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发展休闲经济的思考

http://www.fzskl.com  2009-03-05 15:24:32  来源:福州社科网  
 

 

 

 

福州发展休闲经济的思考

  潘冬东

 

 作者简介:潘冬东(1975~),男,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所经济师。邮编:350004

[提要]“休闲”体现了人类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态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宏观调控和全球经济的放缓,投资和出口对福州经济的拉动有限,扩大内需地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福州具有发展休闲经济的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休闲产业能够对福州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福州休闲休闲消费休闲经济休闲产业

 

 

  休闲是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休闲不同于休息、消闲,关键就在于休闲的精神述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把休闲定义为: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简单的说,休闲就是把人从劳动状态中脱离出来,是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休闲涵括了个体的知识积累、智力发展等一些文化欣赏、文化创造及文化建构的行为方式和自主运用体能、履行社会职责、进行社交活动等内容。休闲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的、心理的、文化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正如《休闲宪章》中所指出的:休闲为弥补当代生活方式中人们的许多需求创造了条件,它可以激发人们基本才能的发展,促进意志、知识、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等的自由发展。

  休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追求,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休闲与劳动的时间配比,是考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

一、 休闲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休闲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

  有休闲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经济活动,休闲与经济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休闲经济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于“休闲经济”,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只要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有关的经济活动,都可以纳入休闲经济的范畴。

  休闲的兴起,是近代工业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渐丰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分配制度逐渐改善,社会文明也高度发展,社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获得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同时也拥有了更多可支配的闲暇时间,为休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大的精神压力,激烈、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精神需求的满足。人们更希望在闲暇时间里,通过各种轻松、快乐的“游乐”方式,求得身心的放松,达到平衡心理、强健体魄、愉悦心情的目的。这也是人的需求层次发展的必然。

  有休闲就有消费,消费是休闲的主要内容。个体的消费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和休闲消费。休闲消费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消费,还包含了文化精神产品的消费,它能够实现消费者的自我发展和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也逐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生活质量型消费逐渐取代温饱型消费,休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休闲消费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休闲消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日益凸显。休闲经济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

  休闲经济的产业形态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它是将各种能够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行业从传统的产业体系中抽离出来,是一个以旅游业、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休闲产品、设施制造加工业等行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及相关联的产业群。它是以第三产业为主,横跨三大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经济体。

(二)中国将要进入休闲消费的高速成长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影响人们获得各种消费资料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是收入,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是需求。个人收入制约着人们的支付能力,决定了人们的休闲消费需求、休闲消费能力与内容。个人收入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休闲产品的供给水平,也决定了个人对休闲产品的需求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中国的GDP总额达到了209406 8亿元,排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四。人均GDP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200美元增长到15973元,一举突破2000美元大关。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 8%。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社会就会进入休闲消费的高速成长期,我国已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将拥有更强的购买意愿与能力投入休闲消费。

  自1996年开始,我国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以来,人们的闲暇时间得到了很大提升。1999年将法定节假日调整为17天,使得全年休息时间增加至114天,通过调整双休日,每年出现了三个“黄金周”,闲暇时间的增多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力促进了休闲需求的飞速增长。但由于消费时间过度集中,导致供需失衡,影响了人们休闲质量的提升。从2008年起,国家调整了法定节假日,法定假日延长为29天,时间也相对分散,同时制定实行了带薪休假的制度,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选择,更好的满足自身的休闲需求,使休闲消费供需趋于平衡,实现良性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通讯、住宿等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下,许多公园、场馆纷纷对外免费开放,进一步带动、丰富了人民的休闲活动。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更加成熟、理性,追求更加健康、舒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休闲活动来获得放松,恢复精力,为休闲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欧美的休闲经济自19世纪开始兴起,目前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休闲产业已成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就业人数的比重日益加大,休闲经济政策成为西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内容。有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消费者在娱乐性商品和服务方面总共花了2800亿美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7%,再加上其他的休闲支出,仅1990年美国一年的休闲消费就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创新了2500万个就业岗位。英国《经济学家》(199912月号)杂志发表的著名未来学家格雷瓦姆·莫利托《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届时美国休闲经济产值将占美国GDP50%以上。1999年第12期美国《时代》、《未来学家》等杂志也发表了相类似的看法。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预测,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美国的GDP达到了10 9万亿美元,而休闲产业所创造的产值达到了GDP80%

