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1874年)香港新闻纸泄密案

http://www.fzskl.com  2009-01-05 15:33:26  来源:福州社科网  

 


 

作者简介:沈吕宁,男(1935~),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提要]1874年日本借口台湾牡丹社事件出兵台湾,清廷获悉情况后,谕令沈葆桢等负责巡防台湾,但此等重要国家机密却先后被香港和上海新闻版纸全文刊登。事关国家机密,清廷要求彻查,但最后不了了之。


[关键词]1874日本侵台新闻纸泄密


(一)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人藉牡丹社社民杀害琉球渔民事件出兵侵台,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处理台湾事务,在事件过程中,发生了香港《华字日报》于五月十二日(6,26)全文刊载了清廷三月二十九日(5,14)对台湾事件的处理谕令以及沈葆桢上奏的策略等重要文件的泄密案,之后上海新闻纸又作了全文转载,清廷发现上海新闻纸的报导,认为事属泄漏国家重要机密,十分重视,分别于六月二十日(8,2)和七月二十五日(9,5)发出两道谕旨,令两江总督李宗羲严密确查,并通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李宗羲、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漕运总督文彬、江苏巡抚张树声、福建巡抚王凯泰及福建布政使潘霨等大员,两道谕旨见下。
六月二十日(8,2)谕沈葆桢等奏:“另片奏,近阅香港新闻纸将该大臣等四月十九日(6,3)奏片刊刻等语。此等紧要事宜,岂容稍有泄漏?前经迭降谕旨,严行训戒,该大臣将军督抚等应如何加意慎重,此次究由何处泄漏,即着该大臣将军督抚等确查明,据实具奏。嗣后遇有中外交涉事件,务当益加慎重,不得稍涉疏虞,致于咎戾。并着照该大臣所请,嗣后奉到谕旨及陈奏折片,除抄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应行函寄各处外,其余均不必抄咨,以昭严密,将此六百里密谕沈葆桢、李鸿章、文煜、李宗羲、李鹤年、张树声、王凯泰,并传谕潘霨知之”。①
七月二十五日(9,5)再次谕旨军机大臣等,重申今后对军机处密寄谕旨,要加意慎密,并要求李宗羲对上海新闻纸刊刻密寄谕旨一案,严密确查,密谕大臣除以上外,更加上文华殿大学士瑞麟,盛京将军都兴阿,协同管理内务府大臣兼署兵部右侍郎志和,浙江巡抚杨昌浚,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张兆栋等。查到所泄密内容除沈葆桢奏片外还有三月二十九日(5,14)密寄沈葆桢谕旨,案件除有香港新闻纸外,更涉及到上海新闻纸,谕旨如下:
谕军机大臣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上海新闻纸刊刻密寄谕旨,请饬查究’等语。军机处封发寄信谕旨,各省奉到后,自应加意慎密;况系中外交涉事件,岂容稍有漏泄!乃本年三月二十九日(5,14)密寄沈葆桢等谕旨,上海新闻纸内竟行刊刻,究系何人泄漏?着李宗羲严密确查,据实覆奏,毋得稍涉含混。嗣后各将军、督、抚等奉到寄谕,务当格外严密,以昭慎重;倘有仍前漏泄,致误机宜,惟该将军、督、抚等是问。将此由六百里密谕沈葆桢、瑞麟、李鸿章、都兴阿、志和、恭镗、文煜、李宗羲、李鹤年、文彬、王凯泰、张树声、杨昌浚、张兆栋,并传谕潘霨知之”。②
以上两旨令所指泄漏的三月二十九日(5,14)的密旨,主要内容是日本侵台,任命沈葆桢巡阅台湾以及各方面大员协同调度等具体布置,实属机密的重要旨令,现将三月二十九日(514)密旨抄录如下:
