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声洞与广州起义

http://www.fzskl.com  2012-02-08 15:00:05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方声洞的生平事迹、民主革命精神,及其爱国精神对今天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方声洞广州起义

 

 

  方声洞是一位献身革命,视死如归的青年英雄,在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中,事迹动人,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优秀战士。

(一)

  方声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十二年五月(18866月)出生于城内北门外九彩园的富裕家庭里,排行第七。祖居闽侯南通方庄村。父亲方芷亭,是经营运输货栈的商人,在汉口设有转运公司,时常来往各地,眼见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很不满,思想倾向开明,对方声洞影响颇深。

  方声洞姿貌魁秀,体格健壮,富有胆略,直爽有气节;他待人真诚,见朋友有错,能当面批评,热心帮助,因而受到同志们的尊敬;他生活艰苦朴素,鄙视浮华,外出常步行,平日只粗饭淡菜。他曾劝导大家说:“……劳则习苦,俭则不匮,吾辈志吞逆胡,来日艰难,正未有艾。今日不自勖励,他日何能与士卒忍饥劳涉险阻乎!”①大家听后深厚教育,并都很佩服他。

  方声洞幼年时在福州念私塾,随后跟父亲到汉口,进入新制学堂念书。该学堂是维新变法的产物,教师常向学生介绍西方民主思想,校内又有各种新书与报刊传播进步思想。他从小由于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对现实不满的思想不断发展。方声洞喜欢当陆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随兄、姐东渡日本留学,进东京成城陆军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他一方面刻苦学习,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沙俄侵犯我国东北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他到处奔走呼号,开会研究教国对策。每次登台演讲,听众无不受感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对沙俄侵略非常愤慨,纷纷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名国民军教育会),方声洞与兄方声涛带头参加义勇队,决心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领土,在中国境内爆发了日俄战争。方声洞恨清廷庸懦,逢人大谈国事,认为不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国人便没有安定之日,他以此来激发自己和别人的革命热情②。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19058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方声洞和他的哥哥方声涛,姐姐方君瑛、嫂嫂曾醒同时加入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从此,他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成为一名民主革命的优秀战士。

  不久,方声洞因母病逝回福建。他想革命要成功,不能离开军队。因此,他打算入武备学堂读书,但又担心孤立无援,消息闭塞。因此先作些开通社会风气的工作,便把家藏的新旧各种书籍统统拿了出来,创办一间书报阅览所,让广大群众阅读,希望把革命思想,普及于国民之中,以便更快地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方声洞办完母亲丧事后,再次赴日本,拟继续入成城陆军学校学习。这时,清政府为禁止人民起来革命,商请日本政府:凡自费留学生不能学陆军,并把成城军校改为普通中学。方声洞大失所望,但感到革命的志向决不能变更。他想能学到一技之长,将来也会为国家作出贡献。于是考入千叶医专学校,志在研究化学以制造炸弹。他在学校无论寒暑假,都坚持刻苦学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方声洞利用暑期回国,在汉口与王颖女士结婚。十日后,他和王颖东渡日本,同住于千叶学校,共习医学。方声洞介绍他的妻子加入了同盟会组织,这时他的六嫂郑萌(原名郑孟勤)也参加了同盟会。这样一家六人参加改革,在留学生中传为美谈。宣统元年(1909年),王颖尘下一子,名贤旭,方声洞对他很珍爱。方声洞有了这个美满的家庭后,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他对清朝政府非常不满,每谈到时局,则热血如沸、涕泪交集,决心为革命而献身。

  方声洞在千叶医专学校,学习成绩显著,同时积极从事联络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等革命活动。由于他有才干,大家都很器重他,并选他为中国留学尘总代表、福建同乡会议事部长、归国代表、同盟会福建支部部长等职务。平时持论问题,在不恰当场合,绝口不谈革命事情,所以外界很少知道他是革命党人:遇到应该伸张正义的时刻,则登坛演说,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听者都受感动。

(二)

  宣统三年(1911年)春,留日的福建同盟会同志得到香港消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将在广州举行起义。大家都很高兴。起初,大家推选林文先赴香港参与主持广州起义,林觉民回福建发动同盟会会员积极参加,让方声洞留在东京继任林文的职务。对此,方声洞惊奇地说:“我虽不才,但习医数年,相信有些心得。起义发动后,军医必不可缺,则我于此,办有微长,且我愿为国捐躯久矣。现有这样好的机会,怎么不让我参加呢?如果事败不成,你们都为国牺牲,我还能单独生活下去吗?”③同志们反复向他说明:“君误矣,同投风暴之一烬,不有人以继其后,于事何补?倘此行不利,全军悉歼,他日卷土重来,义旗再举,各省豪杰云集,独我福建,阒若无闻,君死能无怼乎?今日留君,正以君堪重任,而未容轻于一掷耳”④经过再三解释,方声洞才悻悻然与大家挥泪而别。

