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学术评价”:为创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鼓与呼

http://www.fzskl.com  2017-01-05 11:07: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学术评价”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学术导向,聚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问题与方法、热点与成果,推动学界开展有的放矢的学术评价。这一年,我们继续恪守严谨学风、鼓励科学评价,凸显问题意识,反思大数据与期刊评价的关系,探讨智库评价问题,促进学科反思与建构,关注现实需要,为创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学术事业鼓与呼。

  探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评价标准

  2016年,“学术评价”版继续坚持提倡严谨、自律的学风,鼓励学者进行科学的、有深度的评价,发布人文社科权威评价机构的研究成果,探究符合当代中国学术发展要求的学术评价标准。

  这一年,“学术评价”版刊文,探讨开放式评价和前沿学者负责制,探讨如何建立多维学术评价制度,评析积极语用在建立学术评价的重要维度,探索新形势下初始评价的拓展路径。同时刊文,厘清评价相关概念的关系,阐述学术期刊如何测度核心作者,邀请学者论述课题评价之弊,分析课题制管理模式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突显问题意识分享真知灼见

  2016年,“学术评价”版关注当前学术发展的突出问题,鼓励学者展开评论批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倡导学者撰述治学随笔,寓评价于评论之中,评论中含有评价,分享学者的真知灼见。

  这一年,“学术评价”版刊文《“问题意识”与“精要”准绳》,指出学术界整体应克服论著平庸、浅陋以及碎片化的倾向,鼓励与推动精、要问题的探讨,避免唯看数量不论水平,评价机制应真正建立起学术性的“精要”准绳。对于学术论文与基金资助存在“一对多”问题,刊文《“一女多嫁”现象:基金资助之惑》,剖析现象,提出对策。对于学界关注的“马太效应”问题,“学术评价”版刊发学者专稿《从学术生态看马太效应》,同时派出记者对话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教授,撰写特别报道《理性看待学术评价的马太效应》,探究如何理性看待学术评价当中的“马太效应”,并为调控“马太效应”以推动学术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良策。刊发后引起关注,学者撰文《学术体系“马太效应”需要评价调控》继续参与讨论,深化相关问题的探讨。

  对于学术不端,我们严肃批评,部署记者采访撰写特别报道《防治学术不端有〈办法〉》等。对于科研创新,我们热烈鼓励,刊文提倡学术研究中的“原创”精神,建言学术评价应宽容失败。对于当前青年学者的成长问题,刊文呼吁人文社科研究切忌拔苗助长。我们呼吁学术评价面前人人平等,并分析在科研评价改革中的人的关键因素,阐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榜样。

  冷静思考大数据与期刊评价

  2016年,“大数据”在人文社科研究和学术评价领域成为热点话题,探索者有之,跟风者有之,赞颂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

  这一年,“学术评价”版冷静地观察大数据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刊文《大数据时代的学术期刊评价》,分析大数据对学术期刊形成的冲击,指出学术期刊评价应该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标准,呼吁建构符合时代需求的评价体系。同时刊文,进一步交流学界对大数据时代期刊评价方法变革的观点,论述大数据环境下的社科文献情报研究,在具体学科方面,则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完善党史研究方法等。在新的一年,“学术评价”版寄望学界就大数据与人文社科研究、学术期刊评价等领域相关问题,深入探讨实质,不作肤泛之言,由表及里,由粗转精,展开审慎客观的冷思考。

  立足国情构建新型智库评价

  2016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呈勃发之势,可谓如火如荼。这一年,“学术评价”版关注智库建设,聚焦智库评价,针对相关问题,派遣记者深入智库调查采访,撰写特别报道《智库评价要考察其调研质量》《智库要着力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引起良好反响。

  “学术评价”刊发系列文章,指出在智库评价中应突出实证导向,呼吁书写中国智库评价的“属己体验”,探索如何构建全面的智库评价体系,建议研究机构结合自身特色,发挥独特优势建设舆论重镇。在麦甘团队“全球智库报告”发布后,“学术评价”版刊文《不盲从麦甘“全球智库报告”》,指出对其评价排名应持谨慎态度,认识到该报告的相对局限性。同时,要做到谦虚谨慎,立足中国国情,加快构建符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和科学标准。

  在评价中推进学科反思与建构

  2016年,“学术评价”版坚持强调“研究的研究”,持续推进学科反思与建构,鼓励学者对某个学科、中国学术整体展开反思与批判。

  反思有益前进。这一年,“学术评价”版刊文,推动水历史学科发展反思与建构,追问社会史走进田野调查什么,剖析中国美学生态的特点与问题等。关于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问题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曾风行一时,近年来在此前基础上又有新思考。“学术评价”版通过学者特稿与记者专访相结合,刊发《促进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交叉研究》《找准中国思想史与哲学史的交汇点》,指出思想史与哲学史研究在思路与写法上完全可以互相嵌入、交相辉映,应找准二者的交汇点,促进思想史与哲学史的对话沟通。

  “学术评价”版坚持报刊网的学术互动,2016年“学术评价”版摘要刊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杂志一组学科反思文章,助推多维度诠释中国古代史、促进东方学反思、建构中国心理学派等,扩大学术传播力,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学术全媒体平台上,积极参与中国学术话语建构。

  关注现实需要紧扣时代脉搏

  2016年,“学术评价”版从学术本位出发,面向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需要。

  为探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价值,“学术评价”版刊文《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根本诉求》,指出SCI、SSCI导向的研究未必有助于洞察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应推出新的以促进生产力进步为根本目标的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标准体系。这一年,“学术评价”版紧扣时代脉搏,刊文指出中国的海外人类学大有可为,应开展各种学术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民心相通”的社会文化基础。我们邀请学者评论印度学者的《论语》印地语本,分析其翻译方法,指出“丝路书香”工程让“一带一路”建设充满学术气息。此外,在探析中国法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梳理社会学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探讨如何提高我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学术评价”版也刊发了系列文章。

  感谢学界一年来的支持,2016年“学术评价”版刊发23期,广受关注,文章被各大理论学术网站转载。2017年,我们寄望学界继续给予学术支持,分享研思,以匡不逮。“学术评价”版将坚持守正笃实,有的放矢,在这片学术田野上精耕细作、稳中求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视频专题更多>
  • 保密公益宣传片《守》

社科成果更多>
  • 闽台创业投资的发展与平台的构建
  • 宋代闽学家养生概况及其意义
  • 福建茶食文化创意研究
  • 福建自贸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船政文化研究若干问题考略
社科评奖更多>
  • 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公告
  • 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通知
  • 县(区)市社科联
  • 海西二十城市社科联
  • 友情链接