谕军机大臣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日本兵船现泊厦门,请派在查看’一折,日本使臣上年在京换约时并未议及派员前赴台湾生番地方之事,今忽兴兵到闽,声称借地操兵,心怀叵测。据英国使臣函报,日本系有事生番;并据南、北洋通商大臣咨覆,情形相同。事关中外交涉,亟应无事防范,以杜衅端。李鹤年于此等重大事件,至今未见奏报,殊堪诧异!生番地方本系中国辖境,岂容日本窥伺!该处情形如何?必须详细查看,妥筹布置,以期有备无患。李鹤年公事较繁,不能遽离省城;着派沈葆桢带领轮船兵弁,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生番一带察看,不动声色,相机筹办。应如何调拨兵弁之处?着会商文煜、李鹤年及提督罗大春等酌量调拨。至生番如可开禁,即设法抚绥驾驭,俾为我用,藉卫地方,以免外国侵越。着沈葆桢酌度情形,与文煜、李鹤年等悉心会商,请旨办理。日本兵船到闽后作何动静?着文煜、李鹤年、沈葆桢据实具奏。南、北洋如探有确耗,并着李鸿章、李宗羲随时咨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核办。原折均着钞给阅看。将此由六百里各密谕知之。”③此项谕旨内有几件重大事情,极为明确。其一是通报日本兴兵台湾,二是重申“生番”地方系中国辖境,不容日本窥伺,三是派沈葆桢带兵巡阅台湾,四是着文煜等福建官员调拨军队,至于“生番”如可开禁,“俾为我用,藉卫地方”,由沈葆桢与文煜等会商请旨办理。
之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亲王等于四月十四日(5,29)奏请派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福建省镇、道以下各官均归节制,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准其调遣,可与日本及各国直接谈判。奏曰:“因思日本国兵船既赴台湾,且有登岸情事,必须沈葆桢迅筹办法,或谕以情理或示以兵威,使彼无隙可乘,庶几潜消隐患。惟沈葆桢系船政大臣,恐彼族以非办理各国事务官员,置之不理,且遇有调遣轮船、酌拨官弁等事,亦虑呼应不灵。臣等公同商酌,可否派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福建省镇道以下各官均归节制,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准其调遣,俾得与日本及各国按约辩论,而于征调兵弁、船只事宜亦臻便捷?如蒙谕允,仍请饬下该大臣,不动声色,与潘霨随时酌量情形,慎密筹划。一面会商文煜、李鹤年等督饬镇道妥为布置,一面将目前办法及台湾如何光景奏报,上慰宸廑”。④
同日(四月十四日,即529)上谕授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以重事权:“沈葆桢着授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以重事权;所有福建镇道等官,均归节制,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准其调遣,俾得与日本及各国按约辩论,而于征调兵弁、船只事宜,亦臻便捷。该大臣接奉前旨,计已驰赴台湾一带,着即体察情形,或谕以情理,或示以兵威,悉心酌度,妥速办理,并与潘霨随时慎密筹办。一面会商文煜、李鹤年等督饬镇道妥为布置,期于消患方萌,不得稍涉大意;一面将现在办法及台湾如何情形迅速奏闻,以慰廑系。除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用款仍由各该省拨给外,所有该大臣需用饷银,着文煜、李鹤年筹款源源接济,毋任缺乏。应调官兵,并着李鹤年速迅派拨,毋误事机。将此六百里密谕沈葆桢、瑞麟、李鸿章、文煜、李鹤年、张树声、张兆栋、传谕潘霨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⑤