  方声洞即将于这年六月(7月)毕业。由于香港传来准备起义的消息越越多,他为了革命事业,放弃功课,日夜奔忙于广州起义的筹备事宜。他写信给朋友说:“警电纷至,中国亡在旦夕,所希望者,吾党此举耳,不幸而败,精锐随尽,元气大伤,吾党必久不能振,中国因之而亡。然则此举非特关吾党盛衰,是直系中国存亡也,吾安忍重为洋奴哉。”⑤他恳求同志们同意他前往广州参加起义。

  二月(3月)中旬,方声洞忽然接到国内革命党人吴永珊(吴玉章)来电,便立即去东京。第二天回来对王颖说,起义即将发动,因军火不足,须马上密运一批回国接济。他在临行前夕,预写书数函,嘱咐其爱人,将此信按期寄给他父亲,以安其心;又向学校办了请假手续,并辞去同乡会议事部长等职务,于二月二十八日(328日)先把军火运到横滨港,三月二日(331日)离开日本。告别时,他对友人说:“昔年秘密开会,追悼吴樾、徐锡麟诸烈士时,吾曾撰文以祭,中有句云:‘呜呼!壮志未酬,公等衔哀于泉下:国仇必报,我辈继起于方来。’今所谓方来者,成为现在矣,宁不快哉!”⑥“抵达香港,见同志甚多,姐姐方君瑛、哥哥方声涛也参加运送军火,方声洞很高兴。他们多方设法运送军火.他听说自己的亲威魏某,在粤管船政,便前往面访,托言来粤兴办医院,欲借他的小艇载药品,打算秘密运送军械,以免沿途骚扰。魏某起初答应,后来又加以拒绝,革命党人知道后,非常气愤,都咬牙切齿地说:“事成必杀此獠,以雪今日之恨。”⑦他们把弹药、武器绑在身上,或用出丧仪式把武器运入广州城。方声洞胜利完成密运军火任务后,不二顾来香港从事准备工作的姐姐方君瑛和闽籍革命同志的劝阻,决心参加广州起义。

(三)

  同年三月二十七日(425日)晚上,方声洞在香港写绝命书给侄儿和生,希望他继续为国尽力,并担负起照顾诸弟妹,善事祖父之责任。

  三月二十八日(426日),方声洞入广州。起义前夕,他又写下了两封绝命书,在给父亲的信中说:“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己在目前,满洲政府犹不愿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外之观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夫男儿在世,当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⑧在给妻子的信里又说:“当吾由东承运军火来港时,已决定捐躯于沙场……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吾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亦可以无憾矣!”“旭儿已两岁,转眼成人,汝善抚之,使其肖我”。“即上有老翁大人及老岳丈人,下有幼小孤儿,全赖我爱卿奉养抚育,并教导了侄爱国之精神,以继承吾未竟之志。”⑨这两封绝命书皆充满强烈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三月二十九日(427日)下午五点半,黄兴率选锋队百余人,用海螺吹响进军号,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方声洞荷枪实弹直扑督署,搜总督张鸣岐不得,复与黄兴等转战突围欲出大南门接防营,至双门底,遇见防营,但因他们没有臂号,举枪相向,方声洞误以为敌人,首击哨官温带雄,防营还击,方声洞中弹英勇牺牲,时年二十五岁。四月初四日(52日),方声洞的遗体安葬于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亦为黄花岗福建十杰之一。

  方声洞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东京后,千叶医科学校校长极为惋惜,称赞其为“成绩优良之俊才”,“非常之慷慨家。”⑩

  方声洞已经牺牲100周年了。他写下的绝命书,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高度的革命激情,是我国人民无比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称赞。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⑩天啸生:《黄花岗福建十杰纪实》,1912年,第13141515161617页。

  ②邹鲁:《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第134页,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

  ⑧《福建文史资料》第六辑,第17页。

  ⑨《工人日报》1981328日。

 

 

 

作者简介:萧忠生(1940~),男,原福州市社科联调研员。邮编:350001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