二、福州发展休闲经济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福州具有发展休闲经济的资源优势

  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倚山面海,与台湾一水相望,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温泉、生态、滨海休闲等资源。

  1、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福州山明水秀,风光绮丽,城区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形成枕山、面海、襟江的格局,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福州作为福建省会中心城市,各种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便利,可快捷通连省内各休闲旅游渡假区。福州与台湾一水相隔,北面长三角经济区,南临珠三角经济区,是两岸三地的中间枢纽,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2、深厚的人文资源

  福州历史悠久,建城始于汉高祖五年。越王勾践后裔兴建“冶城”,开始了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设,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代福州名人倍出,现有著名的历史古迹150多处。其中,林则徐墓、华林寺、乌塔、鼓山摩崖石刻、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尤其是作为“闽都文化”重要组成的船政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几年来,福州市加强了全市资源的整合、开发,以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和昙石山文化为重点,挖掘历史文化、温泉、生态、滨海休闲等资源,新建、改建了闽江公园、金山公园、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金牛山公园、乌龙江湿地公园、光明港公园、动物园、西湖公园、森林公园等10多处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同时福州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新建、改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商业街、步行街、精品街、美食街、购物休闲广场等。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新更好的休闲场所。

  此外,福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城市,30年来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为休闲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007年福州市人均GDP2931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64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892元,恩格尔系数为39 6%。居住、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不断扩大,2006年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7 6%,这为福州休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福州还定期、不定期的举办美食节、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同时加快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建设,积极举办闽都大讲坛、海都讲坛、东南周末讲坛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市民的娱乐休闲活动。

(二)福州休闲经济面临的挑战

  1、休闲观念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我们的休闲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也增加了许多,但是节俭、重积蓄轻消费等传统观念制约着休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情形下,面对着日益加剧的就业竞争、居高不下的房价和医疗价格,以及不断提高的教育支出等压力,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更重视工作和积蓄而忽略或刻意减少休闲消费支出,休闲意识、形式和内容上趋于传统,和现代化社会观念不适应,甚至有的像是农业社会时代,简单的把休闲等同于休息。在消费形式上还是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在消费内容上存在简单化、庸俗化的趋势,不少人把睡觉、看电视、上网、泡吧、购物当作休闲的主要内容。在农村许多农民更是缺乏休闲意识,更不用说对休闲有什么正确认识。这都严重阻碍了休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政府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的精神,福州市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免费开放西湖公园、博物馆等公园场馆及提供免费健身器材等一系列亲民、便民、惠民政策。虽然从客观上丰富了民众的日常休闲内容,但主观上更多的是考虑到政治意义。对休闲的经济意义考量不足,对于民众高涨的休闲活动准备不充分,服务水平没能满足民众的需求,特别是后续服务没跟上,没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充分挖掘出休闲消费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良性发展。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经济,对经济效益的追逐,常会使一些企业忽视甚至无视他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做出唯利是图、损公肥私乃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加强监管、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在福州经济体系中,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占较大的比重。这些企业为福州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类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都延长工作时限,大多企业实行每周6天的工作制,甚至有些企业每周工作时间达5060小时,使许多员工的休闲时间没有保障。此外,餐饮卫生不合格、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甚至提供封建迷信、赌博、淫秽产品等行为都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促进休闲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3、休闲产业发展薄弱,供求不平衡

