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禀性

http://www.fzskl.com  2012-02-08 11:23:32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最富有朝气的执政党。其强大的感召力、神奇的凝聚力源于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禀性。政治勇气是党应对多重考验的利刃,智慧优势是党永葆先进性的法宝,实践取向是党求真务实的标尺,而民众情结则是党铁肩担道义的秘笈所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勇气智慧优势实践取向民众情结

 

 

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最富有朝气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犹如磁场,吸引各族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共产主义信念恰如“倍增器”,在中华大地演绎着“滚雪球”式的党员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为何具有如此震憾的感召力?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凝聚力?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的政治勇气、无可企及的智慧优势、与时俱进的实践取向、血浓于水的民众情结当属深层原因,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禀性核心要素所在。

一、政治勇气:中国共产党应对多重考验的利刃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走过的绝非一帆风顺的阳光大道,而是荆棘丛生、挫折连连的坎坷之道,甚至还多次出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局面。面对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的政治勇气承载着扭转乾坤的利刃角色。

(一)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的政治勇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可谓步履艰辛、险情叠出。主要经历了三次重大考验。一是大革命失败的考验。1927 7 月大革命的失败,对于稚嫩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异于海啸般灾难,瓦解与消灭似成定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置之以死地而后生,在绝境中激发力量,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砸碎“城市中心论”锁链,换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指导思想,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二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考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令苏区损失殆尽,革命再陷绝境。生死存亡之际,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召开遵义会议,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确保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三是日军侵华导致民族危亡的考验。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入侵、国民党围堵,如何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国内的阶级关系,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考试”。中共中央准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局面形成,中国革命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重新走向复兴。①

(二)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政治勇气。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扛着社会主义大旗,摸着石头过河。主要经历了三次重大考验。一是建国初期困难局面的考验。建国伊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面对建设新中国这一“知易行难”崭新命题,中国共产党迎难而上。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1949-1952 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3-1956 年胜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二是后“文革”时代国家转型的考验。十年“文革”,万马齐喑,党、国家和人民无一不遭受难以忘却的伤痛。面对困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勇气犹如神助,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开拓出了一番新天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三是苏东剧变和“89”风波的考验。20世纪80年代末,妖风四起,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坠入史上低谷。“89”风波再次让中国共产党接受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信邪,及时、果断、稳妥地处置了政治风波,回应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个响亮耳光。尤为振奋的是,邓小平“92”南巡讲话,澄清了长期困扰人们观念问题,实现了思想涅槃,成功地把中国推向了 21 世纪。

(三)党在新世纪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勇气。在新世纪,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同样面临着三大考验与挑战。一是意识形态的统摄与整合功能弱化的挑战。新世纪新矛盾新考验,静如止水的湖面往往潜伏着险恶的逆流。与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相抗衡的个人主义、宗教神秘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潮,擅长在合法外衣掩盖下寻机在特殊时段肆意显现。对此,中国共产党洞若观火、及时亮剑,以新手段、新方式、新媒介,适应社会变迁而灵活发展意识形态以引领社会舆论,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二是政治绩效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靠经济发展的绩效来支撑其合法性基础。但“GDP至上”往往不经意间会使政治民主、社会公正、公民自由遭致误伤。其中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莫过于党内腐败,其犹如体内毒瘤,销蚀着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对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继续致力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坚决遏制党内腐败,防止权力滥用。三是制度规范层面弊端带来的挑战。建国后,党建立了一整行之有效、彰显民主、有利监督的制度、方针与政策。但是,任何制度理念难免摆脱滞后性的弱点,加之有些制度在实际运作中未能及时使之法律化、规范化,致使制度规范层面存在诸多有待提升之处。对此,中国共产党有着清醒认识,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执政,维护与培育党的法理型合法性资源。

二、智慧优势: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法宝

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智慧优势。中国共产党智慧是克敌秘方,是核心竞争力,且不可复制、不可仿效,因为党的智慧源于人民事业、源于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追求,是“智慧立国”的必修课目。

(一)党的智慧是核心竞争力。论及中国共产党智慧,可谓举世公认、首屈一指,任何党派难以望其项背。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与改革时期,共产党诸多超人智举堪称过人。“但这些智慧并非‘小技’,是有别于帝王将相的权术和一般的计谋韬略的,也并非什么秘密,是尽人皆知的,或者说是公开的秘密”。③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摸索出的那套令敌闻风丧胆的军事战略战术,绝非机密。但令敌费解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却很难被其他军队仿效。毛泽东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④这恰是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核心竞争力”,有学者概之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门绝技。