至于沈葆桢四月十九日(6,3)奏片内容,作者遍查《清穆宗实录》,《沈文肃福建台湾奏折》,《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甲戌公牍存抄》,《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等重要文献,皆无从查到。五月初一日(6,14)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兼署福建巡抚李鹤年、总理船政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奏提出联外交,储利器,储人材,通消息等四项重要管见。全面阐述辽抵抗日兵及治理台湾的方针策略,可以认为四月十九日奏片内容应大致相同。
(二)
清廷查得泄漏机密案的香港这家报纸,即华字日报,香港原无中文日报,创刊于同治三四年间(1864—1865)的华字日报为香港首家中文报纸,是英人所办英文德臣报(Daily press)的中文版,主持者为德臣报之主笔陈言,字霭亭,广东新会县属潮连司人,中英文俱佳,他在伍廷芳(字文爵)、何启等的支持帮助下,向教会西人购得他们排印圣经的中文铅字一副,托德臣报印刷所代为排印,陈言自任编辑校对采访诸事,印出后亦托德臣报代为发行。华字日报是属于中国人自主经营的报纸,初创时,篇幅仅对开张四分之一,内容取材不外翻译西报及转载京报,并本地新闻而已。当牡丹社事件发生之际,华字日报忽把沈葆桢向清廷建议各项等消息发表,上海新报又将其转载,才给发现。上海新报创刊于同治元年(1861),本为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的中文版,是外人在沪创办的中文商业性报刊,以刊载商业内容为主。初为双日刊,到同治十一年(1872)《申报》创立后始改为日报,由于竞争激烈,上海新报对东南各省新闻,极为重视。⑥清廷发现是华字日报刊登在先,自然要来个查办,饬沈葆桢查明覆奏。
沈葆桢五月初四日(6,17)到达台湾,八月初二日(9,12)上奏,自请议处:“再臣葆桢奉到六月二十日上谕:沈葆桢等另片奏,近阅香港新闻纸将该大臣等四月十九日奏片刊刻等语,此次紧要事宜,岂容稍有泄漏?前经迭降谕旨,严行训诫,该大臣、将军、督抚等应如何加意慎重,此次究由何处泄露,即着该大臣、将军、督抚等确切查明,据实具奏等因。伏读这定,且感且悚。惟由何处泄露,须俟密查,未便张皇,转生枝节。而军机关重,竟至宣布于外,片由臣葆桢主稿,疏忽之咎,实无可辞。合恳天恩,将臣葆桢交部议处,以为机事不密者戒。谨此附片沥陈。”朱批:沈葆桢着交部议处。沈葆桢在此充分表现出大臣风度,对办事认真负责,虽本人与泄密案无关,但对事件表示承担责任。⑦
九月二十日(10,29)两江总督李宗羲将密查所得情况上奏,全文如下:“窃臣于同治十三年七月三十日(9,10),承准军机大臣密寄,本年七月二十五日(9,5)奉上谕:本年三月二十九日密寄沈葆桢等谕旨,上海新闻纸内,竟行刊刻,究系何人泄漏,着李宗羲严密确查,据实覆奏等因,钦此。臣查向来办理中外交涉事件,凡遇秘密公牍,皆由内署缮办,卷存内署,不敢稍有泄漏。嗣因筹办海防,尤关紧要,当经咨行沿江、沿海各衙门,一体慎密办理。本年六月间,检核上海林华书院新报,载有三月二十九日廷寄一道,及闽省拟购铁甲轮船等事,据刊系由香港华字日报中钞来。饬据苏松太道沈秉成查覆,香港华字日报内有台湾消息一条,已载明由福州寄来字样,即经咨会闽省密查泄漏缘由,严行根究,未准覆到。八月初七日,复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称,片奏上海新闻纸内刊刻密谕,行令饬属严查具奏等因。又经分别咨行在案。现据苏松太道将上海林华书院新报、上海汇报、并香港华字日报各样原纸禀送前来。臣复加查核,上海林华书院新报、上海汇报,一系五月二十三日(7,6)刊发,一系五月二十八日(7,11)刊发,均系照钞香港华字日报。至香港华字日报则系五月十二日(6,25),刊刻,并已载明消息来自福州。虽所言未可尽信,而此次漏泄并非由于上海,已无疑义。嗣后办理交涉事宜,自当遵旨格外严密,以昭慎重”。⑧