  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根据《2007年福州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福州第三产业的比重才达到42 74%,第三产业增加值才711 13亿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位列第14名。近年来,福州休闲产业虽然初具规模,特别是这两年福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7年文化产业实现主营收入397 5亿元,但整个产业的总量仍然偏小,对经济贡献率较低。

  休闲产业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行业,而是一个横跨三大产业的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商业、娱乐、文化艺术、通讯、医疗、公安等多个行业、部门。由于对休闲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促进休闲产业整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尚未制定实施到位,休闲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行业发展不平衡。

  休闲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公益性的休闲产品供应不足,公共性的体育场馆、设施,文化娱乐场所、设施等较为匮乏;商业性的休闲商品也较为缺乏,商品供不应求,导致休闲商品价格虚高,许多民众休闲消费形式、内容指向单一,庸俗仍至畸形,阻碍了休闲消费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福州休闲经济的几点思考

  休闲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侧重于人的主观体验、欣赏、情感表达等,是以旅游业、文化产业、娱乐业、服务业、体育产业为主构成的。一种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性于一体的新兴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强。福州休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进一步把福州休闲产业做好做大,对于福州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两个先行区建设和海西经济区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地加快,需求结构逐渐失衡,投资需求增长加快,消费需求增长日渐趋弱。福州经济中存在的消费不足、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的矛盾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地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将是福州今后长期的经济目标。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实质就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通过消费来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有资料表明:最终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将分别上升0 870 980 94个百分点。可以说消费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构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标志。强调消费、扩大消费成为推动福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加强休闲与经济的教育研究

  休闲并不仅是吃喝玩乐,它是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休”主要体现了人的一种身体状态,倚木而休,是休息、休养的意思。通过暂停劳动,进行颐养肉体的活动,达到消除疲劳,恢复身体机理平衡,保障健康的目的。“闲”则更侧重于体现人的精神修养和精神追求。庭中有木,意指人的心境像树木一样宁静致远、平和娴静,通过精神的休整,使人的心理得到放松,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休闲是需求层次发展的必然,是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进步。

  休闲意识落后,休闲产品供给不足,休闲需求指向单一,制约了休闲产业的发展。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倡导科学健康丰富的休闲活动,形成对休闲的正面认识,不断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消除意识障碍,增加民众休闲选择的理性化和多元化。加强休闲消费、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等多方面的普及宣传教育,加强休闲相关理论的研究,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公众良好的休闲心态和休闲心理。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发展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营造发展、提升休闲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政府主导地位

  目前福州仍处于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过渡期,政府对社会经济、具体行业的发展仍然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休闲产业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在舆论、组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外,休闲产业涵盖面广,涉及三大产业、门类众多、类型复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很多,需要政府进行组织协调。

  1、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休闲产业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跨越三大产业的新兴的经济形态,涉及政府许多职能部门,休闲经济的发展必须要靠政府的统筹规划,通过优化产业政策、有效整合资源,推动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

  休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休闲产品的供给,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把休闲产业纳入政府的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中去。公共休闲产品的种类、布局、人均占有量、公共休闲产品供给时间表(先提供什么、提供给谁、地点在哪)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都必须全盘规划,统筹安排。

  加快推进休闲产业基地或园区的建设,加大对休闲产业基地或园区的扶持力度。促进休闲产业的要素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发挥优势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向“新、奇、特、精、专”方向发展,结合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昙石山文化以及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休闲产业,形成富有特色与活力的休闲产业集群。注重产业结构与层次的合理性,对产业带动性明显的度假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在发展上给予政策倾斜,扶优促强,做到资源集中利用,点面结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规划的休闲产业基地或园区。

