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导

http://www.fzskl.com  2013-03-06 09:37:10  来源:福州社科网  

 

[提要]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并明确将其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是毛泽东的创导。经过毛泽东的努力创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思想理论体系,而且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确立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履行的政治要求和道德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结合新的实践对其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阐发,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导发展


一、毛泽东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导
  毛泽东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导,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实践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1905年,列宁强调作家乃至党的出版事业“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②。1936年11月,斯大林明确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是同工农并肩前进,建设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完全新的知识分子,“他们一定为人民服务”③。1939年3月,他进一步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他说,苏联已经“形成了新的苏维埃的知识分子,他们和人民有密切联系,其中大多数人都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在上述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然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没有直接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斯大林虽然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乃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但他仅仅是从知识分子“为什么人服务”的角度提出的。真正明确地从整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角度提出“为人民服务”乃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将其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的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当然,如同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一样,毛泽东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导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升华的过程。尽管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已反复强调必须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但他第一次在我们党内明确使用“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是在1939年。当年2月20日,他在给张闻天的信中写道:“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⑤接着,1942年5月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不仅引用了列宁的作家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而且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他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⑥显然,毛泽东在上述论述中的“为人民服务”同斯大林一样,也是从知识分子“为什么人服务”的角度提出的。但是,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在此后不久就发生了飞跃。
  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出了“为群众服务”的概念。他不仅明确要求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特别强调“这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也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⑦。尤其是1944年9月8日,他在为因公牺牲的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专门作了后来被定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在这篇讲演中,他进一步将斯大林和他此前仅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提出“为人民服务”,明确地拓展为“我们这个队伍”,强调“我们这个队伍”为人民服务是“完全”、“彻底”的即全心全意的,并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不仅开宗明义地申明“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而且要求“我们这个队伍”必须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共产党人的批评观——“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共产党人的团结观——要搞“五湖四海”,“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产党人的形势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增强责任意识,矢志不渝地为人民利益“努力奋斗”⑧,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其后,也就是在1944年年内的几个月中,毛泽东又密集而深刻地对“为人民服务”思想进行了阐述。9月18日,他指出:“因为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⑨10月4日,他更进一步在“为人民服务”的前边明确地加上了“全心全意”四个字。他说,不论是做新闻工作的,还是做出版工作的,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个同志都要扪心自问: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还是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呢?或者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的呢⑩?10月30日,他强调,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12月15日,他再次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日益深刻、完善。加上一系列的舆论准备,毛泽东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不仅明确提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而且从“唯一宗旨”的高度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问题。他深刻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毛泽东针对新的形势一再告诫全党:“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即使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也同样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责任大,荣誉高,名气也大,实际则是做苦工。我希望同志们勉为其难,为党担负这些担子,为人民艰苦地服务”。
二、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在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对其基本内涵和要求作了系统、深刻的阐发,为我们牢固树立并躬身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一切文明成果的享受者。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由于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完成和实现的。同样,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先进性,“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这也正是共产党人必须而且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识论基础。
(二)必须牢固树立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其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因此,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容不得丝毫的含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就是说,我们所要为之服务的对象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为某些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服务,更不是为人民的敌对分子的利益服务。在现阶段,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我们所要为之服务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范围。
(三)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生
  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并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但绝不能以追逐个人利益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而是要坚持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即把坚持党的宗旨和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统一起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实现人民利益中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并且,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就已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包括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牺牲。我们必须坚守“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共产主义信念,生为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死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
  如同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一样,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个人也会犯错误。我们必须善于及时发现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坚决纠正错误。为了不犯或少犯错误,避免或减少人民利益的损失,既需要我们积极认真地开展党内批评,又需要我们自觉诚恳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想把国事办好的。但是我们的毛病还很多。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毛病,我们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我们要加强党内教育来清除这些毛病,我们还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来清除这些毛病。这样的内外夹攻,才能把我们的毛病治好,才能把国事真正办好起来。”因此,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实行“内外夹攻”,特别是十分欢迎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我们如果有缺点,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五)必须坚持用权为民,做到勤政廉政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好务。作为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各级干部包括领导干部,都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必须及时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疾苦、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以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脱离群众甚至压制、打骂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现象。同时,“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为了反对和克服滥用权力、贪污腐化,人民政府“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纯洁性,大公无私,谦虚谨慎,积极努力,埋头苦干,克己奉公,勤政廉洁。
(六)必须关心群众生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人民利益包括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既要着眼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扎扎实实地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毛泽东一再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是要“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虽然“在公家极端困难时,要人民多负担一点,也是必要的,也得到人民的谅解。但是我们一方面取之于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经济有所增长,有所补充。……使人民有所失同时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才能使人民群众从切身体会中感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才会相信我们,拥护我们,倾尽全力地支持我们。否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对我们就会“敬鬼神而远之”。
(七)必须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去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
  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但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代替群众包打天下的救世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力军和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的敌人,只有人民群众起来才能打倒;人民群众的幸福,只有人民群众起来才能创造;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只有人民群众起来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但是,人民群众不可能自发地走向社会主义,而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即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不是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发号施令,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靠为群众指出奋斗目标,靠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宣传教育、组织活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即通过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指导,“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所以,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并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
(八)必须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检验共产党人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标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时时处处要想到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打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实践表明,尽管我们是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总是完全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当然也就并不总是为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都是脱离群众的。因此,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我们的言论和行动更加符合于人民利益标准。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经过毛泽东的努力创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很快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6月,党的七大第一次以明确、系统的表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的章程,不仅申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确立起来。
  随着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愈益深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当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根据人民利益的新的实际,不仅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领导我们党和国家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改革开放、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新时期,而且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取信群众,关心人民生活、富裕人民生活,领导就是服务等方面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了新的阐发,要求我们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世纪之交,江泽民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鲜明地提出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他不仅再三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而且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观点,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实现人民利益等方面作了与时俱进的阐发,强调“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不仅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而且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深刻阐发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坚持反腐倡廉,坚持用权为民,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些新的阐述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党章的相应规定,代表了我们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新认识。
  通过毛泽东创导,并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不仅早已成为全党的共识,而且早已成为全党身体力行的实践。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谋求解放和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对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党代表人民要求改变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建设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正是由于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忠实履行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表明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够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并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领导下阔步前进。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仍然是我们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指南。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页。
②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6页。
③④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6、473页。
⑤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2—163,335 , 467页。
⑥⑧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5 , 1004—1005,1012—1013, 1039 , 1027,1094—1096 , 864 , 810 , 893—894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883页。
⑨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10 , 243页。
赵云献:《毛泽东与他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理论前沿》2004年第17期。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5页。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76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8页。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2页。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18页。
选编组:《中国共产党党章》(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47—48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3 , 12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646页。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1 , 280页。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11年第13期。

 

作者简介:李合敏(1953~),男,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原处长,副教授。邮编:473000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