两江总督李宗羲奏折很清楚,先讲明两江衙门如何对机密公牍严格办理,查明上海各报均转载自华字日报,而华字日报的消息中已载明由福州寄来,所以泄漏并非来源于上海,两江衙门没有责任,问题在福建方面。
在李宗羲的奏折中新查出新闻纸除载有三月二十九日廷寄一道外,还报导有闽省拟购铁甲轮船等消息。至于购买铁甲船,闽省方面确早就有提出,在五月初一日(6,14)沈葆桢会同文煜和李鹤年的奏折在储利器这一项中,明确提出购买两号铁甲船:“该国(日本)尚有铁甲船二号,虽非完璧,而以摧寻常轮船,则绰绰有余。彼有而我无之,水师气为之夺。则两号铁甲船不容不购也”。文煜同日又奏中提出拟函召前船政监督日意格了解实情,以上奏折朱批,着照所请。
沈葆桢认真考虑用巨资购置铁甲船的各方面问题,在《沈文肃公牍》中我们可以查到许多信函,如给日意格⑨,给闽浙总督李鹤年(子和)⑩,与当时在马尾以稽查船政为名,实则察看海口的林寿图(颖叔),与苏沪太道沈秉成(仲复)及给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的信中都谈及本人铁甲船的想法,内容涉及经费、采购和自制问题、船员培训及驻地等诸多具体问题都有详细的讨论,可见购铁甲船消息也是确有其事。
十一月初二日(12,19)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等对泄密问题再奏:“窃臣鹤年于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在泉州府防次,承准军机大臣寄密,九月二十日奉上谕:前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上海新闻纸刊刻本年三月二十九密寄沈葆桢等谕旨,请饬查究等因,钦此。跪聆之下,惶悚莫名。查此案前于七月间钦奉六月二十日谕旨:沈葆桢等片奏,近阅香港新闻纸,将该大臣等四月十九日奏片刊刻等语等因,钦此。钦遵在案。伏查闽省洋务,向由督臣主稿,臣鹤年到任后,同洋务密件,皆由信函往来,不经书吏之手。遇有事,与臣煜、臣凯泰面商办理,非但新闻纸不能道其只字,即同城司道不经管洋务者,亦未尝得闻其祥。惟与外国官员照会,彼此皆知无所用其机密,此外臣等所奉密谕及各处钞寄密折、密函,皆系内署封存,秘之又秘,并无一字外播者。此臣等衙门办理洋务密件之实在情形也。及先后接到李宗羲来咨并沈葆桢钞寄折,始知前项密件、有刊入香港新闻纸者,殊深诧异。当即购到阅看。所有三月二十九日谕旨及四月二十九日(6,13)奏片,均刊在一纸,其系同时流播,已可概见。若不确究主名,恐此风仍难禁绝。即派委同知文绍荣前往香港密查所刊前件,毕竟得自何处,传自何人,以期水落石出。……”
“……旋据该员禀称:查香港华字月报,发端于德臣洋行之新闻纸馆,平日京报等件俱其首录。询诸该馆西人,以为出自主笔之人。续查出主笔陈贤,即陈叆亭,广东新会县属潮连司人,自幼入天主教。于六月间已到福建,而停留福建何处,当时再三追求,无从得实等情具禀前来。嗣据该员回省面称:访闻陈贤,即陈叆亭,现在台湾府城等语。正在查办间,钦奉此次谕旨。臣等现复密咨广东抚臣,并檄台湾道、福州府彻查根究。俟查陈贤下落,获案讯究泄漏根由,另行具奏。”朱批:该衙门知道。
福建方面查明的主笔陈贤即陈叆亭,但名与号都有误,同时也查出新的线索,其本人现在台湾府城,但下落不明。