党的智慧是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党是有力量、有活力、有前途的党。从嘉兴南湖到南昌城头第一枪;从井冈星火到遵义会议;从延安窑洞到西柏坡农家小院;从“三大战役”到天安门胜利礼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卫星;从冲破“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创办经济特区到改革33年巨变;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废除农业税;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抗击非典到百年奥运梦圆;从08雪灾到汶川抗震;从神六飞天到上海世博……⑥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卓越政治智慧的结晶。铁的事实反复验证,党的智慧优势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

 (二)党的智慧源于人民事业。党的智慧效能之所以所向披靡,令敌甘拜下风。原因背后的原因,是党的智慧源于人民事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党的事业是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蕴藏民众基因的智慧决定了党的智慧是战无不胜的。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演绎一次次绝处逢生的历史壮举,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视人民为国家主人,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处处彰显民众情怀。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是党的智慧源泉。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智慧立国的重要环节。以智慧立国、以学习立党,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学习的历史,而且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号召全党联系中国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从号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当今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范式。

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个重要关头,“智慧立国”理念皆被运用地淋漓尽致;在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每个重要时刻,“学习立党”势必成为全党必修课。从强调学习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智慧在党建领域的创新性发展。⑧

三、实践取向: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标尺

注重实践、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禀性的核心要素。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我们:“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奥秘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实践禀性主要表现在:注重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民众幸福所需,自我改造(政党文化建设、反腐倡廉、拓展国际影响)以提升政党软实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发展为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相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著名论断。33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绩,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⑨这意味着当前我们仍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既是人民幸福所需,也是先进性政党政治实践的逻辑要求。

(二)改进政党文化建设,提升政党软实力。新世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国内社会政治生态正悄然发酵,这对我们党现有的体制认同、治理方式认同、包容性认同和价值理念认同上带来无形挑战。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做好传统硬实力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造自身文化建设。一是打造“廉政爱民、勤政为民”良好政党形象,以进一步提升普通民众对党的信任指数;二是推进党内“科学民主文化”建设,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同时,将科学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纳入党建工程以激发团队活力;三是引领党内“革新文化”建设,在保持党内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接纳各种先进文化,以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熔炉型”文化革新气场;四是加强党内“伦理道德文化”建设,以德施政,全方位提升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感染力。

(三)坚持不懈反腐倡廉,净化党内生态。腐败是污染党内生态的毒瘤,也是制约执政党执行力提升的肠梗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容。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反复强调从严治党,“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要坚决制止和取缔。”⑩胡锦涛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倡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清除肌体毒瘤、净化党内生态、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

(四)做富有责任的世界大党,扩大国际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全球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最富朝气的执政党,理应在国际舞台上承载责任,做有气魄的世界大党。一方面拓展党际交往层面,提升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念的虹吸力。在保持与传统友谊政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积极与新兴政党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举办国际政党论坛、年会等交流活动中,用外国人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模式阐述、宣传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认同。另一方面推进文化外交工作,全方位打造我党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以热爱和平、睦邻亲善的姿态,积极主办和开展全球性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我党主流网站外文版、党报党刊海外版、党管电台外语版等强势传媒,扩大我们党在国际空间中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民众情结: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的秘笈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民生政治史。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民众情结是中国共产党立党治国的情感归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是在“民生为本、掌权为民、勤政为民”理念下制定与执行的。

(一)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酝酿成立就明确了党的组成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不唯书不唯上而唯民的思想,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并在中共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尺度,提出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评价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生为本”理念,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了向“让人民幸福”的重要转变。

(二)掌权为民。党权民赋,中国共产党掌权的终极目的就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他的权力有多大,始终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去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工作中去。

(三)勤政为民。按照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利益观的要求, 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为民。坚持勤政为民,就要求我们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一方面要常怀爱民之心。以实际行动树立“亲民、爱民、惠民”人民公仆形象,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共患难、心连心。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勤勉工作,恪尽职守,竭诚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为民纾解困难。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寝食不安之感,多为群众排忧解难。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决不脱离群众。”任何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群众倾注满腔真诚与热情,切实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亲民情怀。

 

注释:

①②李景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前进的政党》,《求是》2009年第18期。

③⑤⑥陆军恒:《论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党史博采》2008年第8期。

④《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1248 页。

⑦⑧徐玉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0期。

⑨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⑩《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121页。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文化外交”主要是指对外新闻传播和文化教育交流,是实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李清先:《从为人民服务到让人民满意——论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高教论坛》2010年第11期。  

《毛泽东选集》第3,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宋贵仑、丁一:《马、恩、列、斯及老一辈革命家论党群关系》,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要持之以恒》,人民日报,2003-02-19   

 

作者简介:陈湘芝(1971~),女,福州市江南水都中学高级教师。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