  周边县市应以福州城为依托,重点发展环城市的休闲度假带。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有重点的发展辅助休闲产业,使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延伸。特别是农村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民俗文化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如自助农园、观光农园、农家乐等,把休闲、旅游、考察、学习、疗养等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育新型的农业产业形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防止出现盲目性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强化监管,完善公平竞争环境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优的投资软环境就是能保障其平等竞争权益的环境。要发展壮大休闲产业,政府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切实贯彻落实各项有关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休闲产业公平、有序、竞争、开放发展,形成政府依法管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企业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建立严格的服务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业品质,提供优质服务。构筑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市场监管体系、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产业的数据统计工作机制,建立对休闲产业、重点项目和企业的评议机制,使政府能更好的把握休闲产业的发展动向,制订出相关的产业政策,在市场准入、金融信贷、财政税法、土地审批、市政配套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休闲服务进行大力保护与扶持,增加有效产业供给,满足民众多样的休闲消费需求。

  3、完善社会支撑体系

  休闲经济的发展,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制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福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单位时间可创造的收入也越高,休闲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也就越明显。要促进休闲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健全完善社会支撑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休闲消费水平。

  居民的收入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原先福州的经济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注重投资回报率,劳动收入在分配体系中的比重偏低,职工工资增长,特别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其消费能力明显不足。面对高位运行的CPI,人们的消费意愿特别是消费能力和需求都比较大中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受到了极大限制,不能发挥出消费主体的作用。

  政府职能部门要抓紧落实新的劳动合同法和带薪休假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制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医疗改革,特别是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建立长效的增收机制,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分化,处理好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保障公平与效率。通过完善社会支撑体系,提高人们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促进休闲产业快速发展。

(三)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品牌发展

  休闲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追求,休闲产业是一种体验经济,更注重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的消费体验与主观感受。国外休闲产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累积了许多成功经验。国外休闲服务的规范性和配套性越来越高,逐步从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福州要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大力发展休闲产业,首先要提高休闲服务水平,满足人们不断成熟的消费理念和心理追求。以优质的服务与配套,激发人们潜在的消费欲望,为消费者创造值得回味的愉悦、健康、快乐的体验和感受,创新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产品价值与市场空间。

  目前,福州休闲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的休闲服务较少,低层次的休闲服务较多,该层次的休闲服务市场准入门槛低,同质化竞争程度较高,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在“新、奇、特、精、专”上做文章,差异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新颖的、轻松的、便利的服务,在消费者感观上形成更新、更好的心理冲击,诱发其潜在的消费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提供的服务在竞争中逐步完善,消费者的消费品味也日渐提高,对消费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非质量因素竞争更为关注,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品牌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品牌以无形资本带动有形资源进入市场,形成企业产品独特的精神面貌、文化特质、个性特征、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超经济竞争因素,准确界定目标消费群体,达成消费文化与市场的共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明需求的满足,集中体现于企业产品的品牌服务能力与水平上。品牌成为引导市场消费方向与刺激目标市场消费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①田松青:《休闲经济》,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②魏小安:《中国休闲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③何敦春、王林萍、欧阳迪莎、谢联辉:《休闲经济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1

④刘邦凡:《休闲、休闲经济与城市经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2

⑤马惠娣: 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⑥盈竹:《中国小康休闲指数63 5 调查结果反映五大问题》,《小康》200512

⑦张翠梅、刘志旺、孙林叶:《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生产力研究》200510

⑧宋瑞:《浅论休闲经济》,《消费经济》20013

⑨宋瑞:《休闲研究: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新课题》,摘自《2003年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绿皮书》,http://www casstourism com/center/ArticleDetails aspx?id=893

⑩欣华、翟边:《解读“休闲经济”》,http://www southcn com/nflr/shelunsp/200605080175htm

课题组:《大力发展具有杭州特色的休闲产业》,杭州市政府办公厅2003重点课题,http://www hangzhou gov cn/main/tszf/dcyj/gyfz/T22252 shtml

佚名:《泛珠三角休闲经济合作与发展》,http://www studa net/fazhan/080402/14260089 html

佚名:《关于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人民体育网》

http://www rmsports cn/news/ShoppingGuide/2008/524/08524937347JH812IE9703CCA6D3F0 shtml

2007年福州统计年鉴》

《福州市情2007

(责任编辑: 朱剑修)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