沈葆桢调查结果竟然发现陈言受黎兆棠之聘,在台湾工作了三个月,有一详细的信函给福建巡抚王凯泰,略谓:“召民病势实深,年未五十,看似六十许人,不能不回藉调治,并非有芥蒂于闽,我公维絷情殷,愈后或未可知也。当和帅函询陈言时,弟见召民日益颓唐,恐闻之或增疑虑,故未向提及。迨晤筱涛,始知其已向召民查复,因询有无被其窃看,对云,在家时自己先未看过,上谕何从泄与陈言,至邀其来台时,则已在刊新帋后矣。是召民于陈言一事,亦并无容心也。陈言通翻译,熟洋情,召民向西报馆借之三个月,故八月初一日(9,11)即归,归时召民尚托其到上海一探日本消息方回香港。恐我公欲知此事下落,故并详之。……”
问题还是不太清楚,黎兆棠是七月到台工作,自然与发生在五月份的泄密案无关,而陈言五月份已到台,其中于五、六两个月份在哪里工作,与何人来往,是否有接触到上述各有关密件,仍然不得而知。
福建方面直到十二月初五日的奏折中方始奏明陈言即陈霭亭,广东新会县人,已于八月初二日内渡,闻其已(1875,1,12)回香港等语,奏明是经过黎兆棠所了解到,此时黎兆棠已回天津海关道任,为此福建方面推给了两广。
十二月甲戌初五日(1875,1,12)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奏:“窃臣等于本年十月十三日(11,21),将委查香港新闻纸刊播密件之陈贤即陈叆亭现在台湾府城,分别移饬查拏讯究各情形,缮折覆奏在案。臣鹤年拜折后,随复函催台湾道夏献纶、并檄委候补通判刘晋,即日由泉州东渡,随同严密查办去后。兹据夏纶禀称,访闻陈贤有在道员黎兆棠处之说,当经亲往查询,据该道称,祗有陈言即陈霭亭,广东新会县人,已于八月初二日(9,12)内渡,闻其已回香港等语。‘贤’‘言’、‘叆’,‘霭’,语音相同,其即系一人无疑等情具禀前来,并据通判刘晋禀同前情。臣伏思此案,现既已查有主名,祗须陈言即蔼亭究由何处泄漏,一经提讯,不难水落石出。惟自八月初二日(9,12)到今,已逾数月,难保不回新会原籍。即使仍在香港,按照条约,就近由粤照会英国官解送,似亦易获案。事属泄漏密件,关系重大,可否仰恳饬下两广督臣张兆栋,密饬设法查拏务获,解讯严办,以示惩儆之处,出自圣裁。”
为此上谕军机大臣等,要求将陈言即陈霭亭设法查拏解讯,从严惩办:“文煜等奏,查明新闻纸刊刻密件之陈言,已往香港,请饬查拏一折。陈言即陈霭亭,系广东新会人,经文煜等查明,于八月间由台湾内渡,已回香港,事关泄漏机密要件,亟应查讯明确,以期水落石出。着张兆栋密饬所属,将陈言即陈霭亭设法查拏解讯,从严惩办。原折着钞给张兆栋阅看。”
事到如此时间已到同治十三年的十二月份(1875,1),早在九月二十一日(10,30)恭亲王等已经以兵费银十万两,修道、建房等银四十万两与日本定议,日本兵定于十一月十二日(12,20)全数退回。这之后沈葆桢,夏献纶等在台湾转为海防和本岛全面建设,因而对新闻纸泄密案,事实上已过时,各方面也就松懈下来,上一文是查到有关泄密案的最后一个谕旨,以后就没下文了。十二月初五日(1,12)酉时,同治帝逝于养心殿东暖阁,同日立光绪入承大统,清中央政府再也无暇顾及到泄密案了。
到第二年,沈葆桢任命为两江总督,之后陈兰彬(字荔秋,丽秋)因丁日昌之荐,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及秘鲁,聘陈言为驻美使馆参赞及古巴总领事,陈言把报馆交陈斗垣继任,在国外将近十年返回,泄密案早已不了了之。
结语
可以发现在同治末年时,社会新闻舆论已开始受到当局的重视,并往往影响到政府工作方针策略。早在同治九年英国公使威妥玛依据上海新闻纸消息催促办理未了交涉案件。以至于在日兵侵台的谈判中,李鸿章也参考了上海新闻纸消息,在八月二十日(9,30)李鸿章采集台事众议中有记:“近阅上海新闻纸,长崎屯兵三万,若大久保在京不能妥结,即遣兵北犯津沽。又日人现拟索中国赔给兵费四百万。又,如与中国交战,传令往日本之华人,无相惊恐,必为保护。又,日人添购铁甲船二只,并广购精利枪及英、美轮船,以便装兵西来各等语。无非虚声恫喝,冀我速就和议起见。”虽也了解到日人无非虚声恫喝,冀我速就和议,但仍是作为主要问题加以思考。同时在九月二十二日(10,2)恭亲王在有关与日本签约的奏折中,也考虑到新闻纸之消息,摘录于下:“且就日本一面设想,自该国有江藤新平之乱,虽就招抚,而乱民众多,无可安插。新闻纸中屡谓该国欲将此项人众安置台番境内,是以该使臣每以兵民难服为词,此中实有难言之隐。今如一无所得,措置良难。若此辈留存中国边境,患亦不可胜言。”
