朱剑修))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