无庸置疑,陈言和华字日报及上海新报泄漏清地日本侵台的重要战略布置以及各大臣的有关奏折,不论其是被外国收买或是出于不自觉,都对国家造成重大的战略损失,都构成对国家犯罪的事实,清廷各级官员对本案处理并不完善,陈言无疑是在台湾工作时所得到的讯息,但竟调查不出消息来自何处,以致最后毫无结果。陈言作为被通缉之要犯,被聘为驻外参赞及总领事,在国外任职近十年之久,始终未被总署发现,也是怪事。

注释:
①《清穆宗实录》:卷三百六十七,页20。
②《清穆宗实录》:卷三百六十九,页12。
③《清穆宗实录》:卷三百六十四,页20。
④《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九十三。
⑤《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九十四。
⑥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页101,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11月重版。
⑦《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九十五。
⑧《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九十八。
⑨《沈文肃公牍》(一)页73,致日军门。
⑩《沈文肃公牍》(一)页80,致李子和制军。
《沈文肃公牍》(一)页103,致林颖叔方伯。
《沈文肃公牍》(一)页167,致沈仲复观察。
《沈文肃公牍》(一)页183,致李少翁中堂。
文绍荣,船政同知,伙同周星诒、直隶州知州沈纯等,经办洋枪、大炮、蚊子船等项,采办之员率皆购买日本废弃枪炮充数,浮开价值,尽饱私囊,所开价值竟有浮于原价数倍者。光绪二年三月初一日(1876,3,26),旨令文煜、李鹤年、福建巡抚兼船政大臣丁日昌将文绍荣等分别监追严参究办。参见《清德宗实录》,卷二十七。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九十九。
黎兆棠,字召民,(1827~1894)广东顺德人,咸丰六年进士,江西候补道,同治八年七月(1869,8)署台湾道缺,政绩不佳,十年四月(1871,5),旨令黎兆棠撤回江西,十三年(1874)时任天津海关道,因日兵侵台沈葆桢再召赴台工作,黎兆棠在七月份到台,同年日兵撤离后回任。光绪五年(1879)因吴赞诚病,调任船政大臣至光绪九年(1883)。
夏献纶,字筱涛,(1837~1879)江西新县人,监生出身,同治九年至十三年任船政提调,同治十一年至光绪五年任台湾道兼台湾学政,布政使衔,积劳病故于台湾道任上,对船政对台都有重大贡献。
《沈文肃公牍》(一)页191,致王补翁抚军。
《清穆宗实录》:卷三百七十四,页3。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一百。
高拜石:《古春风楼琐记》卷十四,页155。台湾新生报社1979年再版。
陈兰彬,字荔秋,号丽秋,(1816~1895)广东吴川人,咸丰三年进士,光绪元年至七年,任驻美国,西班牙及秘鲁大使,光绪八年至十年历任总署衙门行走,兵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三,同治九年二月。
《李文忠公选集》第一册:同治十三年,采集台事众议(八月二十日)。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九十八。


2007年7月25日,完成于美国德州普兰诺市

(责任编辑